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中央大學成立臺灣極地研究中心 前進北極探索科學之謎
2023.09.15
中央大學成立臺灣極地研究中心 前進北極探索科學之謎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1期
雖然高高在上且看似遙不可及,但太空天氣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精確的掌握太空天氣變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團隊在近期前往北極參訪,期望能在挪威的冷岸群島(Svalbard)設置中央大學立方衛星的接收...
太空天氣中央大學挪威太陽風暴磁層氣候變遷
歐盟發布新《電池法》於8月上路 專注於廢電池回收、建立「電池護照」
2023.09.15
歐盟發布新《電池法》於8月上路 專注於廢電池回收、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1期
上(8)月17日,歐盟宣布新《電池法》(Batteries Regulation)正式生效,並將於明(2024)年2月18日起開始實施。本次新《電池法》草案由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2020年提出,歷經三年的討論後終於在今(...
歐盟電池電池護照循環經濟碳足跡廢電池回收
科技報導 2023年9月號(501期)目錄
2023.09.15
科技報導 2023年9月號(501期)目錄
作者 /
科技報導雜誌目錄
滿載而歸!太平洋寫作航班紀錄鯨靈之美
2023.09.15
滿載而歸!太平洋寫作航班紀錄鯨靈之美
作者 / 沙珮琦/本刊專案經理
臺灣四面環海,如果能在太平洋上堂寫作課,學生們會創作出怎樣的內容?把握開學之際,《科學月刊》星火相傳協手多羅滿賞鯨、花蓮福爾摩沙協會,為臺灣囡仔打造與眾不同的寫作課程,藉由實際出海的體驗,帶領國高中學生書...
科學寫作科學閱讀寫作航班鯨豚多羅滿賞鯨星火相傳花蓮非山非市寫作科普文章
點燃星火:科學教案召集令|教案徵稿比賽延期公告
2023.09.12
點燃星火:科學教案召集令|教案徵稿比賽延期公告
作者 /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教案徵集小組
為了讓大家有更充足的時間撰寫教案,團隊決定延長收件時間,請大家把握連假時間投稿喔!
教案星火相傳科學教案召集令教案徵稿比賽屏東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科學教案
《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物》推薦導讀
2023.09.05
《直立猿與牠的奇葩家人:47種影響地球生命史的關鍵生...
作者 / 陳賜隆/臺北市立動物園輔導員
這本書的作者艾爾莎・潘齊洛里(Elsa Panciroli),一位出身於英國蘇格蘭高地的女性科學家和作家,繼二○二○年出版的科普書《我們面前的野獸:哺乳動物起源和演化不為人知的故事》(Beasts Before Us: The Untold...
古生物化石演化三葉蟲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始祖鳥新生代猛瑪象
日本福島的核廢水該流向大海嗎?
2023.09.01
日本福島的核廢水該流向大海嗎?
作者 / 張郁婕/日本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研究科、清大工科系畢,...
645期
福島第一核電廠自2011年發生事故後,時隔12年再次躍上多國新聞版面。但這次不是因為災後核電廠除役與復興、訴訟或是Netflix上架的日劇《核災日月》,而是存放在福島第一核電廠廠區內的「核廢水」即將排放大海。福島第一...
核廢料福島放射性物質輻射日本經濟發電漁業太平洋
第五屆唐獎得主齊聚 臺灣透過「唐獎得獎人演講」分享研究成果
2023.09.01
第五屆唐獎得主齊聚 臺灣透過「唐獎得獎人演講」分享...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去(2022)年《科學月刊》八月號的封面故事⸺唐獎(Tang Prize)?唐獎設置的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自 2014 年首次頒發後,每兩年舉辦一屆,去年六月也揭曉...
唐獎永續生技醫藥薩克斯mRNA修飾核苷疫苗反疫苗浪潮
食品添加物中的甜蜜陷阱 「阿斯巴甜」真的會致癌嗎?
2023.09.01
食品添加物中的甜蜜陷阱 「阿斯巴甜」真的會致癌嗎?
作者 / 葉又嘉/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生。;羅宇...
645期
「甜」不僅為食物增添風味,更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過去的食品加工業者通常透過添加果糖、蔗糖等天然原料為食物提供甜味,以提升食物的品質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然而,自從人工甜味劑問世以來,相較於果糖、蔗糖等含有熱...
阿斯巴甜致癌物食品添加物
結合 VR的「超級英雄療法」
2023.09.01
結合 VR的「超級英雄療法」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如果能成為一名超級英雄,你想擁有浩克的強壯身體還是蜘蛛人的矯健身手?現在透過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在電腦類比的三維空間內體驗任何角色,甚至還能協助醫療。澳洲南澳大學(...
虛擬實境慢性疼痛超級英雄
踏出探索暗物質的第一步
2023.09.01
踏出探索暗物質的第一步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的太空望遠鏡「歐幾里德」(Euclid)在今(2023)年7月升空,時隔一個月成功拍下第一組觀測照片。
暗物質宇宙3D地圖歐幾里德望遠鏡
讓小豆蔻燃燒你的脂肪!
2023.09.01
讓小豆蔻燃燒你的脂肪!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小豆蔻(Elettaria cardamomum)是一種薑科植物,雖然對臺灣人來說或許有些陌生,不過它的豆莢在南亞、美洲、北歐等地都是經常添加在料理中的香料。除了增添美妙的風味之外,最近《國際分子科學》(International...
小豆蔻分子科學脂肪氧化代謝抗發炎
汙水經處理後仍影響生態?
2023.09.01
汙水經處理後仍影響生態?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汙水處理廠是現代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幫助清除廢水在排回自然環境前內含的農藥、清潔劑、有機溶劑等汙染物。然而,汙水處理廠從廢水中完全去除汙染物的能力可能有限。
汙水處理無脊椎動物環境
開創醣化學的先鋒 從醣分子合成到流感、癌症疫苗的研發 中研院院士翁啟惠專訪
2023.09.01
開創醣化學的先鋒 從醣分子合成到流感、癌症疫苗的研...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醣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相信讀者對於構成生物體內的四大分子一定不陌生,而其中的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是人類透過飲食、獲取能量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科學家逐漸發現醣類除了提供人體...
醣化學翁啟惠疫苗研發蛋白質醣化生技研究科學教育
揭開細胞的「醣」衣良藥 細胞的醣體結構與功能
2023.09.01
揭開細胞的「醣」衣良藥 細胞的醣體結構與功能
作者 / 林俊成/清華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從事醣類化合物的有...
645期
提到糖類,大家腦中第一個想到可能是飲料或甜點,然而利用飲食中的糖提供或儲存能量,其實只是糖在自然界中的其中一個功能而已
醣化學醣類鑑定醛醣酮醣醣生物學碳水化合物醣綴合物蛋白質醣基化
突破醣化學瓶頸 合成醣分子的高效新方法
2023.09.01
突破醣化學瓶頸 合成醣分子的高效新方法
作者 / 張峻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林浼憓/德國...
645期
醣類(carbohydrates)為細胞表面上重要的生物分子,以複雜的結構形成特異的分子辨識,主導諸多重要功能,例如蛋白質的折疊、細胞間的訊號傳遞、細菌與病毒的感染媒介、調控疾病的生成與進展等。此外,醣科學對醣類疫苗...
醣分子合成醣苷化變旋異構物酵素合成有機合成GlycoComputer醣疫苗
好奇心是一切原動力 無心插柳的廣效型流感疫苗研究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馬徹專訪
2023.09.01
好奇心是一切原動力 無心插柳的廣效型流感疫苗研究 中...
作者 / 羅億庭/確診兩次 COVID-19 的人,本刊編輯。
645期
自1796年英國醫師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了第一支藉由種牛痘預防天花感染的疫苗以來,疫苗就與人類的生活密不可分。舉凡新生兒時期施打的 B 肝疫苗、卡介苗、5合1疫苗等,一直到近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
馬徹疫苗mRNA流感病毒醣蛋白廣效型流感疫苗白扁豆
百塔千寺共方圓 唐宋佛教建築的幾何學
2023.09.01
百塔千寺共方圓 唐宋佛教建築的幾何學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645期
留存至今的中國古代建築規範書籍甚少,現存最完整的中國建築技術書籍為北宋建築師李誡所著的《營造法式》,同時也是宋朝時期的官方營建標準,書中詳細規定各種建築施工的設計、結構與比例等要求。直到民國初期,建築史家...
白銀比例唐宋佛教建築大和比模數
難倒物理學家的「三體問題」,與韋伯望遠鏡的觀測點有關?
2023.09.01
難倒物理學家的「三體問題」,與韋伯望遠鏡的觀測點有...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45期
2021年12月,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韋伯望遠鏡)發射升空。七個月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也陸續公布韋伯望遠鏡拍攝到的...
三體拉格朗日點韋伯望遠鏡日地系統萬有引力定律解析解紅外光太陽盾
以假亂真 仿生細胞時代即將來臨?
2023.09.01
以假亂真 仿生細胞時代即將來臨?
作者 / 陳玟嘉/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研究助理;吳亘承/臺灣...
645期
生物科技蓬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質和核酸藥物的研發,為癌症、免疫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帶來新世代的治療方式;作物改良帶給市場高產量又易栽種的農產品,解決了糧食短缺的議題;仿生...
仿生細胞生物材料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原型細胞
透過光、熱、電改變液晶材料排列 調節室內明暗變化的智慧窗戶
2023.09.01
透過光、熱、電改變液晶材料排列 調節室內明暗變化的...
作者 / 林宗賢/中山大學光電系講座教授,研究光學、液晶、先...
645期
炎炎夏日,你是否曾看過路人在室內戴著一般眼鏡,但到了室外就搖身一變、成為太陽眼鏡的變色鏡片呢?若是這樣的功能可以與家中的窗戶、落地窗結合,是否就能讓人們待在室內,但仍可以因為光線的明暗變化、穿透與否,在享...
智慧窗戶液晶材料各向異性主客效應偏振折射
解析臺灣東西部地震與斷層
2023.09.01
解析臺灣東西部地震與斷層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645期
臺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平均每年約有兩萬個地震,其中約1000個是有感地震。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東部及東北部外海,這是因為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影響,每年大約以八公分的速度相互聚合,常...
地震斷層震度老屋補強場址效應地震預警
極境生機 小小濱鷸&古老的鱟,貫穿億萬年的生態史詩
2023.09.01
極境生機 小小濱鷸&古老的鱟,貫穿億萬年的生態史詩
作者 / 黛博拉.庫雷莫(Deborah Cramer)
645期
將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訊息拼湊起來後,我們才知道,有機會留下生存紀錄的動植物相當稀少。有些生物具有堅硬的外殼或骨頭,可以承受歲月摧殘,但也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十三能成為化石。時至今日,我們尚未發現過紅腹濱鷸的...
演化紅腹濱鷸化石冰河期亞種鱟
科學月刊2023年9月號(645期)目錄—探索醣科學
2023.09.01
科學月刊2023年9月號(645期)目錄—探索醣科學
作者 /
645期
科學月刊雜誌目錄
2023年8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2023.09.01
2023年8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作者 / 編輯部
644期
抽書書摘
小論文怎麼寫?星火相傳講座從資料判讀說起!
2023.09.01
小論文怎麼寫?星火相傳講座從資料判讀說起!
作者 / 沙珮琦/本刊專案經理
星火相傳科學表達講座科學閱讀科普寫作閱讀寫作科學教育科學月刊教育科學小論文架構小論文
斑馬魚尾鰭的「機械波」有什麼功用?揭開250年再生之謎的跨領域研究-中央研究院陳振輝、林耿慧專訪
2023.08.31
斑馬魚尾鰭的「機械波」有什麼功用?揭開250年再生之...
作者 / 羅億庭/科技報導主編
501期
在今(2023)年6月刊登於《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期刊的研究中,陳振輝更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林耿慧組成跨領域團隊,以斑馬魚尾鰭作為研究模型,發現了斑馬魚能利用「機械波」偵測受傷位置並調控相對應的傷口癒...
斑馬魚再生基因轉殖無合成分裂機械波過氧化氫多顏色細胞標誌技術BrainbowSkinbow跨領域顯微攝影顯微攝影競賽元利儀器
星火熱門講座主題-小論文架構與研究設計-前往高雄!
2023.08.29
星火熱門講座主題-小論文架構與研究設計-前往高雄!
作者 / 林品婕/本刊專案經理
​​​​​​​想到要寫小論文,你是不是也一個頭兩個大?無論是參加科展,或是寫研究報告,小論文幾乎是每位學生必須面對的挑戰。《科學月刊》星火相傳「小論文架構與研究設計」講座,於開學前為學生充電!
星火相傳科學表達講座科學閱讀科普寫作閱讀寫作科學教育科學月刊教育科學小論文架構小論文
點亮教室裡的科學星火!與老師們一起暑期增能
2023.08.24
點亮教室裡的科學星火!與老師們一起暑期增能
作者 / 林品婕/本刊專案經理
由《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主辦的暑期教師工作坊,於今年8月假臺北市立大同高中圓滿舉行,為教師帶來紮實的科學閱讀及科學寫作課程。
星火相傳科學閱讀科學表達科學教育科學月刊教育科學教育科學教師工作坊教師研習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2023.08.15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作者 / 方力行/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500期
從1980年代臺灣的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發展至今,有關生態保育能引起全國矚目、媒體爭相報導、政府增編鉅資,甚至還需要動用到全民公投的案子,至今只有一件,就是桃園大潭區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引起的「藻礁之爭...
藻礁潮間帶珊瑚生態全球暖化珊瑚藻
  •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