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懷念怡嚴兄
2024.02.15
懷念怡嚴兄
作者 / 劉廣定/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506期
過去這一年走了好幾位同事和友人,令人非常不捨的一位,就是李怡嚴教授。 初識怡嚴兄是在1972年的《科學月刊》編輯委員會上。其後,每月的編委會都能聽到他對一些稿件所做的嚴格批評,和針砭當下科學教育及科技發展政策...
李怡嚴科學月刊中國文史科學史
懷念李怡嚴
2024.02.15
懷念李怡嚴
作者 / 高涌泉/任教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506期
我第一次正式與李怡嚴相見是在1987年夏天。那時我剛到清華大學物理系服務不久。有一天恰在教員休息室,他走進來,看到我,馬上對我自我介紹「我是李怡嚴」。他對於後進如此客氣,我都覺得不好意思,其實他不用開口我也早...
李怡嚴科學月刊清大物理
緬懷恩師 卓爾不群的李怡嚴教授
2024.02.15
緬懷恩師 卓爾不群的李怡嚴教授
作者 / 魯經邦/清華大學物理學系1977級、物理研究所1979級畢...
猶記第一次對「李怡嚴」這個名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是在考完高中聯考放榜後,1970年8月某日,看到報紙一則新聞,我國產生了第一位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班的石育民先生,指導教授就是李怡嚴先生。在那個年代...
李怡嚴科學月刊清大物理科學教育理論物理
助攻新興半導體材料 中山大學發展六吋氧化鎵單晶塊材製程
2024.02.15
助攻新興半導體材料 中山大學發展六吋氧化鎵單晶塊材...
作者 / 報導整理|陳亭瑋
506期
近年來,半導體新興材料推陳出新,氧化鎵(Ga2O3)更成為科研界的一大關注重點。這種材料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包括電動車、航太、通訊與能源等。中山大學晶體研究中心與臺灣應用晶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大尺寸氧...
半導體材料中山大學氧化鎵臺灣應用晶體公司正子斷層顯影次世代半導體
國衛院跨國團隊 發現登革熱新傳播模式
2024.02.15
國衛院跨國團隊 發現登革熱新傳播模式
作者 / 報導整理|陳亭瑋
506期
登革熱(dengue fever),是一種主要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和白線斑蚊(A. albopictus)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典型的登革熱會造成突發性的高燒、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狀,如果先後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更...
國衛院登革熱共用針頭潛伏期
造成血液蛋白變化 科學家持續探索長新冠的病因機制
2024.02.15
造成血液蛋白變化 科學家持續探索長新冠的病因機制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6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過去幾年間對全球造成許多影響,在眾多症狀中最為長期,且仍在研究的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19,簡稱長新冠)則出現在部分確診者身上。他們在感染後的數月甚至數年內仍持續存在例如...
長新冠COVID-19蛋白質生物標誌物補體系統人工智慧
將「世紀之毒」化為無害草酸 清大團隊解決戴奧辛汙染難題
2024.02.15
將「世紀之毒」化為無害草酸 清大團隊解決戴奧辛汙染...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6期
「世紀之毒」有解了嗎?俗稱世紀之毒的戴奧辛(dioxin)類化合物,包含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CBs)等多種化合物,由於毒性高、無色、無味且又難以分解,會長期存在於環境中對動植物、人體產生極大危害,...
戴奧辛POPs多氯聯苯草酸氫氧自由基降解落葉劑
清大、中興團隊突破傳統矽晶圓限制 讓電子元件在記憶體、電晶體間自由切換
2024.02.15
清大、中興團隊突破傳統矽晶圓限制 讓電子元件在記憶...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6期
當今半導體產業正面臨巨大挑戰,隨著計算速度不斷地提升及電子設備的縮小,開發出新的半導體電子元件勢在必行。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Å世代前瞻半導體專案計畫」於上(1)月發布研究成果,由清華大學電...
清華大學中興大學矽晶圓記憶體電晶體電子元件國科會
2024CES閉展 工研院「人工智慧」創新產品吸引國際大廠關注
2024.02.15
2024CES閉展 工研院「人工智慧」創新產品吸引國際大廠...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6期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在今(2024)年1月12日閉展。這場世界知名的電子產品和科技貿易展覽會每年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公司、業界專門人士參加。根據大會統計,今年的CES共吸引全球...
CES工研院人工智慧擴增實境醫療機器人智慧感測
Astrobotic「遊隼號」登月失敗 民營太空公司的下一步要怎麼走?
2024.02.15
Astrobotic「遊隼號」登月失敗 民營太空公司的下一步...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由美國民營太空公司Astrobotic製造的「遊隼號」(Peregrine),在今(2024)年1月8日搭乘「火神號」(Vulcan)火箭發射升空,目標是在2月23日軟著陸於月球表面進行月球探測。不過在發射後的數小時內,遊隼號就出現了燃料...
Asrtrobotic登月民營太空公司遊隼號NASA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是否會使具有抗生素 抗藥性的細菌變更多?
2024.02.15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是否會使具有抗生素 抗藥性的細菌...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6期
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報導,討論了對於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兩大因子——氣候變遷、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究竟如何產生交互影響?氣候變遷的情況逐年加劇,極端氣候也使得暴雨災害出現得愈來愈頻繁。由於高濕度...
氣候變遷抗藥性細菌洪水抗生素廢水監控公衛設施
科技報導 2024年2月號(506期)目錄
2024.02.15
科技報導 2024年2月號(506期)目錄
作者 /
506期
科技報導雜誌目錄
芮氏地震規模過時了? 談地震規模的適用性
2024.02.01
芮氏地震規模過時了? 談地震規模的適用性
作者 / 潘昌志/科普作家,著有《地震100問》、《海洋100問》...
650期
今(2024)年元旦,日本的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了一起大地震。除了當地災情嚴重外,國內各家媒體在報導時因為引用資料來源的差異,出現了以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報導的7.5,以及日本氣...
地震芮氏規模地震矩日本中央氣象署風險評估
揭開水母再生的祕密
2024.02.01
揭開水母再生的祕密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水母、珊瑚、海葵等刺絲胞動物門(Cnidaria)生物都具有很高的再生能力,例如太平洋水母(Cladonema pacificum)斷掉的觸手會在2~3天內再生。但牠們究竟如何形成再生時關鍵的未分化細胞⸺「芽基」(blastema),以修復...
水母刺絲胞芽基類幹細胞增殖細胞
能殺死細菌的聚合物
2024.02.01
能殺死細菌的聚合物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抗生素(antibiotic)可透過抑制細菌細胞壁、蛋白質、核酸合成,或是與細菌的細胞膜產生交互作用而殺死細菌。近年來,細菌產生抗生素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的問題日益嚴重,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威脅。去(...
細菌聚合物抗藥性抗生素
金星雲層為什麼會吸收紫外光?
2024.02.01
金星雲層為什麼會吸收紫外光?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過去科學家已經知道金星雲層主要由硫酸組成,其中還有水、氯、鐵等成分。但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金星雲層中含有會吸收紫外光的未知成分,這些成分究竟是什麼呢?
金星紫外光含鐵硫酸鹽礦物NASAESA雲層
突破能隙的「石墨烯半導體」
2024.02.01
突破能隙的「石墨烯半導體」
作者 / 編輯部
650期
在當代的半導體產業中,矽(silicon, Si)幾乎能製造出所有電子產品。但面對計算速度的提升及愈來愈小的電子設備,以矽製成的半導體已快達到極限。近期,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
能隙石墨烯半導體矽碳化矽計算晶片
萬用的細胞工廠成真 合成生物學是下一個諾亞方舟?
2024.02.01
萬用的細胞工廠成真 合成生物學是下一個諾亞方舟?
作者 / 劉家君/臺灣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現...
650期
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白鬍子老人造型的大老闆⸺哈蒙德(John Hammond)從琥珀中的史前蚊子血液提取出恐龍DNA,再透過生物復刻技術讓遠古恐龍於現代重現。這個電影腳本原型是現實中被稱為「合成生物學...
合成生物學魏氏岳槿胰島素CRISPR-Cas9人造肉蝦紅素改造細胞
合成生物學的前世今生 當生物踏進工程、走向永續發展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的前世今生 當生物踏進工程、走向永續發展
作者 / 吳意珣/成功大學iGEM創隊指導老師,成功大學化學工程...
650期
生命起源及演化都是基本的科學問題,更是人類在文明發展後,我們想了解的哲學問題。
合成生物學永續發展生物途徑工程全瑩生技農譯科技iGEM
改寫細胞的魔法工程 創造疾病治療新思維
2024.02.01
改寫細胞的魔法工程 創造疾病治療新思維
作者 / 陳玟嘉/臺大生化科技學系碩士畢業,現就讀萊斯大學博...
650期
在近十年間,合成生物學相關領域的蓬勃發展,為社會帶來許多革命性的技術與產品,並在世界颳起一陣生物科技的風潮。舉例來說,CRISPR-Cas9為人類帶來方便、快速且客製化的基因編輯技術;人為植入基因操控生物合成青蒿素...
合成生物學醫藥領域CAR-T替代性療法生物迴路大腸桿菌奈米材料
合成生物學與工程系統的 結合突破想像的微型生物工廠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與工程系統的 結合突破想像的微型生物工廠
作者 / 李孟學/陽明交通大學分醫所助理教授,從事工程生物微...
650期
合成生物學藉由基因編輯創建具備特殊功能的生物系統,發展至今已展示了許多重要的應用。儘管如此,合成生物學的潛力遠遠不止於此,它仍有許多未被開發的應用和發展空間。而得利於微小化工程的發展,小體積且功能豐富的微...
微機電系統微流體生物微機電感測器致動器實驗室晶片換能器
透過iGEM認識合成生物學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陳文亮與NYCU_Formosa團隊專訪
2024.02.01
透過iGEM認識合成生物學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
作者 / 採訪撰稿|李依庭/《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650期
在一個週間的午後,我們來到陽明交通大學博愛校區,抵達依約的樓層,卻遍尋不著門上掛著陳文亮實驗室的名牌。詢問櫃檯後不一會兒,陳文亮便笑容可掬地從門上掛著「農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griTalk Co. Ltd)的門口走出...
iGEM陳文亮合成生物學跨領域競賽陽明交大物聯網
2024年1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2024.02.01
2024年1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作者 / 編輯部
649期
抽書書摘
連數學家都難以接受的√−1?穿越時空談虛數與複數發展
2024.02.01
連數學家都難以接受的√−1?穿越時空談虛數與複數發...
作者 / 蘇意雯/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教授,喜歡與大、小朋友分...
650期
筆者之前曾在高中任教,當教完複數〔註〕這個單元之後,學生通常反應:「沒什麼意義的符號,但又不能沒有它。」、「一個虛幻不實的數,但我們為何要去研究一個『不存在』的數呢?它有什麼實際用途嗎?」、「虛數只能死背...
複數虛數迪卡兒牛頓萊布尼茲尤拉高斯複變函數
量子技術的商用新選擇 極為靈敏的量子感測器
2024.02.01
量子技術的商用新選擇 極為靈敏的量子感測器
作者 / 牟中瑜/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理學院院長、前瞻量子科技...
650期
2015年,美國科技公司IBM將超導量子位元的去相干(decoherence)〔註〕時間一舉提升了五個數量級,達到毫秒等級,且超越執行量子計算除錯所需的最小閾值(threshold)。此研究重新點燃量子電腦自2000年左右發展以來逐漸...
量子感測器干涉去相干迪文森佐單光子微小電場
花朵與昆蟲的長相廝守 大丁黃與蕈蚊的傳粉生態
2024.02.01
花朵與昆蟲的長相廝守 大丁黃與蕈蚊的傳粉生態
作者 / 陳凱修/瑞士洛桑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阿爾卑斯上高...
650期
臺語歌曲《花若離枝》中那句「紅花無香味,香花亦無紅豔時」,借用特定花朵的樣貌,暗指感情無法兩全其美。其實,這句歌詞也隱藏了一個植物生殖生物學中有趣的概念,那就是「傳粉性狀」(pollination syndrome)。開花植...
大丁黃蕈蚊傳粉性狀開花植物雙翅目衛矛植物
最輕的固體材料 隔熱又防火的氣凝膠
2024.02.01
最輕的固體材料 隔熱又防火的氣凝膠
作者 / 黃芷翎/高雄醫學大學基礎科學教育中心教授,永續...
650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用於探測火星表面的六輪機器人「毅力號」(Perseverance),通過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ars Oxygen 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
NASA氣凝膠MOXIE超臨界乾燥法溶膠水解聚縮合凍煙水玻璃
發現全新天文現象的雙重喜悅 天體物理學家羅瑞默專訪
2024.02.01
發現全新天文現象的雙重喜悅 天體物理學家羅瑞默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子翔/畢業於師大地科系,現為師大科教所...
650期
快速電波爆(fast radio burst, FRB)是一種持續時間極短,但具有瞬間高強度的電波訊號,最早在2006年被觀測發現。去(2023)年天文學界重要的邵逸夫天文獎,就頒發給發現快速電波爆的三位學者貝爾斯(Matthew Bailes)...
羅瑞默邵逸夫天文獎快速電波爆脈衝星色散量測天文
2023諾貝爾獎系列講座 帶領讀者徜徉午後科學時光
2024.02.01
2023諾貝爾獎系列講座 帶領讀者徜徉午後科學時光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執行總監暨副總編輯
650期
去(2023)年12月16、17日,冷氣團強勢來襲的週末,《科學月刊》與善科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了「午後の諾貝爾」系列講座。在冷冷的天氣裡,用2023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與研究溫暖每一個參與者的心。
諾貝爾獎午後の諾貝爾量子點原秒脈衝mRNA疫苗兩性平權
《未來的造物者:從消滅癌症、設計嬰兒到製造猛瑪象肉排,合成生物學將如何改寫我們與全球生物的未來?》
2024.02.01
《未來的造物者:從消滅癌症、設計嬰兒到製造猛瑪象肉...
作者 / 艾美.韋伯(Amy Webb)、安德魯.海瑟(Andrew...
650期
如果你料理過蘑菇,尤其是經常用來做歐姆蛋、披薩與義大利麵醬的雙胞蘑菇(俗稱洋菇),就知道它們從被切開那一刻便會逐漸變成褐色。之所以變色,是因為蘑菇暴露在空氣中就會氧化,更具體而言是因為蘑菇有一段基因,這段...
洋菇基因編輯基改食物蘑菇難題胎兒媒體管制體系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