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前所未見的奇異太空泡泡
2022.05.01
前所未見的奇異太空泡泡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抬頭仰望夜空時,我們可以看見閃爍的星點;如果進一步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還能發現外太空的星體正在不停地活動,例如行星碰撞、恆星燃燒、氣體及塵埃的化學反應等。
天文學巨大泡泡太空物體無線電波環奇異無線電環星系黑洞恆星宇宙衝擊波無線電波
這樣的內容可以嗎?科學報導和科普著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2022.04.01
這樣的內容可以嗎?科學報導和科普著作到底出了什麼問...
作者 / 鄭宜帆/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28期
科技的進步使得資訊較過往更容易取得。但也因為如此,資訊內容 ——尤其是科學資訊——時常良莠不齊,甚至錯誤百出。科學報導常見的錯誤,包含用語混滑、資料未多方查證、內文陳述錯誤等。網路內容農場更可能編造故事讓科...
科技科學報導科學資訊媒體網路核融合核聚變科學傳播內容農場宇宙科學素養科學媒體
丈量宇宙幾何: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
2022.04.01
丈量宇宙幾何:歐幾里德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現就讀清大天文所,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
628期
歐洲太空總署預計於明年發射新一代太空望遠鏡「歐幾里德」,用以研究暗物質及暗能量。宇宙誕生之初,宇宙的溫度、密度、壓力非常高,且物質分布均勻,僅有微小的密度差異。但在重力的影響下,有些地方的密度越來越高,形...
宇宙暗物質暗能量歐幾里德弱重力透鏡重子聲學震盪重力星系物質能量重力透鏡效應
窺探可見光以外的宇宙多波段天文觀測
2022.03.04
窺探可見光以外的宇宙多波段天文觀測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27期
根據量子力學,光子能量越高則頻率越高,因此不同能量的光,位在電磁頻譜的不同波段。若要觀察宇宙星體或相關資訊,便需要利用能偵測特定波段的天文望遠鏡。
量子力學光子宇宙星體天文學可見光太陽光同步輻射高能粒子蟹狀星雲銀河系
六極物理
2022.03.03
六極物理
作者 / 作者│嚴伯鈞。
627期
〈極快篇〉第三章講過一個概念,叫做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說,如果要徹底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就必須達到一個臨界速度,大約是11.2 km/s,也叫逃逸速度(escape velocity)。逃逸速度不僅限於地球,任何一個天體...
黑洞宇宙第二宇宙速度地球引力天體光速恆星暗物質銀河系向心力電磁交互作用
韋伯望遠鏡成功完成部署 預計半年後開始展開宇宙探索
2022.02.15
韋伯望遠鏡成功完成部署 預計半年後開始展開宇宙探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2期
去(2021)年12月25日,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的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Ariane 5)搭載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建造的韋伯望遠鏡(Webb telescope),於當地時間上午9點20分從法屬圭亞那的蓋...
宇宙韋伯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光學儀器紅外光可見光紫外線亞利安5號拉格朗日點L2
一次搞懂 量子通訊
2021.11.02
一次搞懂 量子通訊
作者 / 神們自己
623期
一百多年前,量子力學的祖師爺波耳說:「如果你沒有被量子力學嚇到,那你肯定不懂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我思考量子力學的時間百倍於廣義相對論,但依然不明白。」
量子量子力學波耳廣義相對論量子糾纏蟲洞微型蟲洞超距作用光速宇宙時間空間量子電腦
凝視宇宙的黑暗面 暗能量巡天計畫公布前三年觀測結果
2021.08.02
凝視宇宙的黑暗面 暗能量巡天計畫公布前三年觀測結果
作者 / 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努力於陰溝中仰望星...
620期
暗能量與暗物質一直是物理界的謎團。早在20世紀初期,科學家就已知道宇宙中充滿了大量看不見的物質,並以「愛因斯坦—德西特模型」解釋宇宙的演化和星系與結構的形成。但隨著觀測的進步,天文學家在1990年代加入未知的暗...
天文學宇宙暗能量暗物質暗能量巡天計畫Víctor M. Blanco望遠鏡DECamDESΛCDM模型
量子世界中鬼魅般的粒子 物質波
2021.05.01
量子世界中鬼魅般的粒子 物質波
作者 / 施奇廷/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教於東海大學應用物理...
617期
17世紀時,物理學家試圖釐清「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動。經過多年的爭論,粒子說與波動說互有勝負。直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物理學家才終於了解光同時具有粒子與波動的特性。後續法國物理家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的概...
量子量子力學宇宙物質干涉現象粒子波電磁波光
在實驗室建構一片璀璨宇宙 宇宙學模擬
2021.05.01
在實驗室建構一片璀璨宇宙 宇宙學模擬
作者 / 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團隊總編輯,努力於陰溝中仰望星...
617期
了解宇宙的起源及演化,是天文學家追尋的目標。除了利用各種望遠鏡對宇宙進行觀測外,宇宙學模擬也能幫助天文學家找出解答。星系的生成涉及了許多複雜的機制,當天文物理、電腦科學、數據科學等領域知識相互結合,就可以...
星系銀河系宇宙宇宙學理論暗物質暈重力恆星回饋
發現一顆高齡100億歲的超級地球
2021.03.01
發現一顆高齡100億歲的超級地球
作者 / 編輯部
615期
日前,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28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年齡約100億歲,幾乎和宇宙一樣老的超級地球(super-Earth)!
天文學超級地球宇宙系外行星橙矮星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2021.02.01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作者 / 演講人: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光害較少的區域抬頭仰望夜空,我們總能看到黑夜中的點點繁星。平時星星們看似毫無變化,但這些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星體,可能不如我們所見的平靜。
天文學伽瑪射線爆宇宙星系紅位移爆炸事件黑洞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2020.12.01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清大理學院學士班,物理 / 天文物理雙專長,...
612期
在天文的觀測領域中,除了利用可見光之外,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也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但由於宇宙中的X射線會被地球大氣吸收,難以直接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對此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將天文望遠鏡發射至太空進行觀測。而正在規畫的...
X射線X射線天文學宇宙LYNX太空望遠鏡X光光譜元素光學系統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2020.12.01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作者 / 雷納.曼羅迪諾
612期
在劍橋大學的檔案室裡,收藏著霍金的博士論文,題為:《膨脹宇宙的性質》(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上頭蓋有日期印戳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那時的他是二十四歲。論文的開章寫著:「本文探討了膨脹宇宙的一...
史蒂芬.霍金膨脹宇宙廣義相對論穩態理論宇宙萬有引力恆星黑洞奇異點大霹靂愛因斯坦方程式
克卜勒結合數學與神學的宇宙模型
2020.10.01
克卜勒結合數學與神學的宇宙模型
作者 / 劉柏宏/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
610期
16、17世紀時的歐洲科學家,除了對科學抱有理性的觀點,同時也需結合神學信仰。克卜勒以柏拉圖立體為發想推演出的行星運行模型,除了奠定了當代宇宙模型研究的根基,後續所發表的克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更對後人有著深...
行星克卜勒行星模型宇宙科學幾何圖形
如何觀察流星雨?讓這本書帶你一探究竟
2020.08.15
如何觀察流星雨?讓這本書帶你一探究竟
作者 / 大衛.迪金森(David Dickinson)、弗雷澤.凱恩(...
464期
在你開始閱讀本指南的任何內容之前,請先完成這個挑戰:在今天晚上日落左右的時間點(假設天空還算晴朗),輕鬆地走出去看看夜晚的天空。凝視著天空,你看到了什麼?
流星彗星散流星宇宙天文學輻射點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天文曙暮光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尋找火星生命的可能結果
2020.05.01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尋找火星生命的可能結果
作者 / 火星軍情局局長/作家兼部落客,經營火星軍情局,關心...
605期
火星有生命嗎?甚至是有生物嗎?透過一次次的火星探索,人們從那些採集到的火星隕石中尋找蛛絲馬跡,企圖找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證明人類在太陽系中並不孤單。
火星生命宇宙核酸三磷酸腺苷去氧核醣核酸蛋白質核醣核酸手性
宇宙是靜是動?愛因斯坦宇宙的修正史
2020.05.01
宇宙是靜是動?愛因斯坦宇宙的修正史
作者 / 張峻輔/清華大學高能理論物理博士、高雄中學物理教師...
605期
1916年夏天,也就是發表廣義相對論的隔年,愛因斯坦應老朋友,物理學家勞倫茲(Henrik Lorentz)與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的邀請至荷蘭的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講學,從而結識荷蘭天文學家德西特。
愛因斯坦宇宙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天文重力場靜態宇宙模型
有人在家嗎?嘗試敲響外星人家門的SETI@home
2020.04.01
有人在家嗎?嘗試敲響外星人家門的SETI@home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4期
人類不斷在無垠的宇宙中尋找類似自己的生物體,雖然機會十分渺茫,卻始終澆不熄外星愛好者對於未知領域的熱情。20多年前啟動的 SETI@home計畫,讓普羅大眾也能與科學家並肩作戰,一同找尋外星文明。如今SETI@home即將結...
宇宙外星人SETI@home螢幕保護程式碳氫氧天文學天體電波訊號宇宙動物園
人們抬頭所遙望的星空是恆定不變嗎?
2020.04.01
人們抬頭所遙望的星空是恆定不變嗎?
作者 / 張瓊尹/嘉女天文社第一屆社長,上大學後依然不務正業...
604期
斑斕壯闊的宇宙中充滿數不盡的星光,看似亙古不變的星星,其實隨時在變動。天文學家透過長時間的觀測,找出星星的視差與自行,確立了恆星的運動模式。而確認恆星的運動後,甚至可以分析星系的碰撞與速度等變化,找出星系...
星空宇宙恆星視差
蒼藍一粟
2020.03.01
蒼藍一粟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國...
603期
「再仔細看一眼那小點吧。那是這兒。那是家。那是我們。(Look again at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卡爾.薩根(Carl Sagan)
航海家1號太空船太空太陽系天體星等地球光譜宇宙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學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學
作者 / 蔣龍毅/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主...
600期
皮博斯為宇宙學的巨擘,他在暗物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宇宙物理學的貢獻良多,也讓世人更加了解宇宙的本質與起源。
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演化模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突然快轉的時鐘—波霎週期的異常變化與星震
2019.10.01
突然快轉的時鐘—波霎週期的異常變化與星震
作者 / 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與物理系教授,曾任中華民...
598期
1970年代,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將對學術知識的渴求,轉化成自身熟悉的文體撰寫。在一顆顆緊密排列的鑄字背後,轉印成一本本的《科學月刊》,記錄著當年珍稀的新知。50年後的今日,印刷技術不再是制式的活版印刷,更遑論...
宇宙波霎波霎週期恆星星震中子星磁場
50年的追尋-宇宙的演化
2019.08.01
50年的追尋-宇宙的演化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596期
有2件事是無限的:宇宙的大小和人類的愚蠢。但我不能肯定宇宙的大小是否確實是無限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宇宙時空星系愛因斯坦環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2019.07.16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作者 / 文詠萱/自由工作者,主要工作項目為科普寫作還有音效...
590期
木星擁有全太陽系最大的天然衛星群,這些屬於木星的「月亮」雖然擁有相當平等的學術簡稱,卻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等不同的方向繞著木星轉,甚至在質量、大小等特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時至今日,人類對木星(與它周圍的好...
太陽系木星衛星極光宇宙
2019年中盤點—帶您一覽今年最夯的科學大事!
2019.06.04
2019年中盤點—帶您一覽今年最夯的科學大事!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從事與天空物理的研究。
594期
2019年已走過了一半,在科學領域也帶來許多新進展。回顧上半年,Nature期刊列舉了幾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活動。筆者也收集其他資料補充未來一年的科學事件與期待。
衛星地磁宇宙重力波探測器日全蝕
元素從何來? 宇宙元素編年史
2019.06.02
元素從何來? 宇宙元素編年史
作者 / 陳衍達/污毒鴨鴨,害怕與人打交道卻又放不下社會中的...
594期
生命的起源是許多基礎的分子在高能量反應下的產物,分子由各種元素組成。
宇宙元素核融合大霹靂碳氧氮循環氦融合反應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2019.05.01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宇宙所有的天體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比黑洞更令人感到目眩神迷、高深莫測。在百年之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這超乎一般人想像的天體存在。如今,在包含臺灣中研院在內的各地科研團隊共同努力之下,人類終...
宇宙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天文物理
關於宇宙的大小事
2019.04.01
關於宇宙的大小事
作者 / 高文芳/在NASA成立那年出生,航海家1號發射那年上大...
592期
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宇宙即時間、空間及存在此時空的萬事萬物。宇宙學研究的,就是此時空所有事物的演化過程(圖一)。
宇宙宇宙膨脹大霹靂造父變星都卜勒效應銀河系
空間膨脹如何影響可觀測宇宙
2019.03.01
空間膨脹如何影響可觀測宇宙
作者 / 李沃龍/目前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研究興趣主要...
591期
宇宙學是研究宇宙整體起源與演化的特殊物理科學。由於宇宙獨一無二的特性,宇宙學與其它物理學門最顯著的不同就是:人們只能透過觀測並建構理論模型來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無法重覆其它實驗驗證關於宇宙的理論假設。空...
宇宙宇宙紅移電磁波時間膨脹
  • «
  • 1
  • 2
  • 3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