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05-04可摺疊螢幕軟Q的祕密!色彩鮮艷又可彎曲的OLED 641 期

Author 作者 周大喆/臺灣大學化學所碩士。周必泰/臺灣大學化學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終身國家講座。

Take Home Message

• OLED 顯示器由第一代的螢光原理,逐漸進展到最具潛力的第四代發光材料——多重共振熱延遲螢光(MR-TADF)分子。
• OLED 的每一層材料都薄至奈米級,只要將玻璃基板換成可彎曲的高分子材料就能展現高延展性,製作出可折疊的智慧型手機。
• 雖然MR-TADF 的螢光速率快、顯色佳,但仍有需要克服的缺陷。此外,提升壽命、降低價格也是OLED 面臨的挑戰。

 

讀者在空閒之餘喜歡玩Switch 嗎?由日本任天堂(Nintendo)開發的掌上遊戲機Switch 於2017年開始發售,更在同年度被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2017 年最佳產品之一。在2021 年,任天堂公布了Switch 的新版機種「任天堂Switch OLED機型」,色彩鮮明的OLED螢幕引發當時的搶購熱潮,在世界各地均銷售一空,卻也有些使用者擔心OLED 會有螢幕烙印等老化問題。不過究竟什麼是OLED ?為什麼能使它影像更清晰、色彩更鮮明呢?

OLED 的中文名稱為「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最早的技術研發始於1950 年代法國南錫大學(Nancy University)的物理化學家貝納諾斯(André Bernanose)。到了1987 年,當時任職於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的華裔美國物理學家鄧青雲(Ching W. Tang)和他的同事、美國化學家斯萊克(Steven Van Slyke)意識到OLED的潛力,首次成功將OLED實用化,此時距離OLED最初的研發也已經過了約半世紀。

相較於傳統的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OLED 的應用優越性包含製程相對簡易、便宜、輕薄、開關機時的畫面反應速率快、廣視角、螢幕的色域對比更亮,以及節能等種種優點,相關的學術研究及產業研發也因此蓬勃發展。此外,讀者想必也對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的摺疊式智慧型手機不陌生,近幾年在可撓式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s)及窄發光頻寬有機材料的突破發展下,OLED又呈現了令人驚豔的進一步進化。本篇文章將帶領讀者從OLED的原理開始,針對OLED最近的科研發展為讀者做簡短的介紹。

第一代OLED 原理—螢光

OLED 的發光原理可以從製程的工程角度來描述。如圖一a 所示,最簡單的OLED 結構包含了先在透明的鈉鈣/硼系/鋁矽玻璃基板上,利用濺鍍(sputtering)或蒸鍍(vapor deposition)等方法鍍上一層薄約奈米尺度的導電氧化銦錫(俗稱ITO玻璃)作為陽極,接下來由下而上依序鍍上電洞傳輸材料層(hole transport layer, HTL)、發光材料層(emitting material layer, EML)、電子傳輸材料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ETL),最後再鍍上一層金屬作為相對的陰極。……【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41期】

.

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