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3.10.01
人類終於實現室溫超導體之夢?常溫常壓超導體LK-99
作者 / 王立民/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超導...
646期
一直以來,實現「室溫超導體」就是人類的夢想。今(2023)年7月27日,來自韓國的研究團隊宣稱發現一種在常溫常壓下能產生超導體性質的材料「LK-99」,隨即引起全世界的振奮與轟動。此外,在理論計算上也顯示LK-99在適當...
常溫超導體
銅原子
密度泛函理論
低溫超導體
同位素效應
零電阻
完全抗磁
2023.10.01
可愛模樣背後的生存隱憂 水獺家族的演化之旅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46期
從近年在日本造成話題、轟動社群的寵物家族小爪水獺(Aonyx cinerea,圖一)到僅分布於臺灣金門,行蹤鬼祟神祕、保育呼聲四起的歐亞水獺(Lutra lutra),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對這群鬼靈精怪的水獺家族們產生好奇。透過一篇...
水獺
海獺
生殖隔離
異域種化
棲地利用
瀕危物種
2023.09.15
再生醫療雙法草案遭遇卡關?臺灣再生醫療發展面臨的爭...
作者 / 廖秀蓉/亞東紀念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員;張至宏/亞東...
501期
再生醫療在臺灣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新興領域,主要透過再生醫療製劑和再生醫療技術,利用細胞的再生功能來治療疾病和修復組織損傷。為管理此類醫療實施,2019年修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
再生醫療
異體幹細胞
細胞庫
再生製劑
細胞治療
2023.09.15
可調節憂鬱焦慮也可防三高 興大動物實驗證實臺灣香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1期
臺灣香檬(Citrus reticulata var. depressa)又稱「扁實檸檬」、「山桔仔」、「酸桔仔」,為臺灣原生種。近期,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王昇陽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臺灣香檬的成分可調節憂鬱與焦慮的症狀,成果於...
台灣香檬
憂鬱
柑橘屬
三高
中興大學
次世代定序
腸胃
2023.09.15
中央大學成立臺灣極地研究中心 前進北極探索科學之謎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1期
雖然高高在上且看似遙不可及,但太空天氣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精確的掌握太空天氣變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團隊在近期前往北極參訪,期望能在挪威的冷岸群島(Svalbard)設置中央大學立方衛星的接收...
太空天氣
中央大學
挪威
太陽風暴
磁層
氣候變遷
2023.09.01
第五屆唐獎得主齊聚 臺灣透過「唐獎得獎人演講」分享...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45期
不知道讀者是否還記得去(2022)年《科學月刊》八月號的封面故事⸺唐獎(Tang Prize)?唐獎設置的四大獎項包括「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自 2014 年首次頒發後,每兩年舉辦一屆,去年六月也揭曉...
唐獎
永續
生技醫藥
薩克斯
mRNA
修飾核苷
疫苗
反疫苗浪潮
2023.09.01
食品添加物中的甜蜜陷阱 「阿斯巴甜」真的會致癌嗎?
作者 / 葉又嘉/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生。;羅宇...
645期
「甜」不僅為食物增添風味,更能帶給我們愉悅的感受。過去的食品加工業者通常透過添加果糖、蔗糖等天然原料為食物提供甜味,以提升食物的品質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然而,自從人工甜味劑問世以來,相較於果糖、蔗糖等含有熱...
阿斯巴甜
致癌物
食品添加物
2023.09.01
以假亂真 仿生細胞時代即將來臨?
作者 / 陳玟嘉/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研究助理;吳亘承/臺灣...
645期
生物科技蓬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質和核酸藥物的研發,為癌症、免疫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帶來新世代的治療方式;作物改良帶給市場高產量又易栽種的農產品,解決了糧食短缺的議題;仿生...
仿生細胞
生物材料
合成生物學
基因編輯
原型細胞
2023.09.01
解析臺灣東西部地震與斷層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645期
臺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平均每年約有兩萬個地震,其中約1000個是有感地震。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東部及東北部外海,這是因為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影響,每年大約以八公分的速度相互聚合,常...
地震
斷層
震度
老屋補強
場址效應
地震預警
2023.08.15
從科學數據的角度看見藻礁的真面目
作者 / 方力行/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500期
從1980年代臺灣的生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發展至今,有關生態保育能引起全國矚目、媒體爭相報導、政府增編鉅資,甚至還需要動用到全民公投的案子,至今只有一件,就是桃園大潭區中油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所引起的「藻礁之爭...
藻礁
潮間帶
珊瑚
生態
全球暖化
珊瑚藻
2023.08.15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三讀通過,有助於臺灣再生能源發...
作者 / 編輯部
500期
在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世界各國約定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著手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去(2022)年3月底,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發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在...
再生能源
法令
巴黎協定
淨零碳排
2023.08.15
成大團隊以地理人工智慧建構模型 估算出臺灣大氣中戴...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具有「世紀之毒」的戴奧辛(dioxins),其實是多達210種化合物的總稱。由於戴奧辛的毒性高、易危害人體,又具有能在環境中長期殘留的特性,因此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環境保護議題。近期由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
戴奧辛
地理人工智慧
PM2.5
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
2023.08.15
臺灣團隊開發針對幽門螺旋桿菌抗藥性的精準治療方法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胃癌是臺灣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則是胃癌、消化性潰瘍中最重要的致病因子,若是能根除腸胃道中的幽門螺旋桿菌,便可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以及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近期由臺灣大學附...
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
抗生素
PCR
DNA萃取
2023.08.01
「熱」上加「熱」的未來 臺灣將面臨的 熱浪、乾旱挑戰
作者 / 駱世豪/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
644期
臺灣夏天動輒超過35 ~ 40℃的高溫,路人在外行走都會大汗淋漓,室內也必然會開啟冷氣,但有一個驚人的事實是:臺灣在有紀錄以來未曾發生過熱浪!你可能會感到不可思議且難以想像,其實這件事情的源頭主要來自於定義和臺...
熱浪
乾旱
氣候變遷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
西南氣流
濕熱
2023.08.01
2023阿貝爾獎 為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理論帶來開創性貢...
作者 / 陳宜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44期
阿貝爾獎委員會授予卡法雷利今年的阿貝爾獎,以表彰他對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的正則性理論,包括自由邊界問題(free boundary problem)和蒙日-安培方程式(Monge-Ampère equation)等方面的開創性貢獻。委員會給他的評...
阿貝爾獎
卡法雷利
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式
流體力學
自由邊界問題
菲爾茲獎
微分方程式
2023.08.01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邱祈榮/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
644期
在歷經全世界科學家多年的論辯後,全球氣候變遷已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僅在於變遷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哪些地方是災害熱區。去(2022)年底出版的2022年聯合科學報告《2022團結在科學之中》(United in Science 2022)指出,...
氣候變遷
生物多樣性
降雨
四季改變
極端氣候
颱風
森林
花期
高山
2023.08.01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 破解綠豆的傳播路...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644期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有...
綠豆
南亞
東亞
中亞
語源學
遺傳學
環境
型態
天工開物
齊民要術
2023.08.01
在發動鄉民的正義之前,你了解分析化學與毒物檢測嗎?
作者 / 徐丞志/臺大化學系副教授、雷文虎克生物技術創辦人兼...
644期
在今(2023)年 6 月初,臺灣爆發了「疑似」幼兒園餵毒案。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的幼童疑似被幼保人員餵食不明藥物,部分家長在得知此消息後,自行帶孩童前往醫院驗血、驗尿,共有八位幼童體內被驗出「巴比妥」(...
巴比妥
苯二氮平
毒物檢測
藥物動力學
免疫分析法
質譜分析
偽陽
背景訊號
無罪推定
科學實證
2023.07.19
等差數列與質數有關聯? 課本之外的等差數列
作者 / 張鎮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43期
等差數列是一種在數列中每兩個相鄰項之間的差相等,也就是具有「公差」的數列。除了課本的公式之外,等差數列還有許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等差數列
質數
格林-陶定理
博得猜想
等差級數
2023.07.19
隱藏在芭蕉葉中的驚喜 「蕉」生「管」養的玄彩蝠
作者 / 許家維/社團法人台灣蝙蝠學會;羅文妏/社團法人台灣...
643期
玄彩蝠利用芭蕉卷葉作為日棲所的情況直到近年才為人所知,研究團隊也從2014 年開始進行基礎生態調查及長期的生態調查。
蝙蝠
玄彩蝠
臺灣芭蕉
卷葉
回聲定位
2023.07.10
滅菌、殺蟲用的環氧乙烷, 為什麼會殘留在食品中?
作者 / 李宛儒/臺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碩士生;羅宇軒...
643期
「近日國際知名冰品被檢驗出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殘留,在全球近80 個國家被要求下架。」聽見新聞播報提到知名品牌冰淇淋這幾個關鍵字,你不由自主地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內容。主播繼續說:「環氧乙烷被世界衛生組織...
環氧乙烷
燻蒸劑
食品添加物
印度芝麻
沙門氏桿菌
滅菌
殺蟲
冰淇淋
泡麵
致癌物
食品安全
2023.07.07
身處臺灣, 我們能否搭上生成式AI的浪潮?陳良基、張...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43期
生成式AI同時帶來了方便與衝擊,也讓我們被迫面對原本看似遙遠、由AI取代人類的故事情節。全世界都正在遭受這波浪潮奇襲,更何況是身處小島的我們。如何迎接浪潮,不被擊倒;或是乘上浪潮前端,迎風而立?我們邀請了前任...
生成式AI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
科技產業
臺灣
2023.07.07
「最強職場新人」襲來!直擊生成式AI 掀起的 產業革命
作者 / 李慕約 軟體工程師,2014 年創辦資料視覺化李慕/約公...
643期
去(2022)年下半年,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和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AI)席捲全球科技產業,臺灣的相關社群聚會也絡繹不絕。今(2023)年5 月...
生成式AI
ChatGPT
GPT-4
Bing
職涯
產業
Midjourney
2023.07.06
「綠豆」生「南亞」,之後往哪去?破解綠豆的傳播路徑
作者 / 李承叡/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
小麥與大麥起源於中東,稻米起源於長江流域,玉米起源於中美洲,這些是生物學家已經證實的農作物起源。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農作物在被馴化之後,如何擴散到世界各地,又為什麼產生如此多樣的形態?除了人類傳播之外,有沒...
生物地理
綠豆
農作物
適應
馴化
歷史
氣候
2023.06.21
在發動鄉民的正義之前, 你了解分析化學與毒物檢測嗎...
作者 / 徐丞志/臺大化學系副教授、雷文虎克生物技術創辦人兼...
在今(2023)年6月初,臺灣爆發了「『疑似』幼兒園餵毒案」。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的幼童疑似被幼保人員餵食不明藥物,部分家長在得知此消息後自行帶孩童前往醫院驗血、驗尿,共有八位幼童體內被驗出「巴比妥」(...
幼兒園餵藥
巴比妥
苯二氮平
感冒藥
免疫分析
液相層析
質譜儀
無罪推定
有病推論
2023.06.01
走過COVID-19 疫情後的我們 「記疫」計畫主持人林文源...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42期
2020 年,「記疫」團隊因科技部計畫誕生,希望能留存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下臺灣各界的經驗與觀點,提供給未來的人們借鏡。除了架設網站和社群媒體外,記疫團隊也在疫情緩和時舉辦座談會及書展,期望藉由線上...
COVID-19
林文源專訪
專訪
臺灣
疫情
社會問題
2023.06.01
提升影像解析度 追上電子顯微鏡的擴展晶格層光顯微鏡...
作者 / 王月廷/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學生。陳壁彰/中央...
642期
自從英國發明家虎克(Robert Hooke)於17 世紀製造出第一架光學顯微鏡,並將軟木塞切片在顯微鏡底下一格格的構造命名為「細胞」後,就此開啟了人類微生物學與細胞學的研究。19 世紀末,德國物理學家阿貝(Ernst Abbe)與...
綠色螢光蛋白
可見光
光損害
2023.05.04
史前人骨遺骸研究 科學印證臺灣的小黑人傳說
作者 / 洪曉純/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與自然史研究所研究員,主...
641期
據原住民的傳說及文獻紀載,臺灣可能存在一群小黑人,過去學者推測他們在南島語族來到臺灣之前就居住於此。
小黑人
南島部落
矮靈祭
原住民
2023.05.04
可摺疊螢幕軟Q的祕密!色彩鮮艷又可彎曲的OLED
作者 / 周大喆/臺灣大學化學所碩士。周必泰/臺灣大學化學系...
641期
讀者在空閒之餘喜歡玩Switch 嗎?由日本任天堂(Nintendo)開發的掌上遊戲機Switch 於2017年開始發售,更在同年度被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2017 年最佳產品之一。
OLED
Switch
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
螢幕
液晶顯示器
螢光
2023.05.04
碳排放的增加 如何影響碳十四定年法?
作者 / 李紅春/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臺灣大學理學院貴儀...
641期
首先,什麼是碳十四定年法?它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碳十四定年法是利用物體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素「14C」隨時間衰減推算物體年代的方法......
碳排放
碳十四定年法
宇宙射線
核反應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資料總數:70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