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1.11.30
對流層往上跑!氣候變遷導致對流頂層逐漸升高
作者 / 編輯部
624期
全球暖化使得世界各地氣候出現變化,同時造成了極地的冰川消退及海平面上升。除了這些大眾熟知的現象外,地球的大氣其實也隨著暖化而出現改變。
全球暖化
氣候
對流層頂
氣溫
環境
對流層
平流層
天氣
2021.11.16
「重視當下」或「延遲享樂」?為什麼我們會做出莽撞的...
作者 / 比娜.文卡塔拉曼(Bina Venkataraman)
479期
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走開,什麼時候該繼續。 ──唐.許利茲(Don Schlitz),〈賭徒〉(The Gambler) 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演唱
樂觀者
大眾文化
棉花糖實驗
米歇爾
環境
成長環境
文化
生理特徵
文化規範
群體
2021.05.01
不用水一樣水噹噹 環保意識下的創新美粧科技
作者 / 林雅凡/臺灣大學化學系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香粧品...
617期
對一般美粧保養品而言,「水」是溶劑也是主體,不過就健康、環境層面來說,含水美粧產品也有一些隱憂,這使得「無水美容」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固體配方產品更因此崛起。其實傳統肥皂就是固體配方產品的代表,但由於肥...
美粧產品
永續美粧
環境
無水美容
2021.02.18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電池是鋅碳電池,雖然俗稱為「乾」電池,但實際上混有助導電的電解液,在損毀時仍會有液體外漏,嚴格來說還是「濕」電池。再加上鋅碳電池無法重複充放電,不能滿足環保的需求。
鋅碳電池
一次性電池
不織布包覆技術
重金屬汙染
環境
2020.12.15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員、合聘景觀與遊憩學...
468期
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看到優美的都市林,然而,臺灣的都市裡是否也有這樣漂亮的樹木與森林?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見」。而且,三不五時就可看到被斷頭修剪的行道樹、風災後一片狼籍的情...
都市林
環境
原生樹種
植物
2020.11.01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
611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物種瀕危指標評估報告是經過專家學者討論之後,提供統一的標準,除了可以讓物種獲得更多的關注外,也能使我們更適當地利用生物資源,並...
物種評估
紅皮書
紅肉丫髻鮫
臺灣喉鬚鯊
巨口鯊
漁業
環境
氣候
瀕危物種
2020.10.01
一點都不溫暖,古代的火星可能是顆冰球?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火星表面充滿山谷網絡,使它看起來總是傷痕累累的樣子。為了解開火星山谷成因之謎,科學家也提出了許多針對古代火星地理環境的猜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溫暖又潮濕的古代火星假說(warm and wet ancient Mars...
火星
冰蓋
生物
地球
環境
2020.07.15
唐獎永續發展獎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獲獎 強調人應該尊...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3期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由國際知名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獲得,以表彰他在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開創性發現,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的貢獻。
唐獎永續發展獎
靈長動物
珍古德
黑猩猩
綠色經濟
永續發展
教育
環境
動物
2020.01.01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作者 / 王珮蓉、高國瑋
601期
離岸風電的推行,是為了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再生能源策略之一,綠能應該是用來解決環境議題而不是製造更多麻煩。因此,透過滾動式檢討的過程、投入各種生態調查與監測技術,才有機會找出真正適合在地且有效減輕生態影響的...
離岸風電
離岸風機
環評
環境
海洋
生物
全球暖化
再生能源
2020.01.01
別再邊走邊滑了! 當心使用手機造成的頭部創傷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也要和朋友傳訊息或瀏覽社群。 但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後,越來越多的民眾因使用手機造成頭部或頸部受傷。
手機
環境
頭部
頸部
傷害
2019.08.01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作者 / 江佳純/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596期
1950年代晚期出現的仿生(biomimetics/bionic),研究生物之特性、結構與原理,進而研發出新機械或技術,以解決工程或生活上的難題。演化至90年代晚期,仿生(biomimicry)加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發展核心,希望消弭經濟發展...
仿生學
生態
生物
環境
科技
2019.06.03
我們還能享受便利生活多久?消失中的元素與現代生活
作者 / 林宇軒/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畢業生,樂於分享科...
594期
大眾對回收塑膠垃圾相當重視,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許多元素也很需要回收再利用。不論是手上的智慧型手 機或浪漫的七彩飄浮氣球,其實當中所包含的稀土及氦元素等並非取之不盡,甚至處於用罄的危機中。於 是,稀有的元素如何...
元素
元素週期表
環境
永續發展
2019.05.01
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年代當一名說故事的人。
593期
在陳啟祥遇見珊瑚之後,他選擇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珊瑚
海洋
環境
共生藻
胞內共生
2019.02.01
生長在水陸交界的蜻蛉—淺談台江地區的蜻蛉與環境問題...
作者 / 黃棕堡/臺南市善化高中飼養蜻蜓與螢火蟲的高三生。
446期
「台江」這個名字,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現今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18世紀前,位於臺灣西南的潟湖即為台江內海,潟湖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陸化,外側的鯤鯓(即沙洲)亦與陸地連為一體,僅餘四草湖、鯤鯓湖與若干濕地等...
台江地區
蜻蛉
環境
2018.05.01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作者 /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努力撰寫昆蟲科普...
581期
2014年,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講者巴克萊(Leah Barclay)在演講中提出「聲景(soundscape)是啟發下一世代的重要環境意識」的概念。
生物聲景
昆蟲
環境
2018.01.01
PM2.5知多少?
作者 / 余國賓/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433期
常聽到「PM2.5紫爆了!」,那什麼是PM2.5呢?其實PM2.5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例如廟宇中拜拜的香、嘴裡抽的菸、汽機車的廢氣、海風、廚房炒菜的油煙,或者在一些作業環境像是電銲燻煙、金屬鍛造、燃煤發電等都存在PM2.5,不...
PM2.5
人體
環境
健康
2017.08.01
找出美國大泥濘河氾濫解決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美國密蘇里河(Missouri River)為密西西比河最長支流,其經過半乾旱的北美大平原(Great Plains) 流入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的這一段河道,因為有著大量泥沙淤積,被稱作「大泥濘河 (Big Muddy River)」。
美國大泥濘河
河流經濟
洪水
環境
2017.08.01
房間裏的大象:PM2.5之社區污染源
作者 / 龍世俊/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428期
「房間裏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是一個英文諺語,指一明明存在的問題,卻因不明原因而被人忽視的現象。本文聚焦的議題是常被忽略、目前並沒有嚴格管控的 PM2.5社區污染來源。此類社區污染源,可能造成民眾近...
PM2.5
人體
環境
健康
2017.08.01
明尼蘇達大學評估再生能源成本將低於火力發電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高,使能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快速。目前大部分的國家大多是使用火力發電或是核能發電,不過這些發電方式都會帶來環境的污染。
再生能源
火力發電
溫室氣體
環境
2017.06.01
臺灣離岸風能發電與環境之評估
作者 / 商文義/美國普度大學教授、臺灣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曾...
426期
臺灣能源缺乏,也無法處理核廢物,節約能源和開發再生能源應該是最好的辦法。近幾年裡政府將海上風電開發作為重要項目。行政院推動在臺灣海峽靠近西海岸處建造800座風車。
離岸風能
能源
環境
2017.03.01
Anthropocene:人類所創造的地質年代
作者 /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7期
時逢千禧年,克魯岑來到墨西哥,為了參加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會議。當克魯岑聆聽當時的會議主席演講時,主席不斷地提到了「全新世(用以描述地球約從1萬2千年前持續至今的地質年代)」這個名詞,這使得克魯岑感...
地質年代
氟氯碳化物
環境
蒙特婁議定書
2017.03.01
環境與基因間的非典型遺傳:為什麼會這樣?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67期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在於,理解是什麼樣的機制可以在特定狀況下「標記」了某些基因而調節其表現,這種標記雖然不改變遺傳訊息,但可以讓這些標記伴隨著遺傳訊息傳遞到下一個子代,這些子代會因為這些標記而能適時地控制某些...
環境
基因
非典型遺傳
2017.02.01
核災食品的問題是鍶不是銫─日本福島核災食品該不該進...
作者 / 王竹方/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
566期
最近日本福島核災相關縣市的食品是否可以進口臺灣,已成為國內熱門的話題之一。日本食品是否安全應該從科學的角度來予以論斷,本文嘗試以客觀的數據來解讀,希望能做為普羅大眾的參考。
核災食品
造血系統
環境
放射性核種
2016.07.01
尋找生命的價值—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
作者 / 林德恩/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組助理研究員...
559期
「臺灣野生動物路死觀察網」即是以這樣的思維為前題出發,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廣邀所有關心環境和生態的民眾加入成為公民科學家,以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為工具(路死記錄APP),拍攝記錄野生動物的死亡事件後上傳至路死資...
野生動物
路死觀察網
環境
永續生態
2015.07.01
珍惜土壤、愛護土壤
作者 / 申雍/現任中華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547期
如果地球是一顆蘋果,土壤即為薄薄的果皮。卻需從岩石歷經幾千年之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風化而成。
土壤
化學物質
永續發展
環境
2015.07.01
地平線之下的旅行
作者 / 編輯部
547期
當大地被人類所封存後,土壤從此不見天日……
土壤
環境
生物多樣性
伊富高水稻梯田
智利奇洛埃島
抗旱型種子
生態系統
2015.03.01
往事不如煙
作者 / 編輯部
543期
想找回記憶嗎?俗話說往事如煙,但想不起的過去,真的那麼容易就煙消雲散嗎?
記憶
長期記憶
大腦
環境
2015.01.01
2014,史上最熱的一年
作者 / 編輯部
541期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近日在秘魯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中指出,2014年正在角逐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看來,全球暖化的問題並沒有放慢腳步。
全球暖化
氣候
環境
二氧化碳
溫室效應
2014.11.01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導讀
作者 / 王郁馨、曹雅晴、黃敬雯/就讀私立金陵女中。
539期
在《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一書中,作者理查.繆勒(Richard A. Muller)剖析現今人們最關注的五大主題,並打破大眾錯誤迷思,揭發科學真相。由於作者來自美國,恐怖攻擊也就成了首章題目。
恐怖攻擊
癌症
能源
全球暖化
科學
媒體
環境
2014.09.01
以「臺灣蛛式會社」為例—網路上的公民科學家
作者 / 羅英元。
537期
你喜歡觀察生態嗎?你一看見蜘蛛拔腿就跑?參與公民科學計畫,將顛覆你的想像,還提供你成為科學家的好機會!
蜘蛛
公民科學
生物
氣候變遷
環境
科學
生態學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