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01
沒有人形的生態守護者 有AI參與的生物多樣性未來
作者 / 葉欣誠 | 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
666期
如果不知道動植物的名字,可以問誰?也許你需要下載愛自然(iNaturalist)應用程式。這是由美國加州科學院與國家地理學會共同開發的平臺,使用者拍攝野生動植物後可上傳照片,平臺會透過電腦視覺模型(神經網路Residual ...
AI
生物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2025.05.15
從「汽油點不到,汽水點得到」 看懂危險物品運輸的發...
作者 / 鄭信鴻/臺灣大學工學博士,現任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副研...
521期
危險物品的運輸過程至關重要,從製造、包裝到最終送達目的地,每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把關,確保安全無虞。特別是在運輸階段,駕駛員的健康狀態會直接影響行車安全,因此過去多依賴體檢報告與酒精測試來監測駕駛健康。然而,...
橘皮書
運輸
燃油
智慧監控
2025.05.01
蜜蜂怎麼採花蜜? 地位居然會影響食物的選擇?
作者 / 呂昀恆 | 臺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專攻昆蟲生理學、蜜蜂...
665期
根據2020 年的報告指出,單一蜂箱蜂蜜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加拿大,但加拿大的總蜂箱數量卻未進前十,顯示加拿大生產蜂蜜效率極高。
蜜蜂
完全變態
蜂王
工蜂
2025.05.01
世界在小小的蜜蜂裡 蜂群數量傳遞的農業與生態訊息
作者 / 楊恩誠 | 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專研昆蟲神經行為,...
665期
蜜蜂數量的減少不僅是農業與經濟的挑戰,更是警示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的重要信號。
蜜蜂
保育
生態系統
農業
2025.05.01
作物的庇護、蜜蜂的迷途 益達胺讓蜜蜂回不了家嗎?
作者 / 陳韻如 | 宜蘭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關注植物與環境互...
665期
自2006 年開始,世界各地皆發生了人工飼養的西方蜂大量消失的現象,尤其以北美和歐洲地區最為明顯。
蜜蜂
人工飼養
益達胺
尼古丁殺蟲劑
蜂群衰竭失調症
2025.05.01
AI 的中文翻譯之辯 智力與智慧的差異
作者 / 陳碩甫 | 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理所...
665期
臺灣學術界和政府各部門卻將AI 翻譯成人工智慧,造成與AW 的概念混淆。雖然已有一些國內研究者不贊同將AI 翻譯為人工智慧,但皆未論及與AW 概念混淆。
人工智慧
AI
AW
LLM
2025.05.01
從蝴蝶翅膀到智慧材料 神奇的結構能夠產生顏色
作者 / 劉俊彥 | 臺灣大學畢業後取得日本大阪大學工學博士,...
665期
大自然相當奧妙,顏色的顯現不單單由色素呈現,也能由週期性排列的光子晶體得到特殊的結構色。
結構色
電磁波
光子晶體
液晶
2025.04.15
減緩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的全球前瞻策略
作者 / 陳秀熙/臺灣大學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教授
520期
在中低所得國家推行「健康一體」應對AMR面臨的挑戰,比在高所得國家(high-income countries)更多,因為中低所得國家受到貧窮、腐敗和醫療系統問題的影響,例如清潔用水缺乏、衛生問題以及抗微生物藥物的可及性,使環境...
抗生素
抗生素抗藥性
微生物藥物
AMR
2025.04.15
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落幕 鼓勵學子展現自信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0期
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於上(3)月8日順利落幕,由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廖婉君獲頒最高榮譽「傑出獎」,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黃彥婷及清華大學物理學系與天文研究所副教授...
女科學家
臺灣大學電機系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清華大學物理學系
2025.04.01
200 年前的動物實驗沒有麻醉? 從活體試驗到 3R 原則...
作者 / 徐濟泰 | 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名譽授,專長為乳...
664期
時至今日,動物試驗的規範、倫理與研究發展已有許多突破與改善,但始終不曾停止,可以說人類的科學與醫療演進一直伴隨著動物試驗的執行。
實驗動物
醫學
活體實驗
3R原則
2025.04.01
實驗動物為什麼能用於模擬人類?從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作者 / 王家琪 | 臺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專注於免疫毒理,致...
664期
今後藉由了解更多的作用機轉,將使開發化學反應或細胞、組織為主的非動物替代模式更加順利,也能更精準地篩選藥物,減少實驗動物犧牲。
實驗動物
基因
分子生物學
基因同源性
2025.04.01
從科幻到現實 AI機器人打造 3D 列印橋
作者 / 蔡俊鐿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學博士,結構工程技...
664期
荷蘭啟用3D 列印及機器人技術打造的橋梁,為未來開啟了另一種人工智慧建造方式,可在沙漠、極地、外太空、星球等惡劣施工環境直接現場列印,是3D列印橋最主要的優勢之一。
3D列印
建築
橋梁
土木工程
2025.03.05
同步輻射揭開古生物之謎 從恐龍蛋白質保存到魚類頜骨...
作者 / 王俊杰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臺灣大學地質...
663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也是國輻中心的古生物相關研究成果第二次登上《自然》期刊封面,顯見同步輻射技術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與潛力。
同步輻射
化石
演化
X光
2025.02.19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引發全球警報臺灣該如何應對?
作者 / 陳秀熙/臺灣大學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教授
518期
由於抗生素的過度或不當使用,像是在臨床治療、農業用途、動物健康照護、食品系統中的濫用,使得具有抗藥性的微生物感染率迅速上升。
抗生素抗藥性
AMR
超級細菌
青黴素
2025.02.04
如何阻斷禽流感流行? 禽流感疫苗的使用及策略
作者 / 王金和 | 臺灣大學獸醫系名譽教授
662期
當一個國家的禽流感疫情由點擴散為面時,僅採用撲殺的方式便沒辦法阻擋疫情。此時除了家禽場的衛生管理之外,施打疫苗是一種良好的控制方式。
禽流感
禽流感疫苗
反向遺傳技術
基因重組
2025.01.07
二手煙如何入侵我們的神經系統? 香菸氣膠與帕金森氏...
作者 / 范秀芳 | 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化學...
661期
研究顯示,活躍吸菸者由於長期暴露於香菸煙霧中造成體內自由基濃度增加、肺中活性氧增加、周邊血液白血球數量上升,支持著香菸煙霧中自由基對健康有害的理論。
懸浮微粒
香菸煙霧
香菸氣膠
2025.01.01
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 海森堡在 100 年前開啟的學問
作者 / 高涌泉 | 任教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661期
愛因斯坦與海森堡在1926 年春天關於軌跡的一場精彩對話,當時海森堡提不出能讓愛因斯坦滿意的說法,近100 年後的今天,依舊沒人可以。
量子力學
矩陣
海森堡
2025.01.01
科技巨頭的下一場競賽 量子電腦的潛力與挑戰
作者 / 張慶瑞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
661期
儘管技術挑戰重重,全球的量子電腦研發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臺灣、美國、中國之外,歐洲、印度、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家也在積極推進量子技術的發展。
量子電腦
光量子電腦
光子
2025.01.01
當化學遇到量子力學 透過量子解開分子鍵結的真相
作者 / 許良彥 | 臺灣大學化學系,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
661期
宇宙中並不存在完全孤立、不受任何相互作用影響的分子結構。這個觀點讓人聯想到量子力學中那個著名的哲學問題:「如果沒有人看著,月亮還存在嗎?」
化學鍵
軌域
能階
分子
2024.10.21
臺大研發「自驅動穿戴式裝置」可運用於智慧醫療、運動...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4期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林宗宏研究團隊提出了一項創新解決方案,利用人體自身產生的能量來驅動穿戴式裝置,讓裝置在不需外部供電的情況下仍可運作,為智慧醫療帶來嶄新的契機。
穿戴式裝置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
奈米發電機
2024.10.14
癌細胞長生不老的秘密 非編碼 RNA 與癌症、 遺傳性疾...
作者 / 朱雪萍 | 臺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專...
658期
由於DNA 定序技術的進步,大量的遺傳訊息逐漸被解鎖。然而科學家發現在人類基因體中,真正能產生出蛋白質的基因序列只占不到5%,反觀能產生非編碼核糖核酸(non-coding RNA,簡稱非編碼RNA)的序列數量卻遠遠大於能做出...
非編碼RNA
TERRA
端粒
2024.09.30
醫學影像新突破 臺大團隊實現高品質的3D腦部MRI合成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3期
這是首次在3D語義腦部MRI合成中使用擴散模型生成高品質的圖像,且這款模型的語義條件特性也顯示出在生物醫學影像中實現圖像匿名化的潛力,在未來有望解決數據和隱私問題。
臺灣大學
MRI
醫學影像
2024.09.16
以自然為本,尋找氣候變遷的解方
作者 / 楊洪中祐/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生
512期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一直是個錯綜複雜的議題。在人們利用自然資源推動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屢次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嚴峻挑戰,「以自然為本/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氣候變遷
二氧化碳
淨零排放
碳匯
NbS
2024.09.16
臺大研究團隊以精準電刺激技術緩解原發性顫抖症症狀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2期
從原發性顫抖症疾病形成的定性描述到定量計算,是生醫科學躍進的重要關鍵。本次研究團隊長期深耕於原發性顫抖症的致病機轉領域,並在有關神經迴路的動態變化及頻率調控研究上取得領先世界的成果
臺灣大學
原發性顫抖症
生醫產業
2024.07.15
光譜儀變得更小了! 臺大與國際團隊合作開發新型光譜...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1期
在許多科學研究與工業應用中,光譜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張慶瑞與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漢春合作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微型光譜儀。該光譜儀採用SnS₂/ReSe₂的特殊材料,可以...
光譜儀
臺灣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光檢測
訊號處理
邊緣人工智慧
機械視覺
圖像處理
2024.07.15
臺灣首創人工智慧機器狗 「NTU DogBot」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1期
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以及學門專題研究計畫的支持下,成功研發出臺灣首創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機器狗,名為「NTU DogBot」。這是一個結合了多種機電設計...
臺灣大學
人工智慧
機器狗
機電整合
自主導航
AI演算法
機器人
2024.07.15
臺大團隊發現大腦感知疼痛的神經機轉
作者 / 資料整理|羅億庭
511期
人為什麼會感覺到痛呢?我們所認知的「痛覺」其實會受到個人的認知、情緒狀態所影響。而在心理學上,「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一詞,就是指患者明明獲得的是無效治療,但因為他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感覺到症狀...
臺灣大學
痛覺
安慰劑效應
磁振造影
杏仁核
皮質
運算模型
神經科學
慢性疼痛
2024.07.01
打擊害蟲!RNAi基因農藥提供作物保護新解方
作者 / 吳岳隆/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昆蟲病理研究室主持人...
655期
農業的發展就像是一場人類與害蟲之間的軍備競賽。20世紀之前,人類多使用自然界中的有毒物質對付害蟲,例如硫、砷、毒魚藤、樟腦等;20世紀後,各式新興的有機合成殺蟲劑出現,為農作物生產帶來更強大的保護罩。然而,化...
RNAi
農業
農藥
基因
奈米載體
蟲害防治
基因穩定性
基因沉默
2024.07.01
釐清核電廠的熱汙染問題 自然環境與冷卻水降溫的關係
作者 / 詹森/任教於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專長為海洋動力過程...
655期
去(2023)年底一篇發表在《永續》(Sustainability)期刊的論文,內容因為探討核電廠冷卻水(又稱溫排水)排放至海洋的永續問題,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延伸閱讀1)。這項研究以30幾年的監測資料,分析台灣電力公司第三...
核電廠
熱汙染
冷卻水
墾丁南灣
大亞灣
海洋
溫排水
海洋暖化
2024.05.01
色、香、味的迷思? 染紅的食安風波—蘇丹紅
作者 / 葉于嘉/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專任研究助理;...
653期
許多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注重色、香、味的完整性,而「顏色」通常是消費者對食品的第一印象。為了滿足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許多食品業者會添加人工或天然色素來改變食品的色澤,讓商品更具吸引力。
蘇丹紅
食品安全
基因毒性
工業染料
辣椒
原型食物
均衡飲食
«
1
2
3
4
5
6
7
8
9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資料總數:25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