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6.06
探究物理實驗之趣!新港藝高物理實驗微課程
作者 / 林品婕/本刊專案經理
667期
自然科學領域強調科學探究的精神及過程,透過實驗設計、執行與修正等步驟,幫助學生體驗科學的求知歷程,並對自然世界保持探究的開放態度。《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於113學年度第2學期開設「探索物理實驗微課程」,並邀...
星火相傳
科學閱讀
科學表達
科學教育
科學月刊
教育科學
新港藝術高中
微課程
物理實驗
探究實驗
2025.06.01
被企業壟斷的AI? 達成社會共善的 AI公共化願景
作者 / 王道維 |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諮商中心主任、人文社...
666期
AI 公共化可以創造多贏局面,既惠及大眾,也有助於政府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治理。透過AI 公共化,讓各領域的學者參與,將能紓解AI 發展下,法治面及產業界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AI公共化
AI資本化
版權
公共政策
2025.06.01
SOS !在荒野求援:理想氣體定律
作者 / 克莉絲汀.麥金利(Christine McKinley)
666期
只要把分子們關在一起加熱,內部的壓力就會增加。那些空氣分子跳來跳去,撞上金屬球壁。它們急著展現拿手的舞步, 可是真糟糕,一直撞上牆壁。它們需要表現的空間! G 先生釋放一些分子,讓金屬球裡面沒那麼擠,讓它回復...
物理
分子
大氣壓力
理想氣體
2025.05.01
物理學家發現 開啤酒的聲音聽起來像「啊」
作者 / 編輯部
665期
柯赫發現,打開掀蓋式玻璃瓶的彈簧開關時,聲音並非來自單一衝擊波,而是駐波,類似一聲短促的「啊」(ah)。藉由高速攝影,團隊捕捉到瓶蓋彈開瞬間,瓶頸處的凝結水珠在駐波垂直振動,再結合錄音與流體力學的計算,證明...
啤酒
駐波
二氧化碳
衝擊波
2025.05.01
AI 的中文翻譯之辯 智力與智慧的差異
作者 / 陳碩甫 | 臺灣大學化學系學士,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理所...
665期
臺灣學術界和政府各部門卻將AI 翻譯成人工智慧,造成與AW 的概念混淆。雖然已有一些國內研究者不贊同將AI 翻譯為人工智慧,但皆未論及與AW 概念混淆。
人工智慧
AI
AW
LLM
2025.04.15
整體大於個別的總和 物理學家福立克與凝態物理的日常...
作者 / 張慈媛/本刊編輯
520期
「假如我們有量子電腦,我們可以做到很多現在做不到的事情,像是敘述分子、預測分子的行為。這對我們生活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我們目前沒有量子電腦。」
凝態物理
晶體
赫伯特鐵礦
量子電腦
2025.04.15
離合咒《凝態物理:從半導體、磁浮列車到量子電腦,看...
作者 / 菲利克斯‧ 福立克(Felix Flicker)
520期
想像按一下鈕,就能讓一塊水晶發光,又或者敲一下水晶,就能產生火花——這可不是奇幻小說的情節,現實世界裡,這些現象就是常用的LED燈還有火鍋店裡的打火槍。要了解這些特性從何而來,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凝態物理。
凝態物理
晶體
自旋冰
相變
2025.04.15
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落幕 鼓勵學子展現自信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0期
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於上(3)月8日順利落幕,由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廖婉君獲頒最高榮譽「傑出獎」,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黃彥婷及清華大學物理學系與天文研究所副教授...
女科學家
臺灣大學電機系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清華大學物理學系
2025.03.05
星際冰晶的奇妙旅程 從宇宙化學窺探形成生命的道路
作者 / 陳俞融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嘗試...
663期
星際冰晶的研究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宇宙中的化學奧祕,也帶來無限的未來可能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天文化學家將能夠探索更多令人興奮的問題。
同步輻射
星際冰晶
生命起源
紫外光
2025.02.19
量子物理能用來解釋自由意志嗎? 《命定:沒有自由意...
作者 / 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
518期
所以,隨機、非決定論的量子效應,可以一路浮現放大而促成行為的概念,在我來看有些不可信。此外,幾乎所有具備適當專業的科學家都認為十分不可信。
量子效應
生物學
神經元
自由意志
2025.02.11
你的行動電源裡有多少電? 行動電源的儲放電與安全性
作者 / 蔡坤憲 |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目前旅居紐西蘭,...
662期
壁插式行動電源的散熱設計格外重要,才能避免熱失控(thermal runaway)所引起的災害。
行動電源
電流
電壓
電功率
2025.01.07
二手煙如何入侵我們的神經系統? 香菸氣膠與帕金森氏...
作者 / 范秀芳 | 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化學...
661期
研究顯示,活躍吸菸者由於長期暴露於香菸煙霧中造成體內自由基濃度增加、肺中活性氧增加、周邊血液白血球數量上升,支持著香菸煙霧中自由基對健康有害的理論。
懸浮微粒
香菸煙霧
香菸氣膠
2025.01.01
量子力學究竟怪在哪裡? 海森堡在 100 年前開啟的學問
作者 / 高涌泉 | 任教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661期
愛因斯坦與海森堡在1926 年春天關於軌跡的一場精彩對話,當時海森堡提不出能讓愛因斯坦滿意的說法,近100 年後的今天,依舊沒人可以。
量子力學
矩陣
海森堡
2025.01.01
生與死的量子糾纏 非生非死的薛丁格貓
作者 / 蔣正偉 | 臺大物理系教授、國家理論科學中心科學家、...
661期
量子感測器利用量子相干性和糾纏,可以在醫學影像、全球定位系統和重力波檢測等領域,提供科研人員前所未有的精度。
量子糾纏
薛丁格
疊加態
貓態
2025.01.01
科技巨頭的下一場競賽 量子電腦的潛力與挑戰
作者 / 張慶瑞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
661期
儘管技術挑戰重重,全球的量子電腦研發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臺灣、美國、中國之外,歐洲、印度、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家也在積極推進量子技術的發展。
量子電腦
光量子電腦
光子
2025.01.01
破解駭客和密鑰分發限制 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作者 / 陳彥儒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助理研...
661期
量子科技曾被視為不可能實現的科學幻想,但是在近年快速的發展下,已經逐漸往實際應用推進。它們不僅能提供更高的計算效能、更安全的資訊保護、更精準的量測能力,還有許多無限可能的應用等待著科學家去發掘。
量子力學
光子
偏振
量子加密通訊
2024.12.09
李楊單位圓定理簡介 李政道與楊振寧的科學貢獻
作者 / 詹傳宗 |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
660期
作為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在一般大眾心目中最著名的學術成就,無非就是他和理論物理學家楊振寧共同提出,探討基本粒子弱交互作用(weak interaction)的「宇稱不守恆」(parity nonconservation)...
李政道
楊振寧
相變化
宇稱不守恆
2024.12.02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
作者 / 魏澤人 | 陽明交大AI 學院副教授,機器學習GDE(...
660期
這是諾貝爾委員會首次將物理獎頒給AI 研究,由於得獎主題實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不少觀看諾貝爾獎直播的物理學家一時錯愕,不知該做何感想。
諾貝爾獎
AI
類神經網路
2024.10.21
李政道奇特的求學歷程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綜觀李政道的求學生涯,由於非比尋常,於是養成他特立獨行的性格。又因他曾歷經坎坷,晚年乃特別致力於菁英青年的培植。
李政道
芝加哥大學
物理博士
2024.10.21
追念李政道教授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514期
李政道、楊振寧當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鼓舞了在臺灣的整代學子,許多人從少年時期就決定以研習物理為終身志向。
李政道
芝加哥大學
物理博士
2024.10.08
【快訊】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4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物理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4.09.30
捕捉十億分之一秒的瞬間
作者 / 編輯部
658期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研究團隊最近開發出一款世界上最快的電子顯微鏡,能夠捕捉到運動中電子的靜止圖像。研究團隊將這項突破性成果命名為「阿秒顯微技術」(attomicroscopy)。這臺顯微鏡將幫助...
電子顯微鏡
量子物理
光脈衝
2024.09.09
帶來絢麗極光和衛星災難 太陽風如何影響地球生活?
作者 / 張滋芳/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成大...
657期
太空迷應該都還記得的一次大量衛星報銷事件,就是全球知名太空公司SpaceX 於2022年2 月發射49 顆低軌通訊衛星「星鏈」(Starlink)時,遭遇到地球磁暴事件,當中有40 顆衛星受影響,導致衛星失能且只能選擇墜回大氣層燒...
太陽風
太陽黑子
極光
磁暴事件
激發態
2024.09.09
結合《易經》與電磁學 電報技術的改良與商業化之路
作者 / 楊振邦/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任教...
657期
希林一生遊走於種種固定範疇的邊緣、跳脫既定的框架――以少數民族日耳曼裔的背景周旋於斯拉夫王朝的官場;自幼從軍卻坐了一輩子辦公室;沒受過多少正規的博雅或理工教育卻在知識界聞名;外交官不務正業搞電氣實驗,又從...
電報系統
西里爾字母
發明
電磁學
藏傳佛教
摩斯密碼
2024.09.09
追隨星際飛鏢 探索雙小行星之謎的 Hera 之旅
作者 / 謝承安/就讀臺大物理系,EASY 天文地科團隊成員。因...
657期
2022 年9 月26 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發射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撞擊器成功撞擊雙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的衛...
小行星
小行星
撞擊DART
撞擊器Hera
2024.08.01
紅火蟻為什麼能在水上結筏?從生物的生存智慧到仿生材...
作者 / 洪在明/主持清學大學物理系510的揉皺實驗室,研究對...
656期
經過億萬年的演化,許多動物的群體行為令人嘆為觀止,例如鳥群和魚群的整體形狀[註]、細胞運動和細菌成長。整個生物群體如何從簡單的微觀規則出發,在缺乏類似大腦的整合且群體成員都互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環境帶來的挑...
仿生學
紅火蟻
結筏
穀片效應
自我修復
行走油滴
表面張力
帕松比
薄膜揉皺力學
2024.07.01
網路發明之前的「網路」? 見證資訊革命的「電報」發...
作者 / 楊振邦/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655期
對於手機一滑就可以輕鬆發送文字、圖片、影音的我們來說,實在很難想像在網路出現之前要如何遠距傳遞訊息。自古以來常用的方法,不外乎書信、烽火、旗語等。不過在19世紀初科學家發現電磁效應後,通訊技術發生了重大的改...
希林
電報
電磁通訊
資訊革命
伏打電堆
石板印刷
電磁效應
電磁電報
2024.07.01
釐清核電廠的熱汙染問題 自然環境與冷卻水降溫的關係
作者 / 詹森/任教於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專長為海洋動力過程...
655期
去(2023)年底一篇發表在《永續》(Sustainability)期刊的論文,內容因為探討核電廠冷卻水(又稱溫排水)排放至海洋的永續問題,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延伸閱讀1)。這項研究以30幾年的監測資料,分析台灣電力公司第三...
核電廠
熱汙染
冷卻水
墾丁南灣
大亞灣
海洋
溫排水
海洋暖化
2024.06.15
理論物理突破 中山大學跨國團隊成功以數值模擬高溫超...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0期
中山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鍾佳民與美國、德國的研究團隊跨國合作,成功破解長達30年的高溫超導體理論模型問題,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這項研究不僅對於理論物理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更為未來的科技發展開...
中山大學
高溫超導
數值模擬
凝態物理
古典電腦
量子電腦
理論物理
2024.06.01
進入光的殿堂 台灣光子源的誕生與升級之路
作者 / 採訪撰稿|張樂妍/本刊主編
654期
新竹科學園區內,座落著兩座巨大的環狀建築。雖然高度僅有兩三層樓,不過其中一棟環形建物的圓周長卻長達518.4公尺。這裡是國家級的學術研究中心,設備中蘊含的技術不僅在全球名列前茅,建築本身更曾經登上國際學術期刊...
同步輻射
光子源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同步加速器
高能物理
基本粒子
電子
科學研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資料總數:36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