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2.15
「阿米亞app」以智慧農業應對氣候變遷 提升作物產量與...
作者 / 朱彥煒/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
506期
氣候變遷不斷帶來巨大挑戰,農業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 品質成為全球農業面臨的關鍵議題。氣溫變異、極端氣 候事件和水資源不足等因素,對農田環境都產生了深遠 的影響,威脅著糧食生產的穩定性,迫使我們重新思考 農業系統...
阿米亞app
智慧農業
中興大學
水稻
精準栽培
低碳
永續發展
2024.01.15
2023國際資料週「資料節慶」 一窺研究資料管理發展
作者 / 王家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案經理;莊庭瑞/...
505期
若是想要了解科學資料政策、研究資料管理,以及相關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或是想和不同學科領域的資料專家討論各種前沿議題,那麼兩年一次的國際資料週(International Data Week, IDW)是不容錯過的盛會。為期四天的國際...
開放科學
資料節慶
國際資料週
資料儲存庫
FAIR原則
DMP
AI
研究資料寄存所
2024.01.15
臺大研究量化AI產生的假資訊 如何影響人們的記憶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5期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例如常見的Google Assistant、Apple Siri等語音型智慧助理,而在ChatGPT、Google Bard等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逐漸普及後,也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將這些文...
人工智慧
假訊息
幻覺
標註
2023.12.15
認識「開放科學」三維度,讓科研成果發揮更大的效益
作者 / 鄭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黃寶霈/臺灣大學...
504期
回溯到2000年代,計算機和資訊領域的先驅海伊(Tony Hey)等人,提出了「資料密集典範」(data-intensive)的觀念。這意味著科學的發展已經從實驗、理論,以及電腦運算等典範,進化到現今以「資料」為核心的階段。在此典...
開放科學
資料密集
開放近用
通透度
研究參與
公民科學計畫
FAIR資料原則
永續發展
2023.12.01
當數學與藝術交織 包絡線與弦線藝術
作者 / 陳隆期/任職於平興國中數理資優班,專長數學、資訊、...
648期
在本篇文章開始之前,先讓我們看一個簡單的魔術。讀者們可以使用你的手機或是其他單點光源的手電筒,從圓形馬克杯的杯緣往杯內照射(不透明杯底比較容易看出來),神奇的事情出現了,杯底竟然浮現心型的曲線(圖一)。若...
包絡線
擺線
弦線
數學軟體
程式語言
同心圓
2023.11.15
讓大眾取用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 美國與臺灣新近的發展
作者 / 莊庭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503期
美國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在去(2022)年8月,由當時的主任尼爾森(Adlondra Nelson)簽署並發布了一份備忘錄〈確保聯邦資助的研究可被自由、立即、且公平取...
尼爾森備忘錄
公眾取用
開放科學
國科會
資料庫
2023.11.01
不得不正視的生態危害 外來入侵種「玻璃魚」
作者 / 曾煒甯/新竹市立建功高級中學學生;丁禾/清華大學生...
647期
「已入侵外來種」一直都是臺灣生態環境的熱門議題,例如天上飛的家八哥、白尾八哥、黑領椋鳥、白腰鵲鴝,陸地上的綠鬣蜥、斑腿樹蛙、海蟾蜍,或是生活在水裡的小盾鱧(又稱魚虎)、鬍子異形、大理石紋螯蝦等,皆是近幾年...
玻璃魚
蛙副雙邊魚
雙邊魚
外來種
入侵
日月潭
小盾鱧
2023.10.15
陽明交大開發道路邊坡災害資訊整合暨研判系統 期望減...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2期
臺灣山區道路容易因連續性強降雨,造成土石坍塌、道路路基沖刷、邊坡坍方等災情。再加上臺灣本身的地質條件破碎、較脆弱,使得坡地災害的發生頻率愈來愈高。陽明交通大學土木系團隊為了釐清這些災害的影響,與臺灣大學、...
陽明交大
道路邊坡災害
資訊整合
交通部
落石
2023.07.19
讓資料共享成為責任 簡介國際近期的科研資料開放政策
作者 / 何明諠/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499期
研究資料的開放攸關研究成果的可再現性、透明度,並可進一步促成科學研究的共享與合作,帶來新的發現。但當研究人員試圖分享資料也時常面臨各類挑戰,包含不熟悉分享的流程或價值、過程繁複、資料量大、資料敏感、擔憂成...
資料共享
資訊倫理
WHO
CERN
NIH
開放資料
開放科學
2023.07.07
ChatGPT時代下,教師如何帶領學生探索運算思維?
作者 / 黃怡寧/在臺師大科學教育博士班中努力奮鬥的生活科技...
643期
教育部頒布的108課綱資訊科技課程要點中,規劃了演算法、程式設計、資訊科技應用等主題。隨著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的崛起,某些能力⸺如「寫程式」的需求比重產生了顯著的傾斜,那麼現行...
ChatGPT
生成式AI
探究
實做
運算思維
108課綱
資訊科技課程
2023.07.07
生成式AI 的起飛,凸顯科技治理的轉型危機?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普工作...
643期
生成式AI大規模地被使用在各種情境,使得過去一些針對AI發展衝擊的討論再次備受關注。特別是適用於GAI的倫理、規範的制定、作品的著作權歸屬、生成負面內容的預防或管制等科技治理需求,已不再屬於過去學者呼籲產官學界...
生成式AI
GAI
法規
Open AI
科技治理
科技倫理
科技法
2023.07.07
從草圖到草稿, 生成圖像如何改變創作特性?
作者 / 李怡志/任教於政治大學新聞系, 研究方向包含資訊視...
643期
只要寫一行文字,就可以讓電腦產生一張圖、一節音樂、一篇文章,甚至一段影片。從去(2022)年開始,這種受到人工智慧(artificail intelligence, AI)驅動的生成技術讓人類感到驚訝。雖然我們並不是第一次面對顛覆性新...
Midjourney
人工智慧生成圖像
AI generated art
AIGA
生成藝術
Leonardo.ai
2023.06.15
從阿波羅計畫到嫦娥工程,各國的新一代月球探索競賽
作者 / 黃楓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程力學博士。專長為衛星...
498期
月球距離我們大約38萬4000公里,是距離人類居住的地球最近的一顆星體。
月球
冷戰時期
探月計畫
阿提米斯計畫
美國
嫦娥工程
中國
地緣政治
2023.06.15
遠距醫療便利又省事,但要如何免於資安威脅?
作者 / 陳以德/高雄醫學大學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主任。
498期
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考量到防疫需求,許多診所使用「遠距醫療」為病患看診,讓患者可以在家中接受醫療服務,減少前往醫療院所時遭受感染的風險。看似方便又省事,不過實際上要執行遠距醫療時,有...
COVID-19
遠距醫療
法規
醫療服務
數位醫療
物聯網
資安風險
2023.06.01
不要只顧呼口號 「適者生存」或許不能代表演化論?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從細胞生化到分子病毒學轉...
642期
一些短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人知,就是因為聽起來簡單、說起來順口、想想又覺得合理,「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就是其中之一。不過,若只使用適者生存描述演化論,或許並不完整。
2023.05.11
用影片傳達資訊!分享影片製作二三事
作者 /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科學閱讀表達計畫」,校園講座持續進行中!這次《科學月刊》前往屏東大同高中,與十年級孩子分享影片製作的概念,在眼球當道的影片時代,該如何讓影片的呈現更多元、有趣。
星火相傳
大同高中
科學表達
講座
科學閱讀
科普寫作
閱讀
寫作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教育
科學
屏東大學
影片製作
影普影片
2023.05.09
真的假的!?星火相傳前往國境之南,帶領學生辨別資訊...
作者 /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
五月上旬,《科學月刊》「星火相傳科學閱讀表達計畫」前往恆春,與恆春工商學生分享「辨別真假訊息」,此次講座不僅是《科學月刊》首次踏入國境之南,也是初次跨越科學領域,與技職專業學生互動、交流,為同學帶來不同的...
星火相傳
恆春工商
科學表達
講座
科學閱讀
科普寫作
閱讀
寫作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教育
科學
屏東大學
假新聞
偽科學
2023.05.04
眼見不一定為真?用數學算出視覺錯覺的幾何模型
作者 / 陳隆期/任職於平興國中數理資優班,專長數學、資訊、...
641期
大腦會配合過去的經驗判斷、處理視覺訊息,因此可以設計出能夠欺騙大腦的錯視圖案。
數學
視覺錯覺
幾何模型
錯視
視網膜
感光細胞
大腦
2023.04.24
有生態資料又有問卷訪談,該如何管理研究資料?CIRES ...
作者 / 黃寶霈/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專員。
該如何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力量,讓綠能發展與在地的社會生態系統之間取得平衡?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永續研究
生態系統研究
動物資料
微氣候資料
社會系統研究
2023.03.31
當代最具討論度的AI?ChatGPT爆紅的原因與三大爭議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社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自從去(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後,至今各領域、各層面對於ChatGPT的討論依然熱烈。在本文中,我們將著重三個針對ChatGPT的嚴重批評,釐清主要問題所在。
常民AI
AI
ChatGPT
資訊
幻覺
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
偏見
人類價值
2023.03.15
發展AI偵測石綿屋瓦 成大資源系遙測團隊獲三項國家獎...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5期
臺灣早已禁用石棉建材,但過往使用的石棉建材仍舊存在,在環境中會對大眾帶來健康的隱患。成功大學工程學系組成調查團隊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進行影像辨識,建置「戶外含石綿建材空間分布管理系統」,將石棉...
石棉建材
機器學習
地理資訊系統
石棉
2023.03.01
當你我都成為數據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39期
每天站在接踵比肩的捷運車廂,或蜷縮在車水馬龍道路中央的汽車座位,茫茫人海中的我們就像自然界中的粒子一般,載浮載沉。
數據
電子設備
資訊
科技藝術
演算法
2023.02.16
研究計畫提案該如何準備資料管理方案?認識中研院「研...
作者 / 王家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案經理。莊庭瑞/...
494期
無論是個人獨立研究、小型研究計畫、大型研究團隊或是跨領域跨機構的長期研究合作,都會蒐集並生產出樣態眾多、數量龐大的研究資料。近年來,研究資料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RDM)以及資料的審慎保存與日後取...
研究計畫
科研
研究資料寄存
研究誠信
資料管理方案
2023.01.18
【活動資訊】科學閱讀工作坊暨星火相傳計畫說明會
作者 /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
2023 年《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開跑了.ᐟ.ᐟ 活動邀請《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老師從閱讀出發,探究「閱讀理解」背後所代表的能力,並由《科學月刊》在課室裡的教學分享,讓你對於「星火相傳」計畫有更多的認識。
科學月刊
星火相傳
科學閱讀
科學寫作
黃國珍
閱讀理解
工作坊
2022.12.16
聽見宇宙的聲音 「資訊聲音化」使天文學家更了解宇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對於長期觀察滿天星辰的天文學家而言,宇宙可說充滿了各種視覺奇觀,從閃爍的行星到星系皆美不勝收,但這些體驗對於盲人、視力受損者來說就無法感受到了。
天文學
宇宙
資訊聲音化
天文學
宇宙數據
2022.12.13
AI演算法 讓你的隱私無所遁形?
作者 / 編輯部
492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透過收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分析各項資料之間的規律性,建構出一套預測、決策系統——但若是這些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該怎麼辦?
人工智慧
資料
決策系統
個人隱私
使用者服務條款
資訊控管權
2022.12.13
個人隱私在AI時代面臨哪些風險?資料治理的重要性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
492期
隨著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的使用與開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漸蓬勃發展,相關技術及使用的風險也日益受到關注。
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
資訊
個人資訊管控權
個人隱私
AI演算法
2022.12.13
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發表被要求立即開放取用,公共取用...
作者 / 何明諠/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專案經理。莊...
492期
如何讓更多人可以自由享有學術研究的成果,是學術成果的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推廣〔註〕努力的目標,也是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涉及的眾多議題之一,長期在美國和全球各地受到討論。
學術研究
開放取用
論文
數位科學資料
OSTP
公眾取用政策
2022.12.01
持續不斷的好奇心引領量子研究 量子糾纏
作者 / 李哲明/任教於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研究專長為實驗糾...
636期
今(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共同頒發給法國物理學家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國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克勞澤(John Clauser)、奧地利物理學家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在「糾纏光子(photon entanglement)實...
諾貝爾物理獎
貝爾不等式
量子研究
糾纏光子
量子糾纏
量子物理會議
塞林格
2022.11.03
假新聞如何攻擊國家選情?可能顛覆選舉結果的「假新聞...
作者 / 古倫維/中央研究院資訊所研究員,同時合聘於陽明交通...
635期
新聞報導是我們生活中獲取資訊的重要來源之一,藉由新聞內容,各地發生的事情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也就是所謂「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假新聞
新聞報導
人工智慧
社群媒體
政治
新聞來源
«
1
2
3
4
5
6
7
»
頁次:
1
2
3
4
5
6
7
資料總數:18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