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8.01
觀看不等於感知,感知不等於記憶,記憶不等於真實
作者 / 曾祥非 | 臺灣大學心理系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潘...
668期
想像你正在滑動社群媒體的動態牆,螢幕上不斷湧現各種視覺內容:朋友的生活照、網紅的精美自拍、新聞圖片、廣告橫幅、迷因圖片……在這個數位視覺資訊爆炸的環境中,你的大腦正不斷地進行篩選。每一次手指滑動,都有數張...
視覺注意力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視盲
2024.05.01
舞出創造力 跳舞能改變你我腦部的發展?
作者 / 楊青如/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謝仁...
653期
從古至今,舞蹈普遍地存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一種跨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無論在慶典、宗教儀式、社交場合,還是娛樂活動中,舞蹈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這些社會性的活動中,舞蹈與音樂的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
跳舞
腦科學
大腦
小腦
基底核
鏡像神經元
神經印記
體現認知
具身學習
2023.06.01
口罩顏色也會影響 人們的心理認知?
作者 / 羅億庭/口罩買太多用不完,本刊編輯。
642期
你還記得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最常戴的口罩是什麼顏色嗎?
COVID-19
口罩
口罩禁令
色彩心理學
透明口罩
吸引力
顏色
心理認知
2023.06.01
醫者,不止於父母心 社會神經科學揭密「臨床同理心」
作者 / 鄭雅薇/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642期
「醫者,父母心」意思是期許醫療從業人員在行醫時,要能視病猶親,把病人當作是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醫者,父母心」、「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是醫學教育的基本信條之一,由於當代社會神經科學(social...
醫學教育
社會神經科學
腦神經機轉
情緒同理心
認知同理心
同理心
2023.03.01
真的需要睡掉三分之一的人生嗎?睡眠的科學意義與功能
作者 / 張芳嘉/臺灣大學獸醫學院院長、臺灣大學神經生物與認...
639期
睡眠是維持生存的必要生理狀態。然而,臺灣慢性失眠症的盛行率卻高達10.7%。
睡眠
失眠
睡眠障礙
猝睡症
快速動眼期睡眠
慢波睡眠
2023.03.01
不只是休息!睡不飽、睡不好如何 破壞人們的情緒與健...
作者 / 李信謙/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暨附設醫院睡...
639期
睡眠不只是休息,是一種能維護個體正常機能、確保個體身心健康的重要運作階段。
睡眠
膠淋巴系統
中樞神經
神經細胞
大腦
記憶
認知功能
2022.11.17
臺師大跨國團隊證實 親子共讀可以強化早期語言發展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1期
科學上普遍認知嬰幼兒大腦在生命早期所受到的刺激會影響後續的學習發展。然而,養育嬰幼兒的家長應該要做什麼,才能提供足夠的「刺激」呢?
嬰幼兒大腦
刺激
認知神經科學
親子共學
大腦預測訊號
腦部
2022.11.03
《別鬧了,動物大人!牛羊雞豬不只是盤中物,農場大腦...
作者 / 瑟巴斯欽.莫羅
635期
《別鬧了,動物大人!牛羊雞豬不只是盤中物,農場大腦比你想的更機智,鮮活呈現動物情感認知與社會行為的科普漫畫》
動物
農場大腦
情感認知
社會行為
科普漫畫
2022.04.15
個體為什麼會相互競爭?解密大腦中驅動競爭行為的神經...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4期
動物在群體內的行為,通常受到社會、經濟、環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所影響,而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個體在群體中競爭成功的能力。然而,影響社會群體中個人行為的細胞機制,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動物
社會群體
個人行為
細胞機制
神經元
神經細胞
前扣帶迴皮質
神經認知疾病
2022.03.03
記憶是否應當成為呈堂證供?司法與腦神經科學的交匯處
作者 / 王泊善/目前就讀中央大學,想成為一個Renaissance...
627期
人的感官每秒能接收成千上萬筆資訊,但真正會被我們注意到並記住的都是經過篩選的,這就必須仰賴我們的注意力。例如「雞尾酒會效應」就是指我們在聚會或是嘈雜的環境中忙著與人對話的同時,若突然從遠處傳來一聲呼喊你名...
感官
注意力
記憶
編碼
心理表徵
認知心理
語用推理
全國性調查
大腦
2021.11.30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閱聽:表...
624期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音樂
演化
出神狀態
意識
科學
腦造影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網路
神經科學
去個人化
2021.11.30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探究噁心又獵奇的科學知識
作者 / 陳琝樺/中山女中三年級。
624期
當路旁發生交通事故時,你是否曾經忍不住引頸觀看?或是當救護車駛過家門時,立刻打開窗戶一探究竟。明知接下來可能會遭受到怵目驚心的震撼,但大眾往往會依照著本能慾望尋求解答。同樣地,看恐怖片、閱讀懸疑小說、挑戰...
人類認知
科學
人性
幻覺
幻聽
幻想
睡眠癱瘓症
隱形蟲
觸覺
寄生蟲妄想症
大腦
睡眠
2021.11.16
盲人摸象看軟體,程式碼是財產,還是……?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79期
過去這幾十年間,手機軟體逐漸吃掉了計算機、鬧鐘、指南針、數位相機、GPS導航、電子字典等物品,軟體/程式碼正在吃掉全世界,而如果我們的社會只停留在將軟體視為財產與工具,將忽略掉許多重點。
軟體
財產
網路
法律
地平線電子會計系統
非同質化代幣
言論自由
資訊人權
程式語言
數學定理
認知戰
2021.10.01
偵測犬把關,讓入侵物種無所遁形!
作者 / 林暉閔/蒙斯特農研有限公司執行長。市儈商人一枚,熱...
622期
入侵物種嚴重危害各地生態,而臺灣常見的入侵紅火蟻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入侵紅火蟻除了危害生態之外,也連帶造成經濟損失。為了杜絕紅火蟻,必須找出並清除牠們的巢穴。藉由紅火蟻身上特殊的氣味費洛蒙,可訓練嗅覺靈敏...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入侵種偵測犬
嗅覺
入侵紅火蟻
氣味認知
2021.08.31
經過長久馴化,狗的認知能力近似人類嬰兒?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家裡有養狗的讀者們,是不是常覺得你的狗與你最心有靈犀,而且默契十足呢?不用懷疑,事實正是如此!近期,來自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在比較狗、狼幼崽解讀人類訊息的能力後,確認這項技能就是狗...
科學月刊
生物學
狗
犬隻
狼
認知能力
馴化假說
2021.05.01
「打屁股」可能影響孩童的腦部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617期
你小時候曾有過被打屁股的經驗嗎?近期一篇刊登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的研究發現,「打屁股」可能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
打屁股
兒童偏差行為
認知發展
心理健康
腦部發展
2021.03.16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1期
過去認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各司其職,功能互不干涉。中樞神經系統在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屏蔽之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的區域,意指不受免疫系統管轄,抗原無法被免...
中樞神經
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
神經疾病
2020.12.01
讓嬰兒透過「選擇」發現自己的喜好
作者 / 編輯部
612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日於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提出,一般成年人在相似的事物之間做選擇時,會產生無意識的喜好或偏見;而嬰幼兒也會為自己的選擇產生自身的...
嬰兒
心理學
認知科學
2020.10.01
小腦其實並不小,甚至超乎想像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小腦的位置靠近腦幹及後腦皮質區下方,負責提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味覺等五種感官訊息,同時也與疼痛、運動、思想和情感有關。
小腦
大腦皮質
人類行為
認知
認知皮質區
2020.09.15
疼痛研究的最新進展
作者 / 撰文|鄭仁坤、譚炳恆、曾明宗、陳韋達。
465期
疼痛一直是臨床與基礎研究重要的課題,也屬神經科學的一環,臺灣臨床醫師近年來也參與疼痛相關研究,故邀請四位臨床醫師和與會者分享此議題。
痛覺
神經科學
生物標記
認知
情緒
神經可塑性
慢性疼痛
2020.09.15
強化認知功能的腸道微生物組成
作者 / 撰文|趙書屏。
465期
腸道微生物組與中樞神經系統間的雙向溝通,亦稱作微生物群-腸-腦軸,在調控腦部功能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腸道
微生物
中樞神經系統
認知功能
2020.09.10
透過顱內電生理和fMRI瞭解人類認知
作者 / 撰文|吳仕煒。
465期
本質上,神經科學對於人類大腦的瞭解,受限於量測大腦活動的技術和它的訊號品質。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出現,將大眾對人類認知功能背後神經機轉的瞭解推向新的境界。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科學
癲癇
認知功能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
腦科學
神經科學
生命科學
認知心理學
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
2020.03.01
不是有動就好-談運動與大腦認知生理
作者 / 朱瓊苓/洪聰敏
603期
聽到運動,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 不過,研究發現運動其實能帶給大腦認知實質的提升,讓人越活越年輕、越快樂。
運動
認知
執行功能
閉鎖性有氧運動
開放性運動
2019.11.15
頸動脈流速檢測 可望預示認知功能衰退
作者 / 編輯部
455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稱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紹源,與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合作,針對認知功能正常的中高齡份子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具有較高的血壓值及較慢的內頸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流速與認...
頸動脈
認知功能
2019.11.01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
作者 / 文詠萱
599期
在進入到本月主題之前,讀者不妨先思考,什麼是大腦心智?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為什麼狠得下心、痛下殺手?而透過研究,人們期望得到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答案,是否是唯一標準?
大腦
基因
精神疾病
犯罪心理學
認知神經科學
創傷後壓力症
前額葉
教化可能性
2019.03.01
別被自己給嚇到啦─動物也認得鏡子裡的自己嗎?
作者 / 郭羽漫/有些事還是不要知道太多的好,本刊編輯。
591期
還記得筆者的貓,第一次透過傢俱看自己的倒影時嚇到炸毛,甚至不斷對裡面的「敵人」哈氣,搞得全家人啼笑皆非。這還不打緊,一次想跟貓咪用自拍模式合影,牠竟使出喵喵拳攻擊手機螢幕,彷彿在對裡面那隻貓示威著。
自我辨認
認知
動物行為
2018.11.01
一場比賽 各自解讀
作者 / 編輯部
587期
今(2018)年的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中,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各國的 球迷紛紛地為自己的國家隊搖旗吶喊,聲 嘶力竭地加油打氣。而就在其中一場英格 蘭與哥倫比亞的比賽中,英格蘭球迷抱怨 哥倫比亞隊的犯規次...
認知差異
2018.07.01
盧廣仲金曲獎入圍神曲 〈魚仔〉中的 語言轉換與旋律性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 閱聽:...
583期
音樂才子盧廣仲的歌曲〈魚仔〉入圍金曲獎,實至名歸。一首歌能夠成為家喻戶曉的「神曲」,必然有其獨特之處,假如我們能夠揭開神曲的秘密,是否可以增進自己創作歌曲、欣賞歌曲的功力呢?
歌曲
旋律
記憶點
聲調
2017.10.01
人類協調互動之謎-認知科學家如何用音樂做研究
作者 / 張詠沂(Andrew Chang)/現為加拿大 McMaster 大學心...
574期
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是一門新興的科學領域,研究人類行為 以及其背後的心理與神經機制。
認知科學
音樂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4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