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15
第五屆「資安女婕思」落幕 聚焦應用科技及機器人議題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2期
GICS尋找資安女婕思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 及教育部共同指導, 競賽主軸為「學習參與」,除了將資訊安全教育向下紮根外,也鼓勵年輕女學生投入資安領域,今年度更融合資安、人工智慧(artificial...
GICS尋找資安女婕思
人工智慧
資訊安全
機器人
2025.06.01
創造雙贏局面 當AI 與臨床心理師相遇
作者 / 李昆樺 | 國家考試及格臨床心理師,畢業於成功大學健...
666期
AI 介入臨床治療時,為臨床心理師在服務個案上帶來許多便利和幫助,但也因為AI 技術的進步以及人的複雜性,讓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思考這些便利帶來的倫理和法規議題。
臨床心理師
心理治療
聊天機器人
決策樹演算法
2025.04.01
生活中的美學 字型、車體及動畫中的數學奧祕
作者 / 俞韋亘 | 任教於中央大學數學系,研究興趣為組合與離...
664期
貝茲曲線是一種強大且靈活的數學工具,獨特的控制點機制使得設計師和工程師能夠精確控制曲線形狀,創造出流暢、優美的曲線,因此廣泛應用於各種電腦圖形與工程設計領域。
貝茲曲線
CAD
機器人學
伯恩斯坦多項式
2025.04.01
從科幻到現實 AI機器人打造 3D 列印橋
作者 / 蔡俊鐿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學博士,結構工程技...
664期
荷蘭啟用3D 列印及機器人技術打造的橋梁,為未來開啟了另一種人工智慧建造方式,可在沙漠、極地、外太空、星球等惡劣施工環境直接現場列印,是3D列印橋最主要的優勢之一。
3D列印
建築
橋梁
土木工程
2025.04.01
FRC— 不只是機器人,更是創新與競技的極限挑戰 MORE ...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64期
臺灣史上第一次2025 FRC 國際級臺灣區域賽於3 月8日至9 日在新北市工商展覽中心圓滿落幕,吸引來自全國及波蘭、夏威夷、澳洲、菲律賓等橫跨四大洲37 支隊伍參賽,超過1200 名觀眾到場觀賽。
FRC
機器人
臺灣區域賽
STEM
2025.02.25
利用DNA奈米機器人調控生物膜 細胞生物學新突破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8期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第二物理研究所所長劉娜(Laura Na Liu)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利用DNA奈米技術來控制合成細胞中膜脂質(lipid membrane)形狀和通透性的工具,為合成生物學領域帶來...
DNA摺紙技術
GUVs
DNA奈米機器人
藥物傳遞系統
2024.10.21
當機器人程式開始爭奪你的愛,會發生什麼事? 《連結...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面對可偽裝成人類並大量產生親密感的新一代機器人程式,民主國家應該立法禁止這些機器人程式(例如,冒充人類使用者的社群媒體機器人程式),來保護民主社會。
聊天機器人
CAPTCHA
OpenAI
2024.10.21
聊天機器人成功挑戰陰謀論?新研究顯示AI有機會說服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4期
根據9月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當具有事實根據的論點由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聊天機器人而非「一般人」提出時,確實有些陰謀論者會改變想法。
聊天機器人
AI
辟謠機器人
2024.09.16
受昆蟲導航能力啟發 荷蘭團隊開發能自 主回家的微型機...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2期
荷蘭臺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觀察了螞蟻如何以視覺識別環境,並將環境線索與步數計算能力相結合,最終得以安全回家的策略。團隊以此基礎為啟發,替微型、輕型機器人建立了一種自主導航策略。
微型機器人
昆蟲自主導航
視圖記憶
2024.07.15
臺灣首創人工智慧機器狗 「NTU DogBot」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1期
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以及學門專題研究計畫的支持下,成功研發出臺灣首創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機器狗,名為「NTU DogBot」。這是一個結合了多種機電設計...
臺灣大學
人工智慧
機器狗
機電整合
自主導航
AI演算法
機器人
2024.06.01
機器人為什麼跑不過動物?
作者 / 編輯部
654期
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研究已進行數十年,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但至今仍無法創造可以像動物般行走於崎嶇陸地、即使失去一條腿也能行動的機器人。
機器人
仿生
動物
整合控制
硬體
工程
2024.04.15
中興大學開發自發電與可變形面板 讓機器人具有觸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8期
儘管機器人的視覺和聽覺能力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觸覺」能力卻仍然是一大挑戰。近期由中興大學材料系教授賴盈至的團隊研發能自行發電、沒有形狀束縛、可隨意變形的觸覺電子皮膚(untethered triboelectric...
中興大學
機器人
觸覺
人機介面
奈米發電
觸覺面板
元宇宙
義肢皮膚
2024.04.15
手機臉部辨識系統再升級!陽明交大團隊開發出更小、耗...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8期
如果你使用的手機是iPhone,一定對螢幕上方那塊有點礙眼的「瀏海」印象深刻。我們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臉部辨識螢幕解鎖系統,目前仍配備稍嫌笨重的點陣投影儀和鏡頭,導致手機螢幕上總是會有個令人難以忽視的區塊。近期...
臉部辨識
陽明交大
繞射
光學元件
機器人技術
擴增實境
混合實境
輕量化
節能
2024.02.15
2024CES閉展 工研院「人工智慧」創新產品吸引國際大廠...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6期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在今(2024)年1月12日閉展。這場世界知名的電子產品和科技貿易展覽會每年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公司、業界專門人士參加。根據大會統計,今年的CES共吸引全球...
CES
工研院
人工智慧
擴增實境
醫療機器人
智慧感測
2023.08.15
智慧城市、飛天汽車都將實現?科技進步下的未來世界
作者 / 凱文.凱利(Kevin Kelly);大野和基(Kazumoto...
500期
自駕車將在二○四○年以後成為主流 將來在矽谷,自動駕駛會站在交通的未來的最前線吧?只不過,沒有駕駛、完全自行自動駕駛汽車能夠被製造而出,至少還要十年吧?比起預期的時間還長,分階段發展。首先在高速公路設置專...
自駕車
智慧城市
杜拜
機器人
個資
人臉辨識
飛天車
無人機
2023.03.01
讓機器人 FRIDA幫你畫
作者 / 編輯部
639期
當機器人拿上畫筆後,你覺得它會畫出什麼作品?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機器人研究所近期來了一位新的「駐校藝術家」⸺機器人FRIDA。
機器人
FRIDA
機器學習
機器人繪畫系統
繪畫
藝術
2023.02.03
AI人工智慧幫助我實現夢想
作者 / 藍心辰/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
有一天在網路上自主學習時,我無意間逛到這個網站。對於一位七年級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想像力與專業術語的大人世界。不過,既然踏入了一個陌生的領域,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努力去理解IBM想教會我的事。
IBM
AI
人工智慧
機器人
統計
生活照護醫療
精密科技
2023.02.02
利用流體力學滑翔的飛蛇機器人
作者 / 編輯部
638期
仿生(bionics)是指科學家透過研究生物特殊的材質、構造或運動模式中的物理現象,進一步應用在各式工具、技術或機械的研發。例如利用壁虎腳趾特性所發明的膠帶、模仿蜻蜓翅膀的機翼設計等。
仿生
物理現象
機翼設計
機器人
飛蛇
流體力學
滑翔功能
飛蛇機器人
2022.09.01
人型AI,能取代摯愛的親人嗎?《科學少女》導演莊景燊...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想要一隻像哆拉A夢的機器貓,本刊...
633期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過世的親人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樣貌重新回到身邊,你會有什麼感受?
科普AI教育電影
人工智慧
AI
影視作品
《科學少女》
人形AI機器人
生命
親子教育
科學教育
2022.08.15
機器狗小動物學走路,神經科學與機器人學新進展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8期
動物是如何學會行走的?有些早熟型動物如斑馬、長頸鹿等,出生後不久就會跌跌撞撞地開始學習行走,並在出生幾小時之內就有機會與成年動物一同快速移動。從學習、絆倒到穩定走路的過程中,動物的神經系統是怎麼運作的?
機器狗
神經科學
動物
早熟型動物
神經系統
機器人
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
演算法
貝氏優化
Morti
中央模式產生器
2022.01.04
大規模失業、機器人的人權、不受控的武器?從AI科技的...
作者 / 採訪撰稿/陳儀珈/正在努力從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625期
• 比起過去較常使用的「人工智慧」,由於「智慧」一詞容易誤導大眾對AI的想像,因此研究小組認為「人工智能」是更適合的翻譯。 • 「通用人工智能」又稱為「強AI」,定義為「可以完成人類所有認知任務,具有感知和自我...
人工智能
AI科技
產業AI化
AI倫理
AI系統
通用人工智能
2021.02.18
機械公敵夢靨?科學家擔心人類將無法控制超級AI
作者 / 編譯|吳佳穎
470期
電影《機械公敵》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探,生活在人類廣泛使用智慧型機器人的年代。然而,一場機器人發明者離奇死亡的命案,讓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岌岌可危。掌控機器人的中央控制系統,以追求人類最高福祉、避免人類...
AI人工智慧
遏止演算法
演算法
機器人三大法則
電腦
2020.11.15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作者 / 劉姿婷
467期
大腦掌管感覺處理、運動、學習、記憶與決策等功能,這些複雜的功能仰賴神經元之間適當的連結,即有功能的突觸(synapse),方能正常運作。
大腦
神經元
突觸
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
神經細胞
自由基
雙光子聚合反應
微型機器人
磁力
2020.10.01
為什麼仿真機器人會笑得你心裡毛毛的?
作者 / 羅億庭/喜歡狗的貓派,本刊編輯。
610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賦予周遭動物與物品一些人性化的心情或想法。你可能會覺得家裡的貓好像在生氣一樣一直亂咬人(其實牠只是單純想咬你而已,貓咪就是這麼任性);覺得眼前的蠟像直盯著自己看,感覺隨時會動起來;又...
擬人論
恐怖谷理論
去人性化假說
仿真機器人
2020.05.01
火星漫遊20年——探測任務的挑戰
作者 / 嚴正/清華數學系學士,後赴美國取得愛荷華大學博士學...
605期
2010年代,火星探勘出現許多重大進展,讓科學家對火星的演化和歷史有深刻的了解。在過去十年間,多虧了NASA的各種火星任務的任務,讓人們確定在遠古時期,火星上至少有某些區域有能力長期提供支持類似地球生命的條件。不...
火星
NASA
生命
太空船
大氣層
毅力號
富蘭克林號
歐克西亞高原
2019.12.20
讓金屬可以摺!摺疊機器人進化更輕更方便
作者 / 編輯部
456期
為了製造兼具伸縮、變形與柔軟特性的機器人,科學家不斷開發各種材料以達到需求。一般而言,常見的金屬材料較硬,因此不太適合作為摺疊機器人 (origami robot)的材料。
金屬
摺疊機器人
彈性體
2019.07.18
不需在腦中植入額外裝置 可隨「心」控制的機器人手臂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與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合作一款非侵入式機器人手臂,根據卡內基梅隆大學新聞,該產品不需在大腦植入任何裝置,即可透過心智加以控制。
機器手臂
腦機介面
2019.03.01
生物與人工的智慧結合–仿生機器人
作者 / 林沛群/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副主任,研究領域...
591期
仿生機器人,廣義來說,泛指研發機器人時,應用自然界生物系統的機制與設計,如外形、材料、感測器種類與分佈、驅動器配置、運動控制方法及智慧等,使機器人能展現該生物系統所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在此定義下,1960 年代...
仿生學
仿生機器人
2019.02.01
可形變的微型機器人 未來或許可用於醫療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於《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發布研究,表示未來或許能將微型機器人透過藥物輸送致患病的身體組織之中。
機器人
醫療
2018.10.01
昆蟲式機器人 解開果蠅飛行奧秘
作者 / 編輯部
586期
許多有翅昆蟲都給人身手矯捷的印象, 而且牠們多半飛得很快。然而,這樣 的特質也使得其飛行時的空氣動力學 (aerodynamics)研究變得更加困難。
昆蟲式機器人
果蠅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