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1年
2010年
372期-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專輯(2000年12月號)
108期-化學元素週期表(1978年12月號)
60期-激素(1974年12月號)
2008年
2009年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2017.03.01
三維石墨烯材料新突破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石墨烯為目前所知最薄且最堅硬的奈米材料,具有高強度、導電熱性強等特點,多以二維材料形式存在。在麻省理工學院製造出三維石墨烯材料後開拓新的應用領域,其強度可達鋼的十倍,且密度為鋼的二十分之一。
三維石墨烯
石墨烯泡沫
二維材料
2017.03.01
穀神星上曾有許多冰火山?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穀神星為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被分類於矮行星中,主要由岩石與冰組成。美國航太總署(NASA)利用曙光號(Dawn spacecraft)於 2015 年回傳的資料發現穀神星上有高約4公里的休眠冰火山,命名為Ahuna...
穀神星
冰火山
粘彈性鬆弛
2017.03.01
能用胃酸發電的電池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植入式醫療器材已漸漸成為治療趨勢,但還是有許多需改善的缺點,如電池續航力等。科學家希望能找到一種安全、續航力高、更換次數少的電池,來取代傳統電池。
胃酸
電池
植入式醫療器材
2017.03.01
海草降低海洋中有害細菌數量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海草草甸(seagrass meadows)是地球最廣泛的沿海生態系統,目前已知水中植物對於去除水中病原體與改善水質是相當重要的,但並沒有相關研究評估它們除去水中植物微生物、廢物的能力。
海草
細菌
海洋
2017.03.01
如何減緩老化過程?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近年來,抗衰老在不論是美容產品或健康食品上力求的目標之一。而近期,最新的研究發現若想減緩老化,需減少食物的攝取以減少卡路里的消耗。
老化
核醣體
食物
2017.03.01
造就褐色隱蛛絲線強韌的秘密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褐色隱蛛(Loxosceles reclusa),又稱棕色遁蛛,是一種只生長在北美洲南部的毒蜘蛛,廣為人知的為牠的獨特毒液與強韌的蜘蛛絲。然而,新的研究發現為何其蜘蛛絲能夠如此強韌,原因在於結構差異。
褐色隱蛛絲
結構差異
單環
合成纖維
2017.03.01
嬰兒性別、孕婦與發炎反應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長久以來,孕婦們聲稱在每次懷孕時身有著不同的反應,與體內嬰兒性別有關。而這項理論在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下得到證實,顯示嬰兒的性別與孕婦的免疫反應有關。
嬰兒
性別
發炎反應
2017.03.01
父親的飲食習慣影響了後代?
作者 / 編輯部
567期
粒線體遺傳,指的是當精子游向子宮進而與卵子結合時,精細胞的粒線體會被分解,因此子代都遺傳自母親粒線體的基因,又稱作母系遺傳,而只有極少部分物種為父系遺傳。
飲食習慣
粒線體遺傳
基因
2017.03.01
Anthropocene:人類所創造的地質年代
作者 /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7期
時逢千禧年,克魯岑來到墨西哥,為了參加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會議。當克魯岑聆聽當時的會議主席演講時,主席不斷地提到了「全新世(用以描述地球約從1萬2千年前持續至今的地質年代)」這個名詞,這使得克魯岑感...
地質年代
氟氯碳化物
環境
蒙特婁議定書
2017.03.01
不造假數據的真實想像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567期
論文造假案若不考慮是否在審稿層次有如當年陳氏兄弟的問題,那麼有個比較深層的疑惑是,他們為什麼編得出讓審稿人與期刊主編都接受的內容?
數據
學術
論文
2017.03.01
彩色電子顯微鏡是怎麼一回事?
作者 / 何翰蓁/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 熱愛形態學...
567期
顯微鏡的發明,讓我們得以觀察人眼難以分辨的微小世界。光學顯微鏡以可見光成像,好處是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染劑讓組織不同結構呈現不同顏色,人眼容易判別; 缺點則是解像力有限,小於0.2微米的構造,細節難以清楚在顯微...
電子顯微鏡
影像
電子
光子
奈米層級
2017.03.01
質數的故事
作者 / 李武炎/曾任教於淡江大學數學系,現為《科學月刊》編...
567期
數論(或整數論)是一門古老的學問,數論中有許多問題看似非常淺顯易懂,也非常吸引人,可是證明起來卻非常難,甚至於到現在都還沒有定論。
質數
2017.03.01
全像光學
作者 / 孫慶成/現任職於中央大學光電講座教授兼光電中心主任...
567期
光波在不同角度傳輸時累計相同的相位(phase)或光程 (optical path length)所形成的等相位曲面,即稱為波前。
光波
光學訊號
全像術
2017.03.01
環境與基因間的非典型遺傳:為什麼會這樣?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67期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在於,理解是什麼樣的機制可以在特定狀況下「標記」了某些基因而調節其表現,這種標記雖然不改變遺傳訊息,但可以讓這些標記伴隨著遺傳訊息傳遞到下一個子代,這些子代會因為這些標記而能適時地控制某些...
環境
基因
非典型遺傳
2017.03.01
物質不滅定律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67期
今年初行政院發言人召開記者會,針對一例一休政策造成物價上漲,用了前所未有的方式澄清。工商團體批評一例一休的政策造成勞工、雇主和民眾的三輸局面,也就是說勞工薪資減少(勞工少領錢),雇主成本增加(雇主少賺錢)...
物質
質量守恆定律
化學反應
2017.03.01
把整個宇宙搬到你家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
567期
「我會想像整個世界是一座大機器。機器不會有多餘的部分,它們總是分毫不差。所以我想,如果全世界是座大機器,我不會是多餘的,我存在於此一定是因為某些理由。」--雨果‧卡布里特
宇宙
太陽系儀
大英博物館
2017.03.01
與時俱進的電影科技
作者 / 李道明/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567期
「電影」作為一種科技產物與人類文明的重要媒體,其出現、發展、演變及對人類文化帶來的影響,在在都顯示了科技與人文、社會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本文將簡述電影的起源,以及科技發展所造成電影文化上的改變。
電影
科技
動態影像
視覺暫留
2017.03.01
電影攝影的演化—告別膠片到數位的年代
作者 / 林良忠/美國紐約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碩士,曾獲得西班牙...
567期
在西元2500 餘年前中國的墨子在墨經裡有8 條論述幾何光學的知識, 闡述了光影、針孔成像、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還說明了焦距和物體成像的關係,這些記載比古希臘 (約西元前330~275 年)歐幾里德 (Euclid of...
影像紀錄
光學
膠捲
電影
2017.03.01
從紀錄到敘事—電影剪接起源與發展
作者 / 李明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電影博士,世新大學廣播電視...
567期
電影是一門迷人的藝術,其中各個技術部分對於影片都有一定的貢獻,不管是導演、攝影、燈光、剪接、道具等等。然而,除了導演之外,有這麼樣的一個觀點:影片成就,剪接佔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紀錄
電影
起源發展
鏡頭
剪接
劇情
2017.03.01
越顯清晰的影像—電影放映科技之現況
作者 / 孫沛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助理教...
567期
自從1895 年第一部電影在法國公開上映至今,「看電影」已成為人們重要的休閒活動。電影的畫質從早年那閃爍、模糊、晃動、佈滿雜訊的黑白影像,改良為平穩、清晰、層次分明的彩色立體影像。電影的載體也從過去體積龐大的...
影像
電影
科技
畫質
投影機
解析度
2017.03.01
科技與藝術交互輝映—電腦動畫的演進
作者 / 史明輝/現任臺北藝術大學動畫學系主任, 作品曾獲得...
567期
全世界第一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於 1995 年誕生,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花了4年多時間製作,發表前夕,在美國受到各界廣泛的討論,電腦這種科技產物,真能做出藝術型態的影像作品嗎?
電腦動畫
科技
藝術
數位化
視覺模擬技術
2017.03.01
走入影像的虛實之間—專訪鄭有傑導演的電影製作
作者 / 作者 李依庭/本刊編輯。
567期
與鄭有傑導演的見面訪問,是在一個寒流來襲的午後,來到位在新店的一期一會工作室,應門的是鄭有傑導演,導演親切的招呼,很難想像《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Days We Stared at the Sun)中那時而狂放、時而悲傷的情...
鄭有傑導演
電影
影像
2017.03.01
藍天中似棉絮般的雲彩─雨旛
作者 / 吳曜竹/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學士、碩士,國立臺灣...
567期
晴朗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雲呈現各種奇形怪狀,但大家是否仔細觀察過雲的底部?有些雲的底部長得像拉長的棉絮或是像水母的觸手一般,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主角「雨旛」。到底雨旛是什麼?它是透過何種物理機制形成的呢...
雨旛
雲彩
空氣
水滴
2017.02.22
冠狀病毒之父如何對抗新興傳染病?賴明詔院士專訪
作者 / 林翰佐/本刊副總編輯、陳其暐/本刊主編。
567期
2003年,受到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的延攬下,賴明詔院士決定從任教30多年的美國南加州大學微生物學系離開,回到臺灣肩負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一職。被學界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他,正巧碰上臺灣近年來最為嚴重的傳染病疫情──嚴...
冠狀病毒
登革熱
科學教育
武漢肺炎
SARS
MERS
2017.02.01
改變美式足球的腦內震盪
作者 / 陳其暐/正努力在科學傳播領域裡掙出一道縫隙,本刊主...
566期
每年的超級盃(Super Bowl)無非是美國最為狂熱的職業賽事之一(即將在2017年2月5日於德州休士頓舉行),作為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 NFL)的冠軍賽,不僅帶來了高強度的比賽內容、球員所締造的種...
美式足球
慢性創傷性腦病變
tau蛋白
2017.02.01
網球選手的腳下戰場
作者 / 李依庭/喜愛各種冷門知識,對不完美情有獨鍾,本刊編...
566期
每年的一開始,對網球迷來說,就是由澳洲網球公開賽(Australian Open)揭起序幕,開啟了一整年全世界的網球賽事。縱使在月初有被稱為澳網前哨戰的霍普曼盃,但因無比賽積分可拿,所看到的網球好手有限,無法一次目睹所...
網球
地面材料
磨擦力
2017.02.01
街頭碟型迷幻樂器
作者 / 受訪者/Angus Lee;採訪整理/文詠萱。
566期
手碟是一種結合節奏與旋律的樂器,在近幾年漸漸越來越多人知道它。這種樂器是由瑞士人霍那(Felix Rohner)與謝雷 (Sabina Schärer)於 2000年發明,因較年輕,發展並不算成熟。
手碟
共振
音色
氮氣處理
非洲鋼鼓
2017.02.01
工作壓力與癌症的影響
作者 / 編輯部
566期
當工作壓力大時,人們就習慣藉由吃喝玩樂來抒發壓力,但最新研究發現,若長期讓自己處在工作壓力大的情況下,會增加癌症的發生。研究的11個癌症中,其中有5個有顯著關聯,分別是肺癌、結腸癌、直腸癌、胃癌以及非霍奇金...
工作壓力
癌症
生活
2017.02.01
操控上癮背後的渴望
作者 / 編輯部
566期
吸毒,使人上癮,讓吸毒者無法控制大腦,進而被身體所支配,只能持續吸食才能減緩戒斷症狀。
吸毒
轉錄因子
依賴性記憶
伏隔核
Delta FosB
治療
2017.02.01
月球的真實年齡
作者 / 編輯部
566期
自從1959年蘇聯成功的將月球2號撞擊月球,雖然使得飛行器在月球上墜毀,但也接收到了在月球上所探測到的數據,爾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也在1696年將太空人阿姆斯壯(Neil Alden Armstrong)與艾德林(Buzz ...
月球
鋯石
質譜儀分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資料總數:435
購物車
0
會員登入
購物須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