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2. 焦點話題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類神經網路數據巨量資料網際網路摩爾定律積體電路
2020諾貝爾獎遺珠 那些研究團隊裡的無名英雄
2020.12.01
2020諾貝爾獎遺珠 那些研究團隊裡的無名英雄
作者 / 方偉宏/臺灣大學醫技系副教授。
612期
許多科學獎項,往往只頒發給特定幾位研究者,但在這些研究人員背後,其實也都有個默默努力的團隊。而今(202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發現C 肝病毒的學者,其中獲獎的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肝炎諾貝爾獎C肝病毒C型肝炎cDNA2020諾貝爾獎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2020.12.01
時空行者 史蒂芬.霍金
作者 / 雷納.曼羅迪諾
612期
在劍橋大學的檔案室裡,收藏著霍金的博士論文,題為:《膨脹宇宙的性質》(Properties of Expanding Universes),上頭蓋有日期印戳一九六六年二月一日。那時的他是二十四歲。論文的開章寫著:「本文探討了膨脹宇宙的一...
史蒂芬.霍金膨脹宇宙廣義相對論穩態理論宇宙萬有引力恆星黑洞奇異點大霹靂愛因斯坦方程式
科學月刊2020年12月號(612期)目錄—2020諾貝爾獎特別報導
2020.12.01
科學月刊2020年12月號(612期)目錄—2020諾貝爾獎特...
作者 /
612期
科學月刊雜誌目錄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體?
2020.11.15
實驗室的檢測服務中,該由誰來收受、分析與上機製備檢...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為求基因輔助診斷與精準醫療實務能與時俱進,衛生福利部於今(2020)年4月預告,擬修訂《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裡多達21條的相關條文。
醫事檢驗醫療LDTs生醫生技產業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2020.11.15
淺談《特管法》修法所引發的人才聘用爭議
作者 / 高啟明/臺灣大學研發處產學合作總中心新創組長;前臍...
467期
《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稱《特管法》)的立法目的,是為了提升臺灣醫療的服務品質;該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就特定的醫療技術、檢查、檢驗或醫療器材,規定其適應症、操作人員資格、...
《特管法》LDTs基因表現核酸定序醫檢師法律醫療生技醫療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2020.11.15
測謊鑑定準確率不足?淺談科學辦案的爭議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467期
近來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司法科學、鑑定機制與專家證人」議題中,著重於科學辦案的技術與應用,以強化司法發現真實的能力,其中針對測謊過程、品管、證據能力等有許多討論與建議。
科學偵查實務邏輯思考測謊犯罪司法心理學鑑識科學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處罰必要?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學術學術倫理公權力重複發表著作權研究行為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球與臺灣流行病學、病媒蚊與防治策略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登革病毒登革熱血清學全球暖化埃及斑蚊白線斑蚊病媒蚊衛生教育
開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作為食品與醫藥的篩檢工具
2020.11.15
開發基因編輯技術CRISPR作為食品與醫藥的篩檢工具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7期
近年,食品微生物帶來的食物中毒事件仍偶有發生,所以在製造、加工、儲存及運送過程中,防止食品受到病原體汙染仍應受到重視,而檢測正是確保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工作。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食品微生物檢測基因COVID-19藥物病理學聚合酶連鎖反應
監看小孩的不只有你-國際版360兒童手錶的後門偷窺事件
2020.11.15
監看小孩的不只有你-國際版360兒童手錶的後門偷窺事...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7期
奇虎科技所出產的360兒童手錶在臺灣並不是特別流行,但或許是拜北京新浪新聞臺灣網站大力推薦之賜,這款產品在兒童手錶的臉書社團裡也還蠻常被提及,且蝦皮、淘寶、Yahoo奇摩拍賣上面都買得到。
資安雲端Apps言論管制犯罪軟體電子資訊硬體
更快、更精準的腎毒性檢測平台誕生
2020.11.15
更快、更精準的腎毒性檢測平台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藥物、健康食品或食品添加物中的腎毒性(renal toxicity)對人類生活影響甚鉅,然而,目前仍沒有一套理想的檢測方式。因此,國家實驗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動物中心)開發「神農鼠腎毒篩檢平台」,透過該平...
腎毒性腎毒性檢測腎臟腎臟病腎衰竭尿液尿素氮肌酸酐MIOX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2020.11.15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作者 / 林承勳
467期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
神經網路技術DrugCell人工智慧癌症癌細胞腫瘤藥物神經元細胞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2020.11.15
神經細胞體外培養靠微型機器人
作者 / 劉姿婷
467期
大腦掌管感覺處理、運動、學習、記憶與決策等功能,這些複雜的功能仰賴神經元之間適當的連結,即有功能的突觸(synapse),方能正常運作。
大腦神經元突觸神經網絡神經科學神經細胞自由基雙光子聚合反應微型機器人磁力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2020.11.15
從數學模型證實臺灣抗疫成效
作者 / 編輯部
46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與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合作,利用數學模型證實臺灣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疫成功的關鍵作為,盼提供世界各國相關協助與經驗分享。
數學模型COVID-19基本傳染數防疫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生技醫療
別怕「因AI失業」,而是準備好從事「AI職務」
2020.11.15
別怕「因AI失業」,而是準備好從事「AI職務」
作者 / 野口竜司
467期
進入AI社會,我會失業嗎?身為文組的人,如何藉由AI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呢?想要成為AI人才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著手強化能力呢?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這種不安和疑問。
AIAI時代AI職務職務人類資訊
2020年10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ᗒᗨᗕ)
2020.11.02
2020年10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ᗒᗨᗕ)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抽書書摘
探索有機分子的起源也能協助減少碳排放
2020.11.01
探索有機分子的起源也能協助減少碳排放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近期由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合作的一項研究中,團隊提出約40億年前的地球上,也就是生命起源之前第一批有機分子產生的關鍵過程。
有機分子固碳作用光合作用甲酸二氧化碳生態環境
除了溫室氣體外,永凍土融化還會釋放出什麼?
2020.11.01
除了溫室氣體外,永凍土融化還會釋放出什麼?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地球正慢慢暖化,南北極的冰層範圍也正逐年減少。除了海冰減少以外,儲存於永凍土(permafrost)中的二氧化碳、甲烷、遠古細菌與病毒,也可能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而被釋放;此外,永凍土中的有機化合物也可能被釋出。
永凍土單萜烯倍半萜烯雙萜有機化合物輻射地球暖化
從牙齒揭露史前巨齒鯊的體型
2020.11.01
從牙齒揭露史前巨齒鯊的體型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現已滅絕的巨齒鯊(Carcharocles megalodon)曾是海洋中最大的鯊魚,由於體型非常巨大且兇猛,常被作為電影的題材,而2018年好萊塢電影《巨齒鯊》(The Meg)更是直接將牠拔擢為主角明星,也使人們對於這個已經絕種的海...
巨齒鯊海洋生物牙齒化石鯊魚尖吻鯖鯊長鰭鯖鯊鼠鯊大白鯊太平洋鼠鯊
觀看電視上的自然風景,還能改善負面情緒?
2020.11.01
觀看電視上的自然風景,還能改善負面情緒?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在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一項研究中表示,在家中觀看自然風景節目也具有提振心情、減少負面情緒的效果!
大自然情緒VR眼鏡互動式圖像
特定基因的突變,可能讓你對魚腥味不敏感
2020.11.01
特定基因的突變,可能讓你對魚腥味不敏感
作者 / 編輯部
611期
魚有一種魚味,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日前,來自冰島的一項人類嗅覺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顯示:有些人的某個特定嗅覺基因突變,使魚腥味變得不那麼強烈。
嗅覺基因全基因組關聯分析三甲胺TAAR5基因OR6C70基因OR52D1基因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度
2020.11.01
走得快不如走得巧?在親密關係中男生通常會放慢走路速...
作者 / 謝育哲/還好我和女朋友身高差不多,不用放慢走路速度...
611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走路方式,一般來說,我們身體會以消耗最少能量的最佳步行速度(optimal walking speed)行進。
走路速度情侶親密關係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2020.11.01
物種瀕危指標評估所面臨的難處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
611期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的物種瀕危指標評估報告是經過專家學者討論之後,提供統一的標準,除了可以讓物種獲得更多的關注外,也能使我們更適當地利用生物資源,並...
物種評估紅皮書紅肉丫髻鮫臺灣喉鬚鯊巨口鯊漁業環境氣候瀕危物種
為什麼紙吸管總是插不進去,但塑膠吸管就可以?
2020.11.01
為什麼紙吸管總是插不進去,但塑膠吸管就可以?
作者 / 郭君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
611期
近幾年來,紙吸管的使用量逐漸增多,但大家是不是常常覺得紙吸管很難插呢?其實紙吸管難插的原因主要不是因為比較軟,而是與圓錐截痕、三角函數有密切關係,而吸管截痕的投影竟然符合z =cos-1x 函數。在了解這些原理後,...
吸管圓柱狀圓錐曲線
超級英雄的電影世界有遵守牛頓力學嗎?
2020.11.01
超級英雄的電影世界有遵守牛頓力學嗎?
作者 / 曾賢德/東華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專長為凝態物理實驗...
611期
牛頓提出的三大運動定律能解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力學現象。不論是解釋慣性的第一定律;說明施力效果的第二定律F=ma;還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第三定律。然而,在分析電影《黑寡婦》的預告片後發現,電影裡面的物件卻不見得...
牛頓力學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加速度慣性定律
消失的基因─細菌和昆蟲的共同演化關係
2020.11.01
消失的基因─細菌和昆蟲的共同演化關係
作者 / 韓喬融/臺灣大學昆蟲系碩一,從昆蟲和微生物的角度看...
611期
共生菌在昆蟲體內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某些昆蟲若缺少共生菌則無法正常生長。由於昆蟲體內相較於外界環境來說較為穩定、安全且單調,細菌間的水平基因轉移機會下降,再加上共生菌DNA在複製過程中的基因隨機突變、基因...
基因共生菌細菌演化共生現象沃爾巴克氏體
酶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2020.11.01
酶有問題才是大問題!
作者 / 范博勛/於臺灣大學取得化學學士,目前是美國德州大學...
611期
生病、看醫生、吃藥,早已是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事,是否曾好奇過:我們吃到肚子裡的藥物是如何緩解病痛的呢?拜眾多科學家努力所賜,原來生活中許多藥物或保健食品是小分子有機化合物,他們扮演了蛋白質、酶抑制劑的角色...
酶抑制劑胺基酸肽鍵維生素D藥物酶反應動力學現象
天與地的相接處─大氣邊界層
2020.11.01
天與地的相接處─大氣邊界層
作者 / 張淳皓/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臺大大氣系,閒著沒事...
611期
當秋冬季節來臨,臺灣的空氣汙染會加劇,尤其在南部區域更為明顯。而大氣邊界層是空汙變嚴重的原因之一。大氣邊界層是靠近地表處的空氣,形成的原因來自對流層的空氣攪動,其中對流層中的紊流主導著邊界層的形成。而秋冬...
空氣汙染大氣邊界層邊界層流體風波動
最有創造力的物理巨人 菲利普‧安德森
2020.11.01
最有創造力的物理巨人 菲利普‧安德森
作者 / 高崇文/中原大學物理系教授,研究領域為高能物理。
611期
美國物理學家安德森(Philip Anderson)於今(2020)年3月辭世,享耆壽96歲。他從大學時期跟著物理大師弗雷克(John Van Vleck)做研究,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啟固態物理的研究之路,後續又轉向鑽研超導體及超流體等領域,並...
湧現反鐵磁性磁偶矩量子漲落安德森局部化量子現象BCS理論超導體
  • «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