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精準醫療新篇章-健保下的NGS檢測研究與法律課題
2024.10.21
精準醫療新篇章-健保下的NGS檢測研究與法律課題
作者 / 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暨教授
514期
在傳統的醫學診斷中,醫生往往依賴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來確定疾病類型。然而許多疾病——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的症狀具有高度相似性,為診斷的精準度帶來挑戰。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在分子層面上對疾病進行精確的診斷。
基因檢測NGS技術次世代定序健保給付
AI時代下的人才能力評估新任務
2024.10.21
AI時代下的人才能力評估新任務
作者 / 陳慶瀚/國立中央大學資工系教授
514期
未來的人才評估方法不僅需反映對技術能力的掌握度,在當今快速變動的社會環境中,應更加重視創造力、適應力和全球視野。筆者建議以下五點作為未來人才能力評估的新方向:
AI協作能力創新未來人才
以浮萍為基礎開發的光學生物感測器能快速且準確地檢測水質
2024.10.21
以浮萍為基礎開發的光學生物感測器能快速且準確地檢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4期
這種基於浮萍的生物感測器有望在環境監測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僅能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便捷的研究工具,也有可能成為環境保護部門和水資源管理機構的重要監測手段。
浮萍生物感測器生物電子學
GLP-1研究先驅獲拉斯克獎開啟肥胖治療的新紀元
2024.10.21
GLP-1研究先驅獲拉斯克獎開啟肥胖治療的新紀元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4期
科學家發現GLP-1類藥物不僅能治療糖尿病,還具有顯著的減重效果。2014年,利拉魯肽成為首個獲批用於治療肥胖的GLP-1類藥物。
肥胖治療GLP-1糖尿病
告別ChatGPT?可安裝於電腦的小型AI模型
2024.10.21
告別ChatGPT?可安裝於電腦的小型AI模型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4期
最新趨勢顯示,科學家正轉向在自己的筆記型電腦上安裝小型AI模型,而非依賴網路版的ChatGPT等服務。這種轉變不僅帶來便利性,更為科研工作提供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慧小型AI模型LLM
臺大研發「自驅動穿戴式裝置」可運用於智慧醫療、運動醫療等領域
2024.10.21
臺大研發「自驅動穿戴式裝置」可運用於智慧醫療、運動...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4期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教授林宗宏研究團隊提出了一項創新解決方案,利用人體自身產生的能量來驅動穿戴式裝置,讓裝置在不需外部供電的情況下仍可運作,為智慧醫療帶來嶄新的契機。
穿戴式裝置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系奈米發電機
突破性的農業技術 國產花椰菜米與牛番茄帶來健康飲食新潮流
2024.10.21
突破性的農業技術 國產花椰菜米與牛番茄帶來健康飲食...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4期
未來,農糧署與謝昌衛團隊將繼續推動低碳生活和永續農業的理念,並將這些創新技術擴展到更多農產品的加工中。
花椰菜米牛番茄農業技術食品加工
聊天機器人成功挑戰陰謀論?新研究顯示AI有機會說服人類
2024.10.21
聊天機器人成功挑戰陰謀論?新研究顯示AI有機會說服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4期
根據9月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當具有事實根據的論點由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聊天機器人而非「一般人」提出時,確實有些陰謀論者會改變想法。
聊天機器人AI辟謠機器人
以AI建構演化樹 - 英國團隊追溯黃病毒起源
2024.10.21
以AI建構演化樹 - 英國團隊追溯黃病毒起源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4期
隨著AI工具的發展愈來愈成熟,科學家現在可以透過AlphaFold這類能大規模預測蛋白質結構的工具,比較病毒家族的蛋白質結構。
演化樹病毒起源蛋白質語言模型
昆蟲的不耗電降溫法 用仿生材料幫手機、房屋降溫!
2024.10.14
昆蟲的不耗電降溫法 用仿生材料幫手機、房屋降溫!
作者 / 黃靖文 | 熱愛桌球的博士生,於萬教授指導下已發表三...
658期
銀蟻特殊的毛髮結構便是降溫關鍵。這些毛髮能夠有效反射絕大部分的太陽光,從而減少銀蟻從環境中吸收的熱量。除此之外,牠們還有良好的中紅外線熱放射能力。
撒哈拉銀蟻奈米纖維超冷材料
讓皮膚變透明的食用色素
2024.10.07
讓皮膚變透明的食用色素
作者 / 編輯部
658期
團隊嘗試讓雞胸肉片吸收與水混合的色素,結果發現色素能讓光線穿透肌肉組織而不發生散射,也就是使雞胸肉變得透明。接著他們在活體小鼠身上測試此色素的效果,同樣讓不同組織透明化――小鼠的頭皮和腹部變得透明,甚至可...
食用色素隱形史丹佛大學
金屬材料的全新概念 突破極限的高熵合金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教授葉均蔚專訪
2024.10.07
金屬材料的全新概念 突破極限的高熵合金 清華大學材料...
作者 / 張樂妍 | 本刊主編
658期
「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從製程去改善鋁合金、鋼鐵合金的性能,但總是感覺遇到了瓶頸。」葉均蔚說道,「那個時候,我覺得傳統的合金設計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由於看不見合金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這種困境促使他開始思考,到...
高熵合金材料科學清華大學
開創高熵合金的實驗旅程
2024.10.07
開創高熵合金的實驗旅程
作者 / 葉均蔚 | 清華大學材料系博士、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中...
658期
很多學者問筆者,是什麼樣的研究背景才能想出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的創意,當初又是如何由零開始探索,逐步開發成世界首創的新材料領域。筆者想在這裡藉由文字,與讀者分享並一同回顧這段歷程。
合金機械加工雙盤法往復式擠型法
以「異質」觀念設計機械性質更強的高熵合金
2024.10.07
以「異質」觀念設計機械性質更強的高熵合金
作者 / 陳奕嘉 | 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童書毅 | 中興...
658期
高熵合金是一種充滿潛力的新材料,將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有望在許多應用上取代傳統材料。本篇文章將討論高熵合金的機械性質,以及如何透過各種方法將高熵合金的強度進一步提升。
高熵合金機械性質FCCBCC
製造結構穩定、循環壽命長的電池 高熵氧化物的多樣化應用
2024.10.07
製造結構穩定、循環壽命長的電池 高熵氧化物的多樣化...
作者 / 潘珏樺 | 就讀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碩士班,...
658期
高熵材料的概念從合金為起點,目前已擴展到氧化物、碳化物、矽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領域,且應用廣泛。本文主要會聚焦於高熵氧化物的結構、性質與應用。
高熵氧化物電池電解質
更輕、更強韌、CP 值更高 超越傳統超合金的高熵超合金
2024.10.07
更輕、更強韌、CP 值更高 超越傳統超合金的高熵超合金
作者 / 葉安洲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英國劍...
658期
超合金(superalloys)指的是耐熱度超過一般不銹鋼,且常態工作溫度為此材料熔點60%以上的合金。它的種類根據主要成分可分為鐵基、鈷基、鎳基三大類。
高熵超合金立方結構降伏強度
斥資百億日圓 日本矢志將科研成果全面開放取用
2024.09.30
斥資百億日圓 日本矢志將科研成果全面開放取用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513期
現階段臺灣學術研究者普遍較為缺乏研究資料開放的意識,使得目前研究資料再利用的可能性近乎於零,未能顯現典藏庫的應用價值。2024年2月,日本文部科學省宣布日本將投資100億日元發展科研成果的開放取用,除投資建立存放...
日本學術開放數位典藏
日本學術振興會及日本學界近期的資料管理方案政策發展
2024.09.30
日本學術振興會及日本學界近期的資料管理方案政策發展
作者 / 陳英翔/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實習生
513期
日本學術振興會(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JSPS)是日本國內重要的獨立科研經費資助機構,它扮演的角色就如同臺灣的國家科學委員會,致力於推動科學研究發展,促進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並支持研究成...
DMP科學研究發展資料共享隱私保護
臺科大開發「車輛密碼加密驗證機制」 讓車聯網更精準安全
2024.09.30
臺科大開發「車輛密碼加密驗證機制」 讓車聯網更精準...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3期
「車輛密碼加密驗證機制」,為高速交通環境中的車輛驗證問題提供了突破性解決方案。這項研究在InnoVEX 2024新創競賽榮獲台杉創新獎,展現了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卓越成果。此機制核心的「批量驗證技術」能同時處理多輛車的驗...
臺灣科技大學加密驗證車連網
從輔助診斷到風險預測, 如何確保醫學AI安全又有效?
2024.09.30
從輔助診斷到風險預測, 如何確保醫學AI安全又有效?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3期
AI技術未來有望在個人化醫療、疾病預防、調整醫療資源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然而,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確保AI技術的發展不會加劇醫療資源分配的不平等,或對醫患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人工智慧醫學未來發展
醫學影像新突破 臺大團隊實現高品質的3D腦部MRI合成
2024.09.30
醫學影像新突破 臺大團隊實現高品質的3D腦部MRI合成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3期
這是首次在3D語義腦部MRI合成中使用擴散模型生成高品質的圖像,且這款模型的語義條件特性也顯示出在生物醫學影像中實現圖像匿名化的潛力,在未來有望解決數據和隱私問題。
臺灣大學MRI醫學影像
新型的腦機介面 讓ALS患者再次「開口說話」
2024.09.30
新型的腦機介面 讓ALS患者再次「開口說話」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3期
近期,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中心(UC Davis Health)開發出一款可將大腦訊號轉化為語音的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且準確率為同類系統中最高,可達到97%。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大腦訊號語音訓練
地震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 日本科學家的實驗室保衛戰
2024.09.30
地震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 日本科學家的...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3期
儘管這次地震並未引發嚴重災害,但仍再次提醒了生活在日本和其他地震帶的科學家,地震這項潛在的威脅可能會擾亂甚至毀掉他們的研究成果。那麼他們該如何保護實驗室?
地震設備保護動物安危
FDA拒絕以MDMA治療PTSD 迷幻劑療法面臨新挑戰
2024.09.30
FDA拒絕以MDMA治療PTSD 迷幻劑療法面臨新挑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3期
以迷幻劑、興奮劑治療心理疾病的療法在近年來備受關注。近日,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拒絕了Lykos Therapeutics公司使用亞甲二氧甲基苯丙胺,俗稱搖頭丸,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的療法,
PTSD迷幻劑療法心理療法
捕捉十億分之一秒的瞬間
2024.09.30
捕捉十億分之一秒的瞬間
作者 / 編輯部
658期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款世界上最快的電子顯微鏡,能夠捕捉到運動中電子的靜止圖像。研究團隊將這項突破性成果命名為「阿秒顯微技術」(attomicroscopy)。這臺顯微鏡將幫助...
電子顯微鏡量子物理光脈衝
器官晶片如何模擬人體微環境,使傳統動物實驗減量?
2024.09.23
器官晶片如何模擬人體微環境,使傳統動物實驗減量?
作者 / 編輯部
513期
器官晶片以微流體系統培養細胞,模擬人體器官的微環境、重現人體組織結 構,有助於替代傳統的動物實驗。
器官晶片動物實驗
從藥物開發到疾病研究 仿生肺器官晶片的進程與展望
2024.09.23
從藥物開發到疾病研究 仿生肺器官晶片的進程與展望
作者 / 陳冠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
513期
雖然目前器官晶片技術已被廣泛發展,但若需要進行複雜流道和流體的控制或是即時進行檢測,將會面臨實驗過程費時的問題,導致細胞在經過多個時間點的分析後失去活性。
仿生肺器官晶片藥物開發
以Google搜尋趨勢分析傳染病流行及疫苗接種趨勢
2024.09.23
以Google搜尋趨勢分析傳染病流行及疫苗接種趨勢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513期
Google搜尋趨勢(Google trend)分析具有評估傳染病流行趨勢的潛力,若能確認這些數據與官方單位監測報告之間的相關性,將有助於我們以快速、簡便又經濟的方式預測傳染病疫情及流行範圍,為疾病的早期管制爭取時效,預防...
Google trend傳染病流行疫苗接種
漁電共生能否成為臺灣邁向 淨零的綠能新策略?
2024.09.16
漁電共生能否成為臺灣邁向 淨零的綠能新策略?
作者 / 編輯部
512期
去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以光電為最高,而在光電產業中,「漁電共生」(aquavoltaics)結合了太陽能發電與養殖漁業,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具有優勢和效益。不過, 漁電共生真的能解決電力問題嗎?此技術當前的發展受到哪些挑...
漁電共生綠能再生能源
「漁電共生」一地二用 實現淨零排放和ESG
2024.09.16
「漁電共生」一地二用 實現淨零排放和ESG
作者 / 陳哲俊/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專案副研究員
512期
在光電產業中,漁電共生(aquavoltaics)結合了太陽能發電與養殖漁業,是一種兼顧再生能源又維持養殖漁業生產的模式,在實現淨零排放和實踐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永續發展等各方面,有著相當的優勢...
漁電共生淨零排放再生能源環境保護ESG一地二用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