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人類世, 是危機或轉機?
2019.06.02
人類世, 是危機或轉機?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4期
玻璃、塑膠和人造金屬等物質,是人類生活在這片土地後刻畫出的軌跡,而人類世,則為人們活動後所創造的地質年代。人類世一詞的出現,不只是為了提醒人們,所作所為都可能改變地球系統,也期望透過此概念,進一步勾勒出人...
地質年代全新世地質學人類世生態系統氣候人口永續發展全球暖化
2019年5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啦!!
2019.06.01
2019年5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啦!!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抽書書摘
科學月刊2019年06月號(594期)目錄—拉開元素週期帷幕
2019.06.01
科學月刊2019年06月號(594期)目錄—拉開元素週期帷...
作者 /
594期
科學月刊目錄
大腦裡的關鍵開關可望一解神經退化疾病機轉
2019.05.01
大腦裡的關鍵開關可望一解神經退化疾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與奧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Science發布最新研究,表明在自然狀態(native state)下找到一名為...
大腦神經退化麩氨酸
語言、文法與掠奪性期刊
2019.05.01
語言、文法與掠奪性期刊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93期
我們先從一個遊戲開始。一開始黑板上寫著一個S,然後,每一步動作為:可以擦掉一個S,然後在被擦掉的位置上寫上ab 或aSB。反覆以上動作,直到不能換為止。比如說可以這樣進行
語言文法掠奪性期刊
未來竟是一場夢-預知夢預測的是未來,還是自己?
2019.05.01
未來竟是一場夢-預知夢預測的是未來,還是自己?
作者 / 郭羽漫/突然想起曾經夢到自己在寫這篇文章,本刊編輯...
593期
相信讀者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經驗──夜裡所做的夢在未來某一天被發生時,雙手一拍地驚呼著:「我的老天鵝啊,這不會就是所謂的預知夢(prophetic dreams)吧?」
預知夢心理學確認偏差夢境
賽先生的百年回眸
2019.05.01
賽先生的百年回眸
作者 / 黃相輔/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史博士,研究興趣是通俗科學...
593期
狹義的五四運動,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學運。由於不滿中國政府在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的外交失利,愛國情緒高漲的學生遊行抗爭,後續軍警的鎮壓又引發全國各地串連罷課、罷工與罷市的政治事件。
科學五四運動科學史
進化中的腦圖譜
2019.05.01
進化中的腦圖譜
作者 / 李志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593期
去(2018)年 11 月,在經歷5年的資料分析與整合後,藍腦細胞圖譜(Blue Brain Cell Atlas, https://bit. ly/2T9XWsW)於瑞士的神經科學研究機構洛桑聯邦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
細胞圖譜神經元
從細胞到鳥群─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
2019.05.01
從細胞到鳥群─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究所合聘...
593期
從細胞內的分子馬達、細胞、細菌、魚群、鳥群乃至於人群到人造的仿生機器,這些不論在物理尺度或構造都相去甚遠的系統,可以用相同的原理來理解嗎?這似乎是科幻小說裡的題材,可是近年來理論與實驗科學的進展都指出,可...
流體細胞物理流體力學
千元鈔票上的因緣際會──塔塔加薊
2019.05.01
千元鈔票上的因緣際會──塔塔加薊
作者 / 張之毅/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博士生,高中到博士都是森林...
593期
民眾日常使用的新臺幣1000元大鈔,就為薊屬植物留了 一個重要的位置(圖), 鈔票中那葉片呈現放射狀的奇特形態,可能第一次見到還覺得比較像美麗的雪花。而有幸能夠登上鈔票的植物當然是非常能夠代表臺灣的植物,接下來...
塔塔加薊薊屬植物玉山薊
唐圓宋扁─ 從木材科學定年看古代樂器的傳承與收藏
2019.05.01
唐圓宋扁─ 從木材科學定年看古代樂器的傳承與收藏
作者 / 蔡文潔/福建農林大學傳媒系、實踐大學管理學院創意產...
593期
近來東西方古代樂器在拍賣場上屢屢創下價格紀錄:東方最名貴的是宋徽宗御製的七弦古琴「松石間意」,2010年以2000萬美金成交;西方則是以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年)的小提琴「布倫特夫人(Lady...
科學定年古代樂器
水能載舟,如何才能不覆舟? 從海浪的行為談海嘯預警系統
2019.05.01
水能載舟,如何才能不覆舟? 從海浪的行為談海嘯預警...
作者 / 口述/吳祚任,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593期
颱風在臺灣可說是家常便飯,氣候因素使得風浪變大,因此漁船需進到港內才不會因持續晃動與碰撞造成損壞。
海浪海嘯預警
我不是老鼠啦!從牙齒看錢鼠
2019.05.01
我不是老鼠啦!從牙齒看錢鼠
作者 / 蕭裕源/臺大牙醫專業學院榮譽教授,臺大醫院牙科兼任...
593期
錢鼠的身體有麝香腺,因此擁有特殊體味,又因視力退化,需藉由叫聲以助行進,有如蝙蝠藉回音辨物一般,還要加上敏銳的觸鬚幫忙,在牆角或地洞裡穿梭。其幼鼠的視力更差,常被目擊第一隻幼鼠含住母鼠的尾巴,後面的幼鼠一...
錢鼠體味尖鼠科鼩鼱目顴骨弓
新世代5G傳輸技術—大規模MIMO系統與波束合成技術
2019.05.01
新世代5G傳輸技術—大規模MIMO系統與波束合成技術
作者 / 蔡作敏/交通大學電信所副教授,專長為微波毫米波晶片...
593期
「第五代行動通訊(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5G)」,具有同時多使用者服務、高速資料傳輸及低時間延遲的特點。
5G傳輸技術毫米波大規模MIMO系統波束合成技術
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
2019.05.01
與珊瑚共生的研究之路─海生館館長陳啟祥專訪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年代當一名說故事的人。
593期
在陳啟祥遇見珊瑚之後,他選擇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珊瑚海洋環境共生藻胞內共生
物種的板塊運動擠出多元的基因新大陸
2019.05.01
物種的板塊運動擠出多元的基因新大陸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和...
593期
地球上每個物種,都會佔據一個可滿足其生活所需的多維資源空間(multidimensional resource space),這個物理環境稱為棲息地(habitat);不同的生物可以生存在同一個棲息地,但若只說單一物種在生態系中的位置和角色時...
物種生態生態棲位
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
2019.05.01
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
作者 / 葉永烜、潘康嫻、葉庭碩
593期
在過去50年間,隕石和其與小行星相互關係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突破。回想在1969年,科學家們對隕石的來源還是各說各話。有人說是從彗星而來〔註一〕,有人認為是因小行星受到碰撞碎裂,產生的碎片被發射到與地球相交的...
隕石天文學天體力學行星
指尖下的世界竄流— 淺談觸控技術
2019.05.01
指尖下的世界竄流— 淺談觸控技術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593期
2007年1月,位於美國舊金山的莫斯康展覽中心(Moscone Center West)所舉行的Macworld 2007,已故蘋果電腦公司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向世人展示劃時代的科技產品──iPhone。
觸控技術電腦電阻式觸控歐姆定律
長大以後時間過得更快?原來是生理變化在搞鬼!
2019.05.01
長大以後時間過得更快?原來是生理變化在搞鬼!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每個人可能都有類似的經驗:童年時光好像過得比想像中來得長。為何人們會有這樣的錯覺,又是什麼造成這個明顯的時間差異?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一科學家近期於《歐洲評論》(European Review)發布最新研究,...
生理學生理變化神經神經元糾結網路時間
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
2019.05.01
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德國符茲堡大學(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與法蘭克福大學 (Goethe University in Frankfurt)近日 於Science發布研究指出,不必將氮氣 (dinitrogen, N2)分解成氮,也能成功製 造出氨氣(NH3)。
氨氣哈伯化合物硼分子
遺傳變異恐使愛滋治療藥物失效
2019.05.01
遺傳變異恐使愛滋治療藥物失效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ntiretroviral drug) 可保護人體免受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這類藥物如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常用在愛滋病的預 防及治療上。然而,過去研究報告指出, 該藥僅有...
遺傳變異抗逆轉錄病毒藥物HIV
大滅絕的真相 原來是火山惹的禍
2019.05.01
大滅絕的真相 原來是火山惹的禍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地球的歷史上,曾發生過5次的大型滅絕事件,其中在2.52億年前,界於二疊紀 (Permian)與三疊紀(Triassic)之間,一場稱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的嚴重滅絕事件,造成全球超過95%的生物死亡。
大滅絕溫室氣體火山
麥擱呷啦!重度吸菸也會影響視力
2019.05.01
麥擱呷啦!重度吸菸也會影響視力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老菸槍與重度吸菸者注意了,吸菸不只會傷害肺部引起相關慢性疾病,根據近期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布於《精神病學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的最新研究指出,一天抽超過一包,約20根以上...
香菸視力健康水晶體尼古丁視網膜神經元血管
風言風語風吹沙 隨風飄盪的塑膠微粒
2019.05.01
風言風語風吹沙 隨風飄盪的塑膠微粒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塑膠微粒問題於近年來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環境議題。一般而言,塑膠微粒的污染會透過自來水、河川及海洋等媒介進行傳播。但近期一項來自法國卡斯塔內托洛桑(Castanet-Tolosan)的研究團隊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塑膠微粒風力汙染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2019.05.01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宇宙所有的天體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比黑洞更令人感到目眩神迷、高深莫測。在百年之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這超乎一般人想像的天體存在。如今,在包含臺灣中研院在內的各地科研團隊共同努力之下,人類終...
宇宙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天文物理
人工合成醣分子 可望修復受損的脊髓神經元
2019.05.01
人工合成醣分子 可望修復受損的脊髓神經元
作者 / 編輯部
449期
【本刊訊】車禍、工害等災難造成的中樞神經受損,其傷害往往難以修復。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主任與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院長門松健治,近日於《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發表跨國研...
人工合成醣分子脊髓神經元
氣喘治療藥物再進化 侵入性低且效果更全面
2019.05.01
氣喘治療藥物再進化 侵入性低且效果更全面
作者 / 編輯部
449期
【本刊訊】氣喘為一慢性發炎疾病,成人與孩童都可能罹病,雖能透過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緩解症狀,但近年有越來越多患者都對其產生抗藥性。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張雅貞助研究員團隊,日前找到治療此疾病可能...
氣喘藥物
害蟲再見 更天然環保的除蟲方式
2019.05.01
害蟲再見 更天然環保的除蟲方式
作者 / 編輯部
449期
【本刊訊】近日一名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數學研究人員布萊斯(Konstantin Blyuss)博士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於《植物科學前沿》(...
害蟲除蟲方式
利大於弊 太陽能板深入教育機關
2019.05.01
利大於弊 太陽能板深入教育機關
作者 / 編輯部
449期
【本刊訊】追求綠能是當今的環保趨勢,逐漸汰除石化燃料,降低碳排放以遏止溫室效應,避免全球氣溫飆升的態勢失控。綠能項目中,太陽能板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之一。近期一篇發表於《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太陽能板教育機關
看見黑洞! 從巨量資料「淘金」的影像成像之術
2019.05.01
看見黑洞! 從巨量資料「淘金」的影像成像之術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49期
2018年9月在韓國平昌,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en Telescope, EHT)的黑洞影像成像團隊,四個原本獨立作業的小組在此集合,準備統整大家各自分析成像出來的影像,看這一波EHT的數據到底有沒有讓他們真的「看到」黑洞...
黑洞影像成像
  • «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