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1.03.30
三體問題對近代數學的影響
作者 / 陳國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616期
三體問題是天文學中描述三個星體因重力影響的運動行為,其中牽涉到許多數學問題,有些甚至尚未解決。數學家歐拉在研究地球、月球、太陽的三星系統時,發現了三體問題只有三類共線的自似週期解,推論三者能保持相同的相對...
數學
三體問題
近代數學
牛頓力學
微積分
自似週期解
2021.03.01
學測數學怎麼考?分程度測驗或許是正解
作者 / 張鎮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15期
今(2021)年的學測數學科被評為「史上最難」。事實上,數學科每年的難易度呈現出週期性震盪,一下容易一下難的考試,不只出題者傷透腦筋,考生更是無所適從。張鎮華認為,學測作為「基本學科能力測驗」,考題不能太過艱...
學測
數學
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測驗
超額篩選
學系
指考
2021.03.01
從數學解析愛情 用向量内積計算感情契合度!
作者 / 林家妤Shark Lin/因為數學成為斜槓青年,進行數學藝...
615期
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算算我和他/她之間的契合度?數學向量或許是個好選擇!首先建立一個座標平面,分別將你覺得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列在X軸與Y軸,例如在X軸兩端標上北部/南部,而Y軸兩端則是喜歡/不喜歡數學。根據實際...
數學
向量
向量內積
2020.12.01
不只黑洞 羅傑.潘洛斯的科學貢獻與研究精神
作者 / 陳宏賓/UniMath創辦人,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助理教授...
612期
潘洛斯(Roger Penrose)是今(2020)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之一。除了在黑洞的研究有卓越的貢獻之外,其實潘洛斯在數學領域也有不凡的成就,舉凡潘洛斯三角形和潘洛斯平舖等。而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並非一直...
諾貝爾物理學獎
黑洞
萬有引力理論
廣義相對論
事件視界
潘洛斯三角形
數學
2020.10.01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
作者 / Eddie Woo
610期
多年以來,我一直覺得我的手機裡有個人在跟我作對。它有特殊能力,用看來十分可信的謊言讓我碰上麻煩。好幾次它用咄咄逼人的口氣對我說:「沒問題,我的電池裡還有很多電!」但幾分鐘後就在緊要關頭掛掉,比如說我在兒子...
電池
微積分
數學
演算法
2020.09.01
非線性裡的不安定靈魂
作者 / 李雪甄/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因數學而踏上...
609期
數學函數模型常用於生態學中推演族群數量。但在進行函數推演時,不到千分之一的誤差值,就有可能在後續的計算上,對整體模型的軌跡造成巨大影響!
數學
生態學
函數模型
勞倫茲實驗
生態模型
2020.09.01
波瀾不息:戴森的科技與人文關懷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609期
英裔美籍理論物理與數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於今(2020)年2月去世,享耆壽96歲。戴森見證美國物理學在二戰後的蓬勃發展,特立獨行的經歷也使他成為傳奇——他沒有博士學位,也從沒拿過諾貝爾獎,卻在普林斯頓高等研...
戴森
費曼
物理
數學
相對論
微分方程
2020.06.29
籠罩數學家拉馬努金的那些陰影
作者 /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607期
今(2020)年是數學家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逝世百周年,這位不世出的天才所留下的數學遺產深深影響著後世。但天才也是凡人,拉馬努金在缺乏關愛及自我照顧的情況下,僅32 歲便離開人世,令人不勝唏噓。
拉馬努金
數學
哈代
2020.05.01
數大便是美─從數列與圖形談遞迴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605期
遞迴,藉著一個平凡的起點,配合一個簡單的規則,只要數字夠大,自我相似與複製的程序夠久,便能產生超乎人類直覺的奇妙美感。
數學
費波納西數列
遞迴規律
2020.01.01
教科書外的數學─ 整數數列線上大全OEIS
作者 / 林家妤 Shark Lin 因為數學成為斜槓青年,進行數學藝...
601期
整數數列線上大全(On-Line Encyclopedia of Integer Sequences, OEIS),是一個線上具搜索功能的整數數列資料庫。此篇文章將透過介紹資料庫和創建網站的創辦人斯洛恩,進一步介紹整數數列。
數學
整數數列
OEIS
2019.11.01
從《幾何原本》到九種幾何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99期
這學期筆者開設了「數學資優教育」課程,修課的同學皆為有志於此的未來老師,亦有多位已在各校資優班任教的教師。最近,談到平面幾何,透過師生共同討論,釐清了很多關於幾何數學史的模糊印象,藉此專欄與讀者分享。
數學
幾何數學
平面幾何學
幾何原本
歐幾里德
2019.10.01
常常計算錯誤怎麼辦?那就先來玩遊戲吧!
作者 / 杜鴻祥/臺師大數學系畢業,鳳山國中退休教師;曾獲全...
598期
一說到數學考試,最常出現的錯誤或許不是題目看不懂、不知道如何計算,而是「計算錯誤」。如此令人頭痛的問題,或許可以藉由玩遊戲來培養數感與計算能力來解決。
數學
數學教育
資優教育
遊戲
數感
計算能力
2019.07.01
科技都進步成這樣了,是否該讓計算機融入數學課程?
作者 / 單維彰/任教於中央大學。
595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第一代數學課程綱要,如何以務實而又謙卑的小工具計算機(electronic calculator),作為數學教育的改變樞紐?藉由計算機融入國中與高中階段數學課程的設計,108 數學領綱企圖讓數學的教學與評量發生本質...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108數學領綱
數學
計算機
科技
2019.07.01
給魚?供釣竿?還是成為那釣竿製造者?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5期
過去,坐在同一教室、翻同一頁教科書、讀著一樣的章節、聽老師上相同課程,是人們所熟悉的同班同學。而在這波新教育浪潮中,將進行「每間學校、每個科目、每堂課程皆不盡相同」的目標,打造身旁鄰座不再侷限於班級同儕,...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108課綱
跨領域
數感
計算機
數學
2019.04.01
步步思考 領略極限意義
作者 / 張恩典/就讀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
592期
現代的科學知識,包含許多的證明和公式,如數學、物理,但也富含許多的知識和原理,如化學、生物學。而面對課本上的種種知識,人們也就自然地吸收,但是筆者小時候常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面對書上的知識很卡,沒有感覺。...
極限
數學
微積分
2019.02.01
五次通解惹斷腸─阿貝爾的方程解之憾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90期
歐洲暑期大學會議(European Summer University)以數學史與教學(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HPM)為主題,每 4年一次在歐洲各國輪流舉行。當初得知去(2018)年將在挪威奧斯陸(Oslo)舉辦之後就決定前往,...
五次方程式
阿貝爾
數學
方程式
2019.01.01
來自半世紀前的數學預言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89期
半世紀前,《科學月刊》創刊號收錄王九逵教授〈數學探津兼論數學的形式主義〉一文(以下簡稱探津),是本刊物的第一篇科普文章,有其歷史意義。該文一開始便以反喻的方式奉勸哲學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們不要閱讀本文,這和...
數學
教育
形式主義
2018.12.01
亞洲象數學能力出色 可能具有數量概念
作者 / 編輯部
588期
過去研究顯示,即使許多動物無法利用語言陳述,卻具有與數字相關聯的能力。近期,根據1篇由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Sokendai)發表於《動物行為學》(Journal of Ethology)的研究顯示,亞洲象(Asian elephant)的數學...
亞洲象
數學
數量概念
2018.10.01
從數學中思索功能固著
作者 / 魏澤人/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創立花蓮—py社群及 實...
586期
《福爾摩斯與華生》(Elementary)是筆者觀賞的美國影集之一。 影集中常會出現「可以拿來用的內容」。 所 謂「可以拿來用的內容」,指的是能引用的對白或我不熟悉的「常識」。
數學
功能固著
2018.09.01
群論、對稱與基本粒子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 合創科學...
585期
數學語言對制定物理定律的恰當性的奇蹟是一個我們既不理解也不應得的好禮物。 我們應該感激它,並希望它能在未來的研究中同樣有用,並且無論是好還是壞,都會令我們在更廣大的新知領域上感 到 興 奮 -- 儘管或許也將使...
群論
數學
2018.08.01
數學是一種語言? 何不說是跨域的連結綴飾
作者 / 舒宇宸/成功大學數學系副教授。
584期
眾所周知,英文,是國際間共同的語言。而世界上不光只是英文,日文、 中文、法文和德文等各式各樣的語言,都能使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交流。 但其實,溝通並不僅限於文字,或許,數字也可以……
數學
語言
2018.07.01
歐拉數與歐拉的數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83期
在數學多個領域留下許多重大發現的數 學家歐拉,許多的數學公式、方程式或 定理都因他而生,就連最簡單、直接 以他之名來命名的數列,都還得細分 成Euler number 和Eulerian numbers······
歐拉數
數學
2018.06.01
進入結合謎題、數學與藝術的空間─ EnterSpace咖啡實...
作者 / 林家妤/EnterSpace數學藝術總監以Shark Lin為筆名...
582期
在大眾的印象之中,數學通常給人生硬且有距離感,而認識數學的場所幾乎是在重複著計算與考試的教室,絲毫無法激起任 何的想像力。讓人不禁想問,在學校之外 是否還有其他親近數學的可能?
錯視維度
數學
藝術
2018.06.01
出世靈魂入世心—談數學影劇中的人生觀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82期
「我不曾做過任何『有用』的事情。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無論好或壞,我的發現從來不會、也不可能會對這優雅的世界產生一丁點的改變。以所有實用的標準來看,我數學生涯的價值是虛無的。」── 哈代(Godfrey Harold...
哈代
數學
2018.06.01
媲美愛因斯坦貢獻的女科學家— 艾米•諾特
作者 / 沈致遠/物理學家,1980年來美研究微波、超導,兼任大...
582期
” 諾特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和最有創造性的女數學家。 ——愛因斯坦 ”
諾特定理
數學
物理
2018.05.01
當醫學邂逅數學—精準預測的科學觀
作者 / 陳秀熙/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臺大公共衛生碩士學...
581期
生物醫學的瞬息萬變與平衡觀可以從巨觀延伸至微觀,並結合可逆與不可逆多階段事件之瞬間及累積風險特性,發展出目前最熱門的個人化精準預測醫學,以呈現疾病在不同個人特徵下動態時間進展,進而替病人設計量身訂做預防性...
醫學
數學
高血壓
2018.04.01
從數學看生物醫學──生物中的瞬息萬變與平衡
作者 / 陳秀熙/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臺大公共衛生碩士學...
580期
有一位中學生的父親是內科醫師,當父親翻閱著著名內科學教科書Netter’s Internal Medicine 時,看到其中一張圖片顯示一位中年男人吃完早餐後,口中叼著一根菸,但突然一瞬間心臟病發作而過世,中學生看到後問父親為什麼...
數學
生物醫學
牛頓微分
2018.01.01
談電腦輔助證明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77期
這個月的專欄來談談電腦輔助證明,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
數學
電腦輔助證明
五邊形拼平面
四色定理
2017.12.01
英國科學家用數學導出的一場時空旅行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英國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研究員經嚴謹調查,提出關於時間機器的可行數學模型。
數學
時空旅行
2017.11.01
數學家大戰出版社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75期
上個月我收到一封信,來自新期刊Algebraic Combinatorics 的暫時主編之一萊納(Vic Reiner),信中旨在希望學者能多投稿支持這個新期刊。
數學
出版社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67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