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 2022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頒獎典禮
2022.12.16
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 2022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頒獎...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492期
除了肉眼所看到的人事物,你是否曾好奇過微觀世界裡的景色?顯微攝影(micrography)是一種利用配置在顯微鏡上的攝影裝置,使微小物件能夠因此被高倍放大成像的攝影技術。
百年文化大稻埕生活美學科學思覺失調症細胞大腦
影響健康的空汙成分有哪些?來自「剎車碟盤」的金屬顆粒
2022.10.15
影響健康的空汙成分有哪些?來自「剎車碟盤」的金屬顆...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0期
空氣品質與人體健康之間的影響在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科學家發現,除了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的濃度之外,組成懸浮微粒的成分更對健康影響有顯著差異。由臺灣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都會區的懸...
懸浮微粒自由基堆積活性氧化物細胞氧化壓力空氣品質
打開微觀世界新視野 融合科學與美學的顯微攝影
2022.07.16
打開微觀世界新視野 融合科學與美學的顯微攝影
作者 / 羅億庭/電腦桌面是顯微鏡下的水熊,本刊主編。
487期
從小到大,我們或多或少都曾經學校實驗課中使用顯微鏡觀察過洋蔥表皮細胞、人類口腔皮膜細胞的形態,抑或是在生物課本上看見過細胞在顯微鏡下的樣子。
顯微鏡元利儀器Taiwan顯微攝影競賽COVID-19細胞細胞球病毒蛋白螢光染色3D細胞十二指腸絨毛共軛焦顯微鏡彩蕨
大麻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臺大藥理所解密藥理機制
2022.06.15
大麻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臺大藥理所解密藥理機制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6期
大麻在臺灣為第二級毒品,也是世界上普遍濫用的藥物之一。目前已知人們服用大麻後,大麻裡的Δ9-四氫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Δ9-THC)會與人腦中的第一型大麻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
大麻藥物Δ9-四氫大麻酚大麻受體大麻酚藥物娛樂性大麻菸醫藥用大麻藥理機制細胞大豆異黃酮
異位性皮膚炎是微生物在作怪?認識皮膚上的細菌室友
2022.06.01
異位性皮膚炎是微生物在作怪?認識皮膚上的細菌室友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30期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有細菌。不管是我們觸碰到的物品還是迎面而來的空氣,都可能帶有細菌。因此,當我們的皮膚與外界環境接觸,便有相當大的面積可讓細菌附著並成為皮膚上的住民。這些細菌到底是些什麼傢伙,對我們又會...
皮膚微生物細菌表皮葡萄球菌異位性皮膚炎蛋白絲線抗菌胜肽常駐菌細胞痤瘡丙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丙酸桿菌屬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可降低感染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疾病藥物症狀病毒細胞實證科學中藥草藥SARS冠狀病毒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肺部細胞疫苗淨冠方
狼心狗肺不是夢!將豬心裝進人的身體?人類對異種器官移植的野心即將成功?
2022.04.01
狼心狗肺不是夢!將豬心裝進人的身體?人類對異種器官...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8期
17世紀,法國醫師開始嘗試將動物的血液輸入人體;19世紀時,則出現首次將豬的眼角膜植進人眼的紀錄,但以上嘗試無一成功。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有能作為白血球查戶口時的「身分證」。若白血球發現某細胞表面的身分證顯示...
動物白血球細胞基因改造器官血液腎臟免疫學靈長類器官移植免疫系統
誘發中和抗體、活化記憶型淋巴球?疫苗與狡猾病毒間的攻防戰
2022.03.03
誘發中和抗體、活化記憶型淋巴球?疫苗與狡猾病毒間的...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7期
冠狀病毒使用其表面的棘蛋白做為鑰匙,進而感染細胞。若能以「棘蛋白」做為疫苗抗原,可誘發出中和性抗體。為了誘發出高效抗體,疫苗中的抗原應為天然、完整的蛋白質,維持正確的立體結構。
冠狀病毒淋巴球細胞中和性抗體蛋白質病毒細菌寄生蟲RNA基因型疫苗腺病毒人體免疫系統莫德納高端胺基酸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疫功能
2021.12.14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0期
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細胞大約有3億個。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可能同時還有著一些先前從未料想到的功能:偵測感染與受傷的跡象。
血液紅血球細胞微生物DNA免疫系統一氧化氮病原體脊椎動物鳥糞嘌呤巨噬細胞
像彼得潘一樣長不大的斑馬魚? 中研院團隊找到調控生長的關鍵
2021.09.10
像彼得潘一樣長不大的斑馬魚? 中研院團隊找到調控生...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7期
動物發育初期的過程既快速又複雜,再加上有很多基因參與其中,因此生物學中有特別針對生物體生長、發育過程的領域,稱為發育生物學(developmental biology)。主要的研究包含物種中基因對細胞生長、分化、形態發生(...
科技報導生物學斑馬魚發育生物學基因細胞
世界最小細胞480個基因就能正常複製分裂
2021.04.15
世界最小細胞480個基因就能正常複製分裂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細胞至少需要多少個基因呢?5年前,由美國克萊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 JCVI)創立者克萊格.凡特(J. Craig Vent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只包含473個基因的最小基因體細胞。
細胞基因體細胞絲狀黴漿菌生殖器支原體生命起源
不只是植物!跨「界」天王的藻類家族
2021.03.30
不只是植物!跨「界」天王的藻類家族
作者 / 張睿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本篇...
616期
從餐桌上的海帶到水族箱中的綠色小點,藻類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充斥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你了解藻類嗎?依據目前藻類資料庫(algaebase)中的位階分類,有細胞核的是真核藻類;不具核細胞核的稱為原核藻類。而藻類究竟被...
藻類藍綠菌海藻植物界細胞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藻類分類
章魚告訴你如何拾起薄片組織!
2021.01.01
章魚告訴你如何拾起薄片組織!
作者 / 編輯部
613期
醫學技術日益進展,細胞與薄片組織(tissue sheet,如眼角膜)的應用越來越多。而在進行薄片組織移植手術(如眼角膜移植)時有個關鍵,就是該如何抓取柔軟、易碎且易皺的薄片組織?
細胞眼角膜薄片組織章魚水凝膠
C肝病毒細胞模型建置的幕後功臣——拉爾夫.巴滕施拉格
2020.12.01
C肝病毒細胞模型建置的幕後功臣——拉爾夫.巴滕施拉...
作者 / 涂琬瑛/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碩士班,曾在中研...
612期
從發現C肝病毒,到找出C肝抗病毒藥物,科學家們花了將近25年。而C肝病毒細胞膜型的建立,則是靠德國病毒學家巴滕施拉格(Ralf Bartenschlager),以及其團隊建置的次基因組複製子(subgenomic replicon)系統,將這樣的...
C肝病毒RNA報導基因次基因組複製子系統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T7啟動子基因細胞噬菌體啟動子體外轉錄2020諾貝爾獎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2020.11.15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作者 / 林承勳
467期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
神經網路技術DrugCell人工智慧癌症癌細胞腫瘤藥物神經元細胞
免疫系統裡的「自我」是誰
2020.11.01
免疫系統裡的「自我」是誰
作者 / 邱千蕙/陽明大學生科系與臺灣大學心理所畢,密蘇里州...
611期
談論到免疫系統時,我們總是習慣區分出「敵」與「我」的概念,但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決定誰是自我?誰是外敵?「自身和非自身理論」是免疫學中古典與主流的理論,認為是否排斥的原則取決於自我分子與非自我分子的差異;後續...
免疫系統細胞免疫自我後天免疫系統免疫耐受性淋巴細胞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2020.10.01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作者 / 羅億庭/正朝向每天喝一杯優酪乳的路邁進,本刊編輯。
610期
「在人的身體中,約有37兆2千億個細胞,日復一日、24小時、365日,精神十足地工作著!」
《工作細胞》細胞氧氣免疫細胞腸道乳酸菌伺機菌
回顧慢性疼痛關鍵機制 找到具治療潛能的方法
2020.09.15
回顧慢性疼痛關鍵機制 找到具治療潛能的方法
作者 / 撰文|李憶菁。
465期
麥諾頓於2013年受國王學院邀請擔任榮譽教授後,帶領研究團隊開發新世代止痛劑。
止痛劑HCN2分子痛覺細胞藥物癌症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2020.04.10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活體外研究細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中傳遞的情形。
細胞蛋白質光刻技術神經系統疾病單股DNA短鏈神經幹細胞神經突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2020.02.01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生命體中的遺傳訊息匯集成一本大書,透過對核酸的研究,人們開始從DNA的編碼、含氮鹼基的排列組合中「讀」出世間萬物的「原貌」,並嘗試以人工的方法改寫這些訊息。
核酸遺傳物質遺傳學細胞生命肺炎菌T2噬菌體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進階篇 破解細胞感測氧氣與缺氧調節之謎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進階篇 破解細胞感測氧氣與缺氧調...
作者 / 賴銘志/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及林口長庚醫院大...
600期
呼吸,是生物的一種生理現象,而氧氣,則為生物賴以為生的氣體。生物如何感知、調節身體內的氧氣量,並在缺氧下做適度的調節,其分子機制現今則成功被科學家發現,讓人們對其背後的分子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紅血球細胞氧氣呼吸血管貧血症HIF-1α蛋白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2019.11.01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作者 / 傅煦媛/臺大生化科技系(原農化系農製組)博士,現任...
599期
結構生物學,是一門關心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的學問。了解結構背後的生理意義,進一步改變、設計並開發出新藥或應用,是此學科的最「接地氣」的目的。而這學科,究竟是從何而起?又會邁向何處?在臺灣,現...
結構生物學生命細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傅立葉轉換乙醯膽鹼酯酶阿茲海默
推倒細胞所築高牆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2019.10.01
推倒細胞所築高牆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病患存活率非常低;然而,是否能透過削弱腫瘤附近的纖維化防護牆,讓化療藥物更暢行無阻、到達癌細胞?
胰臟癌細胞ITGA5蛋白纖維化防護牆藥物
從細胞到鳥群─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9.05.01
從細胞到鳥群─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究所合聘...
593期
從細胞內的分子馬達、細胞、細菌、魚群、鳥群乃至於人群到人造的仿生機器,這些不論在物理尺度或構造都相去甚遠的系統,可以用相同的原理來理解嗎?這似乎是科幻小說裡的題材,可是近年來理論與實驗科學的進展都指出,可...
流體細胞物理流體力學
植物體內的物質守門員
2019.04.01
植物體內的物質守門員
作者 / 王雅筠/臺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592期
上周從大賣場買了2 盆鬱金香,放在家中等待開出粉紅 色的花朵。由於住在風大的新竹,所以並沒有將花盆放在陽台,而是置於室內的落地窗前。幾天下來葉子越長越大,花軸也漸漸長出來。外子見它越長越斜,便將花盆轉方向,...
植物細胞向光性向地性重力
半世紀前後的基因未解之謎
2019.04.01
半世紀前後的基因未解之謎
作者 / 周成功/陽明大學退休教授。
592期
1970年4月,當筆者打開剛收到的《科學月刊》( 圖一) 時,一個有點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標題立刻吸引我的目光,是蔡嘉寅教授所撰寫的〈基因是幹什麼的?〉。當時,筆者是中原化學系大三的學生,大一、大二唸書唸得索然無...
基因DNA序列蛋白質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中心法則
英國團隊研發驅動傷口癒合的新技術
2019.02.01
英國團隊研發驅動傷口癒合的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590期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安奇斯特(Ben Almquist)的研究團隊,近日將最新的「牽引力活化負載(traction force-activated payloads, TrAPs)」技術平台與醫材結合,它能與身體交互作用並驅使自然修復系...
牽引力活化負載細胞膠原蛋白
找尋細胞中的遺珠─遺失蛋白質
2018.11.01
找尋細胞中的遺珠─遺失蛋白質
作者 / 黃斌/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主任、幹細...
587期
從人類於1953年確認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的雙股螺旋結構後約莫50年,就屬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最具劃時代意義。
蛋白質細胞基因染色體
毛髮灰白與稀少的關鍵因子
2017.06.01
毛髮灰白與稀少的關鍵因子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隨著老化,頭髮會逐漸變灰白且稀疏,而目前科學家已知是由毛囊幹細胞和幹細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與頭髮製作和髮色色素相關,卻不知道這些毛囊幹細胞是如何影響毛髮的生長與機制。
毛髮生長機制細胞
實驗桌前的巨人身影
2017.05.01
實驗桌前的巨人身影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69期
比較正常或是帶有突變的基因對生物所造成的影響,是了解基因功能的方式,也是遺傳學研究的基礎。
基因生物遺傳細胞
  • «
  • 1
  • 2
  • 3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