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COP16針對保育資金的分配未達共識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曙光與挑戰
2024.12.23
COP16針對保育資金的分配未達共識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儘管COP16未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資金籌措上達成全面共識,但藉由引入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參與,以及建立DSI的利益分享機制,仍推動會議的進展。面對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持續惡化的挑戰,需要來自全球居民的共同參與,以找出和...
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
漁電共生,如何永續共生?
2024.07.01
漁電共生,如何永續共生?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55期
臺灣地狹人稠,經濟成就歷來以製造業為主,加上半導體產業的興起,對電力的依賴不言可喻。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2022年臺灣的燃煤燃油發電合計占比為43.61%,燃氣及核能等發電為47.05%,再生能源則僅為8.27%。隨著...
臺灣漁電共生電力巴黎協定淨零轉型光電綠色電力環境
汙水經處理後仍影響生態?
2023.09.01
汙水經處理後仍影響生態?
作者 / 編輯部
645期
汙水處理廠是現代基礎設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幫助清除廢水在排回自然環境前內含的農藥、清潔劑、有機溶劑等汙染物。然而,汙水處理廠從廢水中完全去除汙染物的能力可能有限。
汙水處理無脊椎動物環境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 破解綠豆的傳播路徑
2023.08.01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 破解綠豆的傳播路...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44期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有...
綠豆南亞東亞中亞語源學遺傳學環境型態天工開物齊民要術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2021年永續報告書
2023.06.13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2021年永續報告書
作者 /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科學月刊)2021年永續報告書
ESG永續重大主題環境社會管理
俄烏戰火留下的有毒物質難以清除
2023.03.28
俄烏戰火留下的有毒物質難以清除
作者 / 編輯部
640期
俄烏戰爭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科學家已難以評估環境究竟累積多少汙染。
俄烏戰爭環境烏克蘭有毒化學物質土地戰爭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2023.02.02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38期
從撒哈拉沙漠到亞馬遜叢林、從熱帶雨林到溫帶針葉林、從臺灣的低海拔闊葉林到高海拔箭竹草原,自然環境具有非常高的多樣性,不同的環境也生存著適應當地的各種生物。
環境生物演化核苷酸生物多樣性性狀逆境環境適應遺傳
基因決定一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遺傳決定論共有的謬誤
2022.10.15
基因決定一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遺傳決定論共有的謬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490期
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出版《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的年代(1859年第一版到1872年第六版)正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同時期歐洲大陸的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邦聯成為帝國。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環境遺傳決定論疾病乳癌基因基因神經連結體生物潛能性
以無人機運輸包裹 可望減少碳排放
2022.09.16
以無人機運輸包裹 可望減少碳排放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9期
將包裹直接送到家門口的「無人機」,可能是一種能取代傳統配送的低碳運輸方式。
無人機低碳運輸方式溫室氣體COVID-19四軸飛行器永續發展環境碳排放
什麼是《歐洲綠色新政》?兼顧社會和生態的淨零新思維
2022.07.15
什麼是《歐洲綠色新政》?兼顧社會和生態的淨零新思維
作者 / 編輯部
487期
氣候變遷對於全球帶來嚴峻衝擊,世界各國也紛紛規劃「2050淨零排放」的因應策略。
氣候變遷全球2050淨零排放歐盟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平衡能源經濟建築運輸農業生態環境歐洲綠色新政
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
2022.07.01
基礎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國際年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張樂妍/我們需要基礎科學拯救...
631期
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在2015年討論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Agenda 2030),並詳列17 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改善健康和教育、刺激經濟成長、環境保護...
基礎科學永續發展國際年COVID-19聯合國大會GDP經濟發展氣候能源環境
對流層往上跑!氣候變遷導致對流頂層逐漸升高
2021.11.30
對流層往上跑!氣候變遷導致對流頂層逐漸升高
作者 / 編輯部
624期
全球暖化使得世界各地氣候出現變化,同時造成了極地的冰川消退及海平面上升。除了這些大眾熟知的現象外,地球的大氣其實也隨著暖化而出現改變。
全球暖化氣候對流層頂氣溫環境對流層平流層天氣
「重視當下」或「延遲享樂」?為什麼我們會做出莽撞的決斷 -《樂觀者的遠見》
2021.11.16
「重視當下」或「延遲享樂」?為什麼我們會做出莽撞的...
作者 / 比娜.文卡塔拉曼(Bina Venkataraman)
479期
你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走開,什麼時候該繼續。 ──唐.許利茲(Don Schlitz),〈賭徒〉(The Gambler) 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演唱
樂觀者大眾文化棉花糖實驗米歇爾環境成長環境文化生理特徵文化規範群體
不用水一樣水噹噹 環保意識下的創新美粧科技
2021.05.01
不用水一樣水噹噹 環保意識下的創新美粧科技
作者 / 林雅凡/臺灣大學化學系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香粧品...
617期
對一般美粧保養品而言,「水」是溶劑也是主體,不過就健康、環境層面來說,含水美粧產品也有一些隱憂,這使得「無水美容」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而固體配方產品更因此崛起。其實傳統肥皂就是固體配方產品的代表,但由於肥...
美粧產品永續美粧環境無水美容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2021.02.18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電池是鋅碳電池,雖然俗稱為「乾」電池,但實際上混有助導電的電解液,在損毀時仍會有液體外漏,嚴格來說還是「濕」電池。再加上鋅碳電池無法重複充放電,不能滿足環保的需求。
鋅碳電池一次性電池不織布包覆技術重金屬汙染環境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2020.12.15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員、合聘景觀與遊憩學...
468期
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看到優美的都市林,然而,臺灣的都市裡是否也有這樣漂亮的樹木與森林?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見」。而且,三不五時就可看到被斷頭修剪的行道樹、風災後一片狼籍的情...
都市林環境原生樹種植物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2020.11.01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
611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物種瀕危指標評估報告是經過專家學者討論之後,提供統一的標準,除了可以讓物種獲得更多的關注外,也能使我們更適當地利用生物資源,並...
物種評估紅皮書紅肉丫髻鮫臺灣喉鬚鯊巨口鯊漁業環境氣候瀕危物種
一點都不溫暖,古代的火星可能是顆冰球?
2020.10.01
一點都不溫暖,古代的火星可能是顆冰球?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火星表面充滿山谷網絡,使它看起來總是傷痕累累的樣子。為了解開火星山谷成因之謎,科學家也提出了許多針對古代火星地理環境的猜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溫暖又潮濕的古代火星假說(warm and wet ancient Mars...
火星冰蓋生物地球環境
唐獎永續發展獎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獲獎 強調人應該尊重大自然和動物
2020.07.15
唐獎永續發展獎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獲獎 強調人應該尊...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3期
2020年唐獎永續發展獎由國際知名靈長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獲得,以表彰他在靈長類動物研究的開創性發現,重新定義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以及她終身在地球環境保育工作上的貢獻。
唐獎永續發展獎靈長動物珍古德黑猩猩綠色經濟永續發展教育環境動物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2020.01.01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作者 / 王珮蓉、高國瑋
601期
離岸風電的推行,是為了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再生能源策略之一,綠能應該是用來解決環境議題而不是製造更多麻煩。因此,透過滾動式檢討的過程、投入各種生態調查與監測技術,才有機會找出真正適合在地且有效減輕生態影響的...
離岸風電離岸風機環評環境海洋生物全球暖化再生能源
別再邊走邊滑了! 當心使用手機造成的頭部創傷
2020.01.01
別再邊走邊滑了! 當心使用手機造成的頭部創傷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也要和朋友傳訊息或瀏覽社群。 但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後,越來越多的民眾因使用手機造成頭部或頸部受傷。
手機環境頭部頸部傷害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2019.08.01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作者 / 江佳純/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596期
1950年代晚期出現的仿生(biomimetics/bionic),研究生物之特性、結構與原理,進而研發出新機械或技術,以解決工程或生活上的難題。演化至90年代晚期,仿生(biomimicry)加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發展核心,希望消弭經濟發展...
仿生學生態生物環境科技
我們還能享受便利生活多久?消失中的元素與現代生活
2019.06.03
我們還能享受便利生活多久?消失中的元素與現代生活
作者 / 林宇軒/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畢業生,樂於分享科...
594期
大眾對回收塑膠垃圾相當重視,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許多元素也很需要回收再利用。不論是手上的智慧型手 機或浪漫的七彩飄浮氣球,其實當中所包含的稀土及氦元素等並非取之不盡,甚至處於用罄的危機中。於 是,稀有的元素如何...
元素元素週期表環境永續發展
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
2019.05.01
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年代當一名說故事的人。
593期
在陳啟祥遇見珊瑚之後,他選擇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珊瑚海洋環境共生藻胞內共生
生長在水陸交界的蜻蛉—淺談台江地區的蜻蛉與環境問題
2019.02.01
生長在水陸交界的蜻蛉—淺談台江地區的蜻蛉與環境問題...
作者 / 黃棕堡/臺南市善化高中飼養蜻蜓與螢火蟲的高三生。
446期
「台江」這個名字,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現今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18世紀前,位於臺灣西南的潟湖即為台江內海,潟湖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陸化,外側的鯤鯓(即沙洲)亦與陸地連為一體,僅餘四草湖、鯤鯓湖與若干濕地等...
台江地區蜻蛉環境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2018.05.01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作者 /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努力撰寫昆蟲科普...
581期
2014年,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講者巴克萊(Leah Barclay)在演講中提出「聲景(soundscape)是啟發下一世代的重要環境意識」的概念。
生物聲景昆蟲環境
PM2.5知多少?
2018.01.01
PM2.5知多少?
作者 / 余國賓/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
433期
常聽到「PM2.5紫爆了!」,那什麼是PM2.5呢?其實PM2.5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例如廟宇中拜拜的香、嘴裡抽的菸、汽機車的廢氣、海風、廚房炒菜的油煙,或者在一些作業環境像是電銲燻煙、金屬鍛造、燃煤發電等都存在PM2.5,不...
PM2.5人體環境健康
找出美國大泥濘河氾濫解決方法
2017.08.01
找出美國大泥濘河氾濫解決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美國密蘇里河(Missouri River)為密西西比河最長支流,其經過半乾旱的北美大平原(Great Plains) 流入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的這一段河道,因為有著大量泥沙淤積,被稱作「大泥濘河 (Big Muddy River)」。
美國大泥濘河河流經濟洪水環境
房間裏的大象:PM2.5之社區污染源
2017.08.01
房間裏的大象:PM2.5之社區污染源
作者 / 龍世俊/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
428期
「房間裏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是一個英文諺語,指一明明存在的問題,卻因不明原因而被人忽視的現象。本文聚焦的議題是常被忽略、目前並沒有嚴格管控的 PM2.5社區污染來源。此類社區污染源,可能造成民眾近...
PM2.5人體環境健康
明尼蘇達大學評估再生能源成本將低於火力發電
2017.08.01
明尼蘇達大學評估再生能源成本將低於火力發電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由於近年來人們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高,使能源的消耗也越來越快速。目前大部分的國家大多是使用火力發電或是核能發電,不過這些發電方式都會帶來環境的污染。
再生能源火力發電溫室氣體環境
  • «
  • 1
  • 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