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8.02
別擔心,小型野鳥不太會被餵食行為寵壞!
作者 / 編輯部
620期
長期以來,餵食野生動物的行為被認為會對牠們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尤其是鳥類,像是可能引起群聚加速疾病傳播、遷徙習性改變,甚至還有依賴人類餵食的疑慮等。
生物學
野鳥
小型野鳥
餵食行為
黑頂山雀
2021.07.01
化學物質操控大師! 螞蟻的行為與化學訊息物質
作者 / 顧世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619期
在一個具有龐大個體數量及不同社會階級的螞蟻群體內,螞蟻個體間的溝通方式,以及蟻后控制工蟻等行為,皆源於螞蟻所分泌的化學訊息物質。螞蟻雖然視力不發達,但牠們能利用觸角快速及靈敏地感應各種化學訊息物質。螞蟻所...
生物
螞蟻
觸角
費洛蒙
蹤跡費洛蒙
氣味走廊
化學訊息物質
社會寄生
死亡費洛蒙
武士蟻
黑山蟻
黃腳黃山蟻
日本毛蟻
2021.07.01
餐桌外的章魚、烏賊、魷魚 頭足類動物對神經科學研究...
作者 / 焦傳金/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科學博士,目前是清華大學...
619期
在20世紀的英國動物學家楊氏,發現魷魚擁有巨大的神經軸突後,這些頭足類動物,便對神經生物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霍奇金與赫胥黎利用魷魚巨大軸突,找出了神經衝動的作用機制。而神經突觸間的訊息傳導,細胞內物質的運...
生物
章魚
烏賊
魷魚
頭足類動物
神經科學
軸突
神經衝動
神經突觸
神經細胞
神經系統
赫胥黎
霍奇金
2021.05.31
誰說我只會躲雨! 動物們的避雨「超能力」
作者 /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
618期
對於長年處在教室或辦公室的學生與工作者來說,應該很難敏銳地察覺天氣微妙的變化吧?跟野生動物不同,我們就像溫室裡的花朵,被一頂頂水泥大蓋子保護得很好。
下雨
動物行為
黑邊鰭真鯊
白冠帶鵐
火雞
強直斜頸痙攣
2021.05.01
獅子打哈欠的祕密?慵懶行為背後的社交意義
作者 / 編輯部
617期
午後的動物園中,慵懶的獅子打了一個大哈欠,看起來像隻昏昏欲睡的大貓。可別以為「打哈欠」只是疲憊、想睡覺的訊號……
哈欠
獅子
社會凝聚力
2021.05.01
「打屁股」可能影響孩童的腦部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617期
你小時候曾有過被打屁股的經驗嗎?近期一篇刊登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的研究發現,「打屁股」可能會影響兒童的大腦發育。
打屁股
兒童偏差行為
認知發展
心理健康
腦部發展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
學術
學術倫理
公權力
重複發表
著作權
研究行為
2020.11.01
當豬吃下萊克多巴胺之後……
作者 / 徐濟泰/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美國伊利諾大...
611期
被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大多會出現增重速率、飼料使用效率及瘦肉率上升等現象,然而在不同品種間會有差異。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豬肉的顏色會出現些許的變化,但肉眼難以分辨。此外,餵食萊克多巴胺也會造成豬隻的生理與行...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
豬赤痢螺旋菌
彎曲形桿菌
脂肪
豬肉
2020.10.01
小腦其實並不小,甚至超乎想像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小腦的位置靠近腦幹及後腦皮質區下方,負責提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味覺等五種感官訊息,同時也與疼痛、運動、思想和情感有關。
小腦
大腦皮質
人類行為
認知
認知皮質區
2020.07.15
從軟體發展談企業壟斷行為
作者 / 張宏鉦/交通大學通訊服務與軟體研究中心。陳志成/交...
463期
壟斷,指的是一間企業所提供產品(包括無形的服務)在市場上獨占的情形。造成壟斷的原因很多,比較常見的是相關技術被壟斷的公司所掌握,其他企業由於無法達到必須的技術水準而無法提供相同的產品。
消費者行為
微軟瀏覽器IE
智慧型手機
行動通訊網路
企業壟斷
2020.04.01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作者 / 藍郁青/著迷微生物的超能力,因而研究病毒演化與宿主...
604期
每一次新興傳染病的爆發,除了治療,科學家最需要做的是了解病毒,希望可怕的傳染病在開始大規模散播出去之前,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及起源。透過病毒的基因定序和病毒親子鑑定等工具,找出病患與病患之間病毒的演化關係遠...
新冠肺炎
伊波拉病毒
群聚傳染
病毒
伊波拉出血熱
伊波拉薩伊病毒
2020.03.01
教室裡的實驗課 讚美V.S.責備?
作者 / 編輯部
603期
課堂上老師應該是要多讚美學生還是不斷斥責學生呢?
讚美與譴責比例
學生
課堂模式
行為介入課程
課堂管理訓練
教育心理學
2020.02.24
從個人防護到社區防疫,公衛專家怎麼想?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459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下稱臺大公衛)今(2020)年2月24日於臺大公衛學院大樓拱北講堂舉辦「抗COVID-19疫情說明會(第三週)」,根據疫情的數值模擬分析,解答各界對社區感染及各場所傳染資訊...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COVID-19
公衛
防疫
社區感染
行為學
隔離
檢疫
2020.02.01
讓專業的來 動物系總編輯教你如何捉老鼠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今(2020)年歲次子鼠,雖然吉祥話裡都說鼠來寶,但筆者想應該很少人能忍受在家與鼠共眠。萬一,在讀者家裡不幸住著這些「神奇寶貝」,要如何有效率地把牠們一一捕獲呢?
老鼠
行為模式
驅鼠器
2019.12.20
海洋生物垂直遷移研究 改善氣候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456期
近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 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études spatiales français, CNES)利用雙方合資的雲-氣溶膠光學雷達與紅外線探測衛星(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動物行為
海洋生物
晝夜垂直遷移
衛星探測
光學雷達
2019.11.01
重返犯罪現場─從勘查、蒐證側寫人格特質與動機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599期
在每次事件中,犯罪者的動機與目的皆不盡相同,其人格特質更是大相逕庭。因此,如何剖析現場、確定偵辦方向,便成為一項重要的破案關鍵。
犯罪學
人格特質
行為科學
犯罪手法
2019.10.01
探索昆蟲神秘的地下農場—臺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的共生...
作者 / 邱俊禕/專攻社會行為及生態學研究,自六歲對白蟻產生...
598期
這是一個臺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相互依賴與互動的故事,探討兩生物間共生行為和其機制。
共生菌
白蟻
雞肉絲菇
臺灣土白蟻
菌圃
養菌白蟻
真菌
2019.09.01
動物的地震第六感
作者 / 郭羽漫、謝育哲/愛清潔、有禮貌,本刊編輯。
597期
地震,只消幾秒的時間,就能不遠千里地穿越幾個國家或大陸,甚至衍生出海嘯等周邊災害。人類不斷在防災科技上做出改良,以探測地震來臨前的蛛絲馬跡,然而,有些動物似乎就內建這樣的能力,其所表現出來的怪異行為,也常...
動物
動物行為
地震
2019.09.01
暴露於太空的低劑量輻射 可能影響大腦學習及記憶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太空中充滿各種輻射,對於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暴露於輻射中將造成健康危害。但以往的實驗,只有透過照射短時間且高劑量輻射的生物研究,而未以真實的狀況進行實驗。
太空
輻射
大腦
學習
記憶
海馬迴
前額葉皮質
焦慮行為
2019.09.01
不只生理特徵 神經訊息也能被遺傳?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神經系統裡的活動,可以被遺傳下來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一團隊,日前以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做觀察,發現其腦細胞能透過小片段RNA與生殖細胞溝通,如此一來便能將大腦中的訊...
秀麗隱桿線蟲
RDE-4蛋白
DNA
RNA
HRDE-1基因
行為
遺傳
神經系統
2019.08.01
不同文明與世界觀—法國國圖「球體的世界」展覽
作者 / 詹育杰/巴黎索邦第一大學美學與文化研究博士。研究「...
596期
「球體的世界」自古就深深根植於每個人的想像當中。對於現代人而言,該如何理解在過去科學革命及征服太空前的時代中,當代人們對於文明與世界的理解與想像?由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球體
天體儀
文明
世界觀
科學觀
藝術
地球
2019.06.03
從動物行為觀察 狼似乎比狗更無私
作者 / 編輯部
594期
利社會行為(prosocial behavior)指的是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並對於群體的合作有重要影響。
社會行為
利社會行為
合作行為
動物行為
2019.05.01
水能載舟,如何才能不覆舟? 從海浪的行為談海嘯預警...
作者 / 口述/吳祚任,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593期
颱風在臺灣可說是家常便飯,氣候因素使得風浪變大,因此漁船需進到港內才不會因持續晃動與碰撞造成損壞。
海浪
海嘯預警
2019.05.01
汪星人,別害怕─ 談犬貓的聲音恐懼症
作者 / 王儷蒨 臺大獸醫專業學院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 副教授、...
593期
小動物行為醫學,為近30 年來歐美 逐漸發展的新興獸醫專門學科。多數動物行為問題與其背後可能潛藏的疾病,是可以被藥物治療的;嚴重行為異常的動物不是只有執行安樂死之途,獸醫的行為醫學知識,也將能大為提高行為異常...
醫學
動物行為醫學
動物行為問題
聲音恐懼症
減敏訓練
反制約訓練
2019.04.01
物種的漫漫智慧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2期
197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荷蘭動物行為學家廷貝亨(Nikolaas Tinbergen)曾表示,在探究動物行為時有4項主要課題,分別是因果、成長、機制與演化;也就是引起此行為的原因、行為在成長中的變化、如何影響生存...
物種
動物行為
大腦
生命
行為模式
2019.03.01
以流體技術解密黑水虻幼蟲的進食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可要小心觀看!影片(https://bit.ly/2DwICNk)裡,成群的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蟲僅花費2 個小時,就把16 吋的披薩嗑光。而這也讓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程師...
黑水虻
流體
食物系統
進食行為
2019.03.01
想要吃得更健康?那就開始運動吧!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許多人都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及生活模式。飲食,是健康生活的主要因素。但該如何吃得更健康,並長期維持呢?近期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團隊發布於《國際肥胖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健康
運動
飲食行為
2019.03.01
在動行研討會之後─臺灣古生物大發現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
591期
今(2019)年,臺灣最大的生物學領域的研討會──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於臺灣大學舉辦,且主要是由筆者與王弘毅、胡哲明、丁照棣和何傳愷4位老師的實驗室共同主辦。藉此契機,在這場已走過30年的研討會中,首次舉辦古生...
動物行為研討會
古生物
台灣古生物
古脊椎動物學
臺灣熊
2019.03.01
別被自己給嚇到啦─動物也認得鏡子裡的自己嗎?
作者 / 郭羽漫/有些事還是不要知道太多的好,本刊編輯。
591期
還記得筆者的貓,第一次透過傢俱看自己的倒影時嚇到炸毛,甚至不斷對裡面的「敵人」哈氣,搞得全家人啼笑皆非。這還不打緊,一次想跟貓咪用自拍模式合影,牠竟使出喵喵拳攻擊手機螢幕,彷彿在對裡面那隻貓示威著。
自我辨認
認知
動物行為
2019.01.01
人客你是要買還是不買?作決定時腦袋有點忙啊!
作者 / 吳仕煒/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
589期
從要不要花20分鐘等奶油口味的車輪餅、在超級市場要買什麼零嘴、站在茶店前想要買什麼飲料、要看什麼電影、買什麼車,到選擇未來的職業、戀愛或結婚的對象等,這是你我日常生活都會碰到的選擇。這類決策的共同特性在於不...
決定
決策研究
行為
«
1
2
3
4
»
頁次:
1
2
3
4
資料總數:9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