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專訪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2018.01.01
埋下不設限的種子—蔡沛學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編輯。
577期
在一個毛毛雨已漸歇、烏雲漸散的早晨,走在臺大的校園中,到處散落著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學長姐精神抖擻的為坐在台階上、那一個個懵懂又略顯緊張的神情展現出無比的熱情。
蔡沛學
獸醫
荷蘭
2017.08.01
承接學術、技轉生技醫藥產業的要角——甘良生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編輯。
572期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DCB),於1984年成立,從創立至今,在臺灣的生技產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生物技術、新藥開發等都有顯著的貢獻,帶領著臺灣生技產業的發展。
生技醫藥
甘良生專訪
學術
2017.08.01
李世昌院士:如果AMS偵側到碳的反物質,意味宇宙有反...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陳其...
572期
1952年出生的李世昌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是國內著名粒子物理學家,2010年獲中研院院士頭銜。《科學月刊》2017年7月號刊載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專訪,關於丁院士所主持的跨國計劃──阿爾法磁譜儀(Alpha...
反物質
宇宙
AMS 計畫
2017.07.01
學次方:遊戲世界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稱職的觀察者,關注新...
571期
三峽的臺北大學前,即便大雨滂沱,仍然有許多學生熙來攘往。附近林立著許多公寓大廈。前來接應我們的是學次方的創辦人之一,藍詩婷。她領著我們進入其中一棟高樓,前往學次方隱藏在尋常住戶中的「據點」。
學次方
遊戲世界
標準答案
學習
2017.07.01
鄭鴻旗:在創客空間中的自學與共學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71期
鄭鴻旗與一群創客(maker)愛好者,創立了創客空間 (makerspace)名為「OpenLab. Taipei」,隱身在臺北公館寶藏巖藝術村,每周三在寶藏巖固定聚會,就像是一塊磁鐵一般,吸引共同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聊聊天,利用彼此...
自學
共學
創克空間
2017.07.01
黃偉翔:用媒體力量改變技職環境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稱職的觀察者,關注新...
571期
〈裁併箭在弦上!立委直指招策會黑機關〉、〈《 兵役法》 修正三讀!技職國手只須當12天補充兵〉、〈破碎後的完整廚心西餐烹飪銅牌簡勝男〉, 一進入《技職3.0》 網站,便看見一篇篇與技職切身相關的重要議題或人物故事...
媒體
體制對話
升學
技職環境
技職3.0
2017.07.01
點子工場&自造工坊:從共同工作空間中創造出創客價值
作者 / 李依庭/本刊編輯。
571期
「我認為創客運動的興起,是因為網路世代與實體世界的相遇。」在紀錄片《自造世代》(Maker)中創客們將自己的創意與其他創客分享、交流之後,共同製作出實品,將想法付諸實現。
創客運動
技職教育
點子工場
自造工坊
2017.07.01
丁肇中為了在外太空偵測反物質,排除萬難執行跨國科學...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文詠...
571期
丁肇中教授是1976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一位非常專注於研究的科學家,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月刊》在訪問丁院士前,除了聆聽 2016年7月3日丁在臺灣大學的演講,也讀過網路上可得到的英文公開資料(參考...
丁肇中
跨國科學計畫
物理
2017.06.01
李琳山:很多中文語音輸入產品都用到我的研究成果,但...
作者 / 崔聖揚/臺大電機系學生。 林宮玄/任職中研院物理所...
570期
臺大電機系李琳山教授,於1977年於美國史丹佛(Stanford)大學拿到電機博士,於1979年回母系任教。回臺灣服務後,才決定投入之前完全不熟悉的領域──語音辨識,也就是現在人們熟悉的「語音輸入」服務。
中文語音輸入
語音辨識系統
訊號處理分析
2017.05.01
吳政忠政委:數位國家中,希望改變每個人的心態與思維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陳...
569期
吳政忠教授於1987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1998年開始參與政府之國科會(科技部前身)事務,2006~2008年曾任國科會副主委。2016年5月20日至今,從國立臺灣大學借調至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目前行政院有8位政...
吳政忠政委
數位國家
2017.04.01
持續燃燒心中的理想─李遠哲
作者 /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8期
李遠哲的辦公室靜靜坐落在臺灣大學原子與分子研究所中,這座研究所是1982年李遠哲尚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期間,他與浦大邦(前河濱加州大學物理系主任)、吳大猷(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張昭鼎(前清華大學化研所所長...
李遠哲
2017.02.01
街頭碟型迷幻樂器
作者 / 受訪者/Angus Lee;採訪整理/文詠萱。
566期
手碟是一種結合節奏與旋律的樂器,在近幾年漸漸越來越多人知道它。這種樂器是由瑞士人霍那(Felix Rohner)與謝雷 (Sabina Schärer)於 2000年發明,因較年輕,發展並不算成熟。
手碟
共振
音色
氮氣處理
非洲鋼鼓
2017.01.01
陳剛:發展綠能解決全球暖化的迫切問題
作者 / 林宮玄/本刊副總編輯。 文詠萱/本刊編輯。
565期
陳剛教授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機械系,除了在工程上的研究,研究的主題也常牽涉到基礎科學,並發表在物理領域的權威期刊。
綠能
全球暖化
專訪
2016.12.01
謹慎、努力朝向自己目標前進─側寫化學獎得主斯托達特
作者 / 李依庭/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
564期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分子機器」新領域的建立,由3位科學先驅者共同獲得此項殊榮,而其中一位英國科學家斯托達特(J. Fraser Stoddart) 是現任教於臺灣大學化學系的邱勝賢教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諾貝爾化學獎
斯托達特
2016.12.01
當科技與文化的相遇─文化部長鄭麗君專訪
作者 / 嚴如玉/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約翰霍普金...
564期
文化是高度抽象的概念,但是政治治理不能光靠抽象的概念,還需要實務經驗的累績,這是許多學者從政之後遭遇的困難。現任文化部鄭部長走過了哲學的學術路,也走過了四任總統的政權更迭,在政治體制裡磨了十六年,讓她懂得...
鄭麗君
科技文化
文化部長
文化會報
科技會報
文化治理
教育
數位科技
文創院
2016.12.01
跨領域的持續努力─ 吳重雨講座教授專訪
作者 / 周佳儀/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班。楊仁龍/東海大學...
564期
「太空 ─宇宙的終極前緣⋯⋯」是許多「星艦」系列科幻迷熟悉的經典開場,代表人類對浩瀚宇宙的無盡想像;然而對活在世上的人們而言,人體「大腦」這個內在小宇宙所蘊藏的秘密,更是許多科學家極欲探究的「前人未至之境...
人工視網膜
半導體工業
2016.11.01
「作不成孔子孟子,那就做個傻子吧!」
作者 / 林翰佳/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科學暨生物科技學系系主...
563期
與廖一久院士相約於仲夏午後,在他位於臺灣海洋大學的研究室。廖院士15年前從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退休後,就在海洋大學擔任春暉講座教授,現已為終身特聘教授。
水產界
廖一久院士
2016.10.01
臺灣農業發展展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曹啟鴻主委訪談
作者 / 韓玉山/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
562期
臺灣具備優越的地理與氣候環境多樣性,造就陸地物種的多樣性,加上四周環海,魚蝦貝類種類豐富,農林漁牧業因而得以蓬勃發展,是支持臺灣經濟的基礎產業。
農業
曹啟鴻主委
政策
追溯制度
雜糧產業
2016.09.01
調整,而不是改革,因為這些都不只是技術問題─科技部...
作者 / 李依庭/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
561期
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從工程、自然科學到文法商的發展事項,都在科技部管轄,但實務上其他各部會都各有科技相關預算。請教部長,科技部對各個學門的經費分配原則是什麼?
科技部
楊弘敦部長專訪
2016.09.01
科學傳播的發展創新與社會責任 ─《科學美國人》總編...
作者 / 黃正球/歐陽太閒
561期
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網路資訊傳播飛速的全球化環境衝擊下,科學月刊很好奇一個創立於1845年的經典科普期刊《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工具與新世代溝通,同時兼顧保有紙本閱讀習慣的傳...
科學傳播
科學美國人
專訪
2016.07.01
「非典型」的中研院院士── 長庚大學醫學院廖運範院...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559期
我國的「院士」,係指具有國際能見度,擁有最高的學術權威,足以代表國家最高水準的科技頂尖人物。院士的產生流程,首先由5位院士共同推薦或各學術機構向中央研究院進行推舉,然後經各組院士初審後送評議委員會選出「院...
廖運範院士專訪
當代醫學月刊
科學
2016.05.01
中央大學太空所—趙吉光教授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編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畢業,覺...
557期
在2015年7月各家媒體爭相報導,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將搭載中央大學自製的「太空魔方」──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dvanced Ionospheric Probe, AIP)──上太空,其主要任務是監控地球電離層的電漿環境。而此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中央大學太空所
趙吉光教授
電磁學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
地球電離層
電漿
福衛一號
太空酬載
2016.01.01
奈米晶面.化學解密─清大化學系教授黃暄益專訪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53期
2011年,《科學觀察》(Science Watch)公布了「全球頂尖一百材料科學家」,當中有一位臺灣的學者名列第三,同時是亞洲地區學術單位學者排行第一名─他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的黃暄益教授。
化學
黃暄益教授
無機材料
二氧化矽
奈米結構
2015.12.01
陽明大學臨醫所楊慕華—癌症轉移實驗室
作者 / 楊慕華
552期
癌症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的轉移也常是造成治療困難的原因。
楊慕華
癌症轉移
上皮間質轉化EMT
癌細胞
2015.12.01
在實驗中找回好奇心的癌症醫師—陽明大學臨醫所教授楊...
作者 / 趙軒翎/本刊主編。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畢業,從生科領...
552期
光是今(2015)年,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楊慕華就獲得兩個獎項的肯定,包括「有庠科技論文獎」和「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其中有庠科技論文獎得獎理由讚揚他的研究「在觀念上提供了突破性見解」、「研究成果自基...
楊慕華專訪
癌症醫師
2015.07.01
成大化學系葉晨聖-奈米探索實驗室
作者 / 葉晨聖/榮獲99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3年經濟部第...
547期
還記得今年2月號,我們曾訪問成功大學化學系葉晨聖教授嗎?這個月讓我們來一窺葉晨聖教授的實驗室吧!
奈米
奈米材料
還原劑
檸檬酸鈉
四氯金酸
奈米粒子
氧化鐵奈米粒子
2015.02.01
化學路上的方向感 踏上奈米旅程 成功大學化學系教授葉...
作者 / 林靜英/本刊編輯。
542期
求學、研究、教學,成大化學系葉晨聖教授不只談科學,而是人生的選擇權。
化學
葉晨聖教授
奈米
癌症標靶治療
金奈米棒
2014.08.01
腦神經解密「注意!」與「別衝動!」— 中央大學認知...
作者 / 廖英凱/泛科學專欄作者。
536期
阮教授所研究的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相當新興的領域,他說,「這是一個研究行為與神經機制最好的時代!」
腦神經
認知神經科學
精神疾病
學習障礙
視覺注意力
2014.06.01
拓樸酶現形 抗癌藥改良根基—臺大醫學院生化所詹迺立...
作者 / 趙軒翎/科學月刊編輯。
534期
DNA的雙股螺旋為最廣為人知的結構之一,1953年由華生和克里克的解構,也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早期成功解出結構的經典範例。
拓樸異構酶
結構生物學
血紅蛋白
氧氣
蛋白質
滅必治
抗癌藥物
癌細胞
2014.04.01
研究基本粒子的理論學家—中央大學物理學系蔣正偉教授...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於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
532期
物理是一門融合理論和實驗的科學,然而經過20世紀的蓬勃發展,物理已經進入到一個抽象層次相當高的境界,現代理論想要再突破、有所進展,非常不容易,許多大學都規定學生一定要有相當的程度才能去從事理論研究,因此這樣...
物理
科學
基本粒子
費曼圖
現象學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6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