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觀看電視上的自然風景,還能改善負面情緒?
2020.11.01
觀看電視上的自然風景,還能改善負面情緒?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在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一項研究中表示,在家中觀看自然風景節目也具有提振心情、減少負面情緒的效果!
大自然情緒VR眼鏡互動式圖像
當豬吃下萊克多巴胺之後……
2020.11.01
當豬吃下萊克多巴胺之後……
作者 / 徐濟泰/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美國伊利諾大...
611期
被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大多會出現增重速率、飼料使用效率及瘦肉率上升等現象,然而在不同品種間會有差異。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豬肉的顏色會出現些許的變化,但肉眼難以分辨。此外,餵食萊克多巴胺也會造成豬隻的生理與行...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赤痢螺旋菌彎曲形桿菌脂肪豬肉
萊豬行不行?問題出在清楚標示!
2020.11.01
萊豬行不行?問題出在清楚標示!
作者 / 廖英凱。曾柏諺。
611期
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開放在即,大眾關注此政策是否會影響自身健康?事實上,不管是豬肉或任何食物,重點在於食用劑量的多寡,完全無毒的食物並不存在。而大家所擔心的瘦肉精檢測標準,其實早已將敏感族群納入其...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豬肉食安風險
瘦肉精傳聞是真是假?
2020.11.01
瘦肉精傳聞是真是假?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世界反運動禁藥組織(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每年都會公布禁藥清單,並透過檢測來監督運動員,藉此防範他們透過藥物來提升訓練效能及運動成績,影響比賽的公平性。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β2 agonist瘦肉精克倫特羅代謝半衰期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度
2020.11.01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
作者 / 謝育哲/還好我和女朋友身高差不多,不用放慢走路速度...
611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走路方式,一般來說,我們身體會以消耗最少能量的最佳步行速度(optimal walking speed)行進。
走路速度情侶親密關係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2020.11.01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
611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物種瀕危指標評估報告是經過專家學者討論之後,提供統一的標準,除了可以讓物種獲得更多的關注外,也能使我們更適當地利用生物資源,並...
物種評估紅皮書紅肉丫髻鮫臺灣喉鬚鯊巨口鯊漁業環境氣候瀕危物種
動物試驗中最溫柔的依靠─小鼠診所
2020.11.01
動物試驗中最溫柔的依靠─小鼠診所
作者 / YouTube Li /現實人生YouTuber當不成,只好改名求轉...
611期
實驗小鼠是生科領域研究者最熟悉的夥伴之一。在實驗中,該如何準確使用最適合的小鼠是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對此,由科技部與中研院所補助設立的臺灣小鼠診所,提供產官學界一個專屬的平台,以先進的儀器專業的諮詢等服務...
實驗動物小鼠診所基因剔除基因體計畫
為什麼「生命個體」的概念如此難以定義?-生物個體的科學與哲學
2020.11.01
為什麼「生命個體」的概念如此難以定義?-生物個體的...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對於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
611期
會怎麼定義一個「生物個體」?多數動物有明確的身體邊界,從外觀很好指認出「一個生物體」;但是像珊瑚蟲和管水母,就很難有明確的生物個體定義;而定義某些植物和真菌個體又更加困難,例如許多看似單株的白楊樹,其實共...
生物個體天擇作用體內穩定態基因
免疫系統裡的「自我」是誰
2020.11.01
免疫系統裡的「自我」是誰
作者 / 邱千蕙/陽明大學生科系與臺灣大學心理所畢,密蘇里州...
611期
談論到免疫系統時,我們總是習慣區分出「敵」與「我」的概念,但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決定誰是自我?誰是外敵?「自身和非自身理論」是免疫學中古典與主流的理論,認為是否排斥的原則取決於自我分子與非自我分子的差異;後續...
免疫系統細胞免疫自我後天免疫系統免疫耐受性淋巴細胞
「萊」豬進口鬆綁惹議-且看科學如何面對瘦肉精難題
2020.10.15
「萊」豬進口鬆綁惹議-且看科學如何面對瘦肉精難題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近來,政府宣布開放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不僅執政團隊對此議題的立場轉變受抨擊,也被質疑罔顧國人健康。
萊克多巴胺科學國際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方?
2020.10.15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
作者 / 賴昭正/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
466期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人類成了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建立了「人定勝天」的自信。然而,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瘟疫爆發,相信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著這個問題,小,竟然會被一個「不倫不類」病毒搞到天翻地覆:去、...
病毒COVID-19流行病學醫學醫學研究數據羥氯奎寧藥物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2020.10.15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6期
以CRISPR技術發展最精密及敏感的領域,應屬涉及人體醫療的部分。人體治療要求的技術層次最高,考量的關鍵議題最多,各國法規要求及限制亦最嚴格。
CRISPR基因編輯遺傳性疾病P53基因Cas9蛋白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CDK-18基因醫療
治療COVID-19的潛力藥物瑞德西韋專利在臺灣遭遇公眾審查挑戰
2020.10.15
治療COVID-19的潛力藥物瑞德西韋專利在臺灣遭遇公眾審...
作者 / 林殷如/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專利師。
466期
自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感染人數不斷攀升,截至今(2020)年9月,全球感染人數已突破3000萬人,死亡人數接近百萬人。全球科學家莫不全力尋求更快更準確的篩選試劑、治療COVID-19病徵的候選...
COVID-19瑞德西韋專利權醫藥品專利藥物新冠肺炎
大氣環流變化 可能使冬季的白令海冰減少?
2020.10.01
大氣環流變化 可能使冬季的白令海冰減少?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近十年來,由於人為活動致使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北極海冰在夏季時融化速度加劇。
二氧化碳泥炭地氧同位素氣候有機化合物
臺灣立方衛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0.10.01
臺灣立方衛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 / 方振洲/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七號星系計畫系工經理、...
610期
立方衛星是一種低成本、易於設計建構及標準化的立方體人造衛星。而臺灣在此領域中,從最初的蕃薯號及鳳凰號,到現在的玉山、堅果及飛鼠衛星,用於航海、飛機及太空天氣等領域,每種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用途。而在未來,立方...
衛星立方衛星奈米衛星皮米衛星立方衛星生態系統太空產業
為什麼仿真機器人會笑得你心裡毛毛的?
2020.10.01
為什麼仿真機器人會笑得你心裡毛毛的?
作者 / 羅億庭/喜歡狗的貓派,本刊編輯。
610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賦予周遭動物與物品一些人性化的心情或想法。你可能會覺得家裡的貓好像在生氣一樣一直亂咬人(其實牠只是單純想咬你而已,貓咪就是這麼任性);覺得眼前的蠟像直盯著自己看,感覺隨時會動起來;又...
擬人論恐怖谷理論去人性化假說仿真機器人
不只是一項科技 人工智慧對未來的反思
2020.10.01
不只是一項科技 人工智慧對未來的反思
作者 / 魏澤人/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創立花蓮—py社群及實做...
610期
人工智慧在無數科幻作品和文學作品中出現過,如《駭客任務》、《復仇者聯盟》等。其基本技術原理以可以推導未來科技發展的路徑。人工智慧發展依賴於龐大的數據。近年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有了不同的升級,可以更高效的使...
科技人工智慧科普電腦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2020.10.01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作者 / 羅億庭/正朝向每天喝一杯優酪乳的路邁進,本刊編輯。
610期
「在人的身體中,約有37兆2千億個細胞,日復一日、24小時、365日,精神十足地工作著!」
《工作細胞》細胞氧氣免疫細胞腸道乳酸菌伺機菌
TSfN 2020特刊:臺灣神經科學擴大跨域交流
2020.09.15
TSfN 2020特刊:臺灣神經科學擴大跨域交流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16個神經科學相關學會決定共同舉辦「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討會」(TSfN 2020),讓基礎科學、醫學臨床及數理工程等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夠齊聚一堂,在兩天半的研討會中交流。
神經科學研究跨領域
集精神醫學與化學之大成 瑞典神經化學家首度來臺交流
2020.09.15
集精神醫學與化學之大成 瑞典神經化學家首度來臺交流
作者 / 撰文|趙書屏。
465期
布列諾以一般精神醫學以及臨床化學見長,同時他也是一名醫師。
精神醫學臨床化學阿茲海默醫學
建立多領域資料庫 探究兒童神經發展疾患病因
2020.09.15
建立多領域資料庫 探究兒童神經發展疾患病因
作者 / 撰文|黃名琪。
465期
高淑芬長年深入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與自閉症類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兩大神經發展性疾患,皆好發於兒童期且易導致長期認知與社會生活功能障礙,然...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類疾患神經發展疾患
剖析靈長類動作的神經網路 找到相關疾病機轉與解方
2020.09.15
剖析靈長類動作的神經網路 找到相關疾病機轉與解方
作者 / 撰文|陳志揚。
465期
對於教育以及神經科學研究非常熱心的伊佐正,其實最早的志願是成為一名醫生。當他在就讀東京大學醫學院時,因緣際會下進入東京都老年醫學研究中心(Tokyo Metropolitan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進行研究。
神經科學盲視現象帕金森氏症中樞神經神經元靈長類疾病
憂鬱症營養治療先驅 論文高度受國際引用
2020.09.15
憂鬱症營養治療先驅 論文高度受國際引用
作者 / 撰文|蘇冠賓。
465期
蘇冠賓對憂鬱症的病因與治療研究不遺餘力,經過他與團隊多年來的努力,不但找到可有效且安全治療憂鬱症的天然營養物質,更結合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遺傳學探究憂鬱症病因。
憂鬱症營養醫學精神醫學身心醫學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播與偵測
2020.09.15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466期
多年來,新北市與臺中市較少發生登革熱流行,因此警覺性與防疫備戰力不足,各於2018年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2019年,新北市更首次出現本土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群聚,顯示白線斑蚊在該市仍有傳播風險;同年高雄市...
登革熱 流行病學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COVID-19 病毒傳播 病媒蚊 防疫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2020.09.14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研究學者,前成功...
466期
此次臺大公衛團隊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在研究倫理審查方面引發些許爭議。從目前資訊及各方說法來看,先說結論,臺大團隊是否應該把彰化縣衛生局的採檢視為研究的一部份,面臨兩難。如視採檢為研究...
臺大公衛 彰化縣衛生局 研究倫理 倫理審查 血清 抗體 檢測
「看見」記憶
2020.09.10
「看見」記憶
作者 / 撰文|謝育哲/《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一個好的科學家並非只是以追求發表國際級的論文為目標;他們真正在追求的其實是真理。」這是江安世於2007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時,在受訪影片中對科學家研究精神所下的註解。
大腦記憶神經傳遞圖譜蕈狀體肯氏細胞嗅覺多巴胺超解析顯微鏡X光三維斷層掃描技術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腦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認知心理學語言學認知語言學
臺灣神經科學家攜手成立聯盟 推動腦庫及精神神經疾病研究
2020.09.10
臺灣神經科學家攜手成立聯盟 推動腦庫及精神神經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神經科學聯盟將於9月11∼13日在中研院舉辦「第一屆臺灣神經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期許透過此活動帶動跨領域研究風氣。
神經科學臺灣腦庫精神疾病神經退化疾病腦科技
對抗老化要先瘦肚子
2020.09.01
對抗老化要先瘦肚子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健康問題與老化所帶來的影響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議題。
老化免疫系統嗜酸性白血球巨噬細胞脂肪
尼安德塔人可能對疼痛比較敏感
2020.09.01
尼安德塔人可能對疼痛比較敏感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感受到疼痛?疼痛感由專門的神經元負責傳導,當這些神經元的鈉離子通道(Nav1.7)接收到可能傷害人體的訊息時,便會引發神經衝動,將訊息傳送到大腦,使我們感受到疼痛。
鈉離子通道演化人類學神經元胺基酸尼安德塔人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