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9.01
「蹴罷秋千」的手機 從單擺運動到計時工具
作者 / 曾耀寰 |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技師,...
669期
現代人比較少配帶手錶,這是因為近來已有太多時鐘的替代品,例如手機。現在的手機功能強大,除了報時外,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內建的陀螺儀進行單擺等時性的實驗。
單擺
伽利略
陀螺儀
惠更斯
2025.06.01
AI 醫生來報到 臨床醫療將會有哪些改變?
作者 / 張詠淳 | 臺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所長、...
666期
AI 醫療的未來充滿無限的想像力,但也伴隨著各種挑戰。當我們逐步進入由AI 輔助的醫療新環境時,無論在科技接受度或道德倫理上,都需要經歷調整與適應。透過這樣的過程,或許不久之後,AI 醫療將不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場...
臨床醫療
電腦視覺
自然語言處理
放射科
2025.01.01
破解駭客和密鑰分發限制 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作者 / 陳彥儒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助理研...
661期
量子科技曾被視為不可能實現的科學幻想,但是在近年快速的發展下,已經逐漸往實際應用推進。它們不僅能提供更高的計算效能、更安全的資訊保護、更精準的量測能力,還有許多無限可能的應用等待著科學家去發掘。
量子力學
光子
偏振
量子加密通訊
2024.09.16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遺傳關鍵角色? APOE4基因型與發病風...
作者 / 駱啓仁/現任長庚大學檢康老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專...
512期
最近一項針對失智症與脂蛋白朊E(apolipoprotein E, ApoE)的研究,結合基因型態與腦部影像,提出合成ApoE的基因是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且能做為早期評估的指標之一。
阿茲海默症
APOE4
早期評估
2024.08.01
碳費將改變經濟與生活? 臺灣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挑戰
作者 / 葛復光/目前為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主任秘書,主要研...
656期
因應全球淨零趨勢,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已於去(2023)年10月正式進入過渡期,表示歐盟廠商在進口CBAM管制產業的產品時,必須根據產品的碳排放量購買CBAM憑證(CBAM...
碳費
碳交易市場
排放交易體系
碳定價
碳稅
成本
消費者
通貨膨脹
排碳成本
能源
2024.08.01
造成阿茲海默症的遺傳關鍵角色? APOE4基因型與發病...
作者 / 駱啓仁/現任長庚大學檢康老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專...
656期
最近一項針對失智症與脂蛋白朊E(apolipoprotein E, ApoE)的研究,結合基因型態與腦部影像,提出合成ApoE的基因是造成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危險因子,且能做為早期評估的指標 之一。
阿茲海默症
基因
神經退化
失智症
老化斑塊
星狀膠質細胞
異構體
同型合子
高齡社會
2024.07.01
打擊害蟲!RNAi基因農藥提供作物保護新解方
作者 / 吳岳隆/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昆蟲病理研究室主持人...
655期
農業的發展就像是一場人類與害蟲之間的軍備競賽。20世紀之前,人類多使用自然界中的有毒物質對付害蟲,例如硫、砷、毒魚藤、樟腦等;20世紀後,各式新興的有機合成殺蟲劑出現,為農作物生產帶來更強大的保護罩。然而,化...
RNAi
農業
農藥
基因
奈米載體
蟲害防治
基因穩定性
基因沉默
2024.03.15
以「草本炭方」替代抗生素 守護人類與動物的健康
作者 / 林宏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林翰佳/臺...
507期
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在近幾年來已成為全球重大的衛生威脅。具有抗生素抗藥性的細菌又被稱為「超級細菌」(superbug),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光是在...
草本炭方
抗生素抗藥性
超級細菌
農業
中草藥
炮製
奈米科技
2024.03.01
如何實踐永續智慧城市的概念?
作者 / 謝尚賢/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兼工程資訊模...
651期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城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且持續往城市集中,再加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許多城市正面臨著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天災頻傳、交通擁堵、社會不平等的一系列問題,不僅影...
永續智慧城市
數位科技
人工智慧
ICT
數位治理
綠色智慧
2024.03.01
如何整合、管理海量資料? 數位經濟發展下的資料治理
作者 / 莊宜勳/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助理研究員;郭耀煌/成功...
651期
隨著ChatGPT的浪潮席捲全球,大量基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服務出現,為人們帶來更便利的生活,也讓AI相關產業迎來了另一個春天。然而,這些服務之所以能順利運行,基本都建構於海量的資料之上。因...
數位經濟
資料共享
資料治理
人工智慧
智慧城市
信任
2024.02.15
緬懷恩師 卓爾不群的李怡嚴教授
作者 / 魯經邦/清華大學物理學系1977級、物理研究所1979級畢...
猶記第一次對「李怡嚴」這個名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是在考完高中聯考放榜後,1970年8月某日,看到報紙一則新聞,我國產生了第一位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班的石育民先生,指導教授就是李怡嚴先生。在那個年代...
李怡嚴
科學月刊
清大物理
科學教育
理論物理
2024.01.01
引領科技應用的革新 物質波的微觀奇蹟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主持雷射光譜實...
649期
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物質與光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的物質波理論(當時稱為德布羅意波)。隨後在192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戴維森(Clinton Davisson)與革末...
物質波
電子
電子顯微鏡
磁透鏡
奈米結構
繞射
中子
布拉格定律
2023.10.15
賦予碳價值能否加速全球淨零發展?
作者 / 李堅明/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502期
蔡英文總統於今(2023)年4月宣布,臺灣即將成立碳權交易所(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 TCX),第一時間股市中的碳權概念股,例如國內著名紙業公司的股價隨之飆升、引起國人關注。其實,碳權在國際上已不是新聞...
碳權交易所
聯合國
氣候變遷
效能標準
減碳
增匯
能源
2023.10.01
稍縱即逝的神祕宇宙電波 快速電波爆的發現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46期
人類祖先最早開始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應該會發現天上有一些明顯的規律現象,例如白天的太陽和夜晚的星星、月亮。這些發光體每天從特定方向的地平面升起,到達接近頭頂的位置,再隨著時間流逝在原本升起的對面方向走入地...
電波爆
客星
中子星
宇宙
羅瑞默爆
電波色散
鹿鷹獸
2023.09.01
解析臺灣東西部地震與斷層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645期
臺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平均每年約有兩萬個地震,其中約1000個是有感地震。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東部及東北部外海,這是因為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影響,每年大約以八公分的速度相互聚合,常...
地震
斷層
震度
老屋補強
場址效應
地震預警
2023.05.02
收集塑膠微粒與垃圾!以過濾技術及無人船 減緩海洋塑...
作者 / 洪以柔/點點塑創辦人,臺灣師範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
641期
為阻止塑膠微粒危害擴大,點點塑公司製作了塑膠微粒收集器,發現塑膠微粒的濃度、成分與上下游、產業分布有關。
塑膠微粒
垃圾
過濾技術
無人船
海洋塑膠汙染
2023.04.24
有生態資料又有問卷訪談,該如何管理研究資料?CIRES ...
作者 / 黃寶霈/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專員。
該如何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力量,讓綠能發展與在地的社會生態系統之間取得平衡?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永續研究
生態系統研究
動物資料
微氣候資料
社會系統研究
2022.08.15
人工智慧可能有感知與意識?LaMDA事件的哲思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助理研究學者。
488期
人們或許真的很希望像上帝一樣依照自己形象造人,Google工程師雷蒙恩(Blake Lemoine)在今(2022)年四月與公司管理階層分享了一份標題為「LaMDA有感知嗎?」(Is LaMDA Sentient?—an Interview)的文件,裡面是他與...
Google工程師
大型語言模型系統
LaMDA
人工智慧
隨機鸚鵡
涂靈測試
科學知識
哲學思辨
科學驗證
2021.11.30
盤根錯節的疆域 崇山峻嶺與深淵幽谷交織的複雜系統
作者 /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合...
624期
義大利物理學家帕瑞希,多年來利用場論的方法及電腦模擬,研究複雜系統的統計物理。他的研究對於許多複雜系統如自旋玻璃、最佳化問題、生物演化、神經網路等議題有重大貢獻,甚至也影響了計算科學、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
帕瑞希
諾貝爾物理學獎
統計物理
場論
團體
社會網路
磁偶極
自旋玻璃
系統
磁矩排列
2021.08.31
臺灣的細胞治療之路 邱士華醫師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謝育哲/本刊主編。
621期
細胞治療是一種從病患身上取出所需的細胞,經培養後再輸回原病患體內的治療方式。衛服部於2018年發布《特管法》後,開放6項可於醫療院所實施的細胞治療應用。臺北榮總醫學研究部部主任邱士華表示,細胞治療可作為新形態...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特管法
臺北榮總
北榮
邱士華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PSCs
日本理研
理研
人類白血球抗原
HLA
2021.08.31
都市裡吹來一股雜草風 臺灣原生野花草的應用實驗
作者 / 伍淑惠/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中山大學生物學研究所...
621期
今年台北植物園新增了一個名為「野花園」的小型植物展示區,也是臺灣第一個以「原生植物」為主角的公共花園。野花園裡有臺灣北部平野常見的物種,甚至是臺北都會區人行道旁就能看見的種類,更區分出喜陽、耐陰、中性等三...
科學月刊
生物學
植物學
植物
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
野花園
植物展示區
原生植物
外來植物
2021.07.12
鳥類鄉民科學在臺灣的發展
作者 / 林大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475期
林大利主要分享臺灣鳥類公民科學的發展。他首先展示了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貢獻,這不僅是臺灣首次以國家規模進行的系統性調查,亦為亞太地區第一個繁殖鳥類調查案例。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鳥類
鳥類調查
2021.07.12
路殺社鄉民科學的方法可行嗎?
作者 / 林德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475期
林德恩分享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過去八年運作經驗與下一階段之目標。該計畫於2012年開始,起初至2017年屬於推廣期,利用臉書社團招募對議題有興趣的民眾提供路殺照片和資料。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路殺
2021.07.12
eBird:賞鳥活動與公民科學的結合
作者 / 陳宛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475期
陳宛均分享eBird的進程以及其資料的重要性。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以及相機與GPS的搭載,許多應用程式隨之出現,而eBird的應用程式則是極為出色的一項開放資料分享工具。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鳥類
eBird
賞鳥
2021.04.15
「文字再使用」有問題嗎?文字再使用、自我抄襲兩概念...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助理研究學者。
472期
「文字再使用」在學界何時變成髒話或負面用詞了?就像重音唸「林老師」那樣?不論是林老師還是有文字再使用者,可能都覺得很無辜吧?
學術
文字再使用
自我抄襲
學術倫理
學術論文
科普文
2021.03.30
不只是植物!跨「界」天王的藻類家族
作者 / 張睿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本篇...
616期
從餐桌上的海帶到水族箱中的綠色小點,藻類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充斥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你了解藻類嗎?依據目前藻類資料庫(algaebase)中的位階分類,有細胞核的是真核藻類;不具核細胞核的稱為原核藻類。而藻類究竟被...
藻類
藍綠菌
海藻
植物界
細胞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藻類分類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數據
巨量資料
網際網路
摩爾定律
積體電路
2020.09.01
閱讀素養升級版─科學閱讀素養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9期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快速躍升,原因在於文字的紀錄,人的情感、經驗與智慧不僅存留在口語相傳,透過文字紀錄才能代代地準確流傳。當經驗和智慧的長久累積,人類文明的才能大步前進。
文明
閱讀
識字率
12年國教
核心素養
科學
2020.05.01
航向火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太空探險
作者 / 陳英同∕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中央研究...
605期
長久以來,人們好奇於天空中的天體與其運行,而火星,對於人類更有種特殊的吸引力。 雖然現今已進入太空探險時代,人們對於如何安全成功的探測太陽系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不過所有的太空任務仍然有相當的風 險。因此,...
火星
火星探索
火星探測
太空
太空探索
太空觀測
火星探測車
新視野號
2020.04.07
從任務偏離到關鍵任務:新冠肺炎期間的研究倫理考量
作者 / 甘偵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通識...
460期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清華大學陸續傳出研究實驗室人員確診,目前不清楚這些實驗室是做哪類研究,希望不是以人作為實驗對象,否則感染情況令人擔憂。但面對新冠病毒(COVID-19)傳播來勢洶洶,凡是需要人與人親身接觸的活動...
新冠肺炎
受試者
實驗
研究倫理審查
人類/人體研究倫理
IRB/REC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8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