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2
3
4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2. 動態時報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2020.10.15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你是否也拍過「超廣角」的照片?有鑒於前面那顆俗稱「魚眼」的鏡頭造價不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麻省大學洛厄爾分校團隊合力做出一款成本較低、成像解析度更優秀的魚眼鏡頭。
鏡頭魚眼鏡頭可見光光學特性
能把大腦所想繪製成圖的新技術
2020.10.15
能把大腦所想繪製成圖的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大家是否曾想過,電腦有朝一日也能通曉「讀心術」,瞭解人類的想法並加以描繪成具體的圖像?
電腦大腦訊號腦機介面AI心理學
臺獨立發展多衛星操控系統 衛星操控不再依靠外商
2020.10.15
臺獨立發展多衛星操控系統 衛星操控不再依靠外商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福爾摩沙衛七號(以下稱福衛七號)於去(2019)年6月升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也透過自主發展的多衛星操控系統(Cross-Platform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 XPSOC),14個月內...
福衛七號衛星太空太空產業
臺灣團隊打造綠能無人機6隊進入任務型決賽
2020.08.15
臺灣團隊打造綠能無人機6隊進入任務型決賽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近日,「2020綠能無人機創新大獎賽」於苗栗無人機飛行場進行實機飛行複賽,比賽過程也展現出臺灣學研單位在綠能科技整合上的創意。
綠能科技航太工業無人機
空汙程度的變化將影響太陽能發電效率
2020.08.15
空汙程度的變化將影響太陽能發電效率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科學家,日前針對印度德里(Delhi)的空氣汙染對太陽能電池輸出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空氣汙染降低後,該地日照量上升,進而提高太陽能發電的輸出量。
空汙太陽能霧霾COVID-19
停電也不怕!讓太陽能所產電壓更穩定的裝置
2020.08.15
停電也不怕!讓太陽能所產電壓更穩定的裝置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電子與計算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謝樂(Le Xie)等人,日前開發出一款電力電子轉換器(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此裝置能使太陽能發電用戶製造出更穩定的電壓,並在停電期間協...
太陽能諧波(harmonics)電網(grid)自然災害電壓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2020.08.15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2020年6月2日medRxiv期刊一研究指出,血型的不同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風險有關;與A型血相比,O型血對COVID-19可能更具保護力,罹患嚴重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的風險也較低。
血型嚴重呼吸衰竭全基因體關聯分析COVID-19免疫系統棘蛋白新冠肺炎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2020.08.15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化學研究所所長陳玉如、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與跨單位研究團隊,日前以蛋白質基因體(proteogenomic)技術建立臺灣肺癌早期患者(以女性為主)的多體學大數據,並找到不吸菸肺腺癌(...
不吸菸肺腺癌生物標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癌症基因突變
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產學研合作 邁向太空輻射電子元件市場
2020.08.15
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產學研合作 邁向太空輻射電子元件市...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太空中心),日前與國內六所輻射測試與分析單位合作組成「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並於7月2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盼能在國內太空環境檢測領域寫下嶄新的一頁。
輻射太空太空科技衛星
工研院攜手全家便利商店 強化臺灣科技零售實力
2020.07.15
工研院攜手全家便利商店 強化臺灣科技零售實力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稱工研院)近日發表自主研發的「易取智慧商店」,運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發展出電腦視覺辨識以及多重感測技術,並開創具「高精準率、即時回饋與利於佈建」三大特點的智慧零售...
工研院便利商店零售業易取智慧商店AI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2020.07.15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近來,全球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肆虐,科學家也正努力研發可行的藥物與疫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日前篩選出可抑制病毒複...
新冠肺炎COVID-19候選分子(candidate molecules)病毒RNA聚合酶核苷酸三磷酸鹽
國衛院選定DNA疫苗平台作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主軸
2020.07.15
國衛院選定DNA疫苗平台作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主軸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去(2019)年底全球爆發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各國除傾力於防疫工作,也希望能盡快找到可用的疫苗。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DNA疫苗免疫反應
生物墨水大革命 可打造具功能性的骨組織
2020.06.12
生物墨水大革命 可打造具功能性的骨組織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隨著3D列印技術發展日趨成熟,越來越多人透過這項技術實踐創意發想,如汽機車零組件、珠寶設計與建築模型等,甚至是製作醫用材料。
3D列印技術生物墨水裝載細胞奈米工程離子共架纏結幹細胞骨損傷
人造電子眼來了!比人眼快但解析度待優化
2020.06.12
人造電子眼來了!比人眼快但解析度待優化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人眼的視覺經驗,可否被完美複製?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工程學系教授范智勇,日前率研究團隊研發出可感測、接收、處理影像的仿生電化學眼(biomimetic electronical eye),且在光感測、光訊號響應與解析度等方面皆可...
仿生電化學眼人造眼甲脒碘化鉛感光細胞昆蟲複眼
中研院攜手玉山金控 金融×科技 服務再升級
2020.06.12
中研院攜手玉山金控 金融×科技 服務再升級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與玉山金控,於今(2020)年第一季成立「中央研究院×玉山人工智慧研發中心」,透過產學的研發能量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並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盼...
新一代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金融服務
電子裝置廢熱終結者─解決過熱問題外還能循環再製電
2020.05.14
電子裝置廢熱終結者─解決過熱問題外還能循環再製電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與中國武漢大學,合作研發一款智能熱電水凝膠膜(smart thermogalvanic hydrogel film),不僅解決電子設備過熱的問題,還能透過熱力學循環將熱...
熱力學熱能電能智能熱電水凝膠膜聚丙烯醯胺電流
臺灣學術發表影響力與引用量更上層樓
2020.05.14
臺灣學術發表影響力與引用量更上層樓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於2020年4月28日與資訊服務商科睿唯安(Clarivate)共同舉辦「我國學術能量概覽發表暨2019高被引學者頒獎典禮」,公布臺灣學術論文的發表現狀及趨勢。
臺灣學術學術影響力論文全球領先群國際合作論文
高導電的半導體誕生
2020.05.14
高導電的半導體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日本東京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以輕度摻雜鉭(Ta)的二氧化錫(SnO2)製成的半導體,不僅導電性增加,透明度(transparency)也有所提升,相關應用如太陽能板、觸控螢幕與發光二極體等的效能可望再進化。
半導體導電性二氧化錫透明氧化物半導體外延基材電洞遷移率載子密度
全球首個氣象衛星星系─福衛三號功成身退
2020.05.14
全球首個氣象衛星星系─福衛三號功成身退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以下稱福衛三號)於2006年4月1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美樂達(Minotaur)1號火箭升空,持續運轉14年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太空中心)日前正式宣布福衛三號於今(...
福衛三號氣象衛星星系掩星觀測原理桑迪颶風
零接觸能偵測體徵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
2020.04.10
零接觸能偵測體徵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昇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發表可24小時遠距偵測呼吸頻率、心跳、體溫與姿勢的雷達系統,打造出市面上唯一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的產品。
醫療生理照護系統遠端監測自我注入鎖定式雷達生理訊號無線感測雷達感染風險人工智慧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殘留
2020.04.10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近日,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病毒咽喉拭子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病毒核酸檢測免疫力肺泡
勤益科大團隊開發新科技 快速建置負壓隔離環境
2020.04.10
勤益科大團隊開發新科技 快速建置負壓隔離環境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臺中勤益科技大學教授翁國亮率技術團隊以「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不僅能平價快速改裝,更兼具節能環保的優點。
防疫全外氣循環熱交換空調系統負壓隔離病房微負壓檢疫站
量子霸權盡失?俄羅斯科學家破解Google量子演算法
2020.04.10
量子霸權盡失?俄羅斯科學家破解Google量子演算法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俄羅斯斯科爾克沃科學與科技研究院(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koltech)科學家,日前發現Google廣泛採用的量子方法有基本侷限性(fundamental limitation),並把這個限制做量化。
Google量子方法量子霸權量子力學效應量子增強演算法QAOA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2020.04.10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活體外研究細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中傳遞的情形。
細胞蛋白質光刻技術神經系統疾病單股DNA短鏈神經幹細胞神經突
中研院製成新冠病毒抗體 可望實行快篩檢測
2020.03.13
中研院製成新冠病毒抗體 可望實行快篩檢測
作者 / 編輯部
459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本(2020年3)月8日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
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抗體試劑單一辨識性COVID-19合作平台快速篩檢工具核酸檢測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解析
2020.02.01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解析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去(2019)年12月底,中國爆發不明原因肺炎。一開始的消息指出,患者多為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者與採購人員,而當時許多媒體也暫時以「武漢肺炎」來稱呼這個疾病。直到今(2020)年1月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才...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
使用阻燃電解液增加鉀離子電池安全性
2020.02.01
使用阻燃電解液增加鉀離子電池安全性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本刊訊】澳洲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研究團隊,日前開發一款不可燃電解質(nonflammable electrolyte),不僅提升鉀離子電池(potassium-ion battery)的安全性,也讓人們有機會以低成本做出大規模的...
阻燃電解液鉀離子電池不可燃電解質
印出薄100倍、奈米級的觸控螢幕材料
2020.02.01
印出薄100倍、奈米級的觸控螢幕材料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本刊訊】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日前打造出新的奈米超薄導電板,能輕易地與現有電子技術兼容外,高度的韌性也使它能被撓曲成管狀,可像報紙一樣以滾對軸加工(roll-to-roll, R2R)的過程處理、製造,預計將用...
奈米科技觸控螢幕材料科學低溫液態金屬印刷技術
科學家直擊金屬鍵斷裂、鍵結過程
2020.02.01
科學家直擊金屬鍵斷裂、鍵結過程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本刊訊】金屬鍵(metallic bonds)相當重要、卻是人們瞭解最少的一種化學鍵。近日,科學家利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捕捉到兩個金屬原子相互結合、分裂並再次聚集的影像,揭露兩原子間金屬鍵數量及鍵序(bond order)隨時間...
金屬鍵金屬鍵斷裂鍵結原子級動力實時成像
新科技重現古人之聲
2020.02.01
新科技重現古人之聲
作者 / 編輯住
458期
【本刊訊】由於古代並無錄音設備,因此現代人始終無法得知過去人們的說話聲音。不過透過現代科技的協助,或許未來能一探究竟某些古人的聲音。
人聲古人聲音科學
  •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