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8.01
在目光交會之間 我們如何看懂彼此的祕密
作者 / 編輯部
668期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眼神交流,但最新研究發現――真正關鍵的不只是「有沒有對到眼」,眼神移動的順序與時機才會真正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與理解。這項研究由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卡魯...
社交機器人
虛擬助理
傳遞社交訊息
自閉症
2025.07.15
工研院推出智慧餵飼機、清糞機器人與乳牛聲紋辨識聯手...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3期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於新聞稿中表示,過去臺灣酪農業使用的設備大多來自荷蘭、法國、丹麥與美國等畜牧大國,這些國家以大規模農業活動為主,因此常見的機具也大多適用於規模較大、飼養數上千的畜牧場域。至於臺灣...
智慧農業
酪農業
乳牛聲紋辨識系統
綠色永續
2025.06.15
第五屆「資安女婕思」落幕 聚焦應用科技及機器人議題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2期
GICS尋找資安女婕思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 及教育部共同指導, 競賽主軸為「學習參與」,除了將資訊安全教育向下紮根外,也鼓勵年輕女學生投入資安領域,今年度更融合資安、人工智慧(artificial...
GICS尋找資安女婕思
人工智慧
資訊安全
機器人
2025.06.01
創造雙贏局面 當AI 與臨床心理師相遇
作者 / 李昆樺 | 國家考試及格臨床心理師,畢業於成功大學健...
666期
AI 介入臨床治療時,為臨床心理師在服務個案上帶來許多便利和幫助,但也因為AI 技術的進步以及人的複雜性,讓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思考這些便利帶來的倫理和法規議題。
臨床心理師
心理治療
聊天機器人
決策樹演算法
2025.04.01
生活中的美學 字型、車體及動畫中的數學奧祕
作者 / 俞韋亘 | 任教於中央大學數學系,研究興趣為組合與離...
664期
貝茲曲線是一種強大且靈活的數學工具,獨特的控制點機制使得設計師和工程師能夠精確控制曲線形狀,創造出流暢、優美的曲線,因此廣泛應用於各種電腦圖形與工程設計領域。
貝茲曲線
CAD
機器人學
伯恩斯坦多項式
2025.04.01
從科幻到現實 AI機器人打造 3D 列印橋
作者 / 蔡俊鐿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學博士,結構工程技...
664期
荷蘭啟用3D 列印及機器人技術打造的橋梁,為未來開啟了另一種人工智慧建造方式,可在沙漠、極地、外太空、星球等惡劣施工環境直接現場列印,是3D列印橋最主要的優勢之一。
3D列印
建築
橋梁
土木工程
2025.04.01
FRC— 不只是機器人,更是創新與競技的極限挑戰 MORE ...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64期
臺灣史上第一次2025 FRC 國際級臺灣區域賽於3 月8日至9 日在新北市工商展覽中心圓滿落幕,吸引來自全國及波蘭、夏威夷、澳洲、菲律賓等橫跨四大洲37 支隊伍參賽,超過1200 名觀眾到場觀賽。
FRC
機器人
臺灣區域賽
STEM
2025.02.25
利用DNA奈米機器人調控生物膜 細胞生物學新突破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8期
德國斯圖加特大學(University of Stuttgart)第二物理研究所所長劉娜(Laura Na Liu)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利用DNA奈米技術來控制合成細胞中膜脂質(lipid membrane)形狀和通透性的工具,為合成生物學領域帶來...
DNA摺紙技術
GUVs
DNA奈米機器人
藥物傳遞系統
2025.01.21
英美跨國團隊建構「INQUIRE」系統 找出公民科學影像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7期
此系統對於推動生態研究和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藉由結合公民科學網站積累的大量影像數據與先進的AI分析工具,將為科學家研究氣候變遷、環境汙染、棲息地喪失等環境問題對生物多樣性可能產生的影響,提出新的研究模...
AI
影像識別
機器學習
生態研究
2025.01.07
讓AI 幫你挑咖啡豆! 質譜法結合機器學習的應用
作者 / 陳月枝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研究興趣...
661期
在未來,這項技術還有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可應用於個人化食品製造領域。隨著個人化食品需求的增長,質譜法和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幫助食品公司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精確地挑選出符合特定風味或營養需求的食品。
咖啡豆
質譜法
萃取
2024.12.02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
作者 / 魏澤人 | 陽明交大AI 學院副教授,機器學習GDE(...
660期
這是諾貝爾委員會首次將物理獎頒給AI 研究,由於得獎主題實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不少觀看諾貝爾獎直播的物理學家一時錯愕,不知該做何感想。
諾貝爾獎
AI
類神經網路
2024.11.04
小鼠的美人計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這種「誘餌轉換」的逃跑策略不僅能有效地避免即時衝突,還顯著降低兩隻雄鼠後續打鬥的可能性。這項研究為未來研究其他具有社會階級制度的物種提供了新方法,真是「鼠巴拉系」!
小鼠
攻擊行為
機器學習
2024.10.21
當機器人程式開始爭奪你的愛,會發生什麼事? 《連結...
作者 / 編輯部
514期
面對可偽裝成人類並大量產生親密感的新一代機器人程式,民主國家應該立法禁止這些機器人程式(例如,冒充人類使用者的社群媒體機器人程式),來保護民主社會。
聊天機器人
CAPTCHA
OpenAI
2024.10.21
聊天機器人成功挑戰陰謀論?新研究顯示AI有機會說服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4期
根據9月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當具有事實根據的論點由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聊天機器人而非「一般人」提出時,確實有些陰謀論者會改變想法。
聊天機器人
AI
辟謠機器人
2024.09.16
受昆蟲導航能力啟發 荷蘭團隊開發能自 主回家的微型機...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2期
荷蘭臺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觀察了螞蟻如何以視覺識別環境,並將環境線索與步數計算能力相結合,最終得以安全回家的策略。團隊以此基礎為啟發,替微型、輕型機器人建立了一種自主導航策略。
微型機器人
昆蟲自主導航
視圖記憶
2024.07.15
生成式AI與傳統數值天氣預報的結合NVIDIA CorrDiff天...
作者 / 連國淵/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專長為數值天氣預報與資料...
511期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2024)年3月在美國舉辦的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大會及6月在臺灣舉辦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皆展示了一項稱為「CorrDiff」(Corrector Diffusion)的生成式人工智慧...
輝達
CorrDiff
生成式AI
黃仁勳
天氣預報
中央氣象署
數值模擬
神經網路
機器學習
解析度
降尺度
RWRF
擴散演算法
2024.07.15
臺灣首創人工智慧機器狗 「NTU DogBot」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1期
臺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以及學門專題研究計畫的支持下,成功研發出臺灣首創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機器狗,名為「NTU DogBot」。這是一個結合了多種機電設計...
臺灣大學
人工智慧
機器狗
機電整合
自主導航
AI演算法
機器人
2024.06.15
ChatGPT到底在「想」什麼? 科學家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0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的能力逐漸被肯定,但它的內在運作模式仍然是個謎。為了探究此謎題,科學家開始採取「逆向工程」的方法,應用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研...
人工智慧
心理學
神經科學
逆向工程
機器學習
神經網路
LLM
2024.06.15
新的仿生材料製造技術 有望修復人體股骨骨折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0期
在自然界中,骨頭、鳥羽、木材等材料,儘管結構不規則但仍能具有良好的物理應力分布,然而其中的奧祕一直未被完全解開。近期一項整合了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最佳化(optimization)、3D列印、應力實驗的新研究...
骨骼
3D列印
機器學習
應力
最佳化
骨折
機械性能
2024.06.15
AlphaFold 3預測蛋白質結構能力再升級 有望幫助新藥開...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0期
近年來,AlphaFold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預測蛋白質立體結構的能力逐漸提升,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的突破。儘管如此,科學家仍期待AI能做到更多,像是預測蛋白質上的功能性修飾,或是與DNA、RNA等...
AlphaFold
人工智慧
蛋白質
立體結構
擴散模型
機器學習
複合物
藥物開發
2024.06.01
機器人為什麼跑不過動物?
作者 / 編輯部
654期
人類對於機器人的研究已進行數十年,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但至今仍無法創造可以像動物般行走於崎嶇陸地、即使失去一條腿也能行動的機器人。
機器人
仿生
動物
整合控制
硬體
工程
2024.05.15
全球暖化衝擊山區生態 中研院團隊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9期
由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以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結合熱力學原理與氣候...
全球暖化
山區生態
等溫線
中研院
生物多樣性
氣象觀測
熱力學
氣候變遷
機器學習
2024.05.15
結合AI的氣候預測模型帶來了哪些可能性?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9期
在過去,建立氣候模型需要科學家透過數學方程式來描述陸地、海洋、空氣的交互作用,以及這些作用影響氣候的物理過程,再以超級電腦運行數週後,才能成功做出可預測全球氣候的模型,不僅耗時也耗能——若以典型的氣候模型...
AI
氣候預測
機器學習
模擬器
物理模型
大氣科學
陸地
2024.05.01
給「機器」看的地圖?高精地圖的繪製與發展 成功大學...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不是路癡,本刊編輯。
653期
從古至今,地圖承載著許多重要的空間資訊,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81年,伊拉克裔考古學家拉薩姆(Hormuzd Rassam)發現了目前已知的第一張世界地圖⸺巴比倫世界地圖(Babylonian Map of the World),讓當...
高精地圖
成功大學
江凱偉
自動駕駛
幾何精度
圖資
2024.04.15
中興大學開發自發電與可變形面板 讓機器人具有觸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8期
儘管機器人的視覺和聽覺能力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觸覺」能力卻仍然是一大挑戰。近期由中興大學材料系教授賴盈至的團隊研發能自行發電、沒有形狀束縛、可隨意變形的觸覺電子皮膚(untethered triboelectric...
中興大學
機器人
觸覺
人機介面
奈米發電
觸覺面板
元宇宙
義肢皮膚
2024.04.15
手機臉部辨識系統再升級!陽明交大團隊開發出更小、耗...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8期
如果你使用的手機是iPhone,一定對螢幕上方那塊有點礙眼的「瀏海」印象深刻。我們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臉部辨識螢幕解鎖系統,目前仍配備稍嫌笨重的點陣投影儀和鏡頭,導致手機螢幕上總是會有個令人難以忽視的區塊。近期...
臉部辨識
陽明交大
繞射
光學元件
機器人技術
擴增實境
混合實境
輕量化
節能
2024.03.15
可用於預測失智症發生的四種蛋白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7期
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們不斷尋找能在早期階段預測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或是其他失智症狀的血液檢測方法,使人們可以及早應對疾病。 在近日一篇刊登於《自然老化》(Nature Aging)期刊的研究中,來自中...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中國復旦大學
生物銀行
蛋白質
預測
機器學習
2024.02.15
2024CES閉展 工研院「人工智慧」創新產品吸引國際大廠...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6期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在今(2024)年1月12日閉展。這場世界知名的電子產品和科技貿易展覽會每年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公司、業界專門人士參加。根據大會統計,今年的CES共吸引全球...
CES
工研院
人工智慧
擴增實境
醫療機器人
智慧感測
2023.12.15
結合腦部MRI與基因資料 建構AI模型分析阿茲海默症腦部...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4期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種病程緩慢,且會隨著患者年紀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國內外也有許多研究者致力於找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方法。儘管科學家已經在過去篩選了數千名受試者的基因體,期望能發...
大腦
MRI
AI
阿茲海默
機器學習
基因體學
失智
2023.12.01
如何讓AI不產生「幻覺」?
作者 / 編輯部
648期
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 AI)在過去十年間席捲了人們的生活,更滲透到科學研究領域的許多角落。雖然AI能用來加速科學進展,但機器學習模型有時候也可能會呈現出誤導、完全錯誤的結果,就如同聊天機器人...
AI
機器學習
誤導
加州大學
信賴區間
預測資料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8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