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17.07.01
太空凍存的精子成功培育出小鼠後代
作者 / 編輯部
571期
未來人們若想前往太空居住,需克服的其中一項問題為高空中的宇宙輻射及低重力是否會阻礙人類生育、受孕或引起胚胎異常發育。先前的實驗顯示送至太空站的魚及蠑螈等物種能進行生殖,但對於哺乳類的研究卻非常稀少,1980年...
太空凍存
精子
小鼠後代
2017.07.01
發現培養血液幹細胞的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71期
一般來說,罹患血液系統疾病的病患需仰賴捐獻者健康的骨髓(包括血液幹細胞)來治療,但其困難之處在於找到可相互吻合的對象。由於基因複雜,若骨髓來自患者的兄弟姊妹有1/4成功的機率,但若是陌生人的骨髓,配對成功的...
血液幹細胞
血庫缺血
細胞突變
2017.07.01
自然界的同性行為—個體間鍵結與生殖的對抗
作者 / 鄭先祐(Ayo)/美國杜蘭大學生態學博士,現任國立臺...
571期
宇宙萬物出現之前,本著道,萬物形成,物質到生命。人類透過大腦,世代持續探索這個道,建構出文明,享受生活。不幸的是,受限於只是部分的理解,片段的獲取,往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夾帶苦難,甚至是毀滅性的結局。
自然界
生殖
同性行為
生物多樣
2017.07.01
屍情話意─那些死亡告訴我們的事
作者 / 林德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
571期
由於科技的進步,各式工具的發明,加上各種社群平台的推波助瀾,使得生物物種的調查門檻得以降低,讓大部份人都能參與,近10年來各式各樣 的公民科學計劃在全球各地大量崛起。
公民科學計劃
出生率
死亡率
2017.06.29
自然界的同性行為-個體間鍵結與生殖的對抗
作者 / 鄭先祐(Ayo)/美國杜蘭大學生態學博士,現任國立臺...
571期
宇宙萬物出現之前,本著道,萬物形成,物質到生命。人類透過大腦,世代持續探索這個道,建構出文明,享受生活。不幸的是,受限於只是部分的理解,片段的獲取,往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夾帶苦難,甚至是毀滅性的結局。文明...
同性
生殖
圖靈
跨性別
跨物種
基因多樣性
親子
親子鍵結
同理心
鏡像神經細胞
2017.06.01
手持螢幕裝置阻礙幼兒語言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2017.06.01
毛髮灰白與稀少的關鍵因子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隨著老化,頭髮會逐漸變灰白且稀疏,而目前科學家已知是由毛囊幹細胞和幹細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與頭髮製作和髮色色素相關,卻不知道這些毛囊幹細胞是如何影響毛髮的生長與機制。
毛髮
生長機制
細胞
2017.06.01
公小丑魚本能性的照顧行為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在動畫《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中,小丑魚爸爸為了尋找他的小孩而不辭辛苦地到處奔波,擔心年幼的小丑魚受傷。而在現實海洋世界裡,科學家認為公小丑魚也同樣擁有如此強烈的養育本能,是最關心其後代的魚類之一。
公小丑魚
照顧行為
異亮胺酸催產素
2017.06.01
溫度升高影響蜥蜴體內微生物多樣性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氣候變遷,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改變與各地災難頻傳之外,對於生物個體而言,可能也將帶來很大的挑戰。最新的研究發現溫度上升可能會造成爬行動物 體內微生物數量減少。
溫度
蜥蜴
微生物
2017.06.01
小鰻魚苗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尋根之路?─地磁可能是...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70期
現在多數人對鰻魚的主要印象大多來自於香噴噴的鰻魚飯,但在美味可口的背後,鰻魚的一生仍有許多有趣的未解之謎。
小鰻魚
地磁
迴游
2017.06.01
生活中的休閒食品——擠壓加工技術原理與應用
作者 / 林貞信/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暨生物工程學博士,現為...
570期
擠壓加工技術(extrus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的發展,源自於西方20 世紀初的科技,簡單的定義是運用擠 壓機(extruder), 加工處理米穀、 豆類原料,成為中間(intermediate) 或完成(finished)產物的一種技術。...
休閒食品
加工技術
擠壓加工技術
2017.06.01
中研院研究發現影響動物胚胎時期發育的基因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發育生物學,是為了探究生物個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透過調控不同基因來影響個體組織與器官成長的相關研究。
ZFP568蛋白
Igf2基因
胚胎發育
羅素–西弗氏症
貝克威思–威德曼氏症
2017.06.01
西北大學列印人工卵巢讓母鼠具備生育能力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3D列印技術,在現今的生物科技已經時有耳聞,最常聽到的運用就在於生物支架、皮膚、耳朵與心臟瓣膜等生物 3D列印技術。不過,隨著近年來生物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器官也透過此技術被列印出來。
人工卵巢
母鼠
3D列印
2017.06.01
興大發表3種臺灣特有盲蛛新種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盲蛛,雖然稱作蛛,且與蜘蛛一樣有八支細長的腳,但卻不是蜘蛛。盲蛛屬於盲蛛目,牠們的棲息環境主要是在潮濕且陰暗的洞穴或落葉堆中。
盲蛛
夜行動物
陸域生態
2017.06.01
澳洲大學研發大腦晶片有助受損大腦的修復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再生醫學,指的是期望用人為的方式再做出具有功能的器官或身體的各種組織,提供病患移植,使患者重獲健康。而在現今的再生醫學中,主要以造血幹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cell)或...
再生醫學
腦細胞
神經元
義肢
奈米技術
2017.05.01
嬰兒臍帶血能改善記憶與學習
作者 / 編輯部
425期
近期臺灣出現透過臍帶血治療腦性麻痺成功的首例,讓臍帶血有了更多面向的治療。
臍帶血
記憶
學習
蛋白TIMP2
2017.05.01
人工生物袋讓早產的羔羊在體外持續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425期
胎兒在出生前處在母體的子宮中,由胎盤提供營養和氧氣,且環境中富含羊水,讓胎兒能透過漂浮在子宮中,阻擋外面的干擾,逐漸長大,一般嬰兒須待在母體時間為37週。早產兒,除了在體型相較於一般嬰兒較為嬌小外,可能還會...
早產兒
器官
羔羊
生存能力
2017.05.01
滴答滴答的生理老化鐘
作者 / 編輯部
569期
人類(和動物)的老化可以被看作是生命的必然過程,每種物種的壽命或多或少都已被預先確定。而最近的研究表明,透過一種表觀遺傳的修飾——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可以顯示年齡相關的變化, 是目前最佳的年齡生...
表觀遺傳
年齡
DNA甲基化
2017.05.01
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格粒圖形
作者 / 編輯部
569期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會降低認知與記憶的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佔所有痴呆症病例的60~80%。
阿茲海默症
格粒
大腦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17.05.01
北極熊找尋獵物的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69期
生存在北極的北極熊,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性動物,主要以捕食海豹維生。然而,令科學家好奇的是海豹為躲避被獵食經常躲在雪地內,對於北極熊而言是如何找到躲藏在深冰底下的獵物?
北極熊
獵物
嗅覺狩獵
2017.05.01
系統神經科學的觀點─腦袋裡到底裝些什麼東西?
作者 / 林士傑/臺大醫學系畢,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
569期
大腦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人與所有動物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跟大腦和神經系統脫不了關係,無論是任一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動作、思緒(注意力、學習、記憶、判斷)、情緒,乃至於每一個判斷與決定,都和大腦息息...
系統神經科學
腦袋
神經元
認知
行為
2017.05.01
大腸直腸癌的遺傳因素
作者 / 謝孟書/衛福部屏東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
569期
從民國95年起,大腸癌的發生率成為全國所有癌症發生 率第一名,超過以往常見的肝癌與肺癌。不僅如此,大腸癌造成的死亡率也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
大腸癌
罹癌風險
遺傳因素
基因
年紀
2017.05.01
人類不是從猴子演化出來的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569期
很多人都說「人是從猴子演變出來的」,但這的確是天下第一謬誤。但在解謬之前,讓我們先糾出到底是誰在造謠。
人類
猴子
演化
2017.04.01
H7N9基因突變使病毒容易傳染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由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著手致力於研究,並發現了因H7N9禽流感病毒因基因突變,導致病毒容易感染人類。
H7N9基因
分子病毒學
2017.04.01
高穩定藻褐素和小分子褐藻醣膠能輔助癌症與慢性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由臺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主辦的第九屆臺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國際研討會在2017年3月5日舉行,邀請學者們發表臺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相關研究成果。
藻褐素
褐藻醣膠
癌症
慢性疾病
2017.04.01
柏拉木幼葉形成斑紋的原因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野生動物在野外求生,為了躲避天敵因而在身上演化出了多種不同紋路或花紋,以便其增加存活率。而最近,由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與新加坡、美國的學者共同組成的團隊,則發現不只是動物有花紋來增加防禦,連植物也會有其現象...
柏拉木幼葉
光合作用
斑紋
2017.04.01
蜘蛛的驚人食量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在食物鏈中,蜘蛛主要的食物來源為生物界裡各式各樣的昆蟲,但是,你知道全世界的蜘蛛一年需要吃多少昆蟲、蚊子或其他無脊椎動物嗎?
食物鏈
蜘蛛
昆蟲
2017.04.01
眨眼後的對不準得靠大腦來幫忙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人類約每隔幾秒鐘就會自動的眨眼,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眼瞼運動。而眨眼這個動作除了幫助眼睛的濕潤、防止遭受刺激外,科學家也發現了大腦會共同協助以穩定視力。
眨眼
大腦
視力
2017.04.01
導致心臟驟停的遺傳基因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心臟病,是許多心臟疾病的總稱,包含了冠狀動脈心臟病、遺傳性心臟病或心室中膈缺損等。而最新研究發現一個稱為CDH2基因,是造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ARVC)的主因,...
心臟
遺傳基因
猝死
CDH2基因
2017.04.01
如何運動讓身體更健康?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運動,能夠消耗身體過多的熱量、促進血液循環與增加心肺功能等好處,然而運動對於體內哪些胞器能有關鍵的幫助卻所知甚少。近期,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中發現在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運動
身體
粒線體
核醣體
細胞
胰島素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資料總數:153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