•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2. 焦點話題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貧窮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2019.11.15
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貧窮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作者 /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2012教育部頂...
455期
對抗貧窮的政策比起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來說,更需要跨領域的討論、審慎的評估與精確的測量。班納吉與杜芙若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兩人全面的瞭解窮人在家庭、經濟與政治生活上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及...
窮人的經濟學 諾貝爾 經濟學 貧窮 公共政策
懸吊拱橋的結構與破壞緣由
2019.11.01
懸吊拱橋的結構與破壞緣由
作者 / 周中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國震...
599期
上(2019年10)月所發生的南方澳斷橋事件造成嚴重災情,而作為懸吊拱橋的南方澳大橋,到底結構如何設計?橋體本身又面臨了什麼樣的損毀與破壞?
拱結構雙拱橋建築關渡大橋南方澳大橋拱橋
蛇蠍心腸?才沒那麼壞! 你所不知道的蠍毒妙用
2019.11.01
蛇蠍心腸?才沒那麼壞! 你所不知道的蠍毒妙用
作者 /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599期
成語中的「蛇蠍心腸」是用來比喻某人心地的陰險及惡毒,蛇、蠍都是帶有毒液的動物,因而被擬人化形容人心的險惡。臺灣的毒蛇種類多,但是原生的蠍子只有不具毒性的「八重山蠍」和「斑等蠍」兩種。大家對蠍子的印象,多是...
蠍毒苯醌乙醯膽鹼
從《幾何原本》到九種幾何
2019.11.01
從《幾何原本》到九種幾何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99期
這學期筆者開設了「數學資優教育」課程,修課的同學皆為有志於此的未來老師,亦有多位已在各校資優班任教的教師。最近,談到平面幾何,透過師生共同討論,釐清了很多關於幾何數學史的模糊印象,藉此專欄與讀者分享。
數學幾何數學平面幾何學幾何原本歐幾里德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2019.11.01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作者 / 傅煦媛/臺大生化科技系(原農化系農製組)博士,現任...
599期
結構生物學,是一門關心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的學問。了解結構背後的生理意義,進一步改變、設計並開發出新藥或應用,是此學科的最「接地氣」的目的。而這學科,究竟是從何而起?又會邁向何處?在臺灣,現...
結構生物學生命細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傅立葉轉換乙醯膽鹼酯酶阿茲海默
微波食品包裝到底在爐子裡經歷了什麼?
2019.11.01
微波食品包裝到底在爐子裡經歷了什麼?
作者 / 劉岱泯/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屏東大...
599期
無論是便利超商架上美食的塑料包裝,還是家裡常見的保鮮膜與美耐皿,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盛裝食物、隔絕空氣,還能隨著食物一起進微波爐加熱。由於塑膠為非極性的分子,故不會因微波而產生轉動,進而...
微波食品微波容器塑化劑
「數大」便是美—大數據與現代生活的連結
2019.11.01
「數大」便是美—大數據與現代生活的連結
作者 / 鄭江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博士,現任東吳大學巨量...
599期
處於資訊快速竄流的時代,各種於現實生活及網路操作的行為多能化作各式訊息,而這些數據在經過解析後,遂成為人們所熟知的「大數據」。但大數據到底為何?難道只是大量數據與資訊的集合?事實上,大數據牽涉的不只是資訊...
大數據資訊資料處理
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按摩,為寶寶的身體帶來什麼改變?
2019.11.01
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按摩,為寶寶的身體帶來什麼改變?
作者 / 錢韋婷/臺灣大學職能治療所碩士、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
599期
按摩業者普遍聲稱,這項服務能強身健體,而許多人踏進按摩店,也是為了要紓解壓力、消除疲勞。近年科學證據顯示,除了主觀感受上的放鬆,身體上的碰觸與按壓還真有醫療效果。另外,不僅成人可以按摩,嬰幼兒也有屬於自己...
按摩心血管嬰幼兒按摩依附關係人際關係情緒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政璋專訪
2019.11.01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
作者 / 文詠萱
599期
在進入到本月主題之前,讀者不妨先思考,什麼是大腦心智?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為什麼狠得下心、痛下殺手?而透過研究,人們期望得到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答案,是否是唯一標準?
大腦基因精神疾病犯罪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創傷後壓力症前額葉教化可能性
研究之前、人生之後-PCR、穆利斯與分子生物學
2019.11.01
研究之前、人生之後-PCR、穆利斯與分子生物學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9期
若談到分子考古、親子鑑定、犯罪取證和基因定序等研究背後所使用的技術,便不可不提到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它的出現不僅加速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的發展,更成為廣泛被應用的...
聚合酶連鎖反應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DNA聚合酶蛋白質
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皮蛋其實不可怕而且很科學
2019.11.01
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皮蛋其實不可怕而且很科學
作者 / 吳尹文/選擇皮蛋,起初只是貪圖製作簡單,但經過一次...
599期
皮蛋(pidan或preserved egg),又稱松花蛋、百年蛋(hundred-year egg)及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早期更有「變蛋」之稱。到底皮蛋是誰發明的?蛋殼內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怎麼變出透明茶黑色伴隨尿騷味的?皮蛋有...
皮蛋生化反應氫氧根離子蛋白質胺基酸胺基酸鹽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2019.11.01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9期
古生物學的研究範疇無遠弗屆,只憑藉現有專業學者的研究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有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公民,他們雖未受過專業訓練,但藉由各自的努力為古生物做出奉獻。哥德(James L. Goedert)便是這些素人研究者的其中之...
古生物史翠普獎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布爾福卡鯨古脊椎動物化石
液態晶體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半百年風華
2019.11.01
液態晶體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半百年風華
作者 / 林岳辰/交通大學照明與能源光電研究所碩士生,研究領...
599期
1970年前後,科技研發人員相繼證明液態晶體在顯示器的應用潛力,終使液晶科學成為1990年代的熱門領域。進入21世紀後,許多液晶材料與相關應用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成就平面顯示器產業的榮景,更開創液晶於光電、光學與生物...
液態晶體光電元件液晶科學多區域TNLC技術
意外,並非如此不盡人意─導電塑膠
2019.11.01
意外,並非如此不盡人意─導電塑膠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9期
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多是藉由書本、雜誌等媒介與學術對話。然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學問取得早已不再只是單一面向。現在,透過與《科普一傳十》的跨媒體合作,嘗試讓知識躍然紙本之外,流傳在網路、直播媒體之間...
導電塑膠反式聚乙炔順式聚乙炔碳元素元素有機化學
孩童牙齒裡的「重金屬歷史檔案」可望成過動與自閉的重點特徵
2019.11.01
孩童牙齒裡的「重金屬歷史檔案」可望成過動與自閉的重...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隨著醫療的發展,越來越多特殊疾病能在治療黃金期前被發現,並及時處理。有別於基因檢測、行為評估等方法,近日,發表於《轉譯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的研究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牙齒基因
特定抗生素會增加心臟風險?
2019.11.01
特定抗生素會增加心臟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幫助人們抵禦細菌的抗生素可能會影響心臟功能?先前已有研究發現,使用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的抗生素會增加心臟主動脈剝離與動脈瘤等影響。
心臟疾病抗生素喹諾酮類
延長生命、減緩老化,可不是一顆仙丹這麼簡單!
2019.11.01
延長生命、減緩老化,可不是一顆仙丹這麼簡單!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綜觀古今歷史,「長生不老」,一直是許多帝王與英雄所追求的目標,希望藉此保有自己的權力和帝國。而在科技醫療發達的21世紀,人類究竟能不能長生不老,或透過藥物延長生命呢?
生命老化科技醫療雷帕黴素鋰鹽營養攝取網絡
小兒麻痺疫苗再進化 可望更穩定安全
2019.11.01
小兒麻痺疫苗再進化 可望更穩定安全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俗稱小兒麻痹,是一種經糞口傳播、感染的疾病。臨床症狀上會有發燒、嘔吐、頸部僵硬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少部分患者會因脊髓運動神經細胞遭到破壞,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而導致行動困難。
小兒麻痺疫苗脊髓灰質炎
2019年10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 ³˘)
2019.11.01
2019年10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 ³˘...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抽書書摘
科學月刊2019年11月號(599期)目錄—犯罪潛意識
2019.11.01
科學月刊2019年11月號(599期)目錄—犯罪潛意識
作者 /
599期
科學月刊雜誌目錄
落髮也不怕 特殊穿戴裝置或許能成為禿頭救星
2019.10.31
落髮也不怕 特殊穿戴裝置或許能成為禿頭救星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男性族群,禿頭似乎是件令人感到氣惱,卻也不知所措的生理現象。為了重拾茂密的頭髮,並拯救每日逐漸往後退守的髮際線,許多人不惜投資重本,透過各種生髮水或藥物治療方式尋求頭頂上的救贖,但結果...
生理現象禿頭頭髮電子脈衝皮膚奈米發電機毛囊
人類迄今發現到的最大中子星 質量與密度大到就要「崩潰」
2019.10.16
人類迄今發現到的最大中子星 質量與密度大到就要「崩...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天文學家日前利用美國國家科學會的綠堤望遠鏡,觀察到距地球約4600光年、快速旋轉脈的衝星,是人類迄今看到最大的中子星。綠堤天文台指出,這顆星星的質量,幾乎是中子星理論上可達到的最大值。
中子星質量密度
香檳瓶口竟可製造氣流盤 氣與顏色也隨溫度不同
2019.10.16
香檳瓶口竟可製造氣流盤 氣與顏色也隨溫度不同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許多人應該都玩過「水火箭」,如果今天把主角換成香檳,會是什麼樣的情景?近日,《科學進展》一篇研究發現,開封香檳時其瓶口氣體顏色會受溫度影響,且會產生一些與火箭類似的現象!
氣流盤香檳瓶口
數學演算法分析都市犯罪率的提升
2019.10.16
數學演算法分析都市犯罪率的提升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現代都市中,規模越大,人口及各項資源也相對越多。而隨著人口的提升,除了能夠增加都市內的人才、勞動力與相關資源等優點外,伴隨而來的社會問題也相繼出現,例如犯罪活動等。
演算法都市犯罪率
新式土壤溼度感測器 改善農業水資源利用
2019.10.16
新式土壤溼度感測器 改善農業水資源利用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水文學(hydrology)領域研究的是大地的表面、土壤、岩石及大氣中水的各種行為,並釐清水與生物之間的互動與關聯。而其中,土壤與水牽涉到許多農業行為,例如灌溉。灌溉用水的量要怎麼拿捏呢?
農業水資源土壤溼度感
就是不讓你偷看 水也可以成為防偽墨水
2019.10.16
就是不讓你偷看 水也可以成為防偽墨水
作者 / 編輯部
454期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資料文件的形式不斷更新,從紙本、數位及現代的雲端系統。即便如此,今日許多重要文件仍以最原始的紙張方式呈現。但紙本在資訊保密方面仍較為薄弱,對此有相關業者發明防偽墨水對紙本文件進行加密。...
防偽墨水
天文學家李太楓與紫金山天文台張鈺哲
2019.10.16
天文學家李太楓與紫金山天文台張鈺哲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4期
公元前300年左右,屈原望著蒼天問道:「茫茫宇宙的起始,誰能描述?無天無地的模樣,誰能考察?昏昏暗暗、混混沌沌的型態,誰能辨別?元氣瀰漫、空洞無物的境界,誰能探查?光明黑暗的消長,為何發生,如何發生?陰氣陽...
天文李太楓張鈺哲
集集地震後的重建與前進 國研院發表20年來的研究成果
2019.10.16
集集地震後的重建與前進 國研院發表20年來的研究成果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54期
今(2019)年,適逢921地震後的20年,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研院國震中心)也於上(9)月16日舉行「921之後臺灣震災防治的進展」記者會,將震後這20年來國研院所做的研究成果發表。
集集地震重建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
2019.10.16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4期
在所謂的精神疾病、精神障礙或心理疾病中,患者會在行為、心理及活動等方面表現出紊亂的精神症狀,病因包括外在因素(如家庭、社會環境等)及內在因素(如生理、遺傳、神經生化等)。而神經退化性疾病則屬「沉默的流行病...
基因編輯精神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2019.10.16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副研究員、森林學系合聘副...
454期
臺灣中海拔的一些山區,早期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剷除了原有的森林,種植了高麗菜等短期作物。這些窮盡地力、過度利用的菜園,因生態復育目的被政府收回十餘年,但森林還是無法自然恢復。近年,筆者團隊正想辦法把樹木種回...
武陵廢耕地生態復育
  • «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