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4.12.23
永久性化學物質未來將不再永久? 科學家找到分解的方...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6期
藉由創新的化學技術以及管理策略的更新,人類或許有機會解決PFAS帶來的環境問題,讓永久性化學物質不再「永久」。
PFAS
鐵氟龍
碳氟鍵結構
2024.12.23
展現高度準確率 科學家使用AI協助診斷憂鬱症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6期
通過結合多模態數據和先進的AI技術,不久後將有機會出現更客觀、準確的憂鬱症診斷方法,且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這種AI輔助診斷系統有望成為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重要工具,幫助他們做出更準確的診斷決策。
憂鬱症
ECG
人工智慧
2024.12.23
美國病毒學家使用病毒治癒自身乳癌引發實驗倫理爭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的病毒學家哈拉西(Beata Halassy),她將實驗室培養的病毒注射在自己的腫瘤上,嘗試治療乳癌,在近日引發諸多有關實驗倫理議題的討論。
實驗倫理
癌症
溶瘤病毒療法
2024.12.23
《數位生命科學》期刊影響因子遭撤銷將對期刊造成哪些...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數位生命科學》期刊這次嘗試打破常規、引入開放和透明的出版流程變革,反映了當代學術出版生態正在經歷的重大轉型。然而,科睿唯安撤回影響因子的決定,也凸顯了這種創新模式面臨的現實挑戰。
期刊因子
期刊
論文
審查
2024.12.23
科技巨頭的低碳賭注 新一代的地熱能源挖掘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世界上多個科技巨頭,例如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Google針對核能市場的交易引發諸多媒體關注。但其實包括Meta、Google在內的幾家公司,也在投資另一種低碳能源——新一代的地熱能源。
能源
地熱能
地質學
2024.12.23
Google使用數千萬支手機 繪製地球電離層地圖、改善...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來自Google的研究團隊首次使用約4000萬支手機的即時數據繪製出電離層狀況。這種從群眾身上收集到的訊號有望改善衛星導航的功能,幫助研究人員了解電離層,尤其是在非洲、南美、南亞等一些數據較少的地區。
電離層地圖
GPS
自動駕駛
2024.12.23
COP16針對保育資金的分配未達共識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儘管COP16未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資金籌措上達成全面共識,但藉由引入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參與,以及建立DSI的利益分享機制,仍推動會議的進展。面對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持續惡化的挑戰,需要來自全球居民的共同參與,以找出和...
生物多樣性
生態
環境
2024.12.16
調控基因的微小推手- miRNA如何被發現?
作者 / 編輯部
516期
miRNA就像是精密的分子開關,能夠調控蛋白質的生成,挑戰了傳統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miRNA
線蟲
分子生物學
2024.12.16
小小線蟲再立大功 miRNA的發現與應用
作者 /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醫系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分子病毒...
516期
2024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第三度頒發給研究線蟲的科學家,本次獲獎的得主分別為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魯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發現線蟲時序調控基因「微型RNA」(microRNA, miRNA)。
miRNA
線蟲
DNA編碼
2024.12.16
器官晶片技術的專利布局
作者 / 董詩凡/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專利師
516期
官晶片將微流體系統、類器官、生物反應器結合在尺寸約為顯微鏡載玻片大小的晶片上,能更精確地模擬人體的複雜生理過程。
器官晶片
專利申請
自動化感測
2024.12.16
除了傳染病,疫苗還能預防或治療癌症? 癌症疫苗的最...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516期
近年來新型生物技術的發展,包括新型傳遞工具、佐劑及mRNA抗原的開發,使疫苗大放異彩。從只能用於預防感染性疾病,延伸至非感染性疾病,擴展到能治療疾病,特別是在預防和治療癌症領域已有顯著進展。
子宮頸癌
肝癌
疫苗
2024.12.16
電子皮膚研發材料突破 臺科大邱昱誠獲吳大猷先生紀念...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6期
本次研究的成功,不僅展現了臺灣在半導體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發實力,也為未來的醫療科技發展帶來新方向。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成熟,期待電子皮膚技術能為人類的健康監測和疾病預防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臺科大
電子皮膚
分子科學
2024.12.02
顛覆傳統的微小生命密碼 改寫生物學中心法則的 miRNA
作者 / 俞震亞 | 專長為發育生物學。 目前任教於陽明交大生科...
660期
魯夫昆實驗室找到第二個短的RNA ――let-7,不僅在線蟲體內被發現,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都具有let-7 基因。
諾貝爾獎
基因
miRNA
2024.12.02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
作者 / 魏澤人 | 陽明交大AI 學院副教授,機器學習GDE(...
660期
這是諾貝爾委員會首次將物理獎頒給AI 研究,由於得獎主題實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不少觀看諾貝爾獎直播的物理學家一時錯愕,不知該做何感想。
諾貝爾獎
AI
類神經網路
2024.12.02
當AI 碰上蛋白質 蛋白質結構預測如何改變藥物的發展?
作者 / 葉先偉 |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助理教授。出生...
660期
2003 年,貝克實驗室成功設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蛋白「Top7」,並開啟了一個未知的研究領域――全新的蛋白質設計(de novo protein design)。
諾貝爾獎
蛋白質結構
AI
2024.12.01
讓AI設計生命?
作者 / 編輯部
660期
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團隊開發出名為「Evo」的AI 模型,希望它利用類似ChatGPT 學習人類語言的方式,解讀並設計出具有各種功能的DNA。
AI
DNA
核苷酸
2024.12.01
推翻百年有機化學法則
作者 / 編輯部
660期
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方法,成功製造出過往被認為不可能存在、違反布萊特法則的烯烴分子(anti-Bredt olefin, ABO)。
有機化學
布萊特法則
烯烴
2024.12.01
將血液做成3D 列印材料
作者 / 編輯部
660期
一種嶄新的「生物協同材料」,這種由血液製造的材料可促進骨骼或傷口修復,有望應用於個人化再生醫學領域中,治療各種疾病或外傷。
3D 列印
生物協同材料
再生醫學
2024.11.18
AI有保「琵」! 工研院、中華電信用AI守護臺灣黑面琵...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5期
工業技術研究院與中華電信共同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AI鳥類辨識行動方案,結合中華電信的5G行動網路和AI技術,自動識別棲息地內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
中華電信
AI辨識
2024.11.18
新一代可自動供電的人體植入物-PVDF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5期
目前,研究團隊僅進行小規模的分子評估。若想使這種PVDF成功商業化,團隊還需要在不改變PVDF性質的條件下,將懸浮在水中的結構沉積於設備上。
電動塑膠
鐵電性
電活性
2024.11.18
當AI遇上諾貝爾獎 科學界的傳統榮譽如何適應科技新潮...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5期
近年來,有許多人擔心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對人類專業造成的威脅。當代的AI模型能以和人類相似的方式書寫、交流,甚至在象棋、圍棋等領域中的表現超越人類,令一些人產生了不安感
人工智慧
AI
諾貝爾獎
2024.11.18
「智慧型」胰島素 幫助糖尿病患者更靈活調控血糖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5期
近期,來自丹麥諾合諾德製藥公司(Novo Nordisk)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的胰島素分子,它可以根據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自動調整分子活性,調控胰島素的開關。
胰島素
糖尿病
血糖波動
2024.11.14
開放儲存庫如何推動全球的科學進展?
作者 / 編輯部
515期
今(2024)年的會議在瑞典哥德堡舉行,超過40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討論如何透過開放儲存庫,提升研究的透明度、支持少數族群,以及促進環境永續等議題。
開放儲存庫
學術共享
知識共享
2024.11.14
2024開放儲存庫國際會議 直擊研究資料基礎設施的新進...
作者 / 李承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資料寄存所技...
515期
開放儲存庫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Repositories,簡稱OR會議)是開放儲存庫(open repositories)領域的年度研討會,自2006年起已舉辦19屆。
開放儲存庫
學術共享
知識共享
國際會議
2024.11.14
外泌體治百病?醫藥新星面臨的現實挑戰
作者 / 張文瑋/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教授,專長為腫...
515期
外泌體(exosome)近年來成為生技醫藥產業焦點話題,這種由細胞分泌的微小奈米顆粒被視為生物標記、藥物傳遞系統、疾病治療的未來潛力之星,吸引了大量研究資源和產業關注。
外泌體
生物標記
藥物傳遞
2024.11.14
日本半導體廠為何凋零?《決戰半導體》
作者 / 菊地正典
515期
一九八五年, 日美政府啟動協議, 於一九八六年簽訂《日美半導體協定》。這個持續了十年的協定中,包含了許多批評日本半導體產業的內容。
半導體
日本
發展
2024.11.11
撞到月亮的超級電腦? 寫下超級電腦運算里程碑的臺灣...
作者 / 黃榆蓁 | 國網中心推廣業務長工,推廣高速計算與相關...
659期
臺灣的超級電腦發展始於1990 年代,當時由於國內大專院校在氣候模擬、生物醫學、工程設計等領域的研究需求不斷增長,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變得至關重要。
超級電腦
CPU
GPU
浮點運算
2024.11.04
真實世界的蜘蛛絲發射器?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近期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受到超級英雄蜘蛛人(Spider-Man)啟發,研發出一種可從針頭射出的液體物質,這種物質能快速固化成纖維,且具有黏附、提起物體的功能。
蜘蛛絲
纖維
蠶繭
2024.11.04
亞馬遜投注核能發電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科學家預測2030 年全球數據中心的用電需求將增長160%,其中AI 將占19%。Google 近期也和能源公司簽訂了SMR 發電協議。此趨勢將促使科技業者投入更多資源在能源的開發,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人工智慧
亞馬遜
核能
2024.10.21
NGS檢測納入健保,能否寫下臺灣精準醫療新篇章?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為精準醫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隨著臺灣今(2024)年5月將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NGS檢測
健保
次世代定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資料總數:113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