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COP16針對保育資金的分配未達共識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曙光與挑戰
2024.12.23
COP16針對保育資金的分配未達共識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儘管COP16未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資金籌措上達成全面共識,但藉由引入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參與,以及建立DSI的利益分享機制,仍推動會議的進展。面對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持續惡化的挑戰,需要來自全球居民的共同參與,以找出和...
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
臺灣小米種原入「末日種子庫」 有助於守護糧食安全、文化永續
2024.07.15
臺灣小米種原入「末日種子庫」 有助於守護糧食安全、...
作者 / 資料整理/羅億庭
511期
在中央大學極地研究中心的推動下,臺灣研究團隊於5月29日將第一批、共計170種珍貴臺灣小米種原,在確認皆具備發芽活性後,送入挪威「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以維繫小米的基因多樣性,創下...
臺灣小米末日種子庫中央大學中央大學斯瓦爾巴世界種子庫北極農業遺產生物多樣性
走向與自然共存的永續地球 綜觀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之路
2024.06.01
走向與自然共存的永續地球 綜觀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之...
作者 / 採訪撰稿|張樂妍/本刊主編
654期
人類要持續在地球上生存,維護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不可或缺的任務。電影中描述的世界末日是塵土飛楊的沙漠,是斷垣殘壁的廢墟,是被溫室保護的稀珍生物與僅存的人類。這些情境是人們對下個世代的想像,不過地球...
生物多樣性分類學大滅絕生物資源公開資料庫學術研究期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週年 看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價值
2024.06.01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週年 看見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陳國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及主任
654期
如果將每個物種視為一小塊拼圖,這些拼圖彼此經由食物鏈產生連結,加上物種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寄生、互利共生等,結合成一個很大的生物多樣性圖案,再透過與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就形成地球上不同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臺灣本土物種社會責任開放研究資訊臺灣物種名錄研究人才主流化
人類與自然的最後一線生機 國際與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方案
2024.06.01
人類與自然的最後一線生機 國際與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
作者 /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中華民國自然...
654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只存在於狹窄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恰巧提供了陽光、空氣、水這三大生命要素同時存在地球上的條件,這奇蹟中的奇蹟它孕育出由遺傳多樣性所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種,並在...
生物多樣性國際聯合國行動方案愛之目標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環境保育第六次大滅絕
新型資料的研究方法 用基因、聲音、AI探索 生物多樣性新篇章!
2024.06.01
新型資料的研究方法 用基因、聲音、AI探索 生物多樣性...
作者 / 蔡怡陞/演化生物學家,專長為遺傳及微生物基因體學。...
654期
在科學與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迎來了各種突破性的進展。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形形色色的生物體,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其中構成的生態綜合體等,包含物種內部、物種之...
生物多樣性聲音監測技術人工智慧基因定序遺傳學單細胞定序深度學習科技革新
從自然觀察開始的 公民科學與生物多樣性指標
2024.06.01
從自然觀察開始的 公民科學與生物多樣性指標
作者 / 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
654期
阻止生物多樣性流失、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永續運用有限的自然資源,是現代人類面臨的三大挑戰。生物多樣性是歷經38億年環境磨練的演化產物,但正處於兵臨城下、遭受十面埋伏、只能做困獸之鬥的存亡之秋。各地野生生物族...
公民科學生物多樣性指標時空資料自然環境保育措施自然觀察
屬於臺灣的美麗新世界
2024.06.01
屬於臺灣的美麗新世界
作者 / 編輯部
654期
1992年,聯合國為了「保育及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並由 150位政府領導人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這是國際首度開始重視生...
聯合國地球高峰會生物多樣性中央研究院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自然環境生態保育
全球暖化衝擊山區生態 中研院團隊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等溫線快速上升
2024.05.15
全球暖化衝擊山區生態 中研院團隊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9期
由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以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結合熱力學原理與氣候...
全球暖化山區生態等溫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氣象觀測熱力學氣候變遷機器學習
驚豔.臺灣生物多樣性
2023.12.01
驚豔.臺灣生物多樣性
作者 / 張樂妍/本刊主編
648期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今(2023)年10月舉辦為期六個月的「驚豔臺灣生物多樣性特展」,以臺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主題,展出近300件臺灣的動植物標本,其中更包括許多首次公開的特別物種。步入展覽中,不僅會被...
中研院台灣生物多樣性植物標本軟骨魚類淺山生態系混獲
中研院院區開放日精彩落幕 主題演講結合生成式AI穿越時空與歷史名人對談
2023.11.15
中研院院區開放日精彩落幕 主題演講結合生成式AI穿越...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3期
中央研究院「OPEN HOUSE院區開放活動」(簡稱開放日)自1998年起開始舉辦,今(2023)年已邁入第26屆,今年分別在10月的兩個周末舉辦「兒童科普日」及「院區開放日」。本屆開放日透過科普演講、實驗室導覽、海報成果、展...
中研院生成式AI院區開放日莫札特居禮蘇格拉底生物多樣性量子電腦
無價的食肉目動物 如果石虎消失,如何波及人類與生態系?
2023.10.01
無價的食肉目動物 如果石虎消失,如何波及人類與生態...
作者 / 劉建男/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 資源學系副教授。
646期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及臺灣雲豹(Neofelisnebulosa brachyura)是臺灣原生的兩種貓科動物。其中臺灣雲豹被認為已經滅絕,石虎族群則推估僅剩數百隻,分布侷限在中臺灣的淺山地區,與人為活動區域高度重疊(...
石虎台灣雲豹食肉目生物多樣性內生性價值嚙齒類淺山地區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2023.08.01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邱祈榮/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
644期
在歷經全世界科學家多年的論辯後,全球氣候變遷已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僅在於變遷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哪些地方是災害熱區。去(2022)年底出版的2022年聯合科學報告《2022團結在科學之中》(United in Science 2022)指出,...
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降雨四季改變極端氣候颱風森林花期高山
當開放資料遇上生物多樣性—TaiBIF讓世界看見你的資料
2023.06.15
當開放資料遇上生物多樣性—TaiBIF讓世界看見你的資料
作者 / 劉璟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IF內容經理...
498期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不只透過田野調查取得資料,更結合開放資料(open data)讓研究的視野擴大;許多學者也開始跳脫傳統科學研究思維,結合科技走向新型態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應用,如聲音資料、衛星遙測、環...
生物多樣性開放資料TaiBIFGBIF同儕審查研究公民科學系統性調查氣候變遷
未來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臺北市立美術館「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2023.05.02
未來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臺北市立美術館「未來身...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41期
最近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文字、藝術、計算等生成功能上出現跳躍性地進展,以AI 取代各種職業的未來可能已經近在眼前。
人工智慧AI 科技進化藝術品基因工程混合生命體生物多樣性
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閉幕之後,臺灣生物多樣性工作該如何推展?
2023.03.15
第15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閉幕之後,臺灣生物多樣性...
作者 / 李玲玲/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495期
任何關心生物多樣性現況與未來的讀者都需要了解《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內容與它的發展。這份在1993年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目前有196個成員(締約方),它們共...
生物多樣性CBDCOP 15國際公約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2023.02.02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38期
從撒哈拉沙漠到亞馬遜叢林、從熱帶雨林到溫帶針葉林、從臺灣的低海拔闊葉林到高海拔箭竹草原,自然環境具有非常高的多樣性,不同的環境也生存著適應當地的各種生物。
環境生物演化核苷酸生物多樣性性狀逆境環境適應遺傳
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正式落幕  各國期望在2030年前保護30%陸地與海洋
2023.01.16
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正式落幕 各國期望在2030年前保...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3期
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於去(2022)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
生物多樣性COP15愛知目標臺灣政策自然正成長公民科學保育
生態系統也會「相變」?科學家用物理學概念理解複雜的生態互動
2022.11.17
生態系統也會「相變」?科學家用物理學概念理解複雜的...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1期
人體的消化系統是複雜且多樣的生態系,在腸道間各種 菌種的競爭、互動,也與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達成平衡。 複雜的生態系統在大自然間也所在多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熱帶雨林與珊瑚礁皆孕育了眾多生物、互動複雜又難懂的生態系...
消化系統生態系統免疫系統微生物培養臨界點生物多樣性抗生素
臺大團隊破解水域生態系的因果關係與回饋機制,開創永續管理的整合網絡思維
2022.04.15
臺大團隊破解水域生態系的因果關係與回饋機制,開創永...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4期
隨著氣候變遷、生態棲地受破壞,生物多樣性也常被認為進入了岌岌可危的「第六次大滅絕」,亟待保育。然而,生物多樣性對於「生態系功能」諸如生產力、生物量、資源運用效率等有哪些實質上的影響,一直都是環境與生態永續...
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功能藻類多樣性海洋營養鹽交叉收斂映射氮鹽磷酸鹽環境變遷生態系統
從自然聲景訊息中 擷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2018.05.01
從自然聲景訊息中 擷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作者 / 林子皓/科技部獨立博士後研究學者;國立研究 開發法...
581期
生活周遭的環境,無論是都市或是山林裡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聲音,像是氣候、地殼運動產生的環境音,各種野生動物發出的鳴唱叫聲,還有人類活動製造出的各種噪音,這種由環境音、動物音與人為噪音所構築而成的聲音景觀(...
聲學網路生物多樣性聲景
地平線之下的旅行
2015.07.01
地平線之下的旅行
作者 / 編輯部
547期
當大地被人類所封存後,土壤從此不見天日……
土壤環境生物多樣性伊富高水稻梯田智利奇洛埃島抗旱型種子生態系統
森林的幽鳴 淺山裡的野生動物
2015.02.01
森林的幽鳴 淺山裡的野生動物
作者 / 林大利/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
542期
隨著時間的流逝,閃耀光芒的星點逐漸從夜空中淡去,東方的天際隱約翻起魚肚白。此刻的森林深處仍然相當的幽暗寧靜,但是卻能隱約聽見小心翼翼在落葉上窸窣的腳步聲。這裡是南臺灣低海拔山區的淺山森林,經營民宿的劉老闆...
森林生物生態棲位空間異質度理論生物多樣性
布袋蓮:一種可為淨化水質與沼氣原料之水生植物
2013.08.01
布袋蓮:一種可為淨化水質與沼氣原料之水生植物
作者 / 蔡文田/任教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
524期
高中生物課本中述及布袋蓮可用於生產沼氣氣體燃料,故為具生質能發展潛力的水生植物。是否可將布袋蓮作為淨化水質且為沼氣原料之水生植物呢?
布袋蓮水風信子外來種植物沈水性水生植物生物多樣性優養化生態環境環境
閱讀時間 --2013.06(522)
2013.06.01
閱讀時間 --2013.06(522)
作者 / 編輯部
522期
汽車烤漆的顏色能告訴你,這輛二手車的故障率高低嗎?市政府要怎樣清查,才能迅速找出有致命危險的人孔蓋?從谷歌的搜尋字眼,怎麼預測流感疫情的蔓延?
大數據科技永續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蝴蝶食草植物
  • «
  • 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