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5.15
東京大學研發仿生血管系統 讓人造雞肉的大小突破過往...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1期
現階段,全球已經有少數幾個國家開始允許販售培養肉產品,例如新加坡和美國已經核准了部分培養雞肉產品的銷售。隨著培育技術不斷進步,我們可能很快就能在市場上看到更多種類的培養肉產品。不過在此之前,要讓培養肉長得...
培養肉
人工循環系統
中空纖維
微型錨點結構
2025.03.26
仿生3D列印技術新突破 可複製跟蜘蛛絲一樣細的纖維結...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9期
目前研究團隊正專注於開發能夠應用於半導體製造的精細微結構,它的優勢在於能製造出傳統半導體工藝無法實現的精密結構,尤其是在需要微米級精度的元件製造過程中。透過持續改進這項技術,研究人員期望能為半導體產業帶來...
3D列印
嵌入式列印
溶劑交換
半導體
2025.03.11
水下生物汙垢問題的新解方? 受蛙皮啟發的仿生抗汙塗...
作者 / 薛涵宇
663期
從大自然到仿生、科學至工業應用,這個由青蛙皮膚啟發的創新塗層為解決水下生物汙垢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未來或許能應用於更多領域,值得令人期待。
青蛙
嵌段共聚物
BCP
微相分離現象
2024.10.14
昆蟲的不耗電降溫法 用仿生材料幫手機、房屋降溫!
作者 / 黃靖文 | 熱愛桌球的博士生,於萬教授指導下已發表三...
658期
銀蟻特殊的毛髮結構便是降溫關鍵。這些毛髮能夠有效反射絕大部分的太陽光,從而減少銀蟻從環境中吸收的熱量。除此之外,牠們還有良好的中紅外線熱放射能力。
撒哈拉銀蟻
奈米纖維
超冷材料
2024.09.30
從蜘蛛吐絲獲得靈感 陽明交大團隊開發可自我修復的水...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3期
李明家受到蜘蛛吐絲的啟發,進而開發出這項材料。蜘蛛絲是一種具有高強度和高延展性的物質,它的結構和功能更是理想的仿生應用範本。水凝膠的性質與人體組織相像,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之外,還能夠模仿目標組織的天然細胞...
生物3D列印
仿生
蛋白質分子
2024.09.23
從藥物開發到疾病研究 仿生肺器官晶片的進程與展望
作者 / 陳冠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
513期
雖然目前器官晶片技術已被廣泛發展,但若需要進行複雜流道和流體的控制或是即時進行檢測,將會面臨實驗過程費時的問題,導致細胞在經過多個時間點的分析後失去活性。
仿生肺
器官晶片
藥物開發
2024.08.01
紅火蟻為什麼能在水上結筏?從生物的生存智慧到仿生材...
作者 / 洪在明/主持清學大學物理系510的揉皺實驗室,研究對...
656期
經過億萬年的演化,許多動物的群體行為令人嘆為觀止,例如鳥群和魚群的整體形狀[註]、細胞運動和細菌成長。整個生物群體如何從簡單的微觀規則出發,在缺乏類似大腦的整合且群體成員都互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環境帶來的挑...
仿生學
紅火蟻
結筏
穀片效應
自我修復
行走油滴
表面張力
帕松比
薄膜揉皺力學
2024.06.15
新的仿生材料製造技術 有望修復人體股骨骨折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0期
在自然界中,骨頭、鳥羽、木材等材料,儘管結構不規則但仍能具有良好的物理應力分布,然而其中的奧祕一直未被完全解開。近期一項整合了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最佳化(optimization)、3D列印、應力實驗的新研究...
骨骼
3D列印
機器學習
應力
最佳化
骨折
機械性能
2024.06.01
機器人為什麼跑不過動物?
作者 / 編輯部
654期
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研究已進行數十年,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但至今仍無法創造可以像動物般行走於崎嶇陸地、即使失去一條腿也能行動的機器人。
機器人
仿生
動物
整合控制
硬體
工程
2024.04.15
清大研究解開紅火蟻「結筏」機制 未來可望應用於活性...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8期
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在2003年入侵臺灣,對臺灣的環境、農業、商業造成極大影響。在行為與習性上,紅火蟻的社會分工組織明確,且具有強烈的攻擊性與防衛,巢穴遭到大水淹沒時還會一隻隻連接在一起結成筏,漂浮在...
紅火蟻
結筏
清華大學
活性仿生材料
費洛蒙
人工韌帶
2024.02.01
最輕的固體材料 隔熱又防火的氣凝膠
作者 / 黃芷翎/高雄醫學大學基礎科學教育中心教授,永續...
650期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用於探測火星表面的六輪機器人「毅力號」(Perseverance),通過火星氧氣原位資源利用實驗(Mars Oxygen 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
NASA
氣凝膠
MOXIE
超臨界乾燥法
溶膠
水解
聚縮合
凍煙
水玻璃
2023.11.15
形似「握力器」的新型DNA奈米引擎 具疾病診斷治療應用...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以及德國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的跨國研究團隊,近期共同開發出一種由DNA製成的新型奈米引擎,它能以巧妙的機制執...
握力器
DNA
奈米引擎
仿生技術
奈米機器
2023.09.01
以假亂真 仿生細胞時代即將來臨?
作者 / 陳玟嘉/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研究助理;吳亘承/臺灣...
645期
生物科技蓬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質和核酸藥物的研發,為癌症、免疫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帶來新世代的治療方式;作物改良帶給市場高產量又易栽種的農產品,解決了糧食短缺的議題;仿生...
仿生細胞
生物材料
合成生物學
基因編輯
原型細胞
2023.06.15
成大團隊開發新AI模型 同時預測與設計冷凍鑄造仿生材...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8期
冷凍鑄造法(freeze casting method)是一種新興的仿生多孔材料製作法,在仿生領域中常被用來製作仿骨骼 結構。近期,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助理教授游濟華帶 領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模型,...
AI模型
仿生多孔材料製作法
冷凍鑄造法
2023.03.31
兼顧保暖與飛翔能力 藏在鳥類羽軸中的仿生力學
作者 / 廖婉淇。阮文滔。
640期
典型的鳥羽具有多層次,包含根部的羽翮、羽軸、羽枝、小羽枝、羽絨等構造,也會依據生長位置不同而呈現出不同形態。
鳥羽
量化形態場
羽軸
羽毛
鳥類
羽絨
力學
2023.02.02
利用流體力學滑翔的飛蛇機器人
作者 / 編輯部
638期
仿生(bionics)是指科學家透過研究生物特殊的材質、構造或運動模式中的物理現象,進一步應用在各式工具、技術或機械的研發。例如利用壁虎腳趾特性所發明的膠帶、模仿蜻蜓翅膀的機翼設計等。
仿生
物理現象
機翼設計
機器人
飛蛇
流體力學
滑翔功能
飛蛇機器人
2022.01.15
用「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作更具保護力與安全性...
作者 /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481期
新冠肺炎(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截至2021年11月為止,全球已有2.6億人感染,超過500萬人死亡。各國的科學家皆傾力投入疫苗研發,期望能以此對抗全球性流行傳染病。
胡哲銘
奈米粒子
新冠肺炎
冠狀病毒
奈米疫苗
活病毒
免疫系統
T細胞
雙乳化法
奈米醫學
仿生
冷凍電子顯微鏡
科學教育
2021.11.30
奇怪的動物知識增加了
作者 / 陳采言/曉明女中二年級。
624期
你是否想過,動物排尿的速度與什麼因素有關?答案是:與動物尿道的長度與寬度有關。雖然大人的膀胱容量大於小孩,但較快的流速和較大的尿道截面積,會使兩者的排尿時間趨於一致。而或許你可以進一步思考,動物形狀對驅動...
動物
物理學
動物行為
砂魚蜥
鯊魚鱗
演化
仿生學
生物學
科學
2021.10.19
魚兒魚兒水中游,機械工程揭密魚鰭結構 如何兼顧彈性...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8期
凝視水族缸中優游的魚兒,對許多人來說是相當紓壓的場景,魚兒輕鬆揮動尾鰭、胸鰭,就能隨心所欲地旋轉、上浮、下潛,似乎是非常理所當然的畫面。
機械科學
魚鰭
水生生物
仿生材料
材料科學
3D列印
塑膠魚鰭
2021.10.19
以青蛙皮膚為發想 中興大學研發出多功能仿生抗藻塗料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8期
兩生類的青蛙,一般給人皮膚光滑,摸起來會有滑溜觸感的印象。而青蛙皮膚之所以會如此光滑的原因,在於皮膚裡面含有豐富的黏液腺,能進一步幫助氣體交換。
青蛙
兩生類
多功能仿生塗料
多尺度微結構
仿生技術
汙垢生物
材料化學
界面科學
2020.06.12
人造電子眼來了!比人眼快但解析度待優化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人眼的視覺經驗,可否被完美複製?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計算工程學系教授范智勇,日前率研究團隊研發出可感測、接收、處理影像的仿生電化學眼(biomimetic electronical eye),且在光感測、光訊號響應與解析度等方面皆可...
仿生電化學眼
人造眼
甲脒碘化鉛
感光細胞
昆蟲複眼
2020.01.14
救命仙丹、開拓先驅、諾貝爾得獎者:昆蟲帶來的遠見
作者 / 安.史韋卓普-泰格松
換個角度想想,昆蟲絕對稱得上人類的繆思女神。從節能建築、諾貝爾獎、抗生素到回春仙丹,昆蟲都為人類帶來許多靈感。
昆蟲
仿生
魔鬼氈
偽鈔
諾貝爾
地球其實是昆蟲的
2019.08.01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作者 / 江佳純/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596期
1950年代晚期出現的仿生(biomimetics/bionic),研究生物之特性、結構與原理,進而研發出新機械或技術,以解決工程或生活上的難題。演化至90年代晚期,仿生(biomimicry)加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發展核心,希望消弭經濟發展...
仿生學
生態
生物
環境
科技
2019.08.01
共生、整合與循環─新農業仿生學
作者 / 方煒/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596期
農業,是人類離不開的產業之一,更是影響文明的關鍵。過去,大量的傳統農業活動影響環境和生態,因此,現今人類期望透過環境控制、循環經濟等技術平衡並永續,遂形成仿生農業。
仿生學
農業
仿生農業
人工光型植物工廠
魚菜共生系統
2019.08.01
結構、性質與功能─材料設計仿生學
作者 / 陳柏宇/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美...
596期
材料科學,涉及物質性質與各工程學領域的整合應用,其研究材料製備或加工、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三者間的相互關係。不過,面臨許多開發瓶頸下,人們開始將研究觸角伸至模擬大自然生物,仿效其生活中各項所用,遂發展出仿生...
仿生學
生物材料
纖維
元素
礦物質
結構性蛋白質
結構設計元素
2019.08.01
挖掘更多仿效生物的可能─紀凱容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6期
世界上富含各式物種,且形貌、顏色、結構其各有自。然而,種間的差異性與適應環境有什麼關聯,各物種又是如何面對來自大自然的挑戰?因好奇物種形態變異的前因後果與演化的來龍去脈,釐清生物生存適應背後的物理法則,成...
仿生學
生物
力學
永續性
自然
紀凱容專訪
2019.03.01
生物與人工的智慧結合–仿生機器人
作者 / 林沛群/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兼副主任,研究領域...
591期
仿生機器人,廣義來說,泛指研發機器人時,應用自然界生物系統的機制與設計,如外形、材料、感測器種類與分佈、驅動器配置、運動控制方法及智慧等,使機器人能展現該生物系統所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在此定義下,1960 年代...
仿生學
仿生機器人
2019.03.01
從仿生學解碼大自然色彩之謎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7期
仿生學(Bionics),是一種透過觀察大自然中物種的生理或特殊現象,進一步來模擬或仿造生物的各項功能的科學。最早,仿生學一詞源自於希臘文中的「Bio」,意思為「生命」。而仿生一詞的概念早在1960年代被斯蒂爾(...
仿生學
解碼
大自然
2016.09.01
仿生與磨潤
作者 / 李旺龍/成功大學材料系暨奈微所教授。
561期
天空打了多少次雷,才讓富蘭克林留意到,並形成問題,進而發現了電;樹上掉了多少個蘋果,才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我們習慣有標準答案的教育,慢慢銷蝕我們的好奇心及靈感,卻無心留意其實許多發明則多來自生活周遭的靈...
仿生學
學習
生態系
黏液
淚液
2014.10.01
三維列印組織及器官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8期
所謂三維列印(3D printing),學術一點的稱呼,是累加式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即將立體模型的空間資訊,用電腦輸給一架印刷機器,這機器有點像現今常用的噴墨印表機,可先印出一個二維的圖像,然後以噴墨嘴...
三維列印
再生醫學
仿生策略
自發組合
微組織
器官
造影技術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3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