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臺灣與國際邁向淨零的轉型關鍵
2022.07.01
臺灣與國際邁向淨零的轉型關鍵
作者 / 簡又新/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631期
據統計,目前已有約130 多個國家響應、承諾淨零排放,他們承諾減少的排放量涵蓋了約88%的全球碳排量、約90%全球GDP、約85%全球人口。不過這些承諾目前推動程度不一,多數國家的淨零排放目標年設定在2050 年,例如歐盟...
淨零目標能源產業生活社會轉型策略氣候變遷因應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化石燃料再生能源
以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養 邱美虹教授專訪
2021.11.01
以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養 邱美虹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
623期
近期COVID-19 疫情爆發,我們周遭充斥著各種關於疫情、防疫、疫苗等消息。若要正確判讀消息的內容,大眾必須具備及培養「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則需有健全的公民科學教育。此外,科普知識及科學傳播,將可作為...
COVID-19科學素養社會性科學議題公民科學素養科技個人社會數位媒體素養資訊應用媒體
從影像看社會—臺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鄭怡雯專訪
2018.05.01
從影像看社會—臺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鄭怡雯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81期
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鄭怡雯老師的辦公室牆上貼了當時剛上映的紀錄片海報,書桌旁的窗戶下擺了幾株小植物,貼上了木地板,和過去訪問理工科老師的辦公室相比,一樣是書桌、一樣擺滿了書,感覺有些微妙的不同。
影像社會荷蘭教育自主學習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挑戰─解讀白宮人工智慧白皮書
2016.12.01
如何應對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挑戰─解讀白宮人工智慧白...
作者 / 歐陽太閒/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564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廣泛地指有能力自行做出合理決策以解決現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的人造系統,其可能有能力進行邏輯推理、計畫、知識學習、表達、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感知...
人工智慧技術道德社會
孤獨是一種疾病?
2015.01.01
孤獨是一種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541期
走在街道上,與面無表情的陌生人擦肩;試圖想要找辦法擺脫孤獨,卻又讓自己更孤獨。根據調查發現,在這個重視個人主義的社會環境中,光是臺灣就有數百萬的人陷在「嚴重孤寂」的狀態之中。
疾病大腦神經反應基因遺傳社會心理
一種網羅?
2014.06.01
一種網羅?
作者 / 劉珈倩/任職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
534期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資訊世代,網際網路已然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發明及推手,無論是社群互動、查找資料、接收及時新聞資訊、玩線上遊戲,甚至僅單純為了消磨時間,網路都能切合每個人的需求而發...
資訊世代網際網路網路成癮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疾病DSM-V認知行為治療輔導醫療
  • «
  • 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