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3.01
自動駕駛進行式 臺灣的自駕車何時上路?臺灣智駕測試...
作者 / 採訪撰稿|張樂妍本刊主編(本文照片皆由羅億庭拍攝)
651期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高速發展,AI駕駛車輛已從想像逐漸成為現實。讀者不難在新聞中看到各大車廠推陳出新的各式輔助駕駛功能,包含自動煞車、切換車道、調整車距等。不過,完全由電腦取代人類來...
人工智慧
自駕車
謝明霖
無人載具
國科會
光達
聯網系統
2024.02.15
造成血液蛋白變化 科學家持續探索長新冠的病因機制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06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過去幾年間對全球造成許多影響,在眾多症狀中最為長期,且仍在研究的長期新冠症狀(long COVID-19,簡稱長新冠)則出現在部分確診者身上。他們在感染後的數月甚至數年內仍持續存在例如...
長新冠
COVID-19
蛋白質
生物標誌物
補體系統
人工智慧
2024.02.01
合成生物學與工程系統的 結合突破想像的微型生物工廠
作者 / 李孟學/陽明交通大學分醫所助理教授,從事工程生物微...
650期
合成生物學藉由基因編輯創建具備特殊功能的生物系統,發展至今已展示了許多重要的應用。儘管如此,合成生物學的潛力遠遠不止於此,它仍有許多未被開發的應用和發展空間。而得利於微小化工程的發展,小體積且功能豐富的微...
微機電系統
微流體
生物微機電
感測器
致動器
實驗室晶片
換能器
2024.02.01
花朵與昆蟲的長相廝守 大丁黃與蕈蚊的傳粉生態
作者 / 陳凱修/瑞士洛桑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阿爾卑斯上高...
650期
臺語歌曲《花若離枝》中那句「紅花無香味,香花亦無紅豔時」,借用特定花朵的樣貌,暗指感情無法兩全其美。其實,這句歌詞也隱藏了一個植物生殖生物學中有趣的概念,那就是「傳粉性狀」(pollination syndrome)。開花植...
大丁黃
蕈蚊
傳粉性狀
開花植物
雙翅目
衛矛植物
2024.01.15
IBM發表新型量子運算晶片與系統 預告量子電腦將進入「...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5期
電腦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領導者IBM在上(12)月4日推出一款新型量子運算晶片和機器,能建構出比傳統矽基電腦更強大、更快的系統模組。IBM在過去的研究中,曾首度證明他們擁有能夠在100個量子...
IBM
量子電腦
量子運算
Heron
晶片
處理器
2023.12.01
多模與多核光纖 突破光通訊的傳輸速度與能力
作者 / 李思宇/任職於臉書虛擬實境實驗室(Meta Reality...
648期
讀者對光纖(optical fiber)的科學發展史有多少了解?1954年,印度科學家卡帕尼(Narinder Kapany)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開拓了光纖物理;1966年科學家高錕(Charles Kao)在英國標準電信實驗...
光纖
單模光纖
多模光纖
網際網路
感測器
GPU
2023.12.01
找出人體的叛亂警訊 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的治療新...
作者 / 陳斯婷/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致力於人...
648期
戴口罩、檢疫、隔離、將食物煮熟等,這些文明的行為對於幫助我們免於病原菌感染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例如食物煮熟可以變得衛生又美味,口罩帶來的防護力對於減少特定傳染病則有一定的功效,這幾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紅斑性狼瘡
自體免疫
基因
抗體
抗原
淋巴球
藥物開發
2023.11.15
臺灣跨國團隊開發「機器智慧學習細胞晶片整合平台」有...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3期
近期,由中興大學化學系教授賴秉杉、逢甲大學化工系副教授李亦宸、清大醫環系副教授李亦淇,以及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陳柏彥的跨國合作團隊,共同開發了一種「機器智慧學習...
中興大學
逢甲大學
美國
生醫材料
神經系統
許旺細胞
電刺激
2023.10.15
小兵立大功!淺談外泌體相關技術發展及專利布局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2期
在1980年代首次發現時,「外泌體」(exosome)曾被認為是對細胞無用的廢棄物質。不過在隨後的研究卻發現外泌體會在細胞間傳遞信息,並對多種生物過程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日益受到重視及關注。
外泌體
細胞外囊泡
免疫系統
靶向系統
專利
臨床醫療
後端醫療
2023.10.15
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有哪些特性?《世界的模型》
作者 / 迪克.柏克曼
502期
胚胎發育成完整生物個體的過程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觀察。純粹以形態來說,不同脊椎動物的胚胎剛開始非常相似。所有物種都是從一堆細胞開始,漸漸形成器官、四肢、頭、眼睛。在胚胎發育的初期階段,我們很難分辨豬、羊、兔和...
生態系統
胚胎
細胞分化
多能
基因
食物網路
穩態
2023.10.15
陽明交大開發道路邊坡災害資訊整合暨研判系統 期望減...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2期
臺灣山區道路容易因連續性強降雨,造成土石坍塌、道路路基沖刷、邊坡坍方等災情。再加上臺灣本身的地質條件破碎、較脆弱,使得坡地災害的發生頻率愈來愈高。陽明交通大學土木系團隊為了釐清這些災害的影響,與臺灣大學、...
陽明交大
道路邊坡災害
資訊整合
交通部
落石
2023.10.15
IPBES發布《外來入侵物種評估報告》 全球至少60%生物...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2期
外來入侵物種對全球構成的嚴重威脅經常被低估或忽略,直到人們發現牠們對社會、經濟、環境造成影響,此時往往為時已晚。今(2023)年9月,聯合國轄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ntergovernmental...
外來入侵
棲地
生態系統
糧食
貿易
運輸
2023.10.01
動物保育路上澆不息的熱忱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石...
作者 / 張樂妍/本刊主編。
646期
野生動物的保育是為了確保物種的生存、繁衍和生態平衡,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當仁不讓的使命。 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近幾年來最為人熱議的明星物種,可說是最常登上電視、地方政府廣告和觀光景...
石虎
動物保育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瀕危物種
異地野放
軟式野放
流浪貓狗
生態系統
2023.10.01
以科技協助保育 避免石虎路殺的「路殺預警系統」
作者 / 蔣雅郁/臺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 名下六隻貓、四隻狗...
646期
在臺灣這座生態資源豐富的島嶼上,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共享有限的生存空間。隨著都市的開發及人口密度增長,愈發密集的道路切割了動物的原生棲地,使牠們不得不來回穿梭在人類的住家、商店、工業區間覓食、求偶或遷徙。於是...
路殺預警
保護傘物種
工程科技
無線通訊技術
AI動物感測
聲光波緩速裝置
2023.09.15
「文章農場」造假氾濫,學術出版社集結對抗惡性商業模...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501期
今(2023)年5月,德國馬德堡大學(Otto von Guericke Universitity Magdeburg)的神經心理學家薩貝爾(Bernhard Sabel)在預印發表平臺medRxiv發表了一篇調查。他掃描5000多份2020年發表的學術文章,發現其中有造假嫌疑...
農場文章
人工智慧
學術出版社
偵偽系統
期刊
2023.09.15
改善太陽能系統的設計、部屬流程 有望降低太陽能裝置...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1期
近期,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的研究指出,若想持續降低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科學家和工程師除了關注現今的硬體設備、技術之外,其他如太陽能系統設計、部...
麻省理工
太陽能
軟性技術
硬體設備
2023.09.01
難倒物理學家的「三體問題」,與韋伯望遠鏡的觀測點有...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45期
2021年12月,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簡稱韋伯望遠鏡)發射升空。七個月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也陸續公布韋伯望遠鏡拍攝到的...
三體
拉格朗日點
韋伯望遠鏡
日地系統
萬有引力定律
解析解
紅外光
太陽盾
2023.08.15
「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發現與長新冠相關的基因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202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分子醫學中心(Institute for Molecular Medicine Finland, FIMM)啓動了全球「COVID-19宿主遺傳學計畫」(COVID-19 Host Genetics Initiative),針對全球感染了COVID-19、症狀輕重程度不同的...
長新冠
免疫系統
COVID-19
易感性研究
2023.07.15
清大團隊導入AI研發非接觸式感應系統 除防疫外也可望...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9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開始逐漸延燒,由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可能透過飛沫、氣溶膠(aerosol)、直接接觸造成感染,也因此各種非接觸式的防疫技術紛紛出現。但即便如此,這些非接觸式工具...
AI
非接觸式感應系統
互動式裝置
新型冠狀病毒
非接觸式裝置
2023.06.15
當開放資料遇上生物多樣性—TaiBIF讓世界看見你的資料
作者 / 劉璟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IF內容經理...
498期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不只透過田野調查取得資料,更結合開放資料(open data)讓研究的視野擴大;許多學者也開始跳脫傳統科學研究思維,結合科技走向新型態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應用,如聲音資料、衛星遙測、環...
生物多樣性
開放資料
TaiBIF
GBIF
同儕審查
研究
公民科學
系統性調查
氣候變遷
2023.06.15
土星重回「衛星之王」 中研院跨國團隊新發現62顆衛星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8期
土星,在過往一直被認為是擁有最多衛星(83顆)的 「衛星之王」。今(2023)年2月初,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的科學家新發現12顆木星衛星,使得木星擁有92顆衛星,數目一舉超過土星。
土星
衛星之王
氣態巨行星系統
位移疊圖法
2023.06.01
竊錄魚說話 利用水下聲音監測海洋生態
作者 / 編輯部
642期
海底對於人耳而言或許一片寂靜,不過對於水生生物來說,海裡可能連片刻的安靜都沒有!
水生生物
聲音
水下聲音資料庫
水下聽音器
海洋生態系統
珊瑚礁
2023.06.01
確診後仍久病不癒?解析「長新冠」症狀和致病因子
作者 / 齊嘉鈺/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
642期
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大流行疾病已經過了三年,全世界都在努力掙脫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讓生活能繼續往前走。
COVID-19
長新冠
新冠病毒
內分泌
免疫系統
2023.05.16
愛迪生獎名單公布 工研院5G基地臺智慧化管理系統榮獲...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7期
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1987年於美國創立,為表彰新產品、服務開發、市場行銷、人本設計、創新方面表現卓越的最負盛名的獎項之一,更有「創新界奧斯卡獎」之名。
愛迪生獎
智慧化管理
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
2023.05.16
SpaceX星艦發射計畫 在發射的四分鐘後 以爆炸告終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7期
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 SpaceX)建造、搭載著星艦(Starship)、有史以來最大的巨型火箭在上(4)月20日發射,但卻在升空後失控旋轉,未能從火箭上順利分離,最後在空中爆炸。
SpaceX星艦
太空
太空發射系統
阿提米斯月球
2023.05.04
被透鏡鏡頭扭曲的真相 如何解決相機、顯微鏡的球面像...
作者 / 洪連輝/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專長為磁性材...
641期
現代光電產業蓬勃發展,許多產品都會運用到光學透鏡元件,例如手機鏡頭、掃描器、顯微鏡、望遠鏡等,透鏡的好壞將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及功能。
光電產業
光學系統
球面像差
透鏡
2023.04.24
有生態資料又有問卷訪談,該如何管理研究資料?CIRES ...
作者 / 黃寶霈/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專員。
該如何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力量,讓綠能發展與在地的社會生態系統之間取得平衡?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永續研究
生態系統研究
動物資料
微氣候資料
社會系統研究
2023.03.28
穿透雲雨、透視地表的祕密 合成孔徑雷達
作者 / 林玉儂/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從事合成孔...
640期
地球觀測衛星雷達可依光源區分為被動系統和主動系統。被動系統以太陽作為主要光源;主動系統則自主發射電磁波再接收回波。
地球觀測衛星雷達
雷達
衛星
影視
合成孔徑雷達
光學系統
太陽輻射
2023.03.28
監測地表的天氣現象 氣象衛星與雷達
作者 / 鍾高陞/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專長為氣象雷達與...
640期
氣象衛星與雷達的原理都與電磁波有關。氣象雷達會「主動」發射電磁波,氣象衛星則是「被動」接收目標物放出或反射的電磁波。
氣象衛星
雷達
電磁波
氣象雷達
天氣系統
2023.03.25
無法呼吸的海洋 海洋缺氧將如何影響海中生物?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5期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與海洋熱浪(marine heat waves)是氣候變遷下常見的海洋變化,許多研究者與社會大眾也較為關注這兩項議題。不過有些科學家 認為海洋缺氧(ocean deoxygenation)可能對海洋生物造成更顯...
海洋酸化
海水
大青鯊
海洋生態系統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資料總數:35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