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4.01
大腦中的海馬迴神經元 在兒童時期後停止再生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海馬迴(hippocampus),是人類大腦中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區域,一個科學家認為每天會產生數百個新神經細胞的地方。
海馬迴
神經元
2018.03.01
多倫多大學透過腦電圖數據進行影像重建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人們經由豐富的腦部活動來接收影像,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University of Toronto Scarborough)的神經科學家,日前透過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蒐集腦部資訊,研究出影像重建的技術。
腦電圖
影像重建
2018.03.01
腦迴圈才是語言學習的主宰?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人們是如何學習語言的?普遍認為,僅 是透過腦中特定區域或要素來進行這個 活動,然近期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PNAS)發布的一項研究,可能翻轉這個既定事實。
腦迴圈
語言學習
2018.03.01
超越人腦計算能力的人工神經元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隨人工智能軟體的快速發展,其能力已超乎人類想像,Google自動化的相片分類及語言學習程序等演算法,皆使用人工神 經元的網絡來完成這些複雜的過程。
人工神經元
計算能力
2018.03.01
朋友之間有多相像?兩個腦袋一個樣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透過一個人對短片的反應,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否能成為你的朋友?許多親近的人再神經活動型態上極其相似,新一期《自然通訊》(Natural Communication)中便有研究針對現實社交網絡與神經活動間的連結予以檢驗。
腦袋
神經活動
朋友
2018.03.01
大腦對音樂的反應 可判斷是否為音樂家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音樂家經過一連串音樂訓練與練習, 腦中的神經其實會有驚人的改變。根據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的新研究顯示,當你聆聽音 樂時,大腦的反應方式可以判斷你是否受過音樂訓練。
大腦
音樂
2018.03.01
小腦袋大數據— 大腦圖譜研究計畫
作者 / 羅中泉/國立清華大學系統神經科學 研究所副教授。
579期
人類是冒險的動物,在過去數十乃至於數百萬年中,嘗試不斷地往各種未知的環境探險。除了地理上的冒險,強烈的好奇心也驅使人類在科學研究上持續地往前推進。
大腦圖譜
腦科學
2018.02.01
肯特州大藉由分析腦中神經物質 提出原始人類神經化學...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人類是最具社會化的動物,能透過言語溝通、有能力與同伴合作或是能與公車上的陌生人閒聊等。長久以來,科學家嘗試將與人類大腦構造最相似的猩猩進行比較,近期由美國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研究發現人類...
原始人類
神經化學
2018.02.01
晶片上的「大腦」──人工突觸材質大躍進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在「神經型態計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裡,研究人員嘗試設計出運作上與大腦雷同的電腦晶片,不同於當今二進制法(binary)、開/關訊號等數位晶片,該領域利用「晶片上的大腦」這個元素作類比,進而交換訊號梯度...
晶片
人工突觸
2018.02.01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暗物質DNA會影響大腦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毫無功能性可言的基因難題──暗物質DNA(dark matters DNA)已困擾科學界甚久,此物質的DNA序列無法將蛋白質進行編碼,卻仍廣泛存於動物體內。
大腦發育
DNA
2018.02.01
量子電腦—量子科技時代的來臨
作者 / 張為民/現任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
578期
相對於人工智能,自從AlphaGo 打敗一大群世界圍棋冠 軍無敵手,而 AlphaGo Zero 又通過自主學習輕鬆打敗 AlphaGo,你即使不太懂人工智能的工作機制,似乎也可 以似懂非懂地講講人工智能的偉大遠景。
量子電腦
科技
2018.02.01
從愛因斯坦方程式到超級電腦黑洞模擬-數値相對論發展...
作者 / 林俊鈺/國研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副研究員,協助推廣...
578期
就在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 1915)及重力波的 預測(1916)之後的百年,重力 波物理儼然進入另一個階段:在美國的兩座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LIGO)於 2015 年 9 月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碰撞事件; 以及2017 年...
愛因斯坦
超級電腦
黑洞模擬
數値相對論
2018.01.01
南加大透過fMRI研究與個人信念相關的腦部網絡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腦與創意研究所(Brain and Creativity Institute)神經科學家指出,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研究結果,似乎與人們在選舉中對新的政治議題是否可信的反應特別相關...
默認網絡
功能性核磁共振
政治信念
2018.01.01
眼神接觸有助親子腦波同步
作者 / 編輯部
577期
腦部各區資訊傳遞所仰賴的腦波,是由數以萬計的神經元活動產生。過去研究 顯示成人傳遞訊息時,兩者腦波在同步 (synchrony)的狀態下,會有不錯的溝通效果。
腦波
神經元
眼神
2018.01.01
神經細胞類型與腦部疾病的連結
作者 / 編輯部
577期
人的大腦,由各種類型的神經細胞連結而 成,是極為複雜的存在。因此,對於許多腦部神經紊亂或失調等疾病,其相關機制科學家一直不得其解。
神經細胞
腦部
疾病
2018.01.01
談電腦輔助證明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77期
這個月的專欄來談談電腦輔助證明,我們來看看幾個例子。
數學
電腦輔助證明
五邊形拼平面
四色定理
2018.01.01
用電腦做天氣預報是什麼碗糕? 淺談數值天氣預報
作者 / 洪景山/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
577期
經驗上我們總是可以歸納出「現在是過去的累積,未來當然也和現在有關」。宗教上也有類似的說法:「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人類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類似的想法俯拾即是。
電腦
天氣預報
數值
2017.12.01
2017安謀設計競賽 由清大「來自新心的秘密」團隊獲得...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安謀設計競賽(ARM Design Contest),是由安謀國際科技主辦、國研院晶片系統設計中心與意法半導體進行協辦,是自2005年起,每年在臺灣舉辦的校園設計創意競賽。
安謀設計競賽
生物辨識
位置追蹤
腦性痲痺
2017.10.01
以毒攻毒利用茲卡病毒殺死腦癌幹細胞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近年來,令人聞之色變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持續侵襲著南美洲,目前研究已知當母體被病毒感染後會使體內胎兒的腦細胞受損,造成新生兒患有小頭畸形。雖然此病毒對於發育中的胎兒腦部會造成破壞性的傷害,不過,卻可能...
茲卡病毒
腦癌
幹細胞
2017.10.01
在歐洲研究音樂與大腦-音樂家肌肉張力不全
作者 / 鄭蓓欣/德國漢諾威系統神經科學中心博士畢業,現為哥...
574期
前陣子響應了德國各地臺灣同學會主辦的「哲學星期五」知性討論系列,應邀做了場關於「鋼琴演奏的神經科學」演講。準備這場演講時,算是讓自己回顧了一番過去這些年來在音樂的神經科學領域裡的訓練,也是我第一次用中文講...
音樂
大腦
神經科學
肌肉張力
2017.08.01
提升聽覺學習能力的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一般認為語言或音樂的學習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能力下降,但科學家一直不清楚其影響機制。最近研究發現聽覺丘腦(auditory thalamus)中的神經調節物質(neuromodulator)——腺苷(adenosine)增加與否,會影響小鼠聽覺學...
聽覺
學習能力
腺苷
丘腦
2017.08.01
手機不離身會影響認知能力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相信對許多人而言,手機已是一項不可離身的物品,而最新研究發現,手機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影響了人類的認知能力(cognitive capacity)。
手機
認知能力
大腦
2017.08.01
陽明大學研究出抗憂鬱症的新治療策略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會使患者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對於以往喜愛的活動喪失興趣,嚴重時更會導致患者自殺。透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的憂鬱症患者數已逐年升高。目前對抗憂鬱症的藥物主要有三環抗鬱劑、血清素...
憂鬱症
治療
腦部醣類代謝
2017.08.01
波士頓大學解剖美式足球員的大腦發現有明顯的創傷性腦...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美式足球,又稱作美式橄欖球,是一種在美洲流行的的體育運動。由於在競技的過程中會有許多的衝撞、推擠,因此有多數運動員時常會在比賽時頭部遭受重擊。而最新研究發現,若長期進行美式足球比賽的運動員,腦部會被診斷出...
美式足球員
大腦
創傷性腦病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17.07.01
落在頭上的重拳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71期
綁上手綁帶、戴上拳套、咬上護齒,氣勢十足地走進拳擊賽場,震耳欲聾的觀眾歡呼襲來。在擂台上,全神關注的看著對手,盤算著如何擊倒對方,而對手的拳頭一拳一拳的落下,必需盡力防守,有幾拳直接打在頭上,一陣目眩,幾...
拳擊
腦傷
2017.06.01
澳洲大學研發大腦晶片有助受損大腦的修復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再生醫學,指的是期望用人為的方式再做出具有功能的器官或身體的各種組織,提供病患移植,使患者重獲健康。而在現今的再生醫學中,主要以造血幹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cell)或...
再生醫學
腦細胞
神經元
義肢
奈米技術
2017.05.01
檢測阿茲海默症的格粒圖形
作者 / 編輯部
569期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會降低認知與記憶的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佔所有痴呆症病例的60~80%。
阿茲海默症
格粒
大腦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17.05.01
系統神經科學的觀點─腦袋裡到底裝些什麼東西?
作者 / 林士傑/臺大醫學系畢,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
569期
大腦是個很奇妙的東西。人與所有動物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跟大腦和神經系統脫不了關係,無論是任一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動作、思緒(注意力、學習、記憶、判斷)、情緒,乃至於每一個判斷與決定,都和大腦息息...
系統神經科學
腦袋
神經元
認知
行為
2017.04.01
眨眼後的對不準得靠大腦來幫忙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人類約每隔幾秒鐘就會自動的眨眼,是一種不由自主的眼瞼運動。而眨眼這個動作除了幫助眼睛的濕潤、防止遭受刺激外,科學家也發現了大腦會共同協助以穩定視力。
眨眼
大腦
視力
2017.03.01
IBM首次製成三角有機分子 預計應用於量子電腦
作者 / 編輯部
423期
捷克有機化學家克拉(Erich Clar)曾在1953年預言一種化學式為C22H12的三角形有機分子,名稱為「triangulene」。這種分子結構為單原子層,由六個環組合成一個較大的三角形,而由於外圍的兩個碳原子仍有未配對的電子,會...
三角有機分子
量子電腦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資料總數:31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