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
醫檢
生物科技
生命科學
次世代定序
基因定序
生物資訊
特管法
2021.01.18
掌控你的蘋果電腦?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9期
蘋果公司(Apple Inc.)最近推出的麥金塔作業系統macOS Big Sur(macOS 11),默默地讓蘋果本身的應用程式繞過了用戶設定的VPN與防火牆。採用VPN的效果之一,就是可以讓遠方的網站不知道你真實的IP/地理位置;而防火牆...
蘋果公司
蘋果電腦
蘋果版OCSP
資訊安全
言論管制
2021.01.18
人工智慧AlphaFold將破解生物學50年難題?解析蛋白質...
作者 / 朱利亞/清大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博士,現為英國...
469期
2020年末尾,以AlphaGo創下聲名的DeepMind公司發表人工智慧「AlphaFold」第二代蛋白質結構預測軟體,參賽挑戰在短時間內預測出蛋白質的結構,在準確度評比(Global Distance Test, GDT)高達92.4,獲得眾所矚目與期待,...
人工智慧
AlphaFold
結構生物學
蛋白質結構
X光結晶學
核磁共振
安芬森法則
Cryo-EM
X光繞射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
CRISPR
諾貝爾獎
《基因編輯大革命》
生命科學
基改
科技
2021.01.18
未來電子顯微鏡可看見奈米尺度化學反應過程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電子顯微鏡技術有了新的進展,新發表的「可變溫液態臨場穿透式電子顯微鏡」(variable-temperature liquid-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VC-LCTEM)可用於觀測進行中的化學反應,讓科學家一窺智慧材料在奈米...
電子顯微鏡
分散聚合反應
聚合反應
奈米材料
2021.01.18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國際持續嚴峻,且接二連三地有不少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各國科學家無不為了疫苗開發努力。
COVID-19
奈米抗體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SARS-CoV-2
新冠肺炎
2021.01.18
以色列團隊研發能治療聽力的基因療法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失聰是常見的感覺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數據,全世界大約有10億人的聽力受損,並且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人數可能會翻倍成長。
失聰
聽力障礙
基因
基因療法
SYNE4基因
遺傳疾病
2021.01.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69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
科技報導
科學研究
科技發展
科技政策
公眾議題
科學觀點
2021.01.01
章魚告訴你如何拾起薄片組織!
作者 / 編輯部
613期
醫學技術日益進展,細胞與薄片組織(tissue sheet,如眼角膜)的應用越來越多。而在進行薄片組織移植手術(如眼角膜移植)時有個關鍵,就是該如何抓取柔軟、易碎且易皺的薄片組織?
細胞
眼角膜
薄片組織
章魚
水凝膠
2020.12.31
科技部回復成國科會 臺灣科學發展會更好嗎?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613期
行政院於去(2020)年啟動組織改造,預計將廢除科技部並回復為國家科學委員會。從過去的長科會,一路改制為國科會,再到科技部,接著要再改回國科會。藉由訪談三位過去擔任過國科會與科技部的首長,道出臺灣科研發展與產...
科技部
國科會
陳良基
張善政
陳建仁
科技部長
國科會主委
2020.12.15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前瞻應用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今(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發明者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學者摘下桂冠。
CRISPR
諾貝爾化學獎
2020.12.15
再生醫學技術大躍進-加入CRISPR技術,遺傳性疾病療效...
作者 / 陳張源/陽明大學藥理所碩士,臺北榮民總醫院邱士華醫...
468期
今年(2 0 2 0)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法國遺傳學家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與美國生物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他們開發俗稱「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可以精準地改變動、植物與微...
CRISPR
基因編輯
基因
基因剪刀
遺傳性疾病
基因缺陷
2020.12.15
盤點CRISPR技術在工業生產、環保與復育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8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已揭曉,由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明者道納(Jennifer Doudna)以及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位學者同獲此殊榮。
CRISPR
基因
微藻
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海洋
聚乙烯
猛獁象
2020.12.15
針對COVID-19藥物設計的新工具
作者 / 作者/劉姿婷。
468期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儼然成為全球最迫待解決的議題。在有效疫苗仍未可取得之際,抗病毒藥物為另一項有潛力的治療方針。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
先導化合物
虛擬實境
主蛋白酶
對位虛擬篩選
配體
2020.12.15
以低溫超音速3D列印打造生醫元件
作者 / 林承勳。
468期
快速成型技術(rapid rototyping,RP)之一的3D列印近年來蔚為風潮,但列印金屬的過程中,其高溫可能會出現殘留應力(residual stress)、相變(phase transition)與變形等缺點。
快速成型技術
3D列印
冷噴射
鈦合金
2020.12.15
奈米鑽石打造的疾病篩檢試紙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鑽石不光有華麗的外表,也能被用在生物醫學領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研究團隊,利用奈米鑽石(nanodiamond)的獨特結構製作一款試紙,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奈米鑽石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醫療
生物醫學
病毒
2020.12.15
利用AI偵測電競遊戲作弊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隨著網路發展,多人線上(multiplayer online, MMO)遊戲早已成為許多人每日必備的休閒娛樂,然而,有心人士仍可透過設備的漏洞強行開掛,在遊戲裡佔盡優勢,最終剝奪玩家的遊戲體驗。
網路
人工智慧
線上遊戲
數據
2020.12.15
培育青年創業家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公布獲獎名單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為推動創新經濟、培養青年科技新創產業,在科技部的指導下,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辦理「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rom IP To IPO Program,FITT)」,並於日前在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 TTA)舉...
創新經濟
創業傑出獎
創新創業激勵計畫
永續經營
新微笑曲線
2020.12.01
透過科技探究森林大火的影響
作者 / 編輯部
612期
日前美國加州森林大火持續燃燒不斷,影響範圍已超過約47萬英畝,導致附近居民被迫離開家園避難,這場森林大火也嚴重危害當地的環境,可說是加州史上最嚴重的火災。
森林大火
一氧化碳
微波輻射
紅外線
全球3D圖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數據
巨量資料
網際網路
摩爾定律
積體電路
2020.11.15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為求基因輔助診斷與精準醫療實務能與時俱進,衛生福利部於今(2020)年4月預告,擬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裡多達21條的相關條文。
醫事檢驗
醫療
LDTs
生醫
生技
產業
2020.11.15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467期
近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科學、鑑定機制與專家證人」議題中,著重於科學辦案的技術與應用,以強化司法發現真實的能力,其中針對測謊過程、品管、證據能力等有許多討論與建議。
科學
偵查實務
邏輯思考
測謊
犯罪
司法心理學
鑑識科學
2020.11.15
監看小孩的不只有你-國際版360兒童手錶的後門偷窺事...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7期
奇虎科技所出產的360兒童手錶在臺灣並不是特別流行,但或許是拜北京新浪新聞臺灣網站大力推薦之賜,這款產品在兒童手錶的臉書社團裡也還蠻常被提及,且蝦皮、淘寶、Yahoo奇摩拍賣上面都買得到。
資安
雲端
Apps
言論管制
犯罪
軟體
電子資訊
硬體
2020.11.15
更快、更精準的腎毒性檢測平台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藥物、健康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中的腎毒性(renal toxicity)對人類生活影響甚鉅,然而,目前仍沒有一套理想的檢測方式。因此,國家實驗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動物中心)開發「神農鼠腎毒篩檢平台」,透過該平...
腎毒性
腎毒性檢測
腎臟
腎臟病
腎衰竭
尿液
尿素氮
肌酸酐
MIOX
2020.11.15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作者 / 林承勳
467期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
神經網路技術
DrugCell
人工智慧
癌症
癌細胞
腫瘤
藥物
神經元
細胞
2020.11.15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作者 / 劉姿婷
467期
大腦掌管感覺處理、運動、學習、記憶與決策等功能,這些複雜的功能仰賴神經元之間適當的連結,即有功能的突觸(synapse),方能正常運作。
大腦
神經元
突觸
神經網絡
神經科學
神經細胞
自由基
雙光子聚合反應
微型機器人
磁力
2020.11.01
未來金融的新面向─區塊鏈
作者 / 廖世偉/在矽谷工作22年,任職過史丹福大學、Google和...
611期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數位化分散式帳本的技術,特色為一式多份、容易互相勾稽,也就是說,帳本的每個區塊都是相互連接、環環相扣。
區塊鏈
雜湊樹
單向函數
比特幣
電子交易
2020.10.15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6期
以CRISPR技術發展最精密及敏感的領域,應屬涉及人體醫療的部分。人體治療要求的技術層次最高,考量的關鍵議題最多,各國法規要求及限制亦最嚴格。
CRISPR
基因編輯
遺傳性疾病
P53基因
Cas9蛋白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神經退化性疾病
癌症
CDK-18基因
醫療
2020.10.15
感謝臉書網友犧牲隱私幫我推文,「你」的臉書可幫了「...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6期
噢,不,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勸大家別幫我推文,而是要勸大家少用臉書。因為當你以為使用它有助於宣傳、推廣或行銷自己的商店或社團時,很可能對別人產生遠大於對自己的助益。
資訊
臉書
隱私
點閱率
社群
2020.10.15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你是否也拍過「超廣角」的照片?有鑒於前面那顆俗稱「魚眼」的鏡頭造價不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麻省大學洛厄爾分校團隊合力做出一款成本較低、成像解析度更優秀的魚眼鏡頭。
鏡頭
魚眼鏡頭
可見光
光學特性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資料總數:113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