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9-01人型AI,能取代摯愛的親人嗎?《科學少女》導演莊景燊、監製王銀國專訪 633 期

Author 作者 採訪撰稿|羅億庭。想要一隻像哆拉A夢的機器貓,本刊編輯。

Take Home Message

➤《科學少女》是全臺首部科普AI教育電影,內容涵蓋了科學教育、生命、親子教育,也希望能打破女生做理工研究的印象。
➤ 在電影中,莊景燊導演與王銀國監製希望強調「弱AI」的概念,AI應該是幫人類服務,絕不能反過來控制人類。
➤ 莊景燊導演與王銀國監製也希望能藉由電影紀念兩位已故的臺灣女科學家——吳嘉麗、林清凉對女權運動、女科學家權益的爭取。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過世的親人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樣貌重新回到身邊,你會有什麼感受?

全臺首部科普AI 教育電影《科學少女》即將在今(2022)年9月上映,劇情描述在2029 年時,一位擁有科學天賦、經常獲得各式科學競賽冠軍的17 歲少女子瑜,製作出一個以過世母親為原型的應用程式(App)「Happy Phoebe」,將母親的高超廚藝與笑顏都紀錄在App 中,令使用者可以與它互動,也讓自己能藉此懷念她。而在母親過世後不久,不願意讓妹妹子珈得知媽媽過世消息的工程師父親,帶回了一個外貌與母親一模一樣的泛用型人形AI 機器人「艾普洛」,希望能利用AI照顧兩位女兒,並安慰子瑜的喪母之痛。機器人有辦法代替媽媽嗎?艾普洛與母親一模一樣的外表,讓子瑜非常無法理解父親的決定,因此與艾普洛在生活上產生了諸多磨擦⋯⋯

盧以恩、王傳一、姚 以緹、鄭品茜在《科學少女》中飾演幸福的一家人。(華影國際影藝提供)

姚以緹在劇中須全神貫注保持「機械感」。

(華影國際影藝提供)

最初的劇本不著重於AI ?

雖然曾執導過《神之鄉》、《引爆點》等影視作品,但《科學少女》的導演莊景燊過往從沒有過拍攝科普相關影劇的經驗。作為全臺第一部談論到科學教育的電影,為什麼他會選擇以「AI」作為想談論的主題呢?莊景燊表示,這齣電影最一開始的劇本其實是由本部片的監製——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王銀國所撰寫,而且初稿內容更不完全著重於AI !

「原本設定是六集的迷你影集。」王銀國說著最初的大綱構想,在最一開始的劇本中,劇情主角設定為一對父親過世的姊妹,由於過世的父親希望能讓姐妹倆體會到科學的奧妙,因此設計了很多充滿物理、數學、化學、AI 等科學實驗的闖關關卡,讓她們能一邊做實驗一邊闖關、學習。「但這樣的劇情太著重於科學教育,缺乏戲劇成分。」莊景燊解釋道。這齣劇本在通過當時的科技部補助後,因為預算考量而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動,也從原先設定的六集影集改為製作單一集的電影,「電影必須要有賣點,要如何以低預算完成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很艱鉅的挑戰。」莊景燊說。

(華影國際影藝提供)


但究竟為什麼AI 最後成了本部片的主軸呢?原來一切都與莊景燊搜尋資料時,看到紐約街頭的一個AI 快閃懺悔室(Pop-Up Confessional)實驗有關。這間AI 快閃懺悔室是由美國製片公司「Third Party Films」為了HBO 電視臺預計拍攝的一部紀錄片所設,如果你有什麼不可告人、但憋在心裡又很不舒服的祕密,都可以進入佇立於紐約街頭的懺悔室中,告訴這些由駐守在懺悔室且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的AI,讓它們聆聽你的祕密。

《科學少女》於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取景。

(華影國際影藝提供)

「我們原本想像中屬於未來的東西,其實已經快到了。」在看到這項資料後,莊景燊心想。因此他後續才會將AI 融入《科學少女》劇本中,再加上目前許多學生都開始投入App 撰寫,因此才有了劇中撰寫「HappyPhoebe」App 的劇情設計。

除了推廣科學教育之外,在電影中生命、親子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王銀國監製與莊景燊導演在訪談中也提到,他們想拍的並不是一部「讓觀眾完全懂得科學知識的教育型影片」,而是希望能讓觀眾領略一個喜歡科學、寫程式的女高中生,如何從母親過世的事件中成長、走出傷痛。此外,也期望這部電影能啟發女同學理解,其實她們有一些先天上的優勢,像是細心、耐心、堅毅等特質都很適合從事理工類研究,打破女生不適合踏入理工領域的迷思。

姚以緹分飾AI 機器人艾普洛。
(華影國際影藝提供)

強AI 還是弱AI ?機器人會統治世界嗎?

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AI 出現自我意識、反過來攻擊人類等橋段屢見不鮮。既然談到了AI,我們也不免俗的想知道導演與監製對於「AI 有一天會統治世界、AI 科技有可能取代人類」有什麼看法呢?在聽到問題後,兩位都一致表示所有AI 機器人一定是朝向擬人化的方向前進,但他們一直想強調的是「弱AI」〔註〕,機器人絕對不能反過來去控制人類。

而在電影製作時,他們也參考了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在一篇關於AI 與人類的短篇小說《轉圈圈》(Runaround)中,首次描述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命令與第一法則發生衝突;
三、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之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

「我們想以正向的方式去看待AI。科技本身沒有善惡,善惡來自於人怎麼應用科技。」王銀國表示,現在許多人都害怕AI 會產生情感、自主意識,甚至變成另一個物種。「但也有許多人認為強AI 不可能,人類怎麼製作出比自己更加聰明的東西?」而在電影中也有一段辯證強AI 與弱AI 的情節,讀者們在觀影後也不妨思索一下,你支持的是強AI 還是弱AI 呢?

註:為什麼AI 還分強、弱?強AI 又稱為「通用型AI」,指的是思考、判斷能力與人一樣好,甚至能夠執行所有人類工作、擁有智慧的AI,可能取代人類;而弱AI 則是像現在狀況一樣,能下掃地、提供知識、下圍棋等,在「特定領域」能做得很好的AI,目前社會中的AI 多半屬於此類。

紀念兩位已故的臺灣女教授

為了這部電影,導演、演員其實也花費了不少心思。由於以前從未拍攝過AI 相關題材的電影,莊景燊也與劇中飾演「艾普洛」的演員姚以緹一起研究了許多與AI 有關的影視作品,像是《殺手管家》(Better Than Us)、《人造意識》(Ex Machina)、《雲端情人》(Her)等,建構出一些演出AI 時的表演邏輯。例如身體在動的時候要頭先動,而後身體才會轉、手才會跟著出去,眼睛也一下都不能眨!「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拍每部片都可以克服一些挑戰,」莊景燊說,「演員是必須信任導演的,不然他不會把他所有的東西都交出來。」

臺灣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王銀國,同時也是《科學少女》電影監製。(作者提供)

《科學少女》於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拍攝。(華影國際影藝提供)

此外,這部《科學少女》還有另一項重要意義,那就是紀念兩位已故的臺灣女科學家——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嘉麗,以及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林清凉。「我從物理系畢業後,還想說我這輩子應該跟物理、科學沒什麼關係了。」莊景燊說,除了王銀國監製的邀約之外,最後讓莊景燊點頭答應拍片的契機就是吳嘉麗老師,她對女權運動、女科學家權益的爭取,打動了莊景燊。王銀國也說明,「我申請到計畫之候就很開心的打電話給林清凉老師,而老師也很開心,但我在5 月時告訴她,她11月就走了。」因為過往曾受過林清凉老師在教學、科普教育上的不少鼓勵,這件事對王銀國造成了不小打擊。

《科學少女》導演莊景燊,代表作有 《神之鄉》、《引爆點》等影視作品。

雖然最終無法看見《科學少女》的電影成果,但這兩位老師對於王銀國、莊景燊心靈上的支持,令他們能克服種種困難與考驗,最終成功結出纍纍果實。「無論是男生女生,不要看到科學就害怕!」最後,王銀國也希望能藉由這部電影,打破學生常對科學感到害怕的迷思。其實科學有它有趣、新穎、可以進一步深度思考的地方,只要你擁抱科學、科學同樣也會擁抱你。

上映日期:2022-09-16
片長:01 時48 分
發行公司:華影國際影藝有限公司
導演:莊景燊
演員:盧以恩、姚以緹、王傳一、林暉閔、李知安、柯宇綸、許時豪、鄭品茜

(華影國際影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