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2023.02.02
生物如何適應環境逆境?遺傳多樣性的起源與應用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38期
從撒哈拉沙漠到亞馬遜叢林、從熱帶雨林到溫帶針葉林、從臺灣的低海拔闊葉林到高海拔箭竹草原,自然環境具有非常高的多樣性,不同的環境也生存著適應當地的各種生物。
環境生物演化核苷酸生物多樣性性狀逆境環境適應遺傳
注意蟲蟲危機!文物害蟲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2022.05.01
注意蟲蟲危機!文物害蟲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 林蘭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中華文化...
629期
喜歡昆蟲的人,聽到「有蟲!」就想找出牠們,抓到手上瞧一瞧、逗一逗。其實地球上具有超過100萬種昆蟲,而你我身邊經常出現的蟲,每一種都有可能危害文物。光是昆蟲「爬」過文物這件事,就可以把蟲的排泄、排遺,或是蟲...
昆蟲真菌孢子細菌文物害蟲琥珀蜚蠊蟑螂卵鞘生物白蟻
從溫泉來的生物魔法
2022.03.03
從溫泉來的生物魔法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27期
早期的地球就像一個巨大溫泉浴池,「高溫」才是預設的生活方式,因此科學家們相信,住在溫泉裡面的細菌比較可能保有地球早期生物的特性。
溫泉細菌生物溫泉菌氫氣磷脂分子無機鹽類高溫嗜熱菌種大腸桿菌高溫菌胺基酸硫鍵
螞蟻大軍入侵! 與紅火蟻的長期抗戰 我們有勝算嗎?
2021.07.01
螞蟻大軍入侵! 與紅火蟻的長期抗戰 我們有勝算嗎?
作者 / 林宗岐/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環境...
619期
臺灣有多達24種的外來螞蟻,其中入侵紅火蟻和熱帶火蟻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紅火蟻」。不過,大眾對前者的重視程度較高,主因是入侵紅火蟻的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較高。若被入侵紅火蟻螫咬,除了會產生類似火燒的灼熱感外,還會...
生物外來種紅火蟻入侵紅火蟻熱帶火蟻巴拉那河蟻筏生物危害植物防疫檢疫法生物防治
一場浩大的家園保衛戰 當紅火蟻入侵後,我們該如何反擊?
2021.07.01
一場浩大的家園保衛戰 當紅火蟻入侵後,我們該如何反...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 ...
619期
紅火蟻於2003年透過貨櫃上的泥土入侵臺灣,對產業、生態環境造成相當多危害。根除紅火蟻的關鍵在於去除蟻巢深處的蟻后,傳統以餌劑施灑或獨立蟻丘藥劑灌注處理消滅紅火蟻,但考量到餌劑在臺灣的使用劣勢與藥劑的風險,也...
生物外來種紅火蟻入侵紅火蟻紅火蟻防治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液態氮生物防治偵測犬
玩桌遊也能對抗紅火蟻? 讓我們一起成為「滅火英雄」!
2021.07.01
玩桌遊也能對抗紅火蟻? 讓我們一起成為「滅火英雄」...
作者 / 採訪撰稿|謝育哲/本刊主編。
619期
由師大科教所教授劉湘瑤及其團隊開發的「滅火英雄」桌遊,是一款教導防治紅火蟻入侵的遊戲。因過往以講座形式宣傳紅火蟻防治的效果不彰,劉湘瑤開始思考設計一套有效讓年長者學習紅火蟻知識的方式,「滅火英雄」因此應運...
生物外來種紅火蟻入侵紅火蟻桌遊滅火英雄劉湘瑤科學教育
我在手機裡養了一群螞蟻兵團! 《Anter 螞蟻研究所》林宗岐、鄭夢慈專訪
2021.07.01
我在手機裡養了一群螞蟻兵團! 《Anter 螞蟻研究所》...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從零開始養螞蟻,本刊編輯。
619期
你有沒有養過虛擬螞蟻?在手遊《Anter 螞蟻研究所》裡,從觀察、鑑種、採集到養殖,你將能體會一系列螞蟻學家的研究歷程!除此之外,遊戲裡的螞蟻外觀特徵、戰鬥方式,也都力求與真實情境相同,讓玩家能藉著遊戲真正認識...
生物外來種紅火蟻入侵紅火蟻手遊《Anter 螞蟻研究所:手掌中的螞蟻世界》林宗岐鄭夢慈
化學物質操控大師! 螞蟻的行為與化學訊息物質
2021.07.01
化學物質操控大師! 螞蟻的行為與化學訊息物質
作者 / 顧世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619期
在一個具有龐大個體數量及不同社會階級的螞蟻群體內,螞蟻個體間的溝通方式,以及蟻后控制工蟻等行為,皆源於螞蟻所分泌的化學訊息物質。螞蟻雖然視力不發達,但牠們能利用觸角快速及靈敏地感應各種化學訊息物質。螞蟻所...
生物螞蟻觸角費洛蒙蹤跡費洛蒙氣味走廊化學訊息物質社會寄生死亡費洛蒙武士蟻黑山蟻黃腳黃山蟻日本毛蟻
小而精巧的生命痕跡─昆蟲標本
2020.09.01
小而精巧的生命痕跡─昆蟲標本
作者 / 楊曼妙。林聖豐。廖一璋。
609期
昆蟲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類群,具有可觀的生物多樣性,製作標本是生物學家研究昆蟲的重要形式之一。昆蟲標本的製作方式,可根據昆蟲的特性、大小及研究面向等,分為浸液標本、針插標本及玻片標本等。標本製作完成後還需替...
昆蟲標本動物生物針插標本玻片標本浸液標本
從郵票認識昆蟲─科博館《郵說昆蟲》特展
2020.09.01
從郵票認識昆蟲─科博館《郵說昆蟲》特展
作者 / 曾瑤光/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四年級。
609期
郵票除了可以代表郵資之外,更有以簡單圖像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舉凡特殊的自然景色、當地的特色物產及當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皆能反映出時代的變遷。而「昆蟲」與人類文明發展中息息相關,探索其中的信息,讓我們更深入...
科博館郵票昆蟲標本生物
保留巨獸的雄偉─動物標本師 黃雯杰專訪
2020.09.01
保留巨獸的雄偉─動物標本師 黃雯杰專訪
作者 / 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避開知識的...
609期
動物的生命逝去之後,可藉由製作標本的方式保留牠們生前的模樣,標本師黃雯杰正是為了這個原因,踏上了製作標本一途。對標本師而言,雕塑能力與立體空間感是最基本且重要的需求,在多年經驗累積下,他對於各種動物的製作...
生物動物標本剝製標本
面對病毒不可或缺的免疫力—從人體免疫系統談疫苗技術發展
2020.03.01
面對病毒不可或缺的免疫力—從人體免疫系統談疫苗技術...
作者 / 沈家瑞、羅聖旻
603期
去(2019)年年末,在中國武漢市爆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由於疫情快速地擴散至全球,使得地球村上的人們各個人心惶惶。面對這種未知的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
免疫免疫系統生物病毒疫苗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2020.01.01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作者 / 王珮蓉、高國瑋
601期
離岸風電的推行,是為了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再生能源策略之一,綠能應該是用來解決環境議題而不是製造更多麻煩。因此,透過滾動式檢討的過程、投入各種生態調查與監測技術,才有機會找出真正適合在地且有效減輕生態影響的...
離岸風電離岸風機環評環境海洋生物全球暖化再生能源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2019.08.01
模擬自然策略、設計永續發展─系統仿生學
作者 / 江佳純/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
596期
1950年代晚期出現的仿生(biomimetics/bionic),研究生物之特性、結構與原理,進而研發出新機械或技術,以解決工程或生活上的難題。演化至90年代晚期,仿生(biomimicry)加入可持續性發展的發展核心,希望消弭經濟發展...
仿生學生態生物環境科技
挖掘更多仿效生物的可能─紀凱容專訪
2019.08.01
挖掘更多仿效生物的可能─紀凱容專訪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6期
世界上富含各式物種,且形貌、顏色、結構其各有自。然而,種間的差異性與適應環境有什麼關聯,各物種又是如何面對來自大自然的挑戰?因好奇物種形態變異的前因後果與演化的來龍去脈,釐清生物生存適應背後的物理法則,成...
仿生學生物力學永續性自然紀凱容專訪
獨一無二的身體特徵-生物辨識起源與演進
2018.03.01
獨一無二的身體特徵-生物辨識起源與演進
作者 / 黃炳森/銘傳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英國 University ...
579期
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在每天所接觸的人群當中,我們可以依據五官接收到這些人的外在資訊(影像、聲音或氣味等), 輕易地識別出自己的親友。仔細想想,我們究竟是如何處理這些資訊,並做成正確的判斷?
生物識別特徵
濕地復育
2015.04.01
濕地復育
作者 / 崔麗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濕地生態...
544期
現今,世界各地的濕地處於不斷退化或即將退化的厄運中,所以濕地的復育越來越重要。不過,復育濕地要講究科學,否則很容易適得其反,明明想恢復濕地,實際上卻讓濕地遭受到更大的破壞。
濕地濕地復育生態系統植物生物
森林的幽鳴 淺山裡的野生動物
2015.02.01
森林的幽鳴 淺山裡的野生動物
作者 / 林大利/來自森林系,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
542期
隨著時間的流逝,閃耀光芒的星點逐漸從夜空中淡去,東方的天際隱約翻起魚肚白。此刻的森林深處仍然相當的幽暗寧靜,但是卻能隱約聽見小心翼翼在落葉上窸窣的腳步聲。這裡是南臺灣低海拔山區的淺山森林,經營民宿的劉老闆...
森林生物生態棲位空間異質度理論生物多樣性
以「臺灣蛛式會社」為例—網路上的公民科學家
2014.09.01
以「臺灣蛛式會社」為例—網路上的公民科學家
作者 / 羅英元。
537期
你喜歡觀察生態嗎?你一看見蜘蛛拔腿就跑?參與公民科學計畫,將顛覆你的想像,還提供你成為科學家的好機會!
蜘蛛公民科學生物氣候變遷環境科學生態學
  • 1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