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2.05.01
不再當四眼田雞!拯救近視眼的雷射手術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9期
你常覺得遠處的景物看不清楚,總是要瞇著眼看東西嗎?這些都是近視的典型症狀。近視通常在6 ∼ 14歲之間出現,多數人於20歲後趨向穩定。目前尚未釐清近視出現的原因,但戶外活動時間較長的兒童,近視的風險較低,不過仍...
近視
角膜
眼球
雷射治療近視
視網膜
微創角膜透鏡提取術
水晶體
光線
2022.05.01
科學月刊2022年5月號(629期)目錄—畫作修復
作者 /
629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2.04.15
我見我聞:學術倫理面面觀
作者 / 陳慶鏗/退休國家講座教授、前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特聘講...
484期
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周成功於《科技報導》第480期「科報40周年」撰文指出:「自我反省及批判的精神,似乎已經從臺灣學術圈內完全消失」。筆者從事生物醫學教研50年,參與學術行政亦35載,深感常與學生及同仁分享的「...
學術界
學術倫理
生物醫學
學術研究
學術論文
科學
人性
數據
撤稿指數
研究倫理
2022.04.15
開放取用收費會造成學術發表的不公平?該如何解除?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4期
隨著各大學術出版集團日漸壯大,對廣大學術作者與讀者,收取的出版費用也日益高漲,而許多學術研究機構,皆採用發表數量與影響力來評估研究工作者的績效,因而助長了學術出版社有恃無恐的氣燄,學術發表的付費高牆(...
開放科學
開放取用
科學資訊
學術高牆
學術特權
學術研究
科學公民活動
科學改革
2022.04.15
致力追求真實的科學新聞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陳璽...
作者 / 採訪撰稿|林承勳/想泡在水池裡當隻熱帶河馬。
484期
不論是什麼領域,從國際公共衛生議題,如Omicron變種病毒突變出傳染力更強的亞型:BA.2;或遠方北極海有塑膠微粒聚集;還是和臺灣本身有關的開放日本福島地區食品進口政策,在許多科學議題發生時,都可以看到「台灣科技...
公共衛生
Omicron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大眾媒體
科學資訊
科學新聞
知識
人工智慧
多元資金
科學傳播
閱聽習慣
2022.04.15
一位獨行的科學教育家 紀念陳國成教授
作者 / 劉源俊/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董事長。
484期
今(2022)年1月22日傍晚,從科學月刊社李經理處得悉:陳國成教授已於2020年4月18日辭世,享耆壽90歲。我驚訝而遺憾竟不知情,當即與他的二公子陳紹光聯繫;原來是因為疫情,喪禮一切從簡。
教育
科學教育
陳國成教授
科學中文化
《幼獅數學大辭典》
博物館
文化發展
2022.04.15
憶陳國成教授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484期
今(2022)年3月5日,中華科技史學會例會,由鹿鶴松老師講甲骨文,中興大學昆蟲系楊正澤教授也前來聽講,會後和楊教授談起來,才知道陳國成教授(下稱陳教授)於2020年去世,夫人江瑞湖教授於去(2021)年去世,一些往事...
陳國成教授
科普事業
科學
科學月刊
玄學理論
針灸
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2.04.15
解開葉綠體膜間隙橋樑之謎 中研院分生所李秀敏 獲第...
作者 / 羅億庭/本刊主編。
484期
為了表揚女性科學家在科學研究、社會環境的貢獻,萊雅(L'Oréal)集團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自1998年起合辦了「全球傑出女科學家獎」。臺灣萊雅公司為回饋社會、鼓勵臺灣年輕女性投入科學研究,也於2008年起與...
女性科學家
葉綠體
植物分子生物學
雙層膜構造
細胞質
蛋白質
植物
合成生物學
細胞分裂
大腸桿菌
秀麗隱桿線蟲
寄生蟲防治
2022.04.15
南極北極同時出現「熱浪」?動植物生態受哪些影響?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4期
全球氣候變遷的現象受到世人矚目,而最脆弱也最令人擔心的區域,莫過於南北兩極了。今(2022)年3月,在南極洲與北極同步出現了一個破紀錄的現象:兩地同時出現「熱浪」,分別高出當地的當月平均氣溫30℃與47℃。
氣候變遷
熱浪
南極
北極
大氣科學
大氣系統
大氣層河流
阿德利企鵝
炸彈氣旋
極區生態
暖化
2022.04.02
科學月刊2022年4月號(628期)目錄—生物資訊大解碼
作者 /
628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2.04.01
結合生物學、統計學、資訊學的科學生物資訊學是什麼?
作者 / 林志鵬/現職英華達醫療電子事業部資深經理,銘傳大學...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結合生物學、資訊學、統計學的科學。生物資訊的資料主要來自於傳統生物實驗數據,再搭配各種物理化學特性,透過電腦軟體將整合資訊整理、發現新的生物法則,進一步解決生物或醫學問題。目前生物資訊學處...
生物資訊學
生物學
資訊學
統計學
數據
蛋白質
人類基因體計畫
DNA
次世代定序
2022.04.01
以「次世代定序」完成精準醫療,更能協助生命科學領域...
作者 / 趙盈婷/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系統生物與生物資...
628期
1977 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發明了第一代核酸定序技術「鏈終止法」。他利用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ddNTP)終止DNA 合成,再藉由分析終止的產物片段反推其序列,使用方法簡單、快速,且反應成本較低。 2005 年,次世代定...
核酸定序
次世代定序
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
人類基因體計畫
DNA
桑格定序
橋式聚合酶鏈鎖反應
微生物
精準醫學
2022.04.01
這樣的內容可以嗎?科學報導和科普著作到底出了什麼問...
作者 / 鄭宜帆/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28期
科技的進步使得資訊較過往更容易取得。但也因為如此,資訊內容 ——尤其是科學資訊——時常良莠不齊,甚至錯誤百出。科學報導常見的錯誤,包含用語混滑、資料未多方查證、內文陳述錯誤等。網路內容農場更可能編造故事讓科...
科技
科學報導
科學資訊
媒體
網路
核融合
核聚變
科學傳播
內容農場
宇宙
科學素養
科學媒體
2022.04.01
狼心狗肺不是夢!將豬心裝進人的身體?人類對異種器官...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8期
17世紀,法國醫師開始嘗試將動物的血液輸入人體;19世紀時,則出現首次將豬的眼角膜植進人眼的紀錄,但以上嘗試無一成功。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有能作為白血球查戶口時的「身分證」。若白血球發現某細胞表面的身分證顯示...
動物
白血球
細胞
基因改造
器官
血液
腎臟
免疫學
靈長類
器官移植
免疫系統
2022.04.01
從食物搭配理論出發,了解餐桌上的風味科學
作者 / 廖建勛/任教於元智大學化材系,專長為有機半導體與奈...
628期
食物重量的95 ~ 98%由4種營養素: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組成。這4類分子化合物提供我們熱量與主要營養,並賦予食物口感。感覺到從鼻子前部進入的氣味,稱為鼻前嗅覺;而由咀嚼和吞嚥,感知從口腔後部進入鼻子的...
食物
營養素
分子化合物
鼻前嗅覺
鼻後嗅覺
食物配對理論
芳香化合物
味覺
氫離子
鈉離子
必須脂肪酸
核糖核苷酸
2022.04.01
彎道車禍:藏匿在你我身邊的魔鬼!
作者 / 林妙秦/目前就讀於高雄市新莊高中,對於數理化有著濃...
628期
2017年2月13日晚間,一輛遊覽車行經國道五號高速公路轉國道三號南下匝道,因過彎時衝出護欄翻落邊坡,造成33 死11 傷的慘況,成為國道交通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交通事故。其實彎道車禍的成因,主要是單純的駕駛問題,透過對...
圓周運動
向心力
離心力
等速率圓周運動
圓周運動
物理
垂直切線
2022.03.28
千萬別說《千萬別抬頭》有幫科學說了什麼
作者 /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物理學出身,...
628期
無疑的,Netflix 於去(2021)年末推出的科幻電影《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極具話題性,更一舉獲得今(2022)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入圍。
評論
《千萬別抬頭》
Netflix
電影
科普傳播
奧斯卡
高馬效應
2022.03.15
高防護實驗室內感染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P3實...
作者 / 黃鵬年/長庚大學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
483期
去(2021)年12月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緊急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新增一起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以下簡稱P3實驗室)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一時之間...
P3實驗室
COVID-19
高防護實驗室
中研院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等級病原體
病原體
SARS
生物安全櫃
炭疽疫苗
2022.03.15
宛如「天眼」!加上人工智慧的空拍機有哪些突破與應用...
作者 / 陳朝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智慧科學暨綠能學院碩士研究...
483期
無人機載具有高度移動性以及遠距遙控功能,能夠快速輕易到達不容易接近的區域,而搭配高解析度相機就可以如同鷹眼,從空中俯視地表,並將地表一切變化詳實記錄在影像中而不遺漏。
人工智慧
無人機
AI技術
智慧農業
地理資源調查
智慧控制
智慧視覺定位
智慧空拍偵測
無人空拍機
卷積運算
池化
導航
智慧空拍機
2022.03.04
《星際大戰》銀河帝國打得贏《星際爭霸戰》星際聯邦嗎...
作者 / 鄭宜帆/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627期
蘇聯天文學家卡爾達肖夫於1964年提出的卡爾達肖夫指數,將能源消耗速度當作文明的科技發展指標,並以當時地球的消耗能量功率4×1012瓦特為第一型文明。
卡爾達肖夫指數
能源
消耗能量功率
科技
文明
星系
銀河系
第三型文明
科學技術
戴森球
恆星
光速
2022.03.03
什麼是溫泉?臺灣溫泉的特徵與分布大解密!
作者 / 宋聖榮/任教於臺大地質科學系,也曾為美國布魯克海汶...
627期
溫泉是指地底下自然湧出,水溫高於當地年平均溫度5°C的泉水。根據學者托德、拉莫羅、唐納等人的定義,水溫高於38°C即為溫泉。而臺灣的溫泉則需為地下自然湧出或人為抽取,溫度為30°C以上,且泉質符合特定條件者。
溫泉
冷泉
火成岩
沉積岩
變質岩
地質性質
物理性質
氯化物泉
硫酸鹽泉
碳酸氫鹽泉
2022.03.03
腦洞大開!我可以自製溫泉粉嗎?溫泉粉的製作方法大公...
作者 / 王昱皓/畢業於臺大化研所。科學是在看似一成不變的邊...
627期
弱鹼性的碳酸氫鈉泉中富含鈉離子與鈣離子,而這些金屬離子與皮膚分泌的脂肪酸反應會形成類似肥皂分子的脂肪酸鹽。肥皂分子有乳化皮膚表面汗的功能,因此泡完碳酸氫鈉泉後皮膚會有光滑清涼的感覺。
碳酸氫鈉
鈉離子
鈣離子
溫泉
氧自由基
硫化氫
硫酸鹽
硫磺泉
脂肪酸鹽
五硫酸
血液循環
無機鹽類
三相圖
2022.03.03
從溫泉來的生物魔法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27期
早期的地球就像一個巨大溫泉浴池,「高溫」才是預設的生活方式,因此科學家們相信,住在溫泉裡面的細菌比較可能保有地球早期生物的特性。
溫泉
細菌
生物
溫泉菌
氫氣
磷脂分子
無機鹽類
高溫嗜熱菌種
大腸桿菌
高溫菌
胺基酸
硫鍵
2022.03.03
從洋芋片到教堂屋頂的巧妙應用 自然界找不到的特殊形...
作者 / 陳志偉/法國科諾伯勒大學與臺灣大學數學博士,現任中...
627期
品客洋芋片的特殊造型稱為「雙曲拋物面」,它是一種對外在壓力具有較高承受度的曲面,無論從哪一側擠壓,都比較不容易破碎。
洋芋片
雙曲拋物面
直紋曲面
氮氣
寶僑
食品
食品儲存科學
單葉雙曲面
作用力
2022.03.03
誘發中和抗體、活化記憶型淋巴球?疫苗與狡猾病毒間的...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7期
冠狀病毒使用其表面的棘蛋白做為鑰匙,進而感染細胞。若能以「棘蛋白」做為疫苗抗原,可誘發出中和性抗體。為了誘發出高效抗體,疫苗中的抗原應為天然、完整的蛋白質,維持正確的立體結構。
冠狀病毒
淋巴球
細胞
中和性抗體
蛋白質
病毒
細菌
寄生蟲
RNA
基因型疫苗
腺病毒
人體免疫系統
莫德納
高端
胺基酸
2022.03.03
記憶是否應當成為呈堂證供?司法與腦神經科學的交匯處
作者 / 王泊善/目前就讀中央大學,想成為一個Renaissance...
627期
人的感官每秒能接收成千上萬筆資訊,但真正會被我們注意到並記住的都是經過篩選的,這就必須仰賴我們的注意力。例如「雞尾酒會效應」就是指我們在聚會或是嘈雜的環境中忙著與人對話的同時,若突然從遠處傳來一聲呼喊你名...
感官
注意力
記憶
編碼
心理表徵
認知心理
語用推理
全國性調查
大腦
2022.03.01
科學月刊2022年3月號(627期)目錄—天涼泡湯趣!
作者 /
627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2.02.15
較少重症≠可以輕忽,Omicron有哪些特性,又該如何防...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2期
每個人都希望疫情趕快結束,但希望和一廂情願是有區別的。
Omicron
變異株
COVID-19
Delta
科興疫苗
mRNA疫苗
氣管壁
白血球
胞內體
嗜神經病毒
神經系統
腦霧
T細胞
2022.02.15
科學跨足文學的科月詩人 ── 科月理事長蔡孟利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林承勳/想泡在溫泉裡當隻日本水豚。
482期
2016年臺灣大學爆出論文造假事件,包含當時的臺大校長與院長等許多高層都牽連其中,規模非同小可。時任《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月)總編輯的蔡孟利見狀,隨即展開一連串的監督與調查行動。
學術
論文
教育
學術醜聞
科學倫理
文學創作
科學研究
2022.02.15
科學發表「報喜不報憂」,如何危害客觀性與未來發展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2期
2019年10月,《自然》(Nature)讀者投書專欄有一篇來自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梅塔(Devang Mehta)博士後研究員的投書,分享他將博士學位研究投稿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的心...
基因編輯
病毒DNA
木薯
雙子病毒科
鑲嵌病毒病
基因工程
科學客觀性
邁克生-莫雷實驗
乙太
期刊
學術研究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5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