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2021.02.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70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這一路每個環節所要投入的心血,常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瞭。即便登上了知名期刊,或有機會透過新聞稿、記者會來發表,最終卻不...
科技報導科技科技政策科學觀點公眾議題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因編輯大革命》我思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CRISPR諾貝爾獎《基因編輯大革命》生命科學基改科技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2021.01.18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二氧化碳,目前被廣泛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為了減緩溫室氣體對環境帶來的影響,1997年,世界許多國家共同簽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希望透過各國的共同努力降低碳排量,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
二氧化碳全球暖化碳排量極端氣候碳定價氣候變遷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2021.01.18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直到今天,航空飛行器仍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中,但或許有一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反過來成為推進飛行器的燃料。
二氧化碳鐵基催化劑航空燃油溫室氣體碳排放碳氫化合物液態烴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2021.01.18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國際持續嚴峻,且接二連三地有不少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各國科學家無不為了疫苗開發努力。
COVID-19奈米抗體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SARS-CoV-2新冠肺炎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2021.01.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69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
科技報導科學研究科技發展科技政策公眾議題科學觀點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前瞻應用
2020.12.15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前瞻應用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今(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學者摘下桂冠。
CRISPR諾貝爾化學獎
盤點CRISPR技術在工業生產、環保與復育上的應用
2020.12.15
盤點CRISPR技術在工業生產、環保與復育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8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已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明者道納(Jennifer Doudna)以及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學者同獲此殊榮。
CRISPR基因微藻光合作用溫室效應海洋聚乙烯猛獁象
未來登革熱的新穎防治:臺灣須與時俱進並和國際接軌
2020.12.15
未來登革熱的新穎防治:臺灣須與時俱進並和國際接軌
作者 / 金傳春/任教於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
468期
登革熱防治由來已久,全球疫情近30年仍是愈演愈烈,可見傳統的登革熱防治作法,難以因應全球暖化導致的斑蚊版圖擴大及病例數遽升。因此,近年公共衛生學者及科學家都在思考,是否能有新穎的作為,包括整合偵測(...
登革熱公共衛生登革病毒登革疫苗沃爾巴氏細菌病媒蚊防治跨域資訊整合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2020.12.15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為推動創新經濟、培養青年科技新創產業,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辦理「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FITT)」,並於日前在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
創新經濟創業傑出獎創新創業激勵計畫永續經營新微笑曲線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2020.12.15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員、合聘景觀與遊憩學...
468期
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看到優美的都市林,然而,臺灣的都市裡是否也有這樣漂亮的樹木與森林?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見」。而且,三不五時就可看到被斷頭修剪的行道樹、風災後一片狼籍的情...
都市林環境原生樹種植物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體?
2020.11.15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為求基因輔助診斷與精準醫療實務能與時俱進,衛生福利部於今(2020)年4月預告,擬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裡多達21條的相關條文。
醫事檢驗醫療LDTs生醫生技產業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LDTs基因表現核酸定序醫檢師法律醫療生技醫療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2020.11.15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467期
近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科學、鑑定機制與專家證人」議題中,著重於科學辦案的技術與應用,以強化司法發現真實的能力,其中針對測謊過程、品管、證據能力等有許多討論與建議。
科學偵查實務邏輯思考測謊犯罪司法心理學鑑識科學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處罰必要?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學術學術倫理公權力重複發表著作權研究行為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球與臺灣流行病學、病媒蚊與防治策略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登革病毒登革熱血清學全球暖化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病媒蚊衛生教育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2020.11.15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數學模型證實臺灣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成功的關鍵作為,盼提供世界各國相關協助與經驗分享。
數學模型COVID-19基本傳染數防疫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生技醫療
「萊」豬進口鬆綁惹議-且看科學如何面對瘦肉精難題
2020.10.15
「萊」豬進口鬆綁惹議-且看科學如何面對瘦肉精難題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近來,政府宣布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不僅執政團隊對此議題的立場轉變受抨擊,也被質疑罔顧國人健康。
萊克多巴胺科學國際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方?
2020.10.15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
作者 / 賴昭正/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
466期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人類成了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建立了「人定勝天」的自信。然而,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瘟疫爆發,相信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著這個問題,小,竟然會被一個「不倫不類」病毒搞到天翻地覆:去、...
病毒COVID-19流行病學醫學醫學研究數據羥氯奎寧藥物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2020.10.15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6期
以CRISPR技術發展最精密及敏感的領域,應屬涉及人體醫療的部分。人體治療要求的技術層次最高,考量的關鍵議題最多,各國法規要求及限制亦最嚴格。
CRISPR基因編輯遺傳性疾病P53基因Cas9蛋白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CDK-18基因醫療
治療COVID-19的潛力藥物瑞德西韋專利在臺灣遭遇公眾審查挑戰
2020.10.15
治療COVID-19的潛力藥物瑞德西韋專利在臺灣遭遇公眾審...
作者 / 林殷如/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專利師。
466期
自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截至今(2020)年9月,全球感染人數已突破3000萬人,死亡人數接近百萬人。全球科學家莫不全力尋求更快更準確的篩選試劑、治療COVID-19病徵的候選...
COVID-19瑞德西韋專利權醫藥品專利藥物新冠肺炎
TSfN 2020特刊:臺灣神經科學擴大跨域交流
2020.09.15
TSfN 2020特刊:臺灣神經科學擴大跨域交流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16個神經科學相關學會決定共同舉辦「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TSfN 2020),讓基礎科學、醫學臨床及數理工程等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夠齊聚一堂,在兩天半的研討會中交流。
神經科學研究跨領域
集精神醫學與化學之大成 瑞典神經化學家首度來臺交流
2020.09.15
集精神醫學與化學之大成 瑞典神經化學家首度來臺交流
作者 / 撰文|趙書屏。
465期
布列諾以一般精神醫學以及臨床化學見長,同時他也是一名醫師。
精神醫學臨床化學阿茲海默醫學
建立多領域資料庫 探究兒童神經發展疾患病因
2020.09.15
建立多領域資料庫 探究兒童神經發展疾患病因
作者 / 撰文|黃名琪。
465期
高淑芬長年深入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與自閉症類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兩大神經發展性疾患,皆好發於兒童期且易導致長期認知與社會生活功能障礙,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類疾患神經發展疾患
剖析靈長類動作的神經網路 找到相關疾病機轉與解方
2020.09.15
剖析靈長類動作的神經網路 找到相關疾病機轉與解方
作者 / 撰文|陳志揚。
465期
對於教育以及神經科學研究非常熱心的伊佐正,其實最早的志願是成為一名醫生。當他在就讀東京大學醫學院時,因緣際會下進入東京都老年醫學研究中心(Tokyo Metropolitan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進行研究。
神經科學盲視現象帕金森氏症中樞神經神經元靈長類疾病
憂鬱症營養治療先驅 論文高度受國際引用
2020.09.15
憂鬱症營養治療先驅 論文高度受國際引用
作者 / 撰文|蘇冠賓。
465期
蘇冠賓對憂鬱症的病因與治療研究不遺餘力,經過他與團隊多年來的努力,不但找到可有效且安全治療憂鬱症的天然營養物質,更結合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遺傳學探究憂鬱症病因。
憂鬱症營養醫學精神醫學身心醫學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播與偵測
2020.09.15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466期
多年來,新北市與臺中市較少發生登革熱流行,因此警覺性與防疫備戰力不足,各於2018年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2019年,新北市更首次出現本土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群聚,顯示白線斑蚊在該市仍有傳播風險;同年高雄市...
登革熱 流行病學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COVID-19 病毒傳播 病媒蚊 防疫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2020.09.14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研究學者,前成功...
466期
此次臺大公衛團隊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在研究倫理審查方面引發些許爭議。從目前資訊及各方說法來看,先說結論,臺大團隊是否應該把彰化縣衛生局的採檢視為研究的一部份,面臨兩難。如視採檢為研究...
臺大公衛 彰化縣衛生局 研究倫理 倫理審查 血清 抗體 檢測
「看見」記憶
2020.09.10
「看見」記憶
作者 / 撰文|謝育哲/《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一個好的科學家並非只是以追求發表國際級的論文為目標;他們真正在追求的其實是真理。」這是江安世於2007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時,在受訪影片中對科學家研究精神所下的註解。
大腦記憶神經傳遞圖譜蕈狀體肯氏細胞嗅覺多巴胺超解析顯微鏡X光三維斷層掃描技術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腦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認知語言學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