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量子物理能用來解釋自由意志嗎? 《命定:沒有自由意志的科學》
2025.02.19
量子物理能用來解釋自由意志嗎? 《命定:沒有自由意...
作者 / 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
518期
所以,隨機、非決定論的量子效應,可以一路浮現放大而促成行為的概念,在我來看有些不可信。此外,幾乎所有具備適當專業的科學家都認為十分不可信。
量子效應生物學神經元自由意志
你的行動電源裡有多少電? 行動電源的儲放電與安全性
2025.02.11
你的行動電源裡有多少電? 行動電源的儲放電與安全性
作者 / 蔡坤憲 |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目前旅居紐西蘭,...
662期
壁插式行動電源的散熱設計格外重要,才能避免熱失控(thermal runaway)所引起的災害。
行動電源電流電壓電功率
發現全新的量子粒子──分數激子
2025.02.04
發現全新的量子粒子──分數激子
作者 / 編輯部
662期
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觀察到一種名為「分數激子」(fractional excitons)的新量子粒子,有助於拓展科學家對量子領域的理解。
分數激子石墨烯六方氮化硼晶體量子計算領域
臺大團隊找出測量 量子材料電子特性的新方法
2025.01.21
臺大團隊找出測量 量子材料電子特性的新方法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7期
近期,來自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的特聘研究員朱明文團隊,建立了結合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與電子損失能譜學的方法,深入剖析量子材料 。
量子材料電子顯微鏡冷凍電子顯微鏡電荷密度波
2025年有哪些令人期待的科學新事件?
2025.01.20
2025年有哪些令人期待的科學新事件?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7期
期待今年這些新技術能在多元領域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讓人們看見科學的無限可能。
NASA 月球腦機介面技術中子脈衝川普升糖素胜肽
掉進量子世界的無底洞
2025.01.13
掉進量子世界的無底洞
作者 / 傑瑞米‧哈里斯(Jérémie Harris)
661期
物理學家如何發現量子世界是個奇怪的地方?答案很簡單:做實驗。他們做了一大堆實驗後,發現實驗結果非常奇怪。想要理解這些實驗結果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接受量子世界遵循的是奇怪的自然法則。
量子力學雙狹縫湯瑪斯.楊
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 海森堡在 100 年前開啟的學問
2025.01.01
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 海森堡在 100 年前開啟的學問
作者 / 高涌泉 | 任教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661期
愛因斯坦與海森堡在1926 年春天關於軌跡的一場精彩對話,當時海森堡提不出能讓愛因斯坦滿意的說法,近100 年後的今天,依舊沒人可以。
量子力學矩陣海森堡
生與死的量子糾纏 非生非死的薛丁格貓
2025.01.01
生與死的量子糾纏 非生非死的薛丁格貓
作者 / 蔣正偉 | 臺大物理系教授、國家理論科學中心科學家、...
661期
量子感測器利用量子相干性和糾纏,可以在醫學影像、全球定位系統和重力波檢測等領域,提供科研人員前所未有的精度。
量子糾纏薛丁格疊加態貓態
科技巨頭的下一場競賽 量子電腦的潛力與挑戰
2025.01.01
科技巨頭的下一場競賽 量子電腦的潛力與挑戰
作者 / 張慶瑞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
661期
儘管技術挑戰重重,全球的量子電腦研發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臺灣、美國、中國之外,歐洲、印度、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家也在積極推進量子技術的發展。
量子電腦光量子電腦光子
如何打造超導量子電腦?
2025.01.01
如何打造超導量子電腦?
作者 / 柯忠廷 | 中央研究院關鍵議題研究中心量子電腦專題中...
661期
臺灣已有相對成熟的半導體製程與電子資訊相關產業,期待能吸引國際企業落腳臺灣,提升臺灣在量子產業發展的能量。
量子電腦量子位元超導體
當化學遇到量子力學 透過量子解開分子鍵結的真相
2025.01.01
當化學遇到量子力學 透過量子解開分子鍵結的真相
作者 / 許良彥 | 臺灣大學化學系,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
661期
宇宙中並不存在完全孤立、不受任何相互作用影響的分子結構。這個觀點讓人聯想到量子力學中那個著名的哲學問題:「如果沒有人看著,月亮還存在嗎?」
化學鍵軌域能階分子
清大打造全世界最小量子電腦 僅用一顆光子即可進行量子運算
2024.12.23
清大打造全世界最小量子電腦 僅用一顆光子即可進行量...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6期
傳統的量子位元(qubit)能在0和1之間進行「量子疊加」,讓量子電腦在處理質因數分解、大數據搜尋等複雜運算時,速度可比傳統電腦快數億倍。
光子量子量子位元
921大地震開啟的 震前電離層前兆研究
2024.12.12
921大地震開啟的 震前電離層前兆研究
作者 / 劉正彥 |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太空與遙...
660期
長時間大量統計研究某一地區地震與TEC 變化的關係,可以獲知該地區地震前電離層異常的特徵,包含異常極性、異常領先地震天數、異常持續時間、異常出現於一天中的時段等。
​​​​​​​集集地震車籠埔斷層電離層
李楊單位圓定理簡介 李政道與楊振寧的科學貢獻
2024.12.09
李楊單位圓定理簡介 李政道與楊振寧的科學貢獻
作者 / 詹傳宗 |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
660期
作為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在一般大眾心目中最著名的學術成就,無非就是他和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共同提出,探討基本粒子弱交互作用(weak interaction)的「宇稱不守恆」(parity nonconservation)...
李政道楊振寧相變化宇稱不守恆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代AI基礎
2024.12.02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
作者 / 魏澤人 | 陽明交大AI 學院副教授,機器學習GDE(...
660期
這是諾貝爾委員會首次將物理獎頒給AI 研究,由於得獎主題實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不少觀看諾貝爾獎直播的物理學家一時錯愕,不知該做何感想。
諾貝爾獎AI類神經網路
藍相液晶製程突破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反向電致形變」
2024.11.14
藍相液晶製程突破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反向電致形...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5期
藍相液晶是一種具有三維光子晶體特性的特殊軟性材料,能夠反射特定波長的光線。這種獨特的性質使它在多個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光電工程學系液晶反向電致形變
使用「壓縮光」增強重力波的探測
2024.11.04
使用「壓縮光」增強重力波的探測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美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研究團隊近期開發出「壓縮光」(squeezed light system)系統,提升了重力波偵測的靈敏度。
重力波壓縮光LIGO
李政道奇特的求學歷程
2024.10.21
李政道奇特的求學歷程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綜觀李政道的求學生涯,由於非比尋常,於是養成他特立獨行的性格。又因他曾歷經坎坷,晚年乃特別致力於菁英青年的培植。
李政道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
追念李政道教授
2024.10.21
追念李政道教授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514期
李政道、楊振寧當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鼓舞了在臺灣的整代學子,許多人從少年時期就決定以研習物理為終身志向。
李政道芝加哥大學物理博士
何設計太空軌道? 探索宇宙的成敗關鍵
2024.10.14
何設計太空軌道? 探索宇宙的成敗關鍵
作者 / 蕭富元 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教授
658期
由於太空軌道的設計需要精確數學計算,以及深入的物理理解,在此過程中的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包括任務失敗、經濟損失,甚至是成為在軌運行衛星和太空環境的潛在威脅。
太空軌道拋物線拉格朗日點
【快訊】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4.10.08
【快訊】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4諾貝爾獎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物理學獎
開箱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太陽活動、電離層變化 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中央氣象署數值資訊組研究員李奕德專訪
2024.09.09
開箱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太陽活動、電離層變化 會對...
作者 / 撰稿採訪|羅億庭
657期
1989 年3 月13 日,一道道絢麗的極光罕見地出現在美國南方的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上空。從未看過極光的人們被這壯闊的景象吸引。源頭來自於一次劇烈噴發的太陽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1989 年3 月...
電離層太陽觀測太空天氣太陽黑子
帶來絢麗極光和衛星災難 太陽風如何影響地球生活?
2024.09.09
帶來絢麗極光和衛星災難 太陽風如何影響地球生活?
作者 / 張滋芳/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成大...
657期
太空迷應該都還記得的一次大量衛星報銷事件,就是全球知名太空公司SpaceX 於2022年2 月發射49 顆低軌通訊衛星「星鏈」(Starlink)時,遭遇到地球磁暴事件,當中有40 顆衛星受影響,導致衛星失能且只能選擇墜回大氣層燒...
太陽風太陽黑子極光磁暴事件激發態
強化太空天氣預報 監測電離層狀態的福衛三號和福衛七號
2024.09.02
強化太空天氣預報 監測電離層狀態的福衛三號和福衛七...
作者 / 李奕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博士,推動臺灣太空天氣...
657期
從地球表面100 公里以上,直到整個太陽系,甚至是延伸到人造太空飛行器可以到達的範圍,都能夠稱作「太空環境」。起初,人們覺得太空中的空氣極為稀薄,應該不會有任何現象發生。但隨著各種觀測儀器的發展,再加上科學家...
太空天氣預報福衛三號福衛七號太空風暴太空天氣
前往太空的第一步 看火箭如何跨越電離層
2024.09.02
前往太空的第一步 看火箭如何跨越電離層
作者 / 林建宏/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周敏揚/美國航...
657期
當火箭發射燃燒釋出大量水氣於電離層中,就會快速與電離層氧離子發生再結合反應,造成電離層電漿大量的再結合、消失,發出更亮眼的紅光。電離層電漿的大量再結合反應,造成電離層的電漿消失,此現象宛如地球大氣被火箭打...
電離層電漿全球通訊福衛五號
觀察地震前的電離層異常前兆 福衛三號和福衛五號的電離層探測技術
2024.09.02
觀察地震前的電離層異常前兆 福衛三號和福衛五號的電...
作者 / 劉正彥/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太空與遙測...
657期
透過地光和地磁場的異常現象,讓地震學家可以推測在大地震前,地震的能量可能以「前震」,也就是振動機械能的形式在震前釋放,或以電場、磁場、電磁波(光、熱)等電磁能的形式洩漏。其中,電磁能往往可以強烈且遠距傳播...
福衛三號福衛五號電離層地震
紅火蟻為什麼能在水上結筏?從生物的生存智慧到仿生材料開發
2024.08.01
紅火蟻為什麼能在水上結筏?從生物的生存智慧到仿生材...
作者 / 洪在明/主持清學大學物理系510的揉皺實驗室,研究對...
656期
經過億萬年的演化,許多動物的群體行為令人嘆為觀止,例如鳥群和魚群的整體形狀[註]、細胞運動和細菌成長。整個生物群體如何從簡單的微觀規則出發,在缺乏類似大腦的整合且群體成員都互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環境帶來的挑...
仿生學紅火蟻結筏穀片效應自我修復行走油滴表面張力帕松比薄膜揉皺力學
光譜儀變得更小了! 臺大與國際團隊合作開發新型光譜儀
2024.07.15
光譜儀變得更小了! 臺大與國際團隊合作開發新型光譜...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1期
在許多科學研究與工業應用中,光譜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張慶瑞與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漢春合作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期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微型光譜儀。該光譜儀採用SnS₂/ReSe₂的特殊材料,可以...
光譜儀臺灣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光檢測訊號處理邊緣人工智慧機械視覺圖像處理
地中海海底觀測站 偵測到有史以來能量最高的微中子
2024.07.15
地中海海底觀測站 偵測到有史以來能量最高的微中子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1期
一座目前仍在建設中的地中海海底觀測站可能偵測到迄今為止能量最高的微中子(neutrino)。這種超高能量的微中子是一種運動速度接近光速的微小次原子(subatomic)粒子,科學家們在過去十年間發現該粒子的存在,並認為它...
地中海海底觀測站微中子次原子緲子宇宙ARCA
網路發明之前的「網路」? 見證資訊革命的「電報」發明者-希林
2024.07.01
網路發明之前的「網路」? 見證資訊革命的「電報」發...
作者 / 楊振邦/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655期
對於手機一滑就可以輕鬆發送文字、圖片、影音的我們來說,實在很難想像在網路出現之前要如何遠距傳遞訊息。自古以來常用的方法,不外乎書信、烽火、旗語等。不過在19世紀初科學家發現電磁效應後,通訊技術發生了重大的改...
希林電報電磁通訊資訊革命伏打電堆石板印刷電磁效應電磁電報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