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2021.02.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70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這一路每個環節所要投入的心血,常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瞭。即便登上了知名期刊,或有機會透過新聞稿、記者會來發表,最終卻不...
科技報導科技科技政策科學觀點公眾議題
舒適的空中體驗從何來?始於飛行者一號的飛機設計與飛行
2021.02.01
舒適的空中體驗從何來?始於飛行者一號的飛機設計與飛...
作者 / 呂文祺/從小就對各種飛行器研究產生。目前教學以航空...
614期
飛機自萊特兄弟發明以來已過百年,這段時間飛機的設計與結構等也早已出現重大變化。飛機的外型從過去的雙翼改為單翼,另外也多了最初所沒有的機身設計,而選用材料也從木頭與金屬轉變為高強度的複合材料;動力方面,過去...
飛機萊特兄弟飛行者一號單翼機
飛在天空的飛機會塞機嗎?從飛航管控看飛行安全
2021.02.01
飛在天空的飛機會塞機嗎?從飛航管控看飛行安全
作者 / 宛同/任教於淡江大學航太系,美國德州大學航太工程博...
614期
空中交通日漸頻繁,飛機與各地航班數量不斷增加。對此,全球的飛航主管單位需要更多的管制,除了維持交通的秩序,也有安全上的考量。而飛機本身更會加裝相關的防護系統,保障飛行安全。另外,由於近期的飛安事故多起因於...
飛機飛航安全空中防撞系統近地警告系統機員資源管理
在高空環境會產生哪些生理問題?飛機上的人體秘辛大解析
2021.02.01
在高空環境會產生哪些生理問題?飛機上的人體秘辛大解...
作者 / 盧衍良/成功大學航太博士,朝陽科技大學飛航系主任,...
614期
不會飛的我們,總想著要飛上天際,但人體本身可不適合長時間處在高空中。第一個要面對的就是高空缺氧問題,隨著高度上升,大氣壓力也越來越低,人體的肺氧分壓也隨之降低,使我們血液中的血氧飽和度也降低,一旦降到90%...
航空大氣壓力高空缺氧血氧飽和度高空減壓病氣體膨脹效應
食物中毒?高空感官失靈?味道欠佳?飛機餐主廚心中的N道陰影
2021.02.01
食物中毒?高空感官失靈?味道欠佳?飛機餐主廚心中的...
作者 / 張越評/食力傳媒專欄作家,中華民國註冊營養師。喜愛...
614期
即使遠在2萬英呎的高空上,只要肚子餓了就必須吃飯,但你知道眼前看似簡單的飛機餐,其實裡面有許多要注意的細節嗎?送上高空中的飛機餐,供應商除了要配有國際級的食品安全認證之外,具有潛在危險的食品如半熟蛋、生魚...
飛機飛機餐食安風險食材食物中毒
大溪地的黑珍珠
2021.02.01
大溪地的黑珍珠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614期
2019年7月6日清晨,和平號郵輪抵達大溪地——人稱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們停靠的帕皮提(Papeete),位於大溪地的西北部,是大溪地首府,也是最大城。
大溪地黑珍珠軟體動物門黑蝶貝圓蚌珍珠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2021.02.01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作者 / 郭政靈/任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614期
電磁脈衝是一種帶有強大能量的電磁波,透過高速攝影機的影像記錄,不只能在大氣中觀測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也能得知閃電在大氣裡發光傳播的方式,進而解釋電磁脈衝感應電流。另外,當閃電的前導電流從雲內打通通道到地...
電磁脈衝閃電y射線大氣電磁波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2021.02.01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作者 / 演講人: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光害較少的區域抬頭仰望夜空,我們總能看到黑夜中的點點繁星。平時星星們看似毫無變化,但這些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星體,可能不如我們所見的平靜。
天文學伽瑪射線爆宇宙星系紅位移爆炸事件黑洞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2021.02.01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作者 / 演講人:陳英同/中研院天文所支援科學家。記錄:謝育...
614期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頭頂上的天空抱有數不盡的想像與期待,因此仰望星空、記錄天體的運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火星太空望遠鏡行星天文學太空科技
光害退散!臺灣的暗夜星空之路
2021.02.01
光害退散!臺灣的暗夜星空之路
作者 / 演講人:劉志安/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都市叢林中,想一覽夜間的星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由於周遭環境充斥著許多光源,街邊的路燈、顯眼的廣告招牌,以及商辦大樓營造出的絢麗燈光等,這些人為的光害(light pollution)不只讓天文愛好者難以進行觀測,甚至...
光害人造衛星人口密度生態都市發展
一起來開場屬於天文的電影派對!
2021.02.01
一起來開場屬於天文的電影派對!
作者 / 演講人:吳志剛/臺北市天文科學館研究組組長。記錄:...
614期
電影人人愛看,大螢幕所帶來的聲光效果,讓人沉浸於其中。但在電影播畢,影廳燈光亮起,大部分觀眾在步出戲院回到現實後,可能就馬上將方才的電影情節拋諸腦後;對難懂的劇情感到一頭霧水,直接放棄思考的更是大有人在。
電影天文科幻作品都卜勒效應文學時空
全臺口徑最大折射式望遠鏡在此 一起來清大天文台玩
2021.02.01
全臺口徑最大折射式望遠鏡在此 一起來清大天文台玩
作者 / 記錄:謝育哲/本刊主編。
614期
位於清華大學物理館的天文台,是目前全國最大口徑的折射式望遠鏡,口徑達25公分。究竟這座天文台的起源為何?又有什麼特色呢?
天文台清大天文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
目標是一次影響一個世代,《基因怪獸 GenoMon》團隊的野望—陳俊宏、蘇芃翰、謝綸專訪
2021.01.25
目標是一次影響一個世代,《基因怪獸 GenoMon》團隊的...
作者 / 羅億庭/課金玩家,本刊編輯。
614期
策略卡牌手遊《基因怪獸:細胞攻佔-GenoMon: World War V inside the cell》,是一款以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與病毒學為背景的遊戲,玩家將在遊戲中化身為主角「病毒使」操作基因,融合出虛擬病毒攻打虛擬細胞城市,並協助...
基因怪獸GenoMon病毒使電獺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群眾募資策略卡牌手遊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因編輯大革命》我思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CRISPR諾貝爾獎《基因編輯大革命》生命科學基改科技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2021.01.18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二氧化碳,目前被廣泛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為了減緩溫室氣體對環境帶來的影響,1997年,世界許多國家共同簽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希望透過各國的共同努力降低碳排量,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
二氧化碳全球暖化碳排量極端氣候碳定價氣候變遷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2021.01.18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直到今天,航空飛行器仍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中,但或許有一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反過來成為推進飛行器的燃料。
二氧化碳鐵基催化劑航空燃油溫室氣體碳排放碳氫化合物液態烴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2021.01.18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國際持續嚴峻,且接二連三地有不少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各國科學家無不為了疫苗開發努力。
COVID-19奈米抗體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SARS-CoV-2新冠肺炎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2021.01.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69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
科技報導科學研究科技發展科技政策公眾議題科學觀點
跟著博物館員認識黃金博物館
2021.01.01
跟著博物館員認識黃金博物館
作者 / 嵇文勤/畢業於設計系及藝廊研究所,在理想與現實仍有...
613期
你來過黃金博物館嗎?如果沒有,你想像中的黃金博物館,是否像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或十三行博物館一樣,是一間很大,既氣派又宏偉的建築中,展示與典藏著許多珍貴的寶物呢?
黃金博物館九份金瓜石金屬礦山
漫步水金九的礦業文化景觀
2021.01.01
漫步水金九的礦業文化景觀
作者 / 林慧如/在博物館工作的鏟屎官。
613期
水湳洞、金瓜石與九份(以下簡稱水金九地區),是臺灣島上少數以產金為主的地區,1890年基隆河砂金的發現,成為金九地區採金的濫觴,而在日治時期引進新式採礦技術與設備後,更締造了該地輝煌的產金紀錄。
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礦業黃金
礦山藝術季 用藝術陪伴社區的一種可能
2021.01.01
礦山藝術季 用藝術陪伴社區的一種可能
作者 / 邱馨儀/生長在北緯22度,目前在北緯25度、海拔295公...
613期
黃金博物館首次結合地景藝術及文化資產推出礦山藝術季,總共有6件地景藝術作品散落在金瓜石聚落中,當中的作品議題包含了:歷史、自然與人文,每一件都訴說著礦山的故事。
藝術地景藝術在地文化社區金瓜石礦業黃金博物館
在北極乘浪破冰
2021.01.01
在北極乘浪破冰
作者 / 陳妍榛、錢樺、郁瑞麟
613期
近年來北極海海冰的面積不斷減少,且減少速度持續增加,科學家試圖找出可能的原因,而「海浪」則可能是其中最關鍵的角色。海浪結合空氣造成的壓力除了會打碎海冰加速融化外,海冰本身也會使海浪的能量持續傳播,並造成更...
北極海海冰海浪氣候暖化
讓免疫系統再次偉大!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
2020.12.31
讓免疫系統再次偉大!mRNA疫苗會是COVID-19的救世主嗎...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人...
613期
mRNA疫苗是一種新型態的傳染病預防疫苗,有別於一般傳統疫苗的做法,mRNA疫苗會把一段人工設計好,且可轉譯出病毒蛋白質片段的mRNA載體,包裹於特殊設計的奈米載體中,再將其送入人體細胞內。奈米載體會在細胞中釋出該...
免疫系統生物mRNA疫苗COVID-19mRNA疫苗新冠肺炎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前瞻應用
2020.12.15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前瞻應用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今(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學者摘下桂冠。
CRISPR諾貝爾化學獎
盤點CRISPR技術在工業生產、環保與復育上的應用
2020.12.15
盤點CRISPR技術在工業生產、環保與復育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8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已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明者道納(Jennifer Doudna)以及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學者同獲此殊榮。
CRISPR基因微藻光合作用溫室效應海洋聚乙烯猛獁象
未來登革熱的新穎防治:臺灣須與時俱進並和國際接軌
2020.12.15
未來登革熱的新穎防治:臺灣須與時俱進並和國際接軌
作者 / 金傳春/任教於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
468期
登革熱防治由來已久,全球疫情近30年仍是愈演愈烈,可見傳統的登革熱防治作法,難以因應全球暖化導致的斑蚊版圖擴大及病例數遽升。因此,近年公共衛生學者及科學家都在思考,是否能有新穎的作為,包括整合偵測(...
登革熱公共衛生登革病毒登革疫苗沃爾巴氏細菌病媒蚊防治跨域資訊整合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2020.12.15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為推動創新經濟、培養青年科技新創產業,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辦理「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FITT)」,並於日前在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
創新經濟創業傑出獎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永續經營新微笑曲線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2020.12.15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員、合聘景觀與遊憩學...
468期
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看到優美的都市林,然而,臺灣的都市裡是否也有這樣漂亮的樹木與森林?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見」。而且,三不五時就可看到被斷頭修剪的行道樹、風災後一片狼籍的情...
都市林環境原生樹種植物
讓嬰兒透過「選擇」發現自己的喜好
2020.12.01
讓嬰兒透過「選擇」發現自己的喜好
作者 / 編輯部
612期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日於心理學期刊(Psychological Science)提出,一般成年人在相似的事物之間做選擇時,會產生無意識的喜好或偏見;而嬰幼兒也會為自己的選擇產生自身的...
嬰兒心理學認知科學
社交距離可能增加年長者的孤獨感
2020.12.01
社交距離可能增加年長者的孤獨感
作者 / 編輯部
612期
為防範COVID-19疫情延燒,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是政府在防疫政策宣導上重要的一環,但這也加深了人與人「心」之間的距離。
COVID-19社交距離社交網絡心理健康
  •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