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不一樣的模仿遊戲
2018.02.01
不一樣的模仿遊戲
作者 / 魏澤人/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創立 花蓮—py社群及實...
578期
2014 年的歷史劇情電影《 模仿遊戲》( The Imitation Game), 將英國數學家、電腦科學家涂靈(Alan Mathison Turing,圖一)幫助盟軍破譯納粹密碼的傳奇故事搬上大 螢幕。
模仿遊戲涂靈測試
開創綠色革命新技術
2018.02.01
開創綠色革命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578期
由於近年來氣候的劇烈變化,使人類社會 賴以維生的作物改良技術停滯不前,在 人口的增長下也逐步引發全球糧食問題。 因此,為解決糧食議題,由昆士蘭大學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研究團隊利用溫室或人造環境等技術...
綠色革命新技術遺傳學
探測宇宙科學原理-重力波偵測器的概念與技術
2018.02.01
探測宇宙科學原理-重力波偵測器的概念與技術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78期
重力波研究在相對論誕生的100 年後戲劇性的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接二連三超乎預期的黑洞 雙星碰撞事件拿下2017 年諾貝 爾物理獎;中子星碰撞事件與全球觀測網同步更開啟了多元 訊息天文學(multi-messenger astronomy)...
宇宙科學重力波偵測器
人工智慧與區塊鏈運算利器:處理器的種類與應用
2018.02.01
人工智慧與區塊鏈運算利器:處理器的種類與應用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曾榮獲中華民國...
578期
處理器(processor)是電子資訊產品 的心臟,要了解電子資訊產品,就必須先認識處理器,而要認識處理器,就必須先了解處理器的軟體與硬體架構,以及軟體指令與硬體指令的意義,所有電子資訊產品所使用的處理器都有軟體與...
人工智慧處理器區塊鏈運算
新型神經網絡可望訓練機器像人一樣思考
2018.01.01
新型神經網絡可望訓練機器像人一樣思考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儲備池計算系統(reservoir computing system)可在一般對話的過程中預測下一個文字,也能以當下為基礎瞻望未來的成果,其改善典型的神經網絡,並減少對其的訓練時間,在過去是以更大的光學元件製作而成的。
神經網絡機器思考監督學習
2017未來科技展 展現多元科技新面向
2018.01.01
2017未來科技展 展現多元科技新面向
作者 / 李依庭 ∕ 本刊主編
433期
由科技部主辦的2017未來科技展(Future Tech)在2017年12月28日於臺北世貿三館開幕,一連3天的展出臺灣學研界的科研成果。此展覽匯集72個學研單位共同參展,並展出109創新突破的相關技術。
未來科技能源應用
才不是擲杯算出來的呢! 精緻化的現代氣象預報
2018.01.01
才不是擲杯算出來的呢! 精緻化的現代氣象預報
作者 / 謝佩芸/氣象預報中心預報員。
577期
在「看天吃飯」的眾多行業裡,氣象工作者大概是最名符其實的一個。這份工作有些原罪——永遠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也永遠要背負報不準的罵名。
氣象預報精緻化預報
天氣預報的延伸—短期氣候展望
2018.01.01
天氣預報的延伸—短期氣候展望
作者 / 李明營/臺南縣人,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臺大大氣...
577期
說起氣象預報,就得談到氣象預報的始祖,理查遜(Lewis Fry Richardson)。理查遜是個多才多藝的英國學者,他不僅專長於數學、物理、氣象學、心理學,同時也是個和平主義者。
天氣氣候預報展望
風雨將臨—從多重時空尺度的天氣預報到即時天氣預報
2018.01.01
風雨將臨—從多重時空尺度的天氣預報到即時天氣預報
作者 / 黃椿喜/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課長。
577期
羅倫茲的蝴蝶在超級電腦中翩翩揮動著數值天氣預報之舞,預報員在多重的時空中描繪著關於即時、今明、周、旬、月、季、年復一年氣象預報的故事。
天氣預報即時天氣預報科技
用電腦做天氣預報是什麼碗糕? 淺談數值天氣預報
2018.01.01
用電腦做天氣預報是什麼碗糕? 淺談數值天氣預報
作者 / 洪景山/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
577期
經驗上我們總是可以歸納出「現在是過去的累積,未來當然也和現在有關」。宗教上也有類似的說法:「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類似的想法俯拾即是。
電腦天氣預報數值
應用在AI、5G的先進製程技術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et)
2018.01.01
應用在AI、5G的先進製程技術鰭式場效電晶體(Fin Fet)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曾榮獲中華民國...
577期
在去(2017)年 9 月底,中央通訊社 報導,台積電宣佈 3 奈米新廠落腳 臺南,並且比原先預估的時程提早約一年量產,這等於宣告台積電技術領先,對競爭者如三星、英特爾產生震懾作用,更可以給予大客戶信心。
場效電晶體科技
區塊鏈應用發展與案例分析研討會 探討金融科技新發展
2017.12.01
區塊鏈應用發展與案例分析研討會 探討金融科技新發展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2期
近年來網路世代的串燒,貨幣的方式也不再侷限於鈔票、信用卡和銀行等實體脈絡的連結,新興網路貨幣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blockchain)的應用興起,也顛覆了人們對於金融科技的想像。
區塊鏈金融科技
透過磁力協助 藻製機器人將於人體內自在潛游
2017.12.01
透過磁力協助 藻製機器人將於人體內自在潛游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近10年來,各地工程師希望有朝一日能打造如1996年科幻電影《神奇旅程》(Fantastic Voyage)般,既能在身體裡傳送藥物、也可以動動小手術的「醫用機器人」。
磁力藻製機器人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與法規挑戰
2017.12.01
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與法規挑戰
作者 / 江雅綺/臺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專利技轉中心主任
432期
「共享經濟」近年成為熱門名詞,狹義而言,它指的是藉由媒合個人所擁有的閒置資源與其他個人的需求,以提高原本閒置資產生產力的經濟模式。
共享經濟法規挑戰數位科技
iPhone X 臉部解鎖的關鍵元件
2017.12.01
iPhone X 臉部解鎖的關鍵元件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曾榮獲中華民國...
576期
蘋果將iPhone X 所使用的3D立體影像感測技術稱為「TrueDepth 相機」, TrueDepth 相機為700 萬畫素的 CMOS 影像感測器,配合紅外光相機 (infrared camera)、泛光照明器(flood illuminator)、 接近感測器(proximity ...
雷射同調性干涉
最新的AlphaGo Zero 系統能透過自學技術成長
2017.11.01
最新的AlphaGo Zero 系統能透過自學技術成長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記得去年在《圍棋》中一舉擊敗世界頂尖高手的人工智慧程序(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gram)── AlphaGo 嗎?挾帶強大的功能,更優化的AlphaGo Zero近期又有更令人出乎意料的表現。
人工智慧程序自學技術圍棋
YouTube透過機器學習讓影音應用更多元
2017.11.01
YouTube透過機器學習讓影音應用更多元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1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被各種領域廣泛研發與應用,而在影音媒體產業中也不例外。
機器學習YouTubeGoogle影音
應用於自駕車的光達(Lidar)
2017.11.01
應用於自駕車的光達(Lidar)
作者 / 林志平/任職於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431期
美國眾議院於今年2017年9月6日通過一條名為「self-drive」的法案,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推動,緊接於2017年10月4日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宣布批准一項法案,將加速解除美國自駕研究廠商的自駕車在一般道路上行駛的法規障礙。
自駕車光達未來
數位黃金比特幣
2017.11.01
數位黃金比特幣
作者 / 作者∕曲建仲
575期
誕生僅八年的比特幣(bitcoin)坐實了「數位黃金」之名,於2017年10月20日漲到歷史新高5932美元,價值已超越貨幣史中地位悠久的黃金。如果我們把每1比特幣對照每1盎司黃金,則比特幣比黃金還要貴了幾倍,真的是大勝黃金...
比特幣數位
顛覆金融業的區塊鏈
2017.11.01
顛覆金融業的區塊鏈
作者 / 作者∕曲建仲
575期
由於比特幣不適合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而且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主要是保護資料無法篡改的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 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block chain)」, ...
金融業區塊鏈比特幣
區塊鏈進階應用問與答
2017.11.01
區塊鏈進階應用問與答
作者 / 作者∕杜宏毅
575期
看完了比特幣與區塊鏈的介紹,相信對兩者已有初步的認識,以下回答幾個常見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區塊鏈的應用。把前面提到的交易識別確認、資料無法篡改、節點資料同步三種技術統稱為「區塊鏈」。 所以到底這三種技術的是...
區塊鏈應用
蘋果iPhone×Face ID立體影像感測技術
2017.11.01
蘋果iPhone×Face ID立體影像感測技術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曾榮獲中華民國...
575期
蘋果公司的第一支智慧型手機iPhone 上市滿十年的今天,特別推出有史以來功能最強大的旗艦機iPhone X,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取消了Home鍵也無需手動解鎖,而是採用Face ID臉部辨識解鎖技術,將3D影像技術發揮到極致。
立體影像感測技術
無線行動通訊—過去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挑戰
2017.10.01
無線行動通訊—過去的發展以及未來的挑戰
作者 / 蔡作敏/中正大學電機系教授
430期
第五代行動通訊在第四代行動通訊實行之後沒多久就開始進行討論了。而本文會從行動通訊的技術演進開始談起。再談到第五代行動通訊最大特點——波束合成技術。討論中也包含了波束合成技術的原理以及實現的挑戰。
行動通訊過去未來
3D列印市場概觀及桌上型3D列印機發展趨勢
2017.10.01
3D列印市場概觀及桌上型3D列印機發展趨勢
作者 / 宋宜駿/國立中山大學機電研究所博士,於國立臺灣科技...
430期
在90年代經典電影「不可能的任務 (Mission: Impossible)」中,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所飾演的男主角伊森韓特使用軟性臉部模型偽裝成其他人而成功的潛入敵營或是從脫離險境的劇情撼動了每一個影迷同時深植人心,電...
3D列印
可乘式燃料電池教具及趣味能源教育之推廣
2017.10.01
可乘式燃料電池教具及趣味能源教育之推廣
作者 / 蕭德仁/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430期
在面臨溫室效應、全球暖化、能源短缺與環境惡化下,「能源」、「節能」與「環保」等議題也一再地發酵。因此,各種「潔淨能源」的研究、應用及推廣,均如火如荼的進行。
能源教育燃料電池
2017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透過科普書籍與影集學科學
2017.10.01
2017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透過科普書籍與影集學科學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由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以及張昭鼎紀念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17 青年尬科學競賽」,始於2012年首次舉辦。由於現今的教育制度大多以筆試作為升學標準,而此競賽則期望透過指定科學書籍的閱讀、寫作與口語表達的能力競...
台積電盃科普書籍影集
加州理工學院研發出微型分子機器人運輸分子貨物
2017.10.01
加州理工學院研發出微型分子機器人運輸分子貨物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試想在生活中有機器人能幫忙打掃家裡、洗衣服、洗碗等家事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雖然在生活中還未能得以實現,不過遊走人體內的機器人已經開發。
單股DNA微型分子機器人
哥倫比亞大學研發出人造肌肉能使機器人動作柔軟靈活
2017.10.01
哥倫比亞大學研發出人造肌肉能使機器人動作柔軟靈活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近年來,機器人與3D列印 等技術快速且蓬勃的發展,眾多研究團隊皆嘗試突破目前的設備或裝置。以機器人為例,科學家期望有研發出接近人類肌肉的材料,使機器人的動作更靈活、更順暢。
人造肌肉機器人
利用特殊材料表面電子的多寡調節生物膜的形成
2017.10.01
利用特殊材料表面電子的多寡調節生物膜的形成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當細菌附著在物體表面時,會迅速產生出多醣的基質,稱作「生物膜 (biofilm)」,透過這些生物膜的保護讓細菌可生活在環境中。而近期,由科羅拉多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t) 研究團隊發現若將一種稱為PEDOT (...
生物膜電子
野生動物觀察趣—紅外線自動相機
2017.10.01
野生動物觀察趣—紅外線自動相機
作者 / 張育誠/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羅昱超/中興大學森...
574期
在臺灣,近 20年來廣泛運用紅外線自動相機於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或科學研究,是一種針對中大型哺乳動物或地棲性鳥類功效尤其顯著的生態調查工具,例如屏東科技大學的姜博仁博士研究團隊在2001~2004 年間為了調查雲豹蹤跡,...
紅外線自動相機野生動物
  • «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