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3-11-15
工研院打造「氫能示範驗證平台」 期望藉此帶動臺灣氫能產業蓬勃發展
503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工研院
氫能示範驗證平台
淨零碳排
太陽電池
綠能產業
永續環境
隨著國際間的2050淨零碳排趨勢,再生能源日漸成為各國的能源發展重點,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也預估全球的再生能源占比將在2027年達到40%。為此,今(2023)年TIE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以永續綠能為主題的「永續發展館」,便展示了有關創能、儲能、節能與系統整合等創新低碳科技的跨部會成果。而由工研院打造並展出的「氫能示範驗證平台」,則提供了一條龍式的氫能技術與驗證解決方案,目前已協助國內公司推動餘氫發電。衍生自該平臺的「氫豐綠能科技公司」新創公司,也期望能透過技術移轉幫助臺灣發展氫能發電的關鍵技術、培養運維能力及累積運轉經驗,藉此帶動臺灣氫能產業蓬勃發展,幫助產業搶攻新能源商機。
現階段工研院已規劃「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內容涵蓋臺灣未來30年在氫氣供應、發電、工業、載具上的應用,以及法規標準、基礎設施等氫應用發展等面向,可預想氫能將會是臺灣未來積極發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工研院本次展出的「氫能示範驗證平台」,整合再生能源電解產氫、氫氣純化與高壓儲存、發電應用技術,打造完整的氫能產業鏈。此平臺已吸引11家廠商在此進行研發、驗證合作,根據工研院發布的新聞稿指出,目前已有半導體矽廢棄物處理業者透過餘氫發電技術,將處理含矽廢棄物時產生的氫氣副產物轉換為電能,打造完整矽廢棄物循環經濟模式,並取得綠電憑證。
除了氫能示範驗證平台之外,工研院也展出其他32項與氫能有關的技術,涵蓋創能、儲能、節能等不同面向。在創能方面,「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太陽電池」以超薄氧化層及多晶矽層作為太陽能電池背面的鈍化堆疊層,可說是目前商品化中最具競爭力的高效率太陽電池之一,這項技術也已技轉給國內太陽能大廠,期望該電池及模組可以有更大的產能。儲能的部分則有可搭配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系統的「釩液流電池暨關鍵組件技術」,可以安全儲能並解決再生能源並非隨時都能穩定發電的間歇性(intermittency)問題,目前此技術也已技轉給中油公司。最後在節能領域中,工研院研發的「創新低碳節能吊扇」是臺灣唯一具完整碳足跡分析、低碳又節電的創新吊扇,現已實際使用於中小學中,此吊扇在相同風量條件下,平均用電量只有傳統吊扇的1/3、減碳效率達60%以上。
針對未來的綠能科技發展,工研院在永續環境領域也已規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後續將積極推動跨 業整合,形成具全球競爭力的綠能產業生態系,創造出環境永續的未來。
(Adobe Stock)
新聞來源
工業技術研究院(2023年10月13日)。
工研院打造一條龍氫能發展平台
以創新科技 助產業搶攻新能源商機
。工業技術研究院最新新聞,
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01_content&SiteID=1&MmmID=1036276263153520257&MGID=112101310002328306
。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11月號/2023 第647期:鼓起勇氣來看牙!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