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11-30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探究噁心又獵奇的科學知識 624 期

Author 作者 陳琝樺/中山女中三年級。

當路旁發生交通事故時,你是否曾經忍不住引頸觀看?或是當救護車駛過家門時,立刻打開窗戶一探究竟。明知接下來可能會遭受到怵目驚心的震撼,但大眾往往會依照著本能慾望尋求解答。同樣地,看恐怖片、閱讀懸疑小說、挑戰極限運動等,也都是類似的道理──滿足好奇心。但在主題不符合普遍認知或道德倫理的情況下,你是否還能保持好奇的初衷?你可曾想過,當自己死亡時,那正在舔舐你臉龐的毛小孩,是否可能為滿足口腹之需而大快朵頤你的屍體?聲勢如日中天的健身運動能排毒?能排出什麼?病毒?重金屬?還是只能排出商人的行銷手法?用指甲刮黑板的聲音總是令人寒毛直豎,但你知道嗎?有人聽到嚼口香糖的聲音就能被氣到歇斯底里。林林總總42個千奇百怪的詭異問題,在閱讀本書過程中,將一一得到解答。

《科學詭案調查局》足可稱為帶領我們挑戰人類認知底線的科普佳作。閱讀過程中,每個小章節皆勾起我的求知慾。從較普遍的主題如在泳池偷尿尿,到似乎無法用科學解釋的巫毒娃娃,甚至是關於死亡的禁忌話題,無一不提及,內容深入淺出,且各個小故事至少都有引用3篇以上的文獻支持。每進入到下一個題目,我都赫然驚嘆:「對欸!我怎麼沒想過這個問題!」儘管有些標題驚人詭譎且與人性衝突,但作者絕非刻意灑狗血,而是在理解這些令人擁有強烈感受的困惑背後,對其科學理論展開追根究柢的探究。在閱讀時我們可能會感到「怎麼會有人從事這種研究」的荒謬感,同時心生「我怎麼會對這種東西有興趣」的詫異。可見本書能滿足我們病態的好奇心,解放道德敗壞的事物和知識,也揭開我們依然是嗜血族群,樂於追求禁忌的事實。

來談其中讓我感到些微毛骨悚然,卻也最引人入勝的章節──神秘的心智。幻覺、幻聽、幻想,種種症狀不佔少數,且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談到觸覺上的幻覺,隱形蟲的病症最廣為人知,也就是寄生蟲妄想症(parasitophobia, delusions of Parasitosis),患者會深切感受到有蟲在身上爬行,就算經過診斷並非真的有蟲,但依然深信到病入膏肓。若此症狀還是令我們無法想像,那「鬼壓床」肯定有聽過吧?專業來說,就是所謂的睡眠癱瘓症或睡眠麻痺,此現象頻繁到臺灣平均每100個人就有8個人聲稱自己擁有這恐怖的經驗。這是一種觸覺甚至加上視覺的幻覺,以科學來解釋的原因為,大腦在睡眠與清醒間未切換完全,再加上在大腦的期待下腦補而成的錯覺,因此我們感到不合理的現象。

回到隱形蟲,同樣也是相似的道理。大腦在觸覺區塊不正常放電,因此我們在觸覺方面產生幻覺,且大腦各個區域互相傳遞資訊,讓我們更深信蟲子的存在。舉個最令我有感的例子,當拿下眼鏡後,是否覺得自己的聽力也跟著變差了,這其實也是大腦內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果喔!

作者曾在書中提到:「看來就算會被嘲諷或令人噁心的問題,也還是會想知道答案。」畢竟這些可能會讓人不舒服的問題,其原理卻往往引人入勝。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是知識的萌芽,雖說好奇心會殺死一隻貓,但好奇心同時也是科學之母。被人類文化所侷限的「噁心」、「獵奇」,常常使我們忽略在「本就如此」下的「為何如此」,導致對於真相不知其所以。

雖然就算了解這些冷門的知識,也說不上得到甚麼實質的幫助,但若說完全沒用,卻也不然,只要我們勇於追隨、懷抱好奇與毅力,就算帶有恐懼依然主動進行探索,這些意料之外的知識就會把我們帶到從未想過的地方。其實,生命不也是如此嗎?

作品評語

能掌握重點內容並有適當的延伸性說明,導讀之餘有讓自己發揮想像的空間。

作者感言

很榮幸能在「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科普書籍閱讀寫作競賽中受到肯定,《科學詭案調查局》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遠不及字面的形容,希望我的導讀文章能將它推廣出去。



書名│《科學詭案調查局》作者│艾莉卡・恩格豪伯
   (Erika Engelhaupt)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出版日期│ 2020 年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