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2.01
連數學家都難以接受的√−1?穿越時空談虛數與複數發...
作者 / 蘇意雯/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教授,喜歡與大、小朋友分...
650期
筆者之前曾在高中任教,當教完複數〔註〕這個單元之後,學生通常反應:「沒什麼意義的符號,但又不能沒有它。」、「一個虛幻不實的數,但我們為何要去研究一個『不存在』的數呢?它有什麼實際用途嗎?」、「虛數只能死背...
複數
虛數
迪卡兒
牛頓
萊布尼茲
尤拉
高斯
複變函數
2024.01.15
臺灣的離岸風電如何在地化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05期
氣候變遷是當今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臺灣 當然也不例外。2021年,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 後公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期望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並帶動經濟成長。離...
離岸風電
氣候變遷
在地化
淨零政策
能源轉型
2024.01.15
從專利角度看臺灣離岸風電的在地化發展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5期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後公布一系列相關政策,目的在於引領關鍵領域的技術研究與創新,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在淨零排放的四大轉型路徑「能源轉...
離岸風電
歐洲
專利
國產化
臺灣
淨零排放
能源轉型
2024.01.15
2023國際資料週「資料節慶」 一窺研究資料管理發展
作者 / 王家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案經理;莊庭瑞/...
505期
若是想要了解科學資料政策、研究資料管理,以及相關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或是想和不同學科領域的資料專家討論各種前沿議題,那麼兩年一次的國際資料週(International Data Week, IDW)是不容錯過的盛會。為期四天的國際...
開放科學
資料節慶
國際資料週
資料儲存庫
FAIR原則
DMP
AI
研究資料寄存所
2023.12.15
認識「開放科學」三維度,讓科研成果發揮更大的效益
作者 / 鄭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黃寶霈/臺灣大學...
504期
回溯到2000年代,計算機和資訊領域的先驅海伊(Tony Hey)等人,提出了「資料密集典範」(data-intensive)的觀念。這意味著科學的發展已經從實驗、理論,以及電腦運算等典範,進化到現今以「資料」為核心的階段。在此典...
開放科學
資料密集
開放近用
通透度
研究參與
公民科學計畫
FAIR資料原則
永續發展
2023.12.15
中央大學「珍珠號」成功發射 發展臺灣太空領域自主能...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4期
今(2023)年11月12日凌晨,中央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合作的立方衛星「珍珠號」成功發射,標誌著臺灣太空科技邁向新里程碑。當晚,超過百位師生在中央大學密切關注發射過程,校長周景揚、立法委員湯蕙禎等人也現場支持。這...
中央大學
鴻海科技
珍珠號
立方衛星
低軌衛星
寬頻通訊
太空環境探測
2023.12.15
將農業廢棄物轉為用途廣泛的FDCA 中山團隊獲美、俄雙...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4期
為了更加妥善地使用地球資源,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學者投入研究將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等領域。今(2023)年榮獲俄羅斯莫斯科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展(Moscow International Salon of Inventions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農業廢棄物
FDCA
中山大學
永續發展
SDGs
環境工程
綠色化學
2023.12.01
海星的「頭」在哪裡?
作者 / 編輯部
648期
你覺得海星的頭在哪裡?是在牠身體的中心點或五隻腕上?這個看似有些愚蠢的問題,其實涉及了動物學與發育生物學。
海星
動物學
發展生理學
史丹佛大學
RNA
頭狀區域
2023.12.01
女性勞動參與的歷史演變 縮小兩性薪資差距與平權的可...
作者 / 莊奕琦/現任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研究專長為經濟成長...
648期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經濟史學家與勞動經濟學家的戈爾丁(Claudia Goldin)獲獎,得獎理由為增進我們對於女性勞動市場成果的理解。她是諾貝爾經濟學獎自1969年頒獎以來,55屆93位獲獎者...
勞動經濟
戈爾丁
女性參與
性別經濟學
收入差距
工資溢價
兩性平權
2023.11.15
人文社會領域如何利用AI協助教學? 開發人社課程專用...
作者 / 林文源/清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
503期
自從ChatGPT於去(2022)年底問世以來,這類文字生成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對人文社會領域各個層面都帶來新的影響。以語言互動的指令(prompt)溝通方式,讓這些生成式人工智慧(artificial...
ChatGPT
大型語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慧
教育
幻覺
人社領域
2023.11.15
讓大眾取用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 美國與臺灣新近的發展
作者 / 莊庭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503期
美國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在去(2022)年8月,由當時的主任尼爾森(Adlondra Nelson)簽署並發布了一份備忘錄〈確保聯邦資助的研究可被自由、立即、且公平取...
尼爾森備忘錄
公眾取用
開放科學
國科會
資料庫
2023.11.15
工研院打造「氫能示範驗證平台」 期望藉此帶動臺灣氫...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3期
隨著國際間的2050淨零碳排趨勢,再生能源日漸成為各國的能源發展重點,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也預估全球的再生能源占比將在2027年達到40%。為此,今(2023)年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永續...
工研院
氫能示範驗證平台
淨零碳排
太陽電池
綠能產業
永續環境
2023.11.15
美國耗資70億美元打造氫能中心 潔淨能源的未來將如何...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3期
上(10)月13日,美國拜登政府宣布將提供70億美元的資金補助打造七個氫能中心(hydrogen hubs),期望能以更潔淨的方式生產氫。當今產氫的方式是在高壓下以蒸汽加熱甲烷,但過程中會產生極高的碳足跡(carbon...
氫能中心
潔淨能源
美國
綠氫
粉紅氫
藍氫
降低通膨
2023.11.01
AI發展可能引發能源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647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正在改變現代人的生活,例如幫助人們更快完成工作、更安全地駕駛等。然而,大規模使用AI將可能對能源供應造成巨大壓力,甚至超越某些國家的用電需求。
AI
能源消耗
ChatGPT
伺服器
2023.10.15
碳權交易所揭牌後,臺灣的碳交易將如何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02期
今(2023)年8月,臺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於高雄揭牌,並預計在明(2024)年年初開始營運。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推動碳權以來,這20年間全球的碳市場規模達已到8500億美元,不過仍有許多人不清楚何謂碳...
碳權
碳權交易所
京都議定書
高雄
碳市場
2023.10.15
賦予碳價值能否加速全球淨零發展?
作者 / 李堅明/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502期
蔡英文總統於今(2023)年4月宣布,臺灣即將成立碳權交易所(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 TCX),第一時間股市中的碳權概念股,例如國內著名紙業公司的股價隨之飆升、引起國人關注。其實,碳權在國際上已不是新聞...
碳權交易所
聯合國
氣候變遷
效能標準
減碳
增匯
能源
2023.10.15
小兵立大功!淺談外泌體相關技術發展及專利布局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2期
在1980年代首次發現時,「外泌體」(exosome)曾被認為是對細胞無用的廢棄物質。不過在隨後的研究卻發現外泌體會在細胞間傳遞信息,並對多種生物過程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日益受到重視及關注。
外泌體
細胞外囊泡
免疫系統
靶向系統
專利
臨床醫療
後端醫療
2023.09.15
再生醫療雙法草案遭遇卡關?臺灣再生醫療發展面臨的爭...
作者 / 廖秀蓉/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員;張至宏/亞東...
501期
再生醫療在臺灣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新興領域,主要透過再生醫療製劑和再生醫療技術,利用細胞的再生功能來治療疾病和修復組織損傷。為管理此類醫療實施,2019年修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
再生醫療
異體幹細胞
細胞庫
再生製劑
細胞治療
2023.08.15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三讀通過,有助於臺灣再生能源發...
作者 / 編輯部
500期
在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世界各國約定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著手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去(2022)年3月底,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
再生能源
法令
巴黎協定
淨零碳排
2023.08.15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真的有助於2050淨零排放嗎...
作者 / 高銘志/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500期
自總統蔡英文於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參加「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宣示淨零目標以來,政府各部會陸續啟動了政策或法律等方面的因應策略。最具指標性意義的無非是去(2022)年3月底,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太陽光電
離岸風電
生質能發電
地熱能發電
小水力發電
2023.08.15
離了解語言發育更進一步 陽明交大發現影響說話能力的...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0期
語言能力對人類互相交流溝通非常重要,但語言的神經運作機制至今仍然有許多不明之處。FOXP2基因常被稱作「語言」基因,如果出現突變會造成語言障礙、難以發出正常的說話聲音。近期,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語言發展
陽明交大
神經
樹突
2023.07.19
從摩爾定律看半導體產業近半世紀以來的發展
作者 / 胡璧合/臺大電機系副教授,專長為前瞻奈米電子元件及...
643期
1947 年,蕭克利、巴丁、布拉頓發明了電晶體。它像一個微型開關,在訊號輸入時打開或關閉電晶體,就能決定是否讓訊號通過。
摩爾定律
半導體
電晶體
MOSFET
Intel
2023.07.19
以「氨」儲氫 新世代儲氫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作者 / 編輯部
499期
198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各國第一次體會到化石燃料終有用盡的一天,也使人們開始積極尋找新的替代能源。「氫」分子可說是一個絕佳的能量儲存分子,能以化學鍵結的方式儲存能量,大量生產氫氣也有助於碳等其他元素的循環再...
石油危機
氨
氫
氫能經濟
次世代製氨觸媒
2023.07.19
數位科技如何解構市場、衝擊傳統產業的發展?《數位浪...
作者 / 史欽泰/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前工研院...
499期
前端科技的研發,一是方便人類解決問題,二是用於高科技戰爭、擊敗對手。雖然戰爭也是驅動科技非常前端的誘因,但大部分是與影響人類生活較有關係。如核子武器發明,對人類毀滅性極大,會危害人類和平的生活,因此規範限...
數位科技
產業結構
數位化
社群傳播
資本主義
媒體
2023.06.01
跟你想的不一樣!漫長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者 /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642期
防堵疫情的規定實施後,確實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但這些影響並非持續性,對不同類群的人們影響程度也不一。除了心理狀態,生活和發展上也發生負面影響,如老人退化加劇、孩童認知發展延後等,但其中也有正向的改變。疫...
COVID-19
韌性
心理狀態
孩童發展
生活
2023.05.16
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 將帶來哪些隱藏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497期
ChatGPT、Midjourney無疑是今(2023)年上半年最熱門的話題,這些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強大的功能也讓許多人嘖嘖稱奇。
ChatGPT
Midjourney
人工智慧
2023.05.15
在ChatGPT風潮下,生成式AI發展的隱憂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社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
497期
在ChatGPT於去(2022)年11月底發布並風靡全球之後,有更多類似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加入戰局。在全世界瘋狂測試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風潮之下,許多尚未被重視與討論的議題,可能潛...
AI
生成式AI
AIGC
人工知識
無真相時代
2023.05.02
收集塑膠微粒與垃圾!以過濾技術及無人船 減緩海洋塑...
作者 / 洪以柔/點點塑創辦人,臺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
641期
為阻止塑膠微粒危害擴大,點點塑公司製作了塑膠微粒收集器,發現塑膠微粒的濃度、成分與上下游、產業分布有關。
塑膠微粒
垃圾
過濾技術
無人船
海洋塑膠汙染
2023.04.18
核融合發電有望實現?從美國NIF最新研究看未來發展
作者 / 張博宇/目前專研於高能高密度電漿、電漿推進、核融合...
496期
太陽透過核融合產生能量,提供我們日常所需的能源更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即使超過了半個世紀、投入大量資源,物理學家仍常常笑說:「永遠只剩下30年就可以實現核融合發電。」
核融合反應
能量
核分裂反應
NIF
2023.04.18
博士生人數年年下降,改革該從何著手?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96期
去(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CHIPS Act),挹注高達132億美元的資金,積極發展半導體研究及生產力提升,維持國家科技發展的優先順位。
博士
學術訓練
經濟
心理健康
職涯發展
改革
«
1
2
3
4
5
6
7
8
9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資料總數:24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