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01
舌尖上的科學 Vol.1──吃的是黑白切,咬開是科學
作者 / 編輯部
666期
《科學月刊》於今(2025)年4月30日晚間舉辦「舌尖上的科學」系列首場活動「吃的是黑白切,咬開的是科學」。由鎮店大廚廖英凱與客座大廚張景淞聯手開鍋,帶領參與者一探黑白切背後的奧祕。
舌尖上的科學
食安風險
動物器官
動物內臟
2025.05.15
當多胞胎媽媽遇上減胎《多胞胎共和國:台灣人工生殖的...
作者 / 吳嘉苓
521期
有時,過度以胎兒為中心、忽視女性的健康風險及社會需求,也可能阻礙女性充分評估減胎的優點。如果在診間或家中,女性自身對健康、育兒責任、職涯發展的顧慮都被置之不理或視為次要,那最後的「決定」往往就是留下三胞胎...
孕婦
人工受孕
人工生殖
母嬰衝突
2025.03.26
族群孤立導致基因變異 研究揭示因紐特人的遺傳疾病風...
作者 / 編譯|張慈媛
519期
過往許多以基因資料庫為基礎所進行的健康風險評估,事實上都僅適用於大部分歐洲人,在因紐特人等少數族群身上,準確性只剩下一半左右,可以說這些人群的健康福祉長期受到隱性忽視,甚至可能曾遭受誤診。
演化錯配
瓶頸效應
因紐特人
隱性遺傳疾病
2024.10.21
北醫大發表最新研究 - 以糞便潛血濃度精準預測大腸癌...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4期
臺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的這項突破性研究,為大腸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開闢了新的途徑,更展現如何將精準醫療的理念應用於大規模的人群篩檢中,且在保持篩檢效果的同時,又能整合資源的使用。這不僅是醫學研究的進步,更為未...
大腸癌
惡性腫瘤
臺北醫學大學
糞便潛血濃度
2024.09.30
從輔助診斷到風險預測, 如何確保醫學AI安全又有效?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3期
AI技術未來有望在個人化醫療、疾病預防、調整醫療資源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然而,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確保AI技術的發展不會加劇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或對醫患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人工智慧
醫學
未來發展
2024.09.16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遺傳關鍵角色? APOE4基因型與發病風...
作者 / 駱啓仁/現任長庚大學檢康老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專...
512期
最近一項針對失智症與脂蛋白朊E(apolipoprotein E, ApoE)的研究,結合基因型態與腦部影像,提出合成ApoE的基因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且能做為早期評估的指標之一。
阿茲海默症
APOE4
早期評估
2024.08.01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遺傳關鍵角色? APOE4基因型與發病...
作者 / 駱啓仁/現任長庚大學檢康老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專...
656期
最近一項針對失智症與脂蛋白朊E(apolipoprotein E, ApoE)的研究,結合基因型態與腦部影像,提出合成ApoE的基因是造成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危險因子,且能做為早期評估的指標 之一。
阿茲海默症
基因
神經退化
失智症
老化斑塊
星狀膠質細胞
異構體
同型合子
高齡社會
2024.02.01
芮氏地震規模過時了? 談地震規模的適用性
作者 / 潘昌志/科普作家,著有《地震100問》、《海洋100問》...
650期
今(2024)年元旦,日本的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了一起大地震。除了當地災情嚴重外,國內各家媒體在報導時因為引用資料來源的差異,出現了以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報導的7.5,以及日本氣...
地震
芮氏規模
地震矩
日本
中央氣象署
風險評估
2023.12.01
讓光纖加入地震調查 打入米崙斷層的光纖地震研究
作者 / 林欽仁/畢業於臺灣大學機械工程所,藉由數位訊號處理...
648期
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規模6.2的地震,對當地造成重創。斷層帶沿線穿過整個花蓮市的人口密集區域,震度7的強烈搖晃造成多棟建築物倒塌與毀損,總計17人不幸罹難。社會各單位在當下全力動員協助賑災,消防救災體系於第一...
米崙斷層
地震
光纖
中研院
中央大學
七星潭
聲波感測
2023.07.15
長期暴露於低濃度空氣汙染物 將增加長者失智症風險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9期
空氣品質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在這十幾年來備受關注。今(2023)年5月加拿大森林發生近上百場的野火,火災產生的煙霧向南飄往美國東岸,使得美國紐約的天空都被籠罩在濃霧之中。根據空氣品質監測公司IQAir的即時數據顯示,紐...
空氣汙染
老年失智症
AQI
公共衛生
老年流行病學
懸浮微粒
地理統計法
流體力學
通風分數
2023.06.15
遠距醫療便利又省事,但要如何免於資安威脅?
作者 / 陳以德/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主任。
498期
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考量到防疫需求,許多診所使用「遠距醫療」為病患看診,讓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醫療服務,減少前往醫療院所時遭受感染的風險。看似方便又省事,不過實際上要執行遠距醫療時,有...
COVID-19
遠距醫療
法規
醫療服務
數位醫療
物聯網
資安風險
2023.05.16
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 將帶來哪些隱藏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497期
ChatGPT、Midjourney無疑是今(2023)年上半年最熱門的話題,這些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強大的功能也讓許多人嘖嘖稱奇。
ChatGPT
Midjourney
人工智慧
2023.05.16
中山大學研究發現 降血糖藥Metformin 可降低發生肝癌...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7期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為肝癌的一種,是全球常見的癌症第五名。過往的研究已經發現慢性B型肝炎(hepatitis B)、C型肝炎(hepatitis C)、長時間飲酒、黃麴毒素(aflatoxin)等風險因子與肝細胞癌的...
肝細胞癌
降血糖藥
Metformin
肝癌
C肝
2023.03.15
COVID-19確診後遺症不只「長新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也...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5期
肆虐全世界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確診者康復之後,某部分人會因此罹患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19,又稱長新冠),像是呼吸道症狀、胸悶胸痛、疲倦、記憶力、注意力,以及睡眠等問題,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COVID-19
新冠長期症狀
免疫系統
免疫學
2023.03.01
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多大?從個人到企業的影響
作者 / 蔡宇哲/心理學博士,主持podcast《哇賽心理學》與《...
639期
筆者常到企業進行睡眠管理的講座與諮詢,發現一般公司多半將睡眠議題視為對員工身心健康的關懷,並沒有意識到員工個人的睡眠情況會對企業整體帶來多大的影響。
睡眠
身心理健康
職災風險
職業災害
生理時鐘
2023.02.02
AI 也會出差錯?使用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倫理與風險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 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
638期
當談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也就是AI 時,讀者會想到什麼?是多年前由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導演的那部《A.I.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那個一直盼不到人類母愛而令人心碎...
人工智慧
演算法
倫理
風險
AI 應用
深偽技術
人臉辨識技術
2022.12.26
種族主義使醫學研究產生偏誤
作者 / 編輯部
637期
美國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居住著原住民、白人、黑人,以及來自中南美、亞洲等地的移民。然而法律上的平等,依然無法完全消弭種族主義的影響,除了戕害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
種族主義
醫學
心臟病
糖尿病
更年期
疾病
高風險族群
科學研究
2022.12.13
個人隱私在AI時代面臨哪些風險?資料治理的重要性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
492期
隨著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的使用與開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漸蓬勃發展,相關技術及使用的風險也日益受到關注。
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
資訊
個人資訊管控權
個人隱私
AI演算法
2022.12.13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疫情不只對於身體健康有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從疫情本身造成的擔憂與焦慮,到各國採取許多疫情控制的措施,如關閉學校與商業活動、要求維持社交距離等都影...
COVID-19
心理健康
自殺風險
焦慮
憂鬱
傳染病
社會
2022.11.03
使用電子投票安全嗎?電子投票系統的資訊安全與風險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635期
2020 年美國總統選舉,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連任失敗。在他的言詞鼓勵之下,支持者在隔年1 月衝進美國國會山莊(Capitol Hill),造成流血衝突。
電子投票
資訊安全
電子資訊技術
密碼學原理
密碼貨幣
交易單位
比特幣
2022.10.01
空氣汙染和COVID-19 有關?以生物統計進行流行病學研...
作者 / 何文照/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興趣...
634期
流行病學與統計學是看似不同領域卻密切相關的兩個學門,在公共衛生的領域下,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更是堅定穩固且重中之重的要素。
COVID-19
二氧化硫
COVID-19
流行病學
統計學
公共衛生
抗生素
2022.09.16
COVID-19會提高失智症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9期
今(2022)年8月,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長期神經影響進行最全面的追蹤研究,並將結果刊登在《刺絡針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
情緒障礙
憂鬱
焦慮
COVID-19
腦霧
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帕金森氏症
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
2022.08.15
「先買後付」支付方式崛起,創新的軟體與商業模式能申...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88期
近兩年一種新的付款方式崛起,「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成為電商平臺的新寵兒。今(2022)年6月,連國內廠商PChome也宣布啟動「慢點付」的服務,而Apple也於全球開發者大會(Worldwide Developers...
先買後付
BNPL
COVID-19
債權人
Klarna
交易風險
專利權
專利檢索系統
屬地主義
POS系統
澳洲新創Afterpay
商業模式
風險評估模式
2022.06.01
誰是用電殺手?省錢又安全的居家用電策略
作者 / 黃福坤/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博士,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630期
當你想要節省電費開銷時,會從哪裡下手呢?電力從發電廠輸送到家裡,電器用品再將電能轉為我們所需要的功能,其中的過程充滿重重關卡。此外,使用電器時更隱藏許多危險,需要我們了解其中的原理以及正確的操作方法,才能...
居家用電
電器
電功率
用電度數
電力
電流
電壓
額定頻率
插座
觸電風險
2022.03.15
高防護實驗室內感染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P3實...
作者 / 黃鵬年/長庚大學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
483期
去(2021)年12月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緊急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新增一起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以下簡稱P3實驗室)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一時之間...
P3實驗室
COVID-19
高防護實驗室
中研院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等級病原體
病原體
SARS
生物安全櫃
炭疽疫苗
2022.02.15
世界首例跨斷層地震光纖 開啟新一代臺灣地震觀測與災...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2期
臺灣位於地震活躍的環太平洋火山帶,且橫跨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公分的速度朝西北碰撞歐亞板塊,使得臺灣的地震活動十分頻繁。
地震
環太平洋火山帶
歐亞板塊
菲律賓海板塊
921大地震
米崙斷層
地震災害風險評估
光纖地震觀測技術
車籠埔斷層鑽井
2022.01.15
大學研究與知識經濟: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博士?
作者 / 牟中原/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
481期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將「知識經濟」定義為「一種用來描述發達經濟體越來越依賴知識、資訊和高技術的趨勢,以及企業越來越需要隨時獲取所有這些內容的表...
知識經濟
風險投資
創新
博士班教育
專題
學術界
2022.01.15
輪班工作者夜間進食,可能增加第二型糖尿病的罹病風險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1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類祖先依照內生性的晝夜週期(circadian rhythm)而發展出的生活作息型態。然而,隨著時代演進,社會開始需要一些人力,投入在非朝九晚五的工作中。
晝夜週期
輪班工作
睡眠
葡萄糖耐受性
血糖
下視丘
合成代謝
分解代謝
第二型糖尿病
2021.11.16
誤解核能與輻射,則傷害健康與環境
作者 / 林基興/中央大學通識助理教授。
479期
為何核電廠常被報導有事故發生?因媒體喜歡「小事化大」。舉例來說,首先今年4月,日本宣布兩年後要將福島核電廠廢水排放入海,媒體掀起輿論一片嘩然。其實,自然界有多種放射性元素,水即含極微量氚(Tritium, 3H),並...
核電廠
非核家園
核四
核能發電
核能風險
福島事故
車諾比事故
輻射
核廢料
能源政策
2021.10.19
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478期
心血管疾病病友,需要接種疫苗嗎?心血管疾病病友,得到COVID-19後的重症機率較一般人高嗎?
心血管疾病
疫苗
高風險慢性病疾病
抗血小板藥物
降血脂藥史塔汀
β受體阻滯劑
血栓
心肌炎
重症風險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6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