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聽音樂也能影響情緒嗎?大腦告訴你
2021.02.01
聽音樂也能影響情緒嗎?大腦告訴你
作者 / 編輯部
614期
不同風格的音樂總是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然而人類的情緒是否真能受到音樂影響?
音樂情緒大腦視丘腹側紋狀體杏仁核影像功能性磁振造影
火星的生命起源可能會在深層地底下?
2021.02.01
火星的生命起源可能會在深層地底下?
作者 / 編輯部
614期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一直是科學家想解開的謎團,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提出一個假設模型。由於火星內部的熱源會融化其上層冰蓋(ice sheet)產生水,形成適合生...
火星生命行星生存環境氣候環境放射性元素
大溪地的黑珍珠
2021.02.01
大溪地的黑珍珠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614期
2019年7月6日清晨,和平號郵輪抵達大溪地——人稱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我們停靠的帕皮提(Papeete),位於大溪地的西北部,是大溪地首府,也是最大城。
大溪地黑珍珠軟體動物門黑蝶貝圓蚌珍珠
不只是反作用力和白努力定律 找出飄浮玩具的物理原理
2021.02.01
不只是反作用力和白努力定律 找出飄浮玩具的物理原理
作者 / 張慧貞/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研究興趣為物理概念...
614期
市面上有許多能飄浮在空中的玩具,例如飄浮足球、氣球光碟、感應飛碟、飄浮曲棍球台及吹氣乒乓等。這些玩具的飄浮現象看似相同,甚至許多科普文章統一以氣體的反作用力及白努力定律說明,但實際原理可能不盡相同,也沒有...
白努力定律反作用力氣體動力論地心引力牛頓第二定律康達效應
埃及聖䴉 鐮刀客的美麗與哀愁
2021.02.01
埃及聖䴉 鐮刀客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 / 袁孝維、陳韋廷
614期
埃及聖䴉是目前在臺灣常見的外來鳥種,由於牠們對環境的適應力高強、具有兩次繁殖高峰,且食性廣泛不挑食還有個厲害的鐮刀嘴,能吃到許多躲藏於爛泥裡的動物,使得埃及聖䴉族群能在臺灣迅速擴張。在外來種的入侵下,許多...
埃及聖䴉智慧之神托特木乃伊生態系外來種
無處不在的碳原子 碳的同素異形體點點名
2021.02.01
無處不在的碳原子 碳的同素異形體點點名
作者 / 顏宏儒/中研院化學所助研究員,致力於奈米石墨烯和儲...
614期
在早期,科學家們一直認為「碳」的同素異形體只有石墨與鑽石兩種。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富勒烯被發現了,它不會被人類的胃酸腐蝕,也不會被免疫系統當作入侵者,可被製成各式抗體藥物;奈米碳管也被找出,它不僅強度高、...
石墨同素異形體化學元素碳原子鑽石富勒烯石墨烯奈米碳管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演化論出版事件始末
2021.02.01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演化論出版事件始末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曾任職於UCLA醫學...
614期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於小獵犬號的旅程中開始思考物種演化的過程,並在後續出版相關著作,奠定了他的演化論基礎。而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另一名英國生物學家華萊士也提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理論。雖然有人認為華萊士才是演化論...
達爾文演化學華萊士物種起源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2021.02.01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作者 / 郭政靈/任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614期
電磁脈衝是一種帶有強大能量的電磁波,透過高速攝影機的影像記錄,不只能在大氣中觀測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也能得知閃電在大氣裡發光傳播的方式,進而解釋電磁脈衝感應電流。另外,當閃電的前導電流從雲內打通通道到地...
電磁脈衝閃電y射線大氣電磁波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2021.02.01
來自遙遠宇宙的煙火秀 神秘的伽瑪射線爆
作者 / 演講人: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所教授。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光害較少的區域抬頭仰望夜空,我們總能看到黑夜中的點點繁星。平時星星們看似毫無變化,但這些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的星體,可能不如我們所見的平靜。
天文學伽瑪射線爆宇宙星系紅位移爆炸事件黑洞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2021.02.01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作者 / 演講人:陳英同/中研院天文所支援科學家。記錄:謝育...
614期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頭頂上的天空抱有數不盡的想像與期待,因此仰望星空、記錄天體的運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火星太空望遠鏡行星天文學太空科技
光害退散!臺灣的暗夜星空之路
2021.02.01
光害退散!臺灣的暗夜星空之路
作者 / 演講人:劉志安/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都市叢林中,想一覽夜間的星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由於周遭環境充斥著許多光源,街邊的路燈、顯眼的廣告招牌,以及商辦大樓營造出的絢麗燈光等,這些人為的光害(light pollution)不只讓天文愛好者難以進行觀測,甚至...
光害人造衛星人口密度生態都市發展
一起來開場屬於天文的電影派對!
2021.02.01
一起來開場屬於天文的電影派對!
作者 / 演講人:吳志剛/臺北市天文科學館研究組組長。記錄:...
614期
電影人人愛看,大螢幕所帶來的聲光效果,讓人沉浸於其中。但在電影播畢,影廳燈光亮起,大部分觀眾在步出戲院回到現實後,可能就馬上將方才的電影情節拋諸腦後;對難懂的劇情感到一頭霧水,直接放棄思考的更是大有人在。
電影天文科幻作品都卜勒效應文學時空
全臺口徑最大折射式望遠鏡在此 一起來清大天文台玩
2021.02.01
全臺口徑最大折射式望遠鏡在此 一起來清大天文台玩
作者 / 記錄:謝育哲/本刊主編。
614期
位於清華大學物理館的天文台,是目前全國最大口徑的折射式望遠鏡,口徑達25公分。究竟這座天文台的起源為何?又有什麼特色呢?
天文台清大天文望遠鏡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
令人崇拜是有道理的!燒杯君和他的偉大前輩
2021.02.01
令人崇拜是有道理的!燒杯君和他的偉大前輩
作者 / 上谷夫婦(うえたに夫婦)。
614期
《燒杯君和他的偉大前輩》
科學月刊2020年2月號(614期)目錄—做伙來搭飛機
2021.02.01
科學月刊2020年2月號(614期)目錄—做伙來搭飛機
作者 /
614期
科學月刊雜誌目錄
目標是一次影響一個世代,《基因怪獸 GenoMon》團隊的野望—陳俊宏、蘇芃翰、謝綸專訪
2021.01.25
目標是一次影響一個世代,《基因怪獸 GenoMon》團隊的...
作者 / 羅億庭/課金玩家,本刊編輯。
614期
策略卡牌手遊《基因怪獸:細胞攻佔-GenoMon: World War V inside the cell》,是一款以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與病毒學為背景的遊戲,玩家將在遊戲中化身為主角「病毒使」操作基因,融合出虛擬病毒攻打虛擬細胞城市,並協助...
基因怪獸GenoMon病毒使電獺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群眾募資策略卡牌手遊
COVID-19 疫苗試驗解讀: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疫苗解析
2021.01.20
COVID-19 疫苗試驗解讀: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疫苗解析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0期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席捲全球,其疫苗被視為拯救人類脫離瘟疫的最終武器。疫情爆發將近一週年時,美國生技大廠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以及英國牛津大學所開發的疫苗,分別提交了數萬人之臨床實驗...
COVID-19新冠病毒疫苗疫苗試驗輝瑞莫德納牛津疫苗新冠肺炎
研議科技部回復國科會,組織改造能否讓臺灣科學發展更好?
2021.01.18
研議科技部回復國科會,組織改造能否讓臺灣科學發展更...
作者 / 編輯部
469期
去(2020)年11月,媒體報導行政院將啟動組織改造,預計將2014年才成立的科技部,重新改回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家不免質疑,改回國科會意義何在?
科技部國科會科學臺灣科學發展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醫檢生物科技生命科學次世代定序基因定序生物資訊特管法
掌控你的蘋果電腦?
2021.01.18
掌控你的蘋果電腦?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9期
蘋果公司(Apple Inc.)最近推出的麥金塔作業系統macOS Big Sur(macOS 11),默默地讓蘋果本身的應用程式繞過了用戶設定的VPN與防火牆。採用VPN的效果之一,就是可以讓遠方的網站不知道你真實的IP/地理位置;而防火牆...
蘋果公司蘋果電腦蘋果版OCSP資訊安全言論管制
人工智慧AlphaFold將破解生物學50年難題?解析蛋白質結構的漫漫長路
2021.01.18
人工智慧AlphaFold將破解生物學50年難題?解析蛋白質...
作者 / 朱利亞/清大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博士,現為英國...
469期
2020年末尾,以AlphaGo創下聲名的DeepMind公司發表人工智慧「AlphaFold」第二代蛋白質結構預測軟體,參賽挑戰在短時間內預測出蛋白質的結構,在準確度評比(Global Distance Test, GDT)高達92.4,獲得眾所矚目與期待,...
人工智慧AlphaFold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結構X光結晶學核磁共振安芬森法則Cryo-EMX光繞射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因編輯大革命》我思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CRISPR諾貝爾獎《基因編輯大革命》生命科學基改科技
與數據拔河──人工智慧的應許和限制
2021.01.18
與數據拔河──人工智慧的應許和限制
作者 / 演講|張智威/HTC 健康醫療事業部的總經理、史丹佛大...
469期
人工智慧一詞首度於1955年被提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普遍被認為是影響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
數據人工智慧監督式學習神經網路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2021.01.18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在去(2020)年成為焦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些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的症狀,像是腦霧(brain fog)、突發性疲勞(fatigue)、嗅覺與味覺喪失、頭暈嘔吐等情況,新研究揭露了可能的原因。
COVID-19中樞神經病毒棘蛋白血腦障壁外套膜免疫系統新冠肺炎
未來電子顯微鏡可看見奈米尺度化學反應過程
2021.01.18
未來電子顯微鏡可看見奈米尺度化學反應過程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電子顯微鏡技術有了新的進展,新發表的「可變溫液態臨場穿透式電子顯微鏡」(variable-temperature liquid-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VC-LCTEM)可用於觀測進行中的化學反應,讓科學家一窺智慧材料在奈米...
電子顯微鏡分散聚合反應聚合反應奈米材料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2021.01.18
臺灣首份碳定價研究報告出爐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二氧化碳,目前被廣泛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為了減緩溫室氣體對環境帶來的影響,1997年,世界許多國家共同簽訂《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希望透過各國的共同努力降低碳排量,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
二氧化碳全球暖化碳排量極端氣候碳定價氣候變遷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2021.01.18
飛行如何零碳排?將二氧化碳製成飛機燃料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直到今天,航空飛行器仍大量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中,但或許有一天,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反過來成為推進飛行器的燃料。
二氧化碳鐵基催化劑航空燃油溫室氣體碳排放碳氫化合物液態烴
蕈類為何發光?中研院發現小菇發光與演化奧秘
2021.01.18
蕈類為何發光?中研院發現小菇發光與演化奧秘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蕈類,不只是餐桌上常見的佳餚,在野外、森林裡也十分常見,有些甚至會發光。小菇支系(Mycenoid lineage),是世界三大含有發光真菌的支系之一,也是臺灣主要分布的發光真菌。
蕈類小菇支系真菌基因基因體定序轉位子發光蕈類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2021.01.18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國際持續嚴峻,且接二連三地有不少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各國科學家無不為了疫苗開發努力。
COVID-19奈米抗體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SARS-CoV-2新冠肺炎
以色列團隊研發能治療聽力的基因療法
2021.01.18
以色列團隊研發能治療聽力的基因療法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失聰是常見的感覺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數據,全世界大約有10億人的聽力受損,並且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人數可能會翻倍成長。
失聰聽力障礙基因基因療法SYNE4基因遺傳疾病
  • «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