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01
透過聲音控制生物體內的3D列印
作者 / 編輯部
666期
過往科學家已研究出透過遠紅外線來讓人工運輸進生物體內的單體進行聚合反應,不過遠紅外線的穿透力有限。近日研究團隊成功利用超音波讓深皮層組織以不同的單體材料進行聚合反應,形成深皮層組織的3D 列印(3D printing)...
3D列印
遠紅外線
單體材料
交聯劑
2025.05.01
物理學家發現 開啤酒的聲音聽起來像「啊」
作者 / 編輯部
665期
柯赫發現,打開掀蓋式玻璃瓶的彈簧開關時,聲音並非來自單一衝擊波,而是駐波,類似一聲短促的「啊」(ah)。藉由高速攝影,團隊捕捉到瓶蓋彈開瞬間,瓶頸處的凝結水珠在駐波垂直振動,再結合錄音與流體力學的計算,證明...
啤酒
駐波
二氧化碳
衝擊波
2025.01.21
幫聲音加上「浮水印」 臺科大研發防語音詐騙的「護聲...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7期
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迅速發展的今日,深度偽造(deep fake)技術帶來的資訊安全威脅日益嚴重。特別是在語音合成領域,不法分子可以輕易複製並濫用他人的聲音,造成詐騙事件頻傳。
詐騙
聲紋
資訊安全
語音詐騙
2024.12.26
用聲音傳播知識,podcast也能成為教學得力助手
作者 / 林品婕/本刊專案經理
661期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自2022年起,每學期皆與枋寮高中合作自然科教師研習。而113學年度第1學期有幸邀請《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蔡宇哲擔任講師,分享他離開教職投入新媒體產業的歷程,以及對於科學傳播的建議與...
星火相傳
科學閱讀
科學表達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教育科學
枋寮高中
教師研習
podcast
科普
哇賽心理學
2024.10.07
尋找行星運行的聲音 克卜勒星空的數學音符
作者 / 劉柏宏 | 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658期
完成數據分析,克卜勒在《世界的和諧》第五章一開始便寫下:「發現了上帝親自賦予的和諧比例以後,我們接下來就要看看這些單個的和諧比例是分立存在的,……還是彼此之間是相互一致的。」換句話說,他想探討如何將這些比...
克卜勒
數學
音階
2024.09.30
狨猴使用名字呼叫彼此!
作者 / 編輯部
658期
過去已知能透過名字稱呼彼此的動物只有人類、海豚和大象。不過最近一項《科學》(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發現,狨猴(Callithrix Jacchus)也能夠使用特定的叫聲呼換其他狨猴,還可以辨識出呼喚自己的聲音。
狨猴
聲音辨識
人類
2024.06.01
新型資料的研究方法 用基因、聲音、AI探索 生物多樣性...
作者 / 蔡怡陞/演化生物學家,專長為遺傳及微生物基因體學。...
654期
在科學與技術迅速發展的現代,跟我們息息相關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迎來了各種突破性的進展。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形形色色的生物體,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其他水生生態系統,以及其中構成的生態綜合體等,包含物種內部、物種之...
生物多樣性
聲音監測技術
人工智慧
基因定序
遺傳學
單細胞定序
深度學習
科技革新
2023.06.01
竊錄魚說話 利用水下聲音監測海洋生態
作者 / 編輯部
642期
海底對於人耳而言或許一片寂靜,不過對於水生生物來說,海裡可能連片刻的安靜都沒有!
水生生物
聲音
水下聲音資料庫
水下聽音器
海洋生態系統
珊瑚礁
2022.12.26
為什麼油炸食物時會滋滋作響?油鍋內聲音的祕密
作者 / 施奇廷/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教於東海大學應用物理...
637期
比起美食的色香味,該如何研究食物的「聲音」,是一件更加不容易的事情。水滴進入熱油後可能會形成三種模式的泡泡:爆炸腔、伸長腔、振盪腔。不同模式的泡泡會產生相異的型態變和特定的聲音頻率。若能解析出更多泡泡與聲...
食物
油炸
水蒸氣
水分
味覺
氣泡
2022.12.16
聽見宇宙的聲音 「資訊聲音化」使天文學家更了解宇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對於長期觀察滿天星辰的天文學家而言,宇宙可說充滿了各種視覺奇觀,從閃爍的行星到星系皆美不勝收,但這些體驗對於盲人、視力受損者來說就無法感受到了。
天文學
宇宙
資訊聲音化
天文學
宇宙數據
2021.05.31
聲音可以代表你的人格特質嗎?
作者 / 編輯部
618期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可以依照一個人的外表、行為等判斷其個性與人格特質,不過「人聲」是否也可以成為參考依據呢?近期一項由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主導的研究指出,我們的聲音或多或少能呈現某些...
聲音
人聲
人格特質
性格
個性
2021.03.01
從疫情防堵到全民皆兵,科學為我們服務了什麼?
作者 /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目前為文字與聲音工作者。
615期
在COVID-19的疫情下,雖然臺灣防疫成績斐然,受疫情影響較小,但仍需戒慎恐懼,以防可能面臨的疫情擴散威脅。對於學生而言,校園是病毒可能的傳播場所,改以線上遠距教學或觀看課程錄影的模式,雖然少了與老師真實面對面...
新冠肺炎
COVID-19
防疫
遠距教學
醫療
社區傳播
科普教育
張葶葶
周碩彥
賴以威
2020.08.01
以前尖叫是為了活下來,那現在為什麼我們還尖叫?
作者 /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608期
尖叫傳達的可以是求救、警告等訊息,幫助動物在危險中存活。當我們聽到尖叫聲所引發的腦部反應有別於一般聲音,特別是尖叫聲中的粗糙度與杏仁核的活化呈正相關,也發現大腦將尖叫列為優先處理的訊息。目前發現,我們能從...
尖叫
大腦反應
聲音粗糙度
杏仁核
恐懼
情緒
2020.02.01
新科技重現古人之聲
作者 / 編輯住
458期
【本刊訊】由於古代並無錄音設備,因此現代人始終無法得知過去人們的說話聲音。不過透過現代科技的協助,或許未來能一探究竟某些古人的聲音。
人聲
古人
聲音科學
2019.07.18
左右腦對聲音的反應大不同, 大腦處理語言的謎團可望...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一研究指出,大腦左右半球在聲音處理上的差異,可能肇因於其「線路」部署的不同。
腦
聲音處理
2019.05.01
汪星人,別害怕─ 談犬貓的聲音恐懼症
作者 / 王儷蒨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副教授、...
593期
小動物行為醫學,為近30 年來歐美 逐漸發展的新興獸醫專門學科。多數動物行為問題與其背後可能潛藏的疾病,是可以被藥物治療的;嚴重行為異常的動物不是只有執行安樂死之途,獸醫的行為醫學知識,也將能大為提高行為異常...
醫學
動物行為醫學
動物行為問題
聲音恐懼症
減敏訓練
反制約訓練
2019.04.01
這麼大一個洞也能隔音?算準了也能讓聲音過不來!
作者 / 編輯部
592期
美國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機械工程學教授張信(Xin Zhang)等人,日前於《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 B)發布最新研究,以數學方法證明一環狀結構可在保持空氣流通下阻絕聲響。
隔音
超構表面
波長結構
環狀結構
聚氯乙烯
2018.05.01
科學月刊2018年05月號(581期)目錄—看見聲音的景色
作者 /
581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18.05.01
城市人工水幕聲景—純天然的解壓調劑
作者 / 余仁方博士/目前於長庚大學擔任副教授一職, 並且為...
581期
在自然的生活環境中,人們有很多機會聆聽到水的聲音,無論是來自雨滴落地面產生的雨滴聲、洗手台落水聲、水溝的水流聲又或是瀑布聲;而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也能在萬千聲音景象裡,聽到各式水聲融合其中,包含噴泉、水幕和...
水聲
解壓
2018.03.01
搞懂聲音的差異 看見聲音的長相
作者 / 曾賢德/國立東華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專長為光電物理...
579期
你可曾想過,當不同樂器彈奏出同一個音符時,為何聲音聽起來可以截然不同?你可以分辨笛子和吉他的聲音、男生跟女生的聲音,但可曾「看見」過這些聲音的波形與頻譜?
聲音
頻率
2018.01.01
夏威夷大學發現鯨魚和海豚具有接收聲音大小的選擇性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耳朵, 是動物接收聲音的器官。不過,人類對於外界所發出的聲響主要是被動的接受, 對於傳進耳朵的聲音的大小不能選擇性的接收。
回聲定位
動物
聽力
2017.12.01
科學聲學 為什麼指甲刮黑板的聲音令人畏縮?
作者 / 文詠萱/沒有音樂不能活,本刊主編。
576期
生活中充斥相當多的聲音,有些聲音聽起來療癒、舒服,而有些聲音聽起來讓人害怕、畏縮,最常見即指甲刮黑板的聲音,甚至光是用想的就令人毛骨悚然。
聲音
指甲
黑板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元
2017.04.01
讓人火大的聲音
作者 / 文詠萱/本刊編輯。
568期
男孩已經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個月 了,他每天坐公車到公司、也坐公車回家,他逐漸發現,他對於周遭的某些特別聲音感到厭惡,有時候甚至會發脾氣。
聲音
恐音症
前額葉皮質區
2017.02.01
一首樂曲的誕生─ 錄音、混音與母帶後期製作
作者 / 游士昕/英國肯特大學音樂科技研究所畢業,專長領域為...
566期
自 1877 年愛迪生發明了世上第一個可將聲音錄製與再播放的留聲機後,聲音的聆聽不再侷限於當下,這也成功讓人類對於音樂錄製技術的發展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關卡。
樂曲
錄音技術
音樂
2017.02.01
掌控全場的技術─現場演出聲音處理
作者 / 莊博元/玩樂生活燈光音響老大。騷包、茄子蛋、天梯等...
566期
現場演出的時候常會聽到台上樂手說: 「PA 老師我的監聽大聲一些!」他們說的PA 指的是什麼?是Pofessional Audio(專業音響)嗎?好像很合理! 但其實PA是public address的縮寫, 即公眾音響系統,舉凡我們看演唱會、演...
聲音處理
音響系統
2017.02.01
聲音美感呈現─效果器初探
作者 / 曾毓忠/美國音樂藝術博士。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電...
566期
效果器提供音樂家或聲音工程師改變聲音,製作所欲表達的聲音美感或效果的重要工具。適度的效果器使用不僅增添聲音的效果,更改變音樂的美感內涵!
聲音
效果器
音樂
2016.07.01
來自畜牧的聲音
作者 / 文詠萱/沒有音樂不能活,本刊編輯。
559期
「牛鈴」配戴於傳統放牧家畜脖子,用以確認動物位置,同時在晚上也能透過牛、羊群是否因騷動發出聲音,進而知道是否有危機靠近。牛鈴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其製作材料多元,通常為鐵、青銅、黃銅、木頭等,並會用皮革或是木...
牛鈴
阿爾卑斯山
二里頭文化遺址
牛隻聽力
2015.03.01
蟋蟀好聲音
作者 / 許家偉/輔仁大學生物系碩士、陽明大學微免所博士:曾...
543期
2003年,夏威夷島上變得安靜許多,因為愛唱歌的公蟋蟀「封麥」了。難道是因為唱到「燒聲」?不唱歌的公蟋蟀魅力全失,這下該如何吸引母蟋蟀的注意?那就要從1991年說起了……
蟋蟀
趨同演化
基因
演化
等位基因
2013.09.01
海豚聽音辨友 記憶能力可達20年
作者 / 編輯部
525期
即使相隔兩地長達20年,海豚也不會忘記夥伴的叫聲!是除了人類以外,動物身上觀察到最長的社交記憶。顯示海豚的認知能力發展極成熟,與海豚緊密的社交圈有關。
海豚
記憶
社交記憶
社交認知
社交圈
認知能力
聲音
口哨聲
名字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