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6.01
再生研究新方向— 探索生物體內的再生
作者 / 陳振輝/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582期
為什麼要研究很會再生的動物?除了有趣、好奇心的驅使之外(要是讀者曾看過渦蟲、蠑螈再生的影片,當下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念頭:家裡的剪刀不知道放在哪裡?要是讓我在路上遇到這些動物,我也要來試試看它們的再生能力!)
生物
再生
2018.04.01
法國研究團隊發現抑制免疫系統可幫助紋身消除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紋身(tattoo),是透過針將墨水刺入真皮層中,以致能夠在皮膚顯色。也因如此,紋身往往是不可逆的藝術,若想利用雷射手術消除,除了耗時、價格昂貴外,也無法完全有效的清除。
免疫系統
紋身
巨噬細胞
2018.03.01
美國團隊發現免疫細胞能提供抗高血壓的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全球有超過10 億人患有高血壓,而長期的高血壓會進一步導致心臟病、中風或其他疾病,而目前用來治療的藥物包括利尿劑(diuretics)、β 受體阻斷藥(βblockers)等。然而,在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之中,有15~20% 對於病情...
免疫細胞
高血壓
2018.03.01
「一」的力量—單細胞生物學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79期
雖然英國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不是透明玻璃的發明者、也不 是玻璃磨鏡技術的先驅者,但在17世紀中葉,他卻是率先改進凸透鏡 品質與組裝方式,並利用這個可以清晰放大物體影像,也就是後來稱之為顯微鏡的裝置, 仔...
單細胞
虎克
生物學
2018.02.01
中研院研究發現環形RNA為調控多能幹細胞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一般而言,身體中的細胞會隨著時間受傷、老化,因此,如何讓細胞重新修補或正常的進行再生,則在生物體中扮演很重要的關鍵。
環形RNA
幹細胞
2018.01.01
英國研究帶有鐮狀細胞的鹿 分析其遺傳基礎和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鐮狀紅血球貧血症(Sickle-cell anaemia, SCA),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的血液疾病。罹患此疾病的患者體內的紅血球結構發生改變,形成鐮刀狀的紅血球而非正常的雙凹型。
鐮狀細胞
鹿
遺傳
氨基酸
2018.01.01
神經細胞類型與腦部疾病的連結
作者 / 編輯部
577期
人的大腦,由各種類型的神經細胞連結而 成,是極為複雜的存在。因此,對於許多腦部神經紊亂或失調等疾病,其相關機制科學家一直不得其解。
神經細胞
腦部
疾病
2017.12.01
陽明大學聯合國內、外研究團隊藉由幹細胞技術再生視網...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電腦、手機,在大量使用3C產品之下,使得罹患眼部病變的患者越來越多,而這些眼部疾病往往是不可逆的退化,最終會造成患者逐漸地失明。
幹細胞
再生視網膜
2017.12.01
荷蘭團隊研究發現眾多的論文存在細胞株誤用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研究人員發現有超過451種細胞株其實已被其他的細胞株取代,有大量的細胞培養被錯誤使用。當研究者認為他們是使用人類癌細胞進行相關研究時,卻不知道實際上培養皿中的細胞株已被小鼠細胞取代。
細胞株
論文
海拉細胞
2017.12.01
中正大學與嘉基合作 發現能抑制膀胱癌細胞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近年來,由於新藥的研發越來越困難,且從開發到最後的上市中間需經過重重考驗、時間與金錢。因此,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是近年來常見的醫學上常見的方法。最近,由中正大學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的研究團隊合作,研...
膀胱癌
ANGPTL4基因
感冒藥
2017.12.01
2017 諾貝爾生醫獎——晝夜節律
作者 / 陳示國/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實驗室主要利...
576期
為什麼大部分人早上起床總是艱辛困難?為什麼出國工作或是旅遊還要面對讓人全身上下哪裡都不對勁的時差?又為什麼許多急性心臟疾病好發於傍晚?
晝夜節律
生理時鐘
2017.12.01
能適應昏暗環境的深海魚
作者 / 編輯部
576期
大多數的脊椎動物,包括人類,視網膜中都包含2種光感受器,分別為在相對較光亮時負責顏色辨識的視錐細胞(cone cell) 與在昏暗燈光下或夜晚時才較對光敏感的視桿細胞(rod cell)。不過,近期昆士蘭大學(The...
深海魚
暗光魚
視桿細胞
2017.11.01
臺大團隊發現能防止癌症治療所引起的掉髮機制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癌症,是指不正常細胞增生造成癌細胞侵害身體各部位器官或系統,而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除了手術與藥物治療外,也會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線治療等多管齊下,抑制癌細胞的擴散。
癌細胞
治療
毛囊
2017.11.01
杜克大學研究發現細胞張力影響組織再生能加強心臟修復...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雖然現在的醫療已十分進步,不過當人類心臟病發作時,往往心臟細胞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害,並無法完全的治癒。然而,先前科學家已知在斑馬魚中的心臟細胞能夠再生,並將遭受損害或被疾病攻擊的細胞丟棄。
細胞張力
組織再生
心臟
2017.11.01
更具分化潛力的新型幹細胞被培育出
作者 / 編輯部
575期
幹細胞具有分化成各種特定細胞的能力,目前已應用在許多研究與治療中。然而,目前已知2種類型的幹細胞株——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C)與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卻各自有...
幹細胞
分化潛力
2017.11.01
改變免疫細胞、影響癌症擴散的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575期
肥胖是罹患乳癌的因素之一,雖然先前的研究發現服用降膽固醇藥物能減緩乳癌的風險與死亡率,但科學家卻不知道其中的生理機制。最近,由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稱作27HC的分子,為膽固...
免疫細胞
癌症
分子
2017.10.01
以毒攻毒利用茲卡病毒殺死腦癌幹細胞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近年來,令人聞之色變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持續侵襲著南美洲,目前研究已知當母體被病毒感染後會使體內胎兒的腦細胞受損,造成新生兒患有小頭畸形。雖然此病毒對於發育中的胎兒腦部會造成破壞性的傷害,不過,卻可能...
茲卡病毒
腦癌
幹細胞
2017.09.01
從2017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思考公部門可以繼續努...
作者 / 高啟明/臺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政大EMBA,是一名...
429期
本次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的時間從6 月29日~7月2日,地點在南港世貿展覽館, 會場上展出的攤位涵蓋:新藥、學名藥、原料藥、醫材及檢驗、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服務(CRO)、醫療(事)服務、生產代工 (CMO)、其他生技...
臺灣生技月
公部門
2017.09.01
美國團隊利用單細胞定序法找到新型樹突細胞
作者 / 編輯部
429期
【本刊訊】最近單細胞生物學(Singlecell biology)是一個熱門的題目,而該領域 的重點就在於單細胞的RNA定序法(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
單細胞定序法
樹突細胞
2017.08.01
國衛院發現腸道感染會使阿茲海默症病程加劇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神經退化 性失智症。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在現今高齡化的趨勢下,阿茲海默症已是許多...
腸道
阿茲海默症
免疫血球細胞
氧化自由基
2017.07.01
發現培養血液幹細胞的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71期
一般來說,罹患血液系統疾病的病患需仰賴捐獻者健康的骨髓(包括血液幹細胞)來治療,但其困難之處在於找到可相互吻合的對象。由於基因複雜,若骨髓來自患者的兄弟姊妹有1/4成功的機率,但若是陌生人的骨髓,配對成功的...
血液幹細胞
血庫缺血
細胞突變
2017.06.29
自然界的同性行為-個體間鍵結與生殖的對抗
作者 / 鄭先祐(Ayo)/美國杜蘭大學生態學博士,現任國立臺...
571期
宇宙萬物出現之前,本著道,萬物形成,物質到生命。人類透過大腦,世代持續探索這個道,建構出文明,享受生活。不幸的是,受限於只是部分的理解,片段的獲取,往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夾帶苦難,甚至是毀滅性的結局。文明...
同性
生殖
圖靈
跨性別
跨物種
基因多樣性
親子
親子鍵結
同理心
鏡像神經細胞
2017.06.01
毛髮灰白與稀少的關鍵因子
作者 / 編輯部
570期
隨著老化,頭髮會逐漸變灰白且稀疏,而目前科學家已知是由毛囊幹細胞和幹細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與頭髮製作和髮色色素相關,卻不知道這些毛囊幹細胞是如何影響毛髮的生長與機制。
毛髮
生長機制
細胞
2017.06.01
澳洲大學研發大腦晶片有助受損大腦的修復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再生醫學,指的是期望用人為的方式再做出具有功能的器官或身體的各種組織,提供病患移植,使患者重獲健康。而在現今的再生醫學中,主要以造血幹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cell)或...
再生醫學
腦細胞
神經元
義肢
奈米技術
2017.05.01
實驗桌前的巨人身影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69期
比較正常或是帶有突變的基因對生物所造成的影響,是了解基因功能的方式,也是遺傳學研究的基礎。
基因
生物
遺傳
細胞
2017.05.01
大腸直腸癌的遺傳因素
作者 / 謝孟書/衛福部屏東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
569期
從民國95年起,大腸癌的發生率成為全國所有癌症發生 率第一名,超過以往常見的肝癌與肺癌。不僅如此,大腸癌造成的死亡率也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
大腸癌
罹癌風險
遺傳因素
基因
年紀
2017.04.01
如何運動讓身體更健康?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運動,能夠消耗身體過多的熱量、促進血液循環與增加心肺功能等好處,然而運動對於體內哪些胞器能有關鍵的幫助卻所知甚少。近期,發表在《細胞代謝》(Cell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中發現在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
運動
身體
粒線體
核醣體
細胞
胰島素
2017.03.01
從2016生技產業白皮書 看臺灣生物技術產業前瞻與願景
作者 / 高啟明,臺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政大EMBA,是一名...
423期
經濟部每年發佈的「生技產業白皮書」,其內容描述政府對生物科技產業的規劃與執行方向,並揭露最新全球與臺灣生物科技產業的統計資料,儘管篇幅高達400多頁,但卻相當值得讀者參考。
生技產業
生物技術
2017.03.01
彩色電子顯微鏡是怎麼一回事?
作者 / 何翰蓁/慈濟大學醫學系解剖學科副教授。 熱愛形態學...
567期
顯微鏡的發明,讓我們得以觀察人眼難以分辨的微小世界。光學顯微鏡以可見光成像,好處是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染劑讓組織不同結構呈現不同顏色,人眼容易判別; 缺點則是解像力有限,小於0.2微米的構造,細節難以清楚在顯微...
電子顯微鏡
影像
電子
光子
奈米層級
2017.02.01
抗癌藥物具有化療與光療效果有效殺死癌細胞
作者 / 編輯部
422期
癌症治療,現今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將腫瘤切除、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等,依照著癌細胞的擴散程度進行不同方式的治療。
抗癌藥物
光動力治療
化學治療
癌細胞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資料總數:33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