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1.04.15
懷念與感謝亮吉兄
作者 / 劉廣定/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472期
50年前因擔任編委,參與科學月刊社的活動,陸續結識了許多化學界之外的朋友,曹亮吉就是其中之一。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悼念曹亮吉學長
作者 /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中山大學榮譽講...
472期
《科學月刊》社團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使我能走出數學本科的圈子,與臺灣嬰兒潮一代的科學菁英共同成長。這一切都感謝亮吉學長做為我的引路人,並且建立榜樣形象,為臺灣的科學啟蒙與紮根無怨無悔地奉獻。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曹亮吉二三事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472期
1970年元月,《科學月刊》創刊,我立即成為訂戶,如饑似渴地吸收新知。創刊第一年,幾乎每期都有亮吉兄的文章。經由刊物,得知他是留美數學家,但不知他是科月發起人之一。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與臺灣科普教育結下不解之緣的數學家
作者 / 曹恆平/曹亮吉胞兄。
472期
你在臺灣默默耕耘了這麼多年,不但在數學上,同時在科普上,更且在一般教育上的成果,是大家有目共睹引以為傲的。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我所記得的曹亮吉
作者 / 周成功/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
472期
曹亮吉長期對臺灣數學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而累積在阿草叢書的努力更是有目共睹。他的笑臉、他的言談更是我們這群科月老友難以忘懷的印象。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追憶曹亮吉教授
作者 / 賴其萬/曹亮吉中學同學。
472期
我要謝謝亮吉兄,用他的生命使做醫師的我了解,醫學仍有許多疾病,我們還無法在疾病的早期就做出診斷,而診斷出來也還沒找到有效治療。因此醫師不能不謙虛,我們還需要更努力。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弔 曹亮吉教授
作者 / 陳金次/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472期
一聲歸鶴唳雲顛 含淚杜鵑冷雨煙 陣陣㖗蛩歌悲曲……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歌詞)
作者 / 田光復/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曹亮吉教授的連襟。
472期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親友的關懷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數學的熱情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科學的喜歡……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06
教學現場與課程綱要
作者 / 韓中梅/任教竹東高中生物科。
530期
作為一個熱愛科學也熱愛教育的老師,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學生對探索自然有著熱切的眼神;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感受到學生可以把科學方法內化,變成一種閱讀這個世界的價值觀。
科學
教育
科學教育
課程綱要
2021.03.30
振奮人心的突破又來了?科普傳播如何帶給民眾好觀感?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會做用在...
616期
在各學研機構的研發成果新聞稿中,時常看到一些如「重大突破」、「關鍵原因」等聳動的用詞。雖然這類用詞能吸引閱聽人的目光,增加研究成果的曝光度,但長期下來也可能造成反效果。科普傳播則是讓受眾在既有的知識基礎上...
科學
科普傳播
科學教育
科學傳播
新藥研發
醫藥
2021.03.30
改變世界的材料!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玻璃故事
作者 / 謝育哲/瘋狂迷戀IKEA鯊魚的男子,本刊主編。
616期
本期《科學月刊》的玻璃專輯要帶大家走進時光隧道,從時間迴廊裡看看玻璃對科學發展的影響。不過我們還是要先幫讀者科普一下玻璃相關的知識,例如玻璃是什麼?常見的玻璃型態與特色?以及玻璃的加工方式。
玻璃
鈉玻璃
鉛玻璃
硼玻璃
石英玻璃
2021.03.30
玻璃與在地的結合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巡禮
作者 / 謝育哲/本刊主編。
616期
在看完封面故事一後,你是否對玻璃這項日常隨處可見的材料產生興趣了呢?如果想知道更多玻璃的故事,以及玻璃與臺灣之間的連結,推薦大家可以前往位於新竹的玻璃工藝博物館(以下簡稱玻工館)。
玻璃
玻璃產業
玻工館
玻璃藝品
2021.03.30
關於我轉生變成世界屎尿第一人這檔事—楊佩良專訪
作者 / 羅億庭/搞笑諾貝爾獎大粉絲,本刊編輯。
616期
你知不知道哺乳類動物平均尿尿的時間有多長?袋熊便便為什麼是方的?其實不論體型大小,體重3公斤以上的哺乳類動物,尿尿時間都差不多是21秒;而袋熊的方形便便則是因為牠腸道內的肌肉厚薄不均,當便便經過腸道時就會被...
哺乳類
大象
動物
袋熊
尿尿時間
方形便便
搞笑諾貝爾獎
2021.03.30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作者 / 鄭國威/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知識長。
616期
如果你是網路重度使用者,時常逛年輕人出沒的討論串,那你極可能看過本篇導讀文的標題。通常這語句還搭配圖,圖中是一隻看起來呆滯的貓,背景彷彿宇宙中超新星炸裂。
迷因
高科技
基因
2021.03.15
突破又來了?如何讓學研成果發表帶給民眾好感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471期
近幾年國內的學研機構,開始流行將研發成果以記者會或是新聞稿的方式昭告天下,特別是自然、工程與生物醫藥方面的研究尤其常見。
科普傳播
學研新聞
學研
2021.03.15
從網紅與醫生的網路論戰談科學素養
作者 / 李岳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國衛院「衛...
471期
由於資訊網路時代的來臨,資訊爆炸,再加上最近全世界皆有民粹、反智識的趨勢,大家往往將就相信網路上快速找來的資料,更甚於專業正確資訊。然而,就算從網路上找到專業的資料,一般大眾是否有能力正確解讀資料並做出正...
資訊網路
科學素養
科普
媒體
2021.03.01
新型原子鐘誕生,量子糾纏幫我們更精準定義時間
作者 / 編輯部
615期
時間掌控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但不論是何種手錶或時鐘,使用久了都會逐漸出現時間誤差,因此必須時常進行校正。
時間
原子
原子鐘
暗物質
重力波
2021.03.01
從疫情防堵到全民皆兵,科學為我們服務了什麼?
作者 /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目前為文字與聲音工作者。
615期
在COVID-19的疫情下,雖然臺灣防疫成績斐然,受疫情影響較小,但仍需戒慎恐懼,以防可能面臨的疫情擴散威脅。對於學生而言,校園是病毒可能的傳播場所,改以線上遠距教學或觀看課程錄影的模式,雖然少了與老師真實面對面...
新冠肺炎
COVID-19
防疫
遠距教學
醫療
社區傳播
科普教育
張葶葶
周碩彥
賴以威
2021.03.01
學測數學怎麼考?分程度測驗或許是正解
作者 / 張鎮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15期
今(2021)年的學測數學科被評為「史上最難」。事實上,數學科每年的難易度呈現出週期性震盪,一下容易一下難的考試,不只出題者傷透腦筋,考生更是無所適從。張鎮華認為,學測作為「基本學科能力測驗」,考題不能太過艱...
學測
數學
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測驗
超額篩選
學系
指考
2021.03.01
海和天為什麼是藍的?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615期
我們這趟環球之旅,很少遇到陰雨天氣,特別是在紅海和地中海期間,晴空無雲,天藍得透亮,沒有一點兒雜質;海藍得像面鏡子,閃耀著藍寶石似的光影。
天空
海洋
顏色
散射
瑞利散射
波長
環球科學札記
2021.03.01
科學需要科學哲學的理由之一:釐清科學概念
作者 / 葉筱凡/成功大學醫學院微免所與醫學、科技與社會(...
615期
當學校實驗室成為一種「學術工業」,學生欠缺提出「好問題」或「獨立、批判性思考」等能力時,我們如何能培育出擁有創新力的學子投入科學研究行列?釐清科學概念可以成為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透過概念分析,科學家...
科學
哲學
學術研究
教育
2021.02.18
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將面臨哪些困境?看看《科學》怎麼說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0期
早在20年前,學術開放取用期刊(Open-access journal, OA)的概念就已經出現。不同於向大學、研究機構或個人讀者,收取訂閱費用的傳統訂閱期刊(subscription journal),開放取用期刊向文章作者、或是發表研究成果的機...
學術期刊
網路
學術開放取用期刊
科學
綠開放取用
S計畫
學術出版
臺灣學術機構典藏系統
2021.02.18
假專家混入學術期刊讓19篇爛論文通過審查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在學術研究中,論文發表一直是學者在升等或提升自身研究能量上重要的依據之一。因此,不乏會有些不肖學者面臨論文發表壓力或快速發表,而有實驗數據造假等不法情事發生。
論文
同儕評審
學術
學術倫理
學術期刊
2021.02.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70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這一路每個環節所要投入的心血,常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瞭。即便登上了知名期刊,或有機會透過新聞稿、記者會來發表,最終卻不...
科技報導
科技
科技政策
科學觀點
公眾議題
2021.02.01
舒適的空中體驗從何來?始於飛行者一號的飛機設計與飛...
作者 / 呂文祺/從小就對各種飛行器研究產生。目前教學以航空...
614期
飛機自萊特兄弟發明以來已過百年,這段時間飛機的設計與結構等也早已出現重大變化。飛機的外型從過去的雙翼改為單翼,另外也多了最初所沒有的機身設計,而選用材料也從木頭與金屬轉變為高強度的複合材料;動力方面,過去...
飛機
萊特兄弟
飛行者一號
單翼機
2021.02.01
飛在天空的飛機會塞機嗎?從飛航管控看飛行安全
作者 / 宛同/任教於淡江大學航太系,美國德州大學航太工程博...
614期
空中交通日漸頻繁,飛機與各地航班數量不斷增加。對此,全球的飛航主管單位需要更多的管制,除了維持交通的秩序,也有安全上的考量。而飛機本身更會加裝相關的防護系統,保障飛行安全。另外,由於近期的飛安事故多起因於...
飛機
飛航安全
空中防撞系統
近地警告系統
機員資源管理
2021.02.01
在高空環境會產生哪些生理問題?飛機上的人體秘辛大解...
作者 / 盧衍良/成功大學航太博士,朝陽科技大學飛航系主任,...
614期
不會飛的我們,總想著要飛上天際,但人體本身可不適合長時間處在高空中。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高空缺氧問題,隨著高度上升,大氣壓力也越來越低,人體的肺氧分壓也隨之降低,使我們血液中的血氧飽和度也降低,一旦降到90%...
航空
大氣壓力
高空缺氧
血氧飽和度
高空減壓病
氣體膨脹效應
2021.02.01
食物中毒?高空感官失靈?味道欠佳?飛機餐主廚心中的...
作者 / 張越評/食力傳媒專欄作家,中華民國註冊營養師。喜愛...
614期
即使遠在2萬英呎的高空上,只要肚子餓了就必須吃飯,但你知道眼前看似簡單的飛機餐,其實裡面有許多要注意的細節嗎?送上高空中的飛機餐,供應商除了要配有國際級的食品安全認證之外,具有潛在危險的食品如半熟蛋、生魚...
飛機
飛機餐
食安風險
食材
食物中毒
2021.02.01
大溪地的黑珍珠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614期
2019年7月6日清晨,和平號郵輪抵達大溪地——人稱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們停靠的帕皮提(Papeete),位於大溪地的西北部,是大溪地首府,也是最大城。
大溪地
黑珍珠
軟體動物門
黑蝶貝
圓蚌
珍珠
2021.02.01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作者 / 郭政靈/任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614期
電磁脈衝是一種帶有強大能量的電磁波,透過高速攝影機的影像記錄,不只能在大氣中觀測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也能得知閃電在大氣裡發光傳播的方式,進而解釋電磁脈衝感應電流。另外,當閃電的前導電流從雲內打通通道到地...
電磁脈衝
閃電
y射線
大氣
電磁波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資料總數:133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