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科月五十之回到過去《科學月刊》—墨香紙蘊半世紀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回到過去《科學月刊》—墨香紙蘊半世紀
作者 / 《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錄片整理、撰寫 李依庭/本刊...
600期
伴隨《科學月刊》五十年來的舊雨新知,在紀錄片團隊光與影的捕捉中,喚醒,他們在《科學月刊》的年少輕狂,留下,絲絲回憶中的吉光片羽。現在,就將畫面下的像素,用《科學月刊》最擅長也最熟悉的文字,傾訴,這些年來的...
科學月刊五十年紀錄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刊》與我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0期
為了準備《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念,各項活動在編輯部和一群科月朋友們的協助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過去,筆者曾參加科月四十的相關活動,並與李國偉老師共同規劃和推動2010年科普閱讀年系列活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科學教育科月五十
科月五十之承先啟後  傳授、傳播,然後傳承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承先啟後 傳授、傳播,然後傳承
作者 /
600期
儘管一路經歷風風雨雨,如今,已走過五十年歲月的《科學月刊》,對於那些曾經參與或讀過《科學月刊》長大的人們眼裡,它,是一個什麼模樣的存在?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中又帶有哪些影響?
科月五十科學月刊
科月五十之期許未來 傳遞知識、品味使然─一本科學刊物的使命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期許未來 傳遞知識、品味使然─一本科學刊...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0期
《科學月刊》滿 50歲了。對一份以本土原創為核心,強調科普新知報導為主軸的紙本刊物而言,想想這真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科學月刊科普本土原創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2019.11.27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作者 / 蔡政修/本刊副總編輯,任教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
600期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日本,是2008年的夏天到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參訪,主要和館內的研究人員一島啓人(Ichishima Hiroto)討論古生物相關的研究。 福井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從事相關的基礎古生物研究,至今也累積了不少令人...
福井盜龍恐龍展新種恐龍
10月號科學習單 選自《科學月刊》598期〈破解夜市中玩不膩的經典─遊戲篇〉
2019.11.15
10月號科學習單 選自《科學月刊》598期〈破解夜市中玩...
作者 / 簡千田/新北市立福和國中理化科教師。
598期
10月號科學習單
重力摩擦力力學學習單夜市遊戲釣酒瓶遊戲套圈圈
欽點夜市中的銅板美味-加工食品篇
2019.10.01
欽點夜市中的銅板美味-加工食品篇
作者 / 黃健政/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
598期
在臺灣的夜市美食中,除了澱粉和肉類食物外,構築夜市邊走邊吃文化的,是各式各樣的小食點綴。透過此文,將一一解析夜市攤販中常見加工食品的製作與成份。
加工食品夜市蒲鉾凝膠
從古代歷史文件看保存技術
2019.10.01
從古代歷史文件看保存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中的《聖殿卷》(Temple Scroll),於1947年以色列死海附近的猶太沙漠(Judean desert)中被發現;根據研究,這份書寫在羊皮紙上的珍貴神學文件,已存在逾兩千年之久。
歷史文件保存技術羊皮紙硫酸鹽優化技術
80年前,臺北正萌芽的教育型天文台
2019.09.18
80年前,臺北正萌芽的教育型天文台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53期
說到臺北的天文台,你或許會想到士林基河路上的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然而回溯歷史,臺北第一座開放民眾參觀的天文台,其實在西門附近、坐落於延平南路上,就在現在的中山堂南側的屋頂上。
哈雷彗星天文台
理性與感性的對話── 從北美館展覽走出一段科藝記事
2019.09.18
理性與感性的對話── 從北美館展覽走出一段科藝記事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453期
在這場名為「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藝術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在科技界面上延伸觸角的藝術作品,主要訴求為對科技發展與工業開發造成人類心靈與物質境域汙染與迫害的深度反思,讓人走進美術館時也彷彿置身於...
北美館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國衛院攜成大舉辦科普活動讓科研成果更加深植民心
2019.08.16
國衛院攜成大舉辦科普活動讓科研成果更加深植民心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與成功大學,日前聯合舉辦「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活動,盼透過此活動讓民眾對科技有更多了解,並散播科學的種子,讓孩子體驗到科學的趣味性。
國衛院科研成果
「研講堂」屏東場蓄勢待發主題更深入在地
2019.08.16
「研講堂」屏東場蓄勢待發主題更深入在地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中央研究院今(2019)年6月於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科普單元「研講堂」的首場講座,探討語言學習的方法、神經系統的發炎與退化,以及人工智慧與多媒體的議題,活動結束後佳評如潮。
研講堂神經系統人工智慧
參賽者與評審該做朋友嗎?
2019.08.01
參賽者與評審該做朋友嗎?
作者 / 編輯部
596期
不論是諾貝爾、奧斯卡或葛萊美等大獎,得獎者通常都是鎂光燈的對象。但如果參賽者與評審彼此認識,頒獎結果的公平性又是如何?近期由BI挪威商學院(BI Norwegian Business School)等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參賽者...
獲獎機率直接關係互惠關係小團體關係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2019.07.16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作者 / 文詠萱/自由工作者,主要工作項目為科普寫作還有音效...
590期
木星擁有全太陽系最大的天然衛星群,這些屬於木星的「月亮」雖然擁有相當平等的學術簡稱,卻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等不同的方向繞著木星轉,甚至在質量、大小等特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時至今日,人類對木星(與它周圍的好...
太陽系木星衛星極光宇宙
課堂上的砲彈
2019.07.02
課堂上的砲彈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95期
平方數連續平方和
用一趟登月之旅,換得近半世紀的時尚傳奇!
2019.07.01
用一趟登月之旅,換得近半世紀的時尚傳奇!
作者 / 郭羽漫/鞋櫃裡永遠只有3雙鞋,本刊編輯。
595期
著名的阿波羅 11 號(Apollo 11)於1969年7月20日完成登月任務, 然而,這項任務不僅成就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一同「參與」任務的服飾與配件,也在時尚界寫下了一小段歷史。
阿波羅11號月球阿姆斯壯月球靴
破解登月陰謀論
2019.07.01
破解登月陰謀論
作者 / 謝育哲/愛看驚悚又有趣的都市傳說嚇嚇自己,本刊編輯...
595期
1969 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載順利抵達月球,成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探險任務之一。不過登月的壯舉,有一群人完全不買帳。對他們而言,美國為了在太空競賽中擊敗蘇聯,所謂的登月,純粹是場精心策畫的「實境秀」。
月球空氣動能
國中會考不會考 數學簡單不簡單
2019.07.01
國中會考不會考 數學簡單不簡單
作者 / 舒宇宸/臺灣大學應用數學博士,用數學經 歷過財務金...
595期
「如果人們不相信數學簡單,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真實世界有多複雜。」——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素養並非將考題回答正確,而是在持續思索探究期後留下的本質。108 課綱以素養為導向,考題除了追求生活化並貼近日常...
108課綱國中會考
有光的地方就不怕髒? 看光觸媒如何抗菌除臭
2019.07.01
有光的地方就不怕髒? 看光觸媒如何抗菌除臭
作者 / 廖美儀/國立屏東大學應用化學系助理教授;鄭廷瑜/國...
595期
家電用品經常出現許多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關鍵字,如空氣清淨機、捕蚊燈等宣稱所含的「光觸媒」及「奈米光觸媒」。這看似高科技的光,與光觸媒之間有何關聯?材料是否會為環境帶來其它副作用?
光觸媒微生物二氧化鈦氧化還原反應
今非昔比的匠心交織
2019.07.01
今非昔比的匠心交織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5期
建築,是人們為遮風避雨、生活之下所建構的 產物。然而,隨著人類藝術文化的發展,遂逐 漸成為一種文明的展現,所以,了解建築背後 的脈絡也就成為認識一段時期歷史的依據。
建築金字塔古希臘聖索菲亞大教堂四角椎體結構藝術文化
《冥王星任務》: 新視野號26年一刻
2019.07.01
《冥王星任務》: 新視野號26年一刻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595期
兩天來一口氣看完《冥王星任務:NASA 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 頭之旅》(Chasing New Horizons: Inside the Epic First Mission to Pluto),我不得不在闔上書本(正確來說是闔上開著書檔的電 腦),深深吸了一口氣來平復情緒。這...
冥王星新視野號行星行星科學
千里共嬋娟—逐夢踏實的登月夢
2019.07.01
千里共嬋娟—逐夢踏實的登月夢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
595期
今(2019)年,NASA慶祝人類登月50週年。好萊塢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從阿姆斯壯的觀點回顧50年前登月的劃時代壯舉。阿姆斯壯這一大步,是由許多小步累積而成。逐夢踏實的登月夢,起於人們舉頭望明月的想像及...
登月阿姆斯壯太空
建構師生的學習素養
2019.07.01
建構師生的學習素養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595期
教育部所頒定的108 課綱將於今(2019)年的108 學年度正式實施。而本次的課綱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但到底什麼是素養?又如何協助學生建立起學習的素養?站在第一線教學的老師又該如何面對課綱的修改?本文將以高中物理、生物...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108課綱生物素養教學
鼓勵學生參與生活、解決問題的探索教育夢工廠
2019.07.01
鼓勵學生參與生活、解決問題的探索教育夢工廠
作者 / 郭羽漫/學生時期總是無法背多分的舒脖忑,本刊編輯。
595期
在 108 課綱上路前,許多教育工作者可以預見其可能帶來的衝擊為何。課綱安排與調整從來都不是只有「教」與「學」這麼單純,除了必須了解現行課綱與過去的差異,從政策規劃面、教學第一線到校內資源整合,每個環節都有碰...
科學張昭鼎紀念研討會108課綱課綱
科技都進步成這樣了,是否該讓計算機融入數學課程?
2019.07.01
科技都進步成這樣了,是否該讓計算機融入數學課程?
作者 / 單維彰/任教於中央大學。
595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第一代數學課程綱要,如何以務實而又謙卑的小工具計算機(electronic calculator),作為數學教育的改變樞紐?藉由計算機融入國中與高中階段數學課程的設計,108 數學領綱企圖讓數學的教學與評量發生本質...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108數學領綱數學計算機科技
給魚?供釣竿?還是成為那釣竿製造者?
2019.07.01
給魚?供釣竿?還是成為那釣竿製造者?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5期
過去,坐在同一教室、翻同一頁教科書、讀著一樣的章節、聽老師上相同課程,是人們所熟悉的同班同學。而在這波新教育浪潮中,將進行「每間學校、每個科目、每堂課程皆不盡相同」的目標,打造身旁鄰座不再侷限於班級同儕,...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108課綱跨領域數感計算機數學
漸凍症發病機轉新發現 人類可望開發「解凍」標靶藥物
2019.06.18
漸凍症發病機轉新發現 人類可望開發「解凍」標靶藥物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 所副研究員陳俊安與研究團隊日前實驗發 現,一種名為mir-17~92的微型核糖核酸 (microRNA)於正常四肢運動神經元裡表 現量極高,然而在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 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漸凍症標靶藥物
我們還能享受便利生活多久?消失中的元素與現代生活
2019.06.03
我們還能享受便利生活多久?消失中的元素與現代生活
作者 / 林宇軒/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畢業生,樂於分享科...
594期
大眾對回收塑膠垃圾相當重視,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許多元素也很需要回收再利用。不論是手上的智慧型手 機或浪漫的七彩飄浮氣球,其實當中所包含的稀土及氦元素等並非取之不盡,甚至處於用罄的危機中。於 是,稀有的元素如何...
元素元素週期表環境永續發展
有無利益衝突,誰說了算? 從美國醫學研究未揭露利益的爭議談起
2019.06.02
有無利益衝突,誰說了算? 從美國醫學研究未揭露利益的...
作者 / 甘偵蓉/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
594期
研究利益衝突,是指研究人員在專業上必須列為首要考量 的利益,可能在追求私人或次要利益的過程中受到減損或 負向影響,甚至因而未能遵守相關法律或專業倫理。而醫 學研究與商業利益,是 1 加 1 大於 2 的協同共榮,還是...
論文醫學利益衝突
雷達英雄後傳-電波天文學
2019.06.02
雷達英雄後傳-電波天文學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94期
英雄經常在亂世一展豪情壯志,不僅戰士或勇士有機會變成英雄,像是諸葛孔明的智將在赤壁一役同樣扮演重要角色:向曹操借箭、向老天借東風以及火燒戰船等,功勞不輸戰馬戰船上的勇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群科學家英雄...
科學光無線電波電磁波電波天文學電波望遠鏡無線通訊天文望遠鏡
  • «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