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00年以前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16.03.01
生醫急先鋒─小小斑馬魚
作者 / 陳曜鴻/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555期
「魚兒魚兒水中游,游來游去樂悠悠。」養魚,是很多人共同的兒時回憶。養魚可以怡情養性,有些人則是養魚美化環境。小魚還可以被賦予那些神聖的使命呢?
斑馬魚
模式物種
脊椎動物
實驗動物
2016.02.01
禽流感的偵測、防治與全球大流行前的準備
作者 / 曾子容、萬灼華、施浩榆、顧家綺、黃昭瑜、顏慕庸、李...
410期
禽流感病毒的亞型很多,但影響人類的感染與流行仍是少數的亞型。所以本文針對影響人感染與在臺灣、亞洲其他地區流行的四種重要禽流感亞型病毒,詳述其臨床病徵與病患處置、在動物衛生與公共衛生的防治作為及全球大流行前...
禽流感
傳染病
病毒
防疫
2016.02.01
綠色溶劑
作者 / 甘魯生/前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員,前大同大學講座教授。...
554期
最好的溶劑是無溶劑,其次是無害的;若必須要用,就越少越好。
溶劑
無溶劑
化學反應
層析法
移動相
環境保護
綠色化學
2016.02.01
更環保的有機合成方法
作者 / 李進發/1997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化學系,2002年臺大化學...
554期
有機化學是以碳原子為基礎,探討相關的衍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機化學
碳原子
化合物
紫杉醇
有機反
過渡金屬
耦合反應
2016.01.01
極具前景的生醫材料!
作者 / 沈家瑞。劉昭麟。
553期
在自然界含量豐富的幾丁質和幾丁聚醣,生產原料不虞匱乏,又因為屬於陽離子型含胺多醣類,而具備許多特性如無毒性、無副作用、高生物相容性以及抗菌、生物可分解性和生物黏著性等,因此成為生醫材料的寵兒。
幾丁質
幾丁聚醣
生醫材料
免疫系統
排斥現象
抗生素
癌化
銀離子抗菌劑
抗菌
2016.01.01
給予織物抗菌功能!
作者 / 林佳弘/逢甲大學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特聘教授,專研纖...
553期
一般日常生活中,創傷是大多數人最常見的意外之一。面對創傷的治療,我們可能會塗抹碘酒並使用紗布包紮,但往往造成傷口沾黏或者紗布無法有效吸收血液與組織液。
創傷
細菌
感染風險
抗菌
幾丁聚醣
金黃色葡萄球菌
天然纖維
合成纖維
紡織技術
2016.01.01
真正有根據的保健食品!
作者 / 陳錦坤。劉昭麟。
553期
許多國家傳統上存在有「藥食同源」的觀念,認為許多食物既可作為食材也具有藥用的價值,這些食材既是美味佳餚,也能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筆者竊以為這就是「保健食品」觀念的起源。
藥食同源
保健食品
藥理功效
幾丁聚醣
健康食品
正電荷
2016.01.01
用幾丁質製造奈米纖維!
作者 / 蔡敏郎。葉文燕。江宛柔。
553期
幾丁質(chitin)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豐富的多醣類,僅次於纖維素。幾丁質存在於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和蕈類中,同時為奈米級的纖維材料(直徑小於100nm且長徑比大於100)並具有優異的性質。
幾丁質
多醣
幾丁質纖絲
機械拆卸法
化學修飾法
靜電紡絲法
胺基
2015.12.01
地底水槽探索 微中子震盪
作者 /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磨課師(...
552期
今(2015)年10 月6 日,諾貝爾遴選委員會宣布物理獎由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與亞瑟.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表彰他們找到微中子(neutrino)震盪的證據,進而推測微中子具有質量的貢獻。
微中子震盪
諾貝爾物理獎
2015.12.01
有核酸修復 才能生生不息
作者 / 方偉宏/曾為得主莫德里奇指導的博士生,現任臺大醫技...
552期
生命一代一代的延續,細胞不斷的被複製,主導所有生命本質的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在生物體內已流傳了億萬年,這些遺傳物質時時刻刻受到環境因子的攻擊破壞,但它們奇蹟似的仍然歷久彌新。
諾貝爾化學獎
2015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
核酸修復
2015.12.01
2015諾貝爾生醫獎-寄生蟲病依舊糾纏人類
作者 / 施秀惠/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臺灣養殖漁...
552期
今(2015)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之貢獻為研發抗寄生蟲藥物,大幅提升人類健康。相較於傳播迅速且致死率高的病毒和細菌性疾病,世人對久遭忽視之寄生蟲病明顯陌生而無感;而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獎,百餘年來亦僅兩度獎勵寄生...
諾貝爾
生醫獎
寄生蟲
瘧疾
疫苗
蚊子
病媒蚊
運動神經
默克
2015.12.01
2015諾貝爾經濟學獎 解開貧窮的枷鎖─迪頓
作者 / 莊奕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政治大學經濟系特...
552期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X授迪頓(Angus S. Deaton),表彰他在個體、總體與經濟發展綜合性的貢獻。迪頓教授由個體的消費行為分析、跨期消費決策的個體與總體的分析、乃至貧窮的衡量、升福利的經濟...
迪頓
經濟學
線性支出系統理論
消費理論
需求系統理論
貧窮
2015.12.01
拯救上億人的妙藥-伊維菌素
作者 / 編輯部
552期
坎貝爾與大村智共同發現了「阿維菌素(Avermectin)」,其衍生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對於河盲症與象皮病具有相當好的療效。在發現阿維菌素之前,得先從大村智的過去說起。
伊維菌素
阿維菌素
鏈黴菌
星孢菌素
寄生蟲
2015.12.01
抗瘧藥物青蒿素的發現
作者 / 洪欣儀/現任成功大學藥學系助理教授。 吳天賞/現任...
552期
中國中醫科學院無博士學位、未出國留學且無院士頭銜的首席女科學家屠呦呦,今年84歲獲得2015 年諾貝爾生醫獎,也是有史以來第12位女性獲獎。
青蒿素
瘧疾
奎寧
過氧基團
2015.11.01
喬治.布爾─自學成大器的數學家
作者 / 李國偉/臺大數學系學士,美國杜克大學博士,曾任中研...
551期
布爾把邏輯符號化與代數化的工作,深遠地影響了後世電路的設計理論,而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奠下基礎。一項純粹思維的工作,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連布爾本人也無法預知。布爾是一位衝破階級藩籬而完全自學成功的數...
布爾代數
喬治.布爾
布爾
數學
邏輯
2015.11.01
布爾與邏輯
作者 / 董世平/中原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美國伊利諾大學數學...
551期
布爾追尋真理的熱忱,導引他發現思想的法則。他以代數的手法將思想法則表現為後人所稱的布爾代數,不僅成為電腦硬體設計的基礎理論,更開創了數理邏輯學的深刻發展。 天上的星星,依照牛頓所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而...
布爾
邏輯
布爾代數
2015.11.01
布爾與電腦
作者 / 項潔/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特聘教授,兼任臺大數位人文...
551期
布爾邏輯使得二進制在電子元件上得以實現,並且能夠進行基本的算術演算。從前巴貝奇雖然能設計,卻無法建造的可變換程序的計算機,到二十世紀中葉終於在布爾邏輯的基礎上得以完成。布爾對於電腦與資訊時代人類文明的影響...
布爾
布爾代數
電腦
程式
運算
2015.10.01
給週期表一個理由 莫斯利與原子序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50期
悲劇性結束一生的科學家並不多,布魯諾(Giordano Bruno)與拉瓦節(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為最有名的兩人。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提出了宇宙充滿無數個類似地球的說法,被當作是泛...
莫斯利
週期表
元素
門得列夫
2015.10.01
時代與天才的結晶 元素週期表的蛻變
作者 / 張澔/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550期
十九世紀的週期表,就像一張天空星座圖,充滿了神祕的美感,如此迷人的圖案似乎暗藏了構成萬物的傳奇密碼。元素的性質與原子量之間是否存在某一種關係?
週期表
元素
原子量
量子化學
八音律法
2015.10.01
人類所創造的物質 超鈾元素
作者 / 門立中/核能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化...
550期
所謂的超鈾元素,即是在元素週期表上,原子序比鈾(U:原子序92)大的元素。這些元素具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它們都是人造元素,也就是在自然界中,幾乎都不存在。
超鈾元素
原子序
元素週期表
人造元素
中子
2015.09.01
癌症治療的新希望,阻斷CTLA-4-艾利森發現的免疫煞車...
作者 / 李建國/臺大免疫所副教授,兼任所長,研究專長在細胞...
549期
自從2011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Ipilimumab,一種CTLA-4的單株抗體藥物做為治療移轉性黑色素瘤的第一線用藥後,免疫療法這種一百多年前就已經使用的技術,如今再度受到重視,各種癌症臨床試驗更是如火如荼的...
癌症
黑色素瘤
T細胞
免疫反應
免疫檢查點
2015.09.01
抗PD-1抗體的免疫療法-本庶佑發現的免疫煞車裝置
作者 / 李柏諺、繆希椿(李柏諺為臺灣大學醫學院免疫所碩士;...
549期
當艾利森發現T細胞受體的蛋白質結構,並且研究CTLA-4分子的同時,本庶佑卻誤打誤撞地發現了PD-1分子,從分子生物學跨入了免疫學的領域。
T細胞
程序性細胞死亡
樹突細胞
癌細胞
先天免疫抗性
後天免疫抗性
2015.08.01
來自深空的交響詩—重力波
作者 / 林俊鈺、游輝樟
548期
重力,是生活中最熟悉的基本作用力,也是科學革命的起源之一。
重力
廣義相對論
全球定位系統
重力波
時空曲率
加速度
2015.08.01
時間起源與量子重力
作者 / 余海禮、許祖斌
548期
1923年,愛因斯坦在瑞典哥德堡的演講〈相對論的基本構想和問題〉中最後一句話說:「假若相對論方程式的形式在未來某天由於量子問題的解決,使得我們用來表達基本物理過程的參數都完全改變了,相對論原理也不會被摒棄。
相對論
時間
牛頓力學
宇宙
2015.07.01
土壤強心針
作者 / 陳仁炫/美國普渡大學農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土壤 肥力、...
547期
我們的米飯、蔬菜、水果等大多數的食物,都來自於長期耕耘的農業。農業生產不只仰賴氣候、技術與人力,還需要地利的配合。然而,許多地區的土壤常因缺乏養分而使得作物生長不良,此時須使用肥料以補充不足的植物養分,並...
土壤
肥料
農業生產
2015.07.01
不可不知的土壤關鍵字
作者 / 郭鴻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究員兼組長。從...
547期
在日常生活中,土壤似乎隨處可見。土壤是生產食物的基礎,為基因庫與生態系提供棲地,並提供我們飲用水、生物質量(biomass)與原料。然而,土壤是一項不可再生的資源。數公分的土壤,需歷經數百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生成。
土壤
土壤資源
土壤功能
2015.07.01
珍惜土壤、愛護土壤
作者 / 申雍/現任中華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547期
如果地球是一顆蘋果,土壤即為薄薄的果皮。卻需從岩石歷經幾千年之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風化而成。
土壤
化學物質
永續發展
環境
2015.07.01
地平線之下的旅行
作者 / 編輯部
547期
當大地被人類所封存後,土壤從此不見天日……
土壤
環境
生物多樣性
伊富高水稻梯田
智利奇洛埃島
抗旱型種子
生態系統
2015.06.01
藍色世界中的微小住民
作者 / 蔡安益/現為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546期
在海洋環境中,生活著一群肉眼難以發現的微小生物。牠們包含超微型浮游生物(如細菌),微型浮游生物(如原生動物中的微細鞭毛蟲),小型浮游生物(單細胞的矽藻或纖毛蟲)及中大型的浮游生物(動物性浮游生物)。與陸地...
海洋
微生物
異營性
細菌
營養鹽
生態系統
2015.06.01
漂泊的海洋植物
作者 / 鍾至青/曾任臺北縣社區大學講師,現任為海洋大學環態...
546期
細微的小小植物們,連結了光,水,與空氣。它們不只是食物鏈的最前端,同時也是萬物生命的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浮游植物
單細胞微生物
碳循環
藻類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資料總數:76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