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焦點話題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5.05.15
以病毒為載體的新型疫苗
作者 / 編輯部
521期
傳統疫苗包括不活化疫苗、活性減毒疫苗以及次單位疫苗,近年則出現以病毒、奈米顆粒作為載體的新興疫苗。疫苗接種向來是最有效的傳染病預防策略之一,新興載體的出現與利用,將有助於於全球性的疫苗推廣。相較於傳統疫苗...
疫苗
載體
病毒
免疫反應
2025.05.15
病毒及奈米顆粒也能用來做疫苗? 認識新式疫苗傳遞載...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521期
新式載體雖有許多優點,但也仍存在不少缺點、限制及風險有待克服或評估。病毒載體的主要問題在於安全性考量,因為病毒可能產生突變,且科學家需要長期追蹤評估免疫反應的持續性。
疫苗
奈米顆粒
腺病毒
伊波拉病毒
2025.04.15
抗生素的替代治療方案在哪裡?
作者 / 編輯部
520期
隨著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成為全球共通的健康威脅,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都積極展開因應策略,加強監測、強化衛生基礎設施,同時也積極開發新療法,期望降低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
抗生素抗藥性
細菌
AMR
2025.04.15
減緩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的全球前瞻策略
作者 / 陳秀熙/臺灣大學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教授
520期
在中低所得國家推行「健康一體」應對AMR面臨的挑戰,比在高所得國家(high-income countries)更多,因為中低所得國家受到貧窮、腐敗和醫療系統問題的影響,例如清潔用水缺乏、衛生問題以及抗微生物藥物的可及性,使環境...
抗生素
抗生素抗藥性
微生物藥物
AMR
2025.03.19
大型語言模型的訓練素材從哪裡來?
作者 / 編輯部
519期
訓練LLM需要使用龐大素材,現今網路資料如洪流,各公司如何從中擷取有用的材料?是否會衍伸著作權問題?合理使用的界線又該劃在哪裡?
AI
LLM
大型語言模型
著作權
2025.03.19
讓大型語言模型蓬勃發展 資料與技術的開放、協力、自...
作者 / 莊庭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519期
DeepSeek-R1模型的發展告訴我們,建構大型語言模型的硬體與能源投資成本,有機會不再是高不可及。如何取得可開放使用、後設資料完備且來源清楚的高品質資料集,關係到大型語言模型能否「平民化」(democratization)。
LLM
安娜典藏庫
著作權
數位歐洲計畫
2025.02.19
對抗細菌的雙面刃?抗生素抗藥性危機與全球健康挑戰
作者 / 編輯部
518期
抗生素可說是現代醫學史上一項偉大的突破,它不僅拯救了無數生命,更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大幅提升。然而,近年來抗生素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R)的問題卻困擾著醫療體系。
抗生素
細菌
世界衛生組織抗
生素抗藥性
2025.02.19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引發全球警報臺灣該如何應對?
作者 / 陳秀熙/臺灣大學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教授
518期
由於抗生素的過度或不當使用,像是在臨床治療、農業用途、動物健康照護、食品系統中的濫用,使得具有抗藥性的微生物感染率迅速上升。
抗生素抗藥性
AMR
超級細菌
青黴素
2024.12.16
調控基因的微小推手- miRNA如何被發現?
作者 / 編輯部
516期
miRNA就像是精密的分子開關,能夠調控蛋白質的生成,挑戰了傳統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miRNA
線蟲
分子生物學
2024.12.16
小小線蟲再立大功 miRNA的發現與應用
作者 /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醫系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分子病毒...
516期
2024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第三度頒發給研究線蟲的科學家,本次獲獎的得主分別為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魯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們發現線蟲時序調控基因「微型RNA」(microRNA, miRNA)。
miRNA
線蟲
DNA編碼
2024.11.14
開放儲存庫如何推動全球的科學進展?
作者 / 編輯部
515期
今(2024)年的會議在瑞典哥德堡舉行,超過400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討論如何透過開放儲存庫,提升研究的透明度、支持少數族群,以及促進環境永續等議題。
開放儲存庫
學術共享
知識共享
2024.11.14
2024開放儲存庫國際會議 直擊研究資料基礎設施的新進...
作者 / 李承錱/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資料寄存所技...
515期
開放儲存庫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Repositories,簡稱OR會議)是開放儲存庫(open repositories)領域的年度研討會,自2006年起已舉辦19屆。
開放儲存庫
學術共享
知識共享
國際會議
2024.10.21
NGS檢測納入健保,能否寫下臺灣精準醫療新篇章?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的今日,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為精準醫療帶來革命性的突破。隨著臺灣今(2024)年5月將NGS檢測納入健保給付。
NGS檢測
健保
次世代定序
2024.10.21
精準醫療新篇章-健保下的NGS檢測研究與法律課題
作者 / 李崇僖/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暨教授
514期
在傳統的醫學診斷中,醫生往往依賴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來確定疾病類型。然而許多疾病——尤其是遺傳性疾病的症狀具有高度相似性,為診斷的精準度帶來挑戰。基因檢測技術能夠在分子層面上對疾病進行精確的診斷。
基因檢測
NGS技術
次世代定序
健保給付
2024.09.23
器官晶片如何模擬人體微環境,使傳統動物實驗減量?
作者 / 編輯部
513期
器官晶片以微流體系統培養細胞,模擬人體器官的微環境、重現人體組織結 構,有助於替代傳統的動物實驗。
器官晶片
動物實驗
2024.09.23
從藥物開發到疾病研究 仿生肺器官晶片的進程與展望
作者 / 陳冠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
513期
雖然目前器官晶片技術已被廣泛發展,但若需要進行複雜流道和流體的控制或是即時進行檢測,將會面臨實驗過程費時的問題,導致細胞在經過多個時間點的分析後失去活性。
仿生肺
器官晶片
藥物開發
2024.09.16
漁電共生能否成為臺灣邁向 淨零的綠能新策略?
作者 / 編輯部
512期
去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以光電為最高,而在光電產業中,「漁電共生」(aquavoltaics)結合了太陽能發電與養殖漁業,在實現淨零排放方面具有優勢和效益。不過, 漁電共生真的能解決電力問題嗎?此技術當前的發展受到哪些挑...
漁電共生
綠能
再生能源
2024.09.16
「漁電共生」一地二用 實現淨零排放和ESG
作者 / 陳哲俊/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專案副研究員
512期
在光電產業中,漁電共生(aquavoltaics)結合了太陽能發電與養殖漁業,是一種兼顧再生能源又維持養殖漁業生產的模式,在實現淨零排放和實踐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永續發展等各方面,有著相當的優勢...
漁電共生
淨零排放
再生能源
環境保護
ESG
一地二用
2024.07.15
生成式AI的加入,能協助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嗎?
作者 / 編輯部
511期
今(2024)年3月在美國舉辦的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以及6月在臺灣舉辦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皆展示了一項名為「CorrDiff」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技...
GPU
臺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GTC
輝達
黃仁勳
生程式AI
CorrDiff
2024.07.15
生成式AI與傳統數值天氣預報的結合NVIDIA CorrDiff天...
作者 / 連國淵/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專長為數值天氣預報與資料...
511期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2024)年3月在美國舉辦的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及6月在臺灣舉辦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皆展示了一項稱為「CorrDiff」(Corrector Diffusion)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輝達
CorrDiff
生成式AI
黃仁勳
天氣預報
中央氣象署
數值模擬
神經網路
機器學習
解析度
降尺度
RWRF
擴散演算法
2024.05.15
318公民運動、COVID-19的數位資料如何妥善保存?
作者 / 編輯部
509期
現代社會的資訊交流十分頻繁,也因此許多珍貴影像與文字紀錄,像是318公民運動、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等事件,才能以數位化的形式被留存。然而,這些數位資料的保存期限並非永恆,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
318公民運動
數位資料
COVID-19
數位化
2024.05.15
由318公民運動與COVID-19疫情 回首與展望當代事件的數...
作者 / 王家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案經理
509期
許多事件都會影響人們生活的軌跡,並成為群眾的共同記憶,包括社會運動與抗爭,例如野百合學運、太陽花公民運動(以下稱為318公民運動);或全球盛行的傳染疾病,例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隨著時間的推進,...
數位典藏工作
318公民運動
COVID-19
中研院
典藏記憶庫
2024.01.15
臺灣的離岸風電如何在地化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05期
氣候變遷是當今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臺灣 當然也不例外。2021年,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 後公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期望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並帶動經濟成長。離...
離岸風電
氣候變遷
在地化
淨零政策
能源轉型
2024.01.15
從專利角度看臺灣離岸風電的在地化發展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5期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後公布一系列相關政策,目的在於引領關鍵領域的技術研究與創新,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在淨零排放的四大轉型路徑「能源轉...
離岸風電
歐洲
專利
國產化
臺灣
淨零排放
能源轉型
2023.12.15
如何促進科研交流?開放科學領域的演變
作者 / 編輯部
504期
隨著科技的進展與各國間的資訊流通,科學研究不再是個人或單一團隊單打獨鬥的事業,也出現了如「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等概念,期望學者將研究過程、成果公諸於眾,與社會分享知識和資源,以促進更廣泛的科學交流。...
科研交流
科學研究
開放科學
2023.12.15
認識「開放科學」三維度,讓科研成果發揮更大的效益
作者 / 鄭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黃寶霈/臺灣大學...
504期
回溯到2000年代,計算機和資訊領域的先驅海伊(Tony Hey)等人,提出了「資料密集典範」(data-intensive)的觀念。這意味著科學的發展已經從實驗、理論,以及電腦運算等典範,進化到現今以「資料」為核心的階段。在此典...
開放科學
資料密集
開放近用
通透度
研究參與
公民科學計畫
FAIR資料原則
永續發展
2023.11.15
當生成式AI走入教育現場,對學生將帶來危機或轉機?
作者 / 編輯部
503期
ChatGPT於去(2022)年底問世,這類文字生成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對人文社會領域的各個層面都帶來新的影響。儘管目前生成式AI的應用仍有諸多限制,但它具有的無窮潛力依舊可以使人文社會領域產...
ChatGPT
人工智慧
大型語言模型
教育現場
人文社會
2023.11.15
人文社會領域如何利用AI協助教學? 開發人社課程專用...
作者 / 林文源/清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
503期
自從ChatGPT於去(2022)年底問世以來,這類文字生成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對人文社會領域各個層面都帶來新的影響。以語言互動的指令(prompt)溝通方式,讓這些生成式人工智慧(artificial...
ChatGPT
大型語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慧
教育
幻覺
人社領域
2023.10.15
碳權交易所揭牌後,臺灣的碳交易將如何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02期
今(2023)年8月,臺灣碳權交易所正式於高雄揭牌,並預計在明(2024)年年初開始營運。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推動碳權以來,這20年間全球的碳市場規模達已到8500億美元,不過仍有許多人不清楚何謂碳...
碳權
碳權交易所
京都議定書
高雄
碳市場
2023.10.15
賦予碳價值能否加速全球淨零發展?
作者 / 李堅明/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502期
蔡英文總統於今(2023)年4月宣布,臺灣即將成立碳權交易所(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 TCX),第一時間股市中的碳權概念股,例如國內著名紙業公司的股價隨之飆升、引起國人關注。其實,碳權在國際上已不是新聞...
碳權交易所
聯合國
氣候變遷
效能標準
減碳
增匯
能源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5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